4.2权利行使注意界限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权利行使注意界限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简介

4.2 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一、单选题
1.刘某在某报纸上写文章批评孙某。经调查,大部分报道内容与事实有出入,刘某将他人做过的事安到孙某头上。孙某将刘某诉至法院,在诉讼状中强调,刘某及报刊未经核实便点名批评自己,其报道内容失实,严重影响自己的社会评价。对这起案例认识正确的是( )
①刘某行使了新闻报道自由的权利
②刘某及该报纸侵犯了孙某的名誉权
③该报纸对虚假报道负有赔偿的责任
③刘某应停止侵害、赔礼道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树立法治意识,尊重法律规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曹某在某平台上发布破坏A公司商业信誉的信息,应对A公司公开赔礼道歉
B.小刘跑步时撞倒老王,构成小刘侵权责任必备的条件是小刘主观上存在故意
C.李某饲养的藏獒咬伤了在路上散步的王奶奶,李某应承担的是过错推定责任
D.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收录一篇某当代著名作家的散文,不需要支付使用费
3.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肖某共直播40多次,发布了大量针对董某的视频,其中含有大量侮辱性言辞,用语粗鄙,充斥谩骂和人身攻击,并公开董某身份证号码相关信息。董某将肖某诉至当地人民法院。在这一案例中( )
①肖某侵犯了董某的荣誉权 ②肖某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
③肖某应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④董某和肖某法律地位平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某校高二某班合作学习小组在探究《法律与生活》中“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时,搜集到以下三则案例。
案例一:A公司在未经知名影视明星李某授权的情况下,在该公司经营店铺的产品介绍中使用了李某的头像照片,并以品牌展示模特的形式用于产品宣传。 案例二:曾某多次在微信群中发布不当、不实言论,歪曲事实,丑化英雄形象,贬损英雄烈士。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案例三:经杭州市公安机关查明,某单位职工章某,将一名被检测人员魏某核酸检测结果转发至微信群,微信群内周某又在其他微信群转发,致使在互联网上大面积扩散。
对以上案例,下面分析合理的是( )
①案例一中,A公司侵害了李某的姓名权和肖像权
②案例二中,曾某的行为侵害了英雄烈士的名誉权和荣誉权
③案例三中,章某、周某的转发行为,侵害了魏某的隐私权
④三则案例中的受害人被侵害的权利均为自然人享有的身份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2024年2月,恩施市某小区内,张某与邻居王某因相邻楼梯通道通行问题引发矛盾冲突。王某在通道靠近张某家一侧堆放了许多清扫后未运走的物品及垃圾,张某要求王某尽快将其运走,让自己过一个干净年,但王某没有理会张某的要求。化解这一纠纷( )
①要坚持方便生活、合理公平的原则
②应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
③如没有相关法律支持,可按当地习惯处理
④应根据侵权责任划分当事人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民事权利的行使有事实方式和法律方式两种,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但是必须要遵守法律的规定。下列行为中,正确行使民事权利的是( )
①某电视台进行新闻人物节目录制时,引用并再现了某作家的作品
②某新闻节目在评论某产品时,对事实审查不严谨导致产品销量严重下滑
③小学课本未经当代作家的同意节选了他的成名作品,并支付稿费
④张某发表的作品中引用他人文献400余字,未注明出处及作者相关信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就读于广州某中学12岁的小杰(化名),在学校午休时段,趁同琉同学思思(化名)起身说话,偷偷将其椅子向后拉,致其严重受伤,休学一年。事后,思思父母将小杰及其父母、学校共同起诉至南沙区法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杰父母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②小杰侵犯了思思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③小杰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④思思的伤害赔偿可在对学校的行政起诉中提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下雨天,成年人李某在某餐饮店用餐完毕,出门时在店门口台阶处因阶面湿滑及溅落的油污而滑倒,导致骨折受伤。餐饮店既没有对台阶进行防滑处理,也没有设置“注意湿滑”的提示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应当注意雨天湿滑情况,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B.餐饮店没有采取合理措施致李某受伤,承担全部责任
C.雨天阶面湿滑属于不可抗力,餐饮店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D.餐饮店作为经营场所,应当保证消费者安全消费的权利
9.右图漫画《邻居看见我脸都绿!》告诉我们( )
①处理共有关系应坚持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②合理界定相邻双方用益物权才能发挥不动产价值
③应按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原则处理相邻关系
④相邻关系一方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王女士在一家影楼拍摄了照片,因认为影楼拍摄的照片不符合要求,又与影楼老板的沟通不畅,在朋友圈里发布了针对影楼的差评内容。影楼老板认为王女士在朋友圈发布侮辱性言论,损害了自身名誉权,在要求王女士删文道歉未果后,影楼老板将王女士诉至法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王女士可能侵犯的是影楼的姓名权,而不是影楼老板的名称权
B.王女士以公开方式泄露他人隐私,可能侵犯了影楼老板的隐私权
C.王女士可能侵犯了影楼老板最基础的权利,理应赔礼道歉、承担损失
D.王女士是否构成侵权,要看其差评内容造成的后果及其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11.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如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对这一条款的正确解读是(  )
①邻里在行使权利时应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
②不动产的权利人应为相邻人提供一切方便
③正确处理相邻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④邻里关系的处理方式应以尊重当地习惯为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3年10月18日,四川一名女童在小区正常行走时被同小区业主所养的狗咬伤,伤口长度达到八厘米,医生表示女童的生命体征平稳,但右肾受伤较为严重。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根据无过错侵权责任,如果狗的主人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不需承担侵权责任
②狗主人必须加强对狗的管理,坚持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的统一
③无论有无过错,狗主人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④狗主人应当承担女童的医疗费等合理费用,还应该赔礼道歉,恢复名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只为那有一条一丘河,河水流过苟苟营……”2023年7月,一曲《罗刹海市》开始风靡神州大地,甚至漂洋过海被一些人用不同语言翻唱,引发世人对美与丑的深深思考。有人认为,这首歌曲源自清代蒲松龄的同名小说,涉嫌侵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作品著作财产权自作者去世五十年后,不再受到法律保护
②作品发表权为著作人永久持有,任何人都不得篡改著作内容
③当前其他歌手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都不得翻唱此曲
④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受到法律永久保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在课间,同学们纷纷倾诉自己最近遇到的烦恼:
甲:妈妈怀疑我“谈朋友”,经常偷偷跟着我,并时常翻看我的书包和日记。 乙:我每天要忍受楼上阿姨跳舞减肥带来的噪音烦扰。 丙:舞蹈培训学校擅自将我的训练照片用在招生彩页上,令我被人嘲笑。
其他同学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在家里跳舞制造噪音违背了相邻关系中有利生产的处理原则
②未成年人有隐私权,父母需要尊重和维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③我们还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有年满18周岁才能维权
④舞蹈培训学校侵犯了丙的肖像权,应要求其改正并作出赔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13岁的胡某乘坐小区电梯下楼时,被徐某9岁的孩子小明牵引的大型犬拉布拉多在电梯内咬伤其右手拇指和左胸前部位,事后支出医疗费5000余元。针对该事件分析合理的是( )
①徐某若能证明自己不存在过错,则可以减轻或不承担侵权责任
②徐某若能证明胡某存在重大过错,则可以减轻或不承担侵权责任
③小明应当全额赔偿狂犬疫苗费、诊疗费、营养费等合理费用
④徐某任由未成年人牵引大型犬只致人损害,其行为存在过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小袁在朋友圈将大学同学小韦外出旅游的一张照片制作成表情包,并配上侮辱性文字,发布在双方共同所在的微信群里,部分群友借此嘲弄小韦。小韦看到后要求其立即停止该行为并赔礼道歉,小袁以开玩笑为由拒绝道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袁主观上没有侮辱小韦的本意,所以并未侵害小韦的名誉权
②未经仲裁程序,小韦不得直接向所属地域的人民法院提起讼诉
③小韦可以要求小袁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的责任
④以开玩笑为由不能成为“免责金牌”,如超过限度可构成侵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最近,小刘在自家宅基地上修建房屋,由于要铺设下水管道,需要向邻居小李借道,经过小李的院子。但是小李认为小刘的借道行为会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不愿让工人进入院内进行管道的铺设。小刘认为邻里之间应该互爱互助,彼此之间提供方便,小李应当允许自己借道。随后,两人因此产生矛盾。
请运用“妥善处理相邻关系”的知识,分析如何化解材料中小刘和小李两家的矛盾。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告老麦和被告老何是斜对门邻居,老麦家在靠近上行楼梯口一侧,老何家在靠近下行楼梯口一侧。老何在自家大门右侧上方安装了一台可遥控、可旋转的摄像头,老麦一家对此产生不满,协商无果后,老麦向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陈述:被告老何家安装的摄像头可以详细记录自己家中成员进出以及亲友来访情况,还会录制到自己在家说话的声音,导致自己一家即使关着门也不敢大声说话,对家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要求被告拆除摄像头。 被告陈述:在自家门口安装监控摄像头目的是保护自家财产安全,并不是故意要获取和窥探他人信息与隐私,且安装的摄像头拍摄到的是公共走廊区域,没有侵犯原告一家的隐私,不同意拆除。
法院判决结果:被告将监控摄像头调整至无法拍摄到原告的房门口、原告一家日常使用的走廊区域及该层楼梯口的上行位置,并删除该摄像头之前录制的与原告一家相关的全部图像视频。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法院判决结果的合理性。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住一楼的陈某用铝合金焊接栅栏围挡,将楼梯间空地圈占为私有,用于自家堆放杂物。同住一楼的王某劝阻未果,遂在百余人的小区微信群内上传了陈某圈占楼梯间的照片,并发布了陈某夫妇家庭背景、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信息。
群里顿时炸开了锅。群友甲说:“楼道的楼梯间空着也是空着,用来堆放家里的杂物岂不是物尽其用 ”群友乙说:“曝光他的所有信息,就应该让陈某这样的人身败名裂。”群友丙说:“要是陈某明天不把杂物清走,我们自己动手扔进垃圾箱。”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别评析群友甲、乙、丙的言论。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中生刘某家住10楼,某日放学回家时看见住在他家对门的邻居徐某将电动车停放在家门口的楼道间并进行充电,刘某遂上前进行劝阻,后与邻居发生言语争执。其间,刘某的母亲曹某将徐某的行为拍成视频发布在小区业主群内,视频中,徐某的样貌清晰可见。徐某认为曹某的行为使其名誉受损,遂以侵犯其名誉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刘某、曹某的行为是否超过了正当的界限。
参考答案:
1.D
【详解】①: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刘某的行为损害了孙某的合法权益,刘某这不是行使新闻报道自由的权利,①错误。
②④:刘某在某报纸上写文章批评孙某,将他人做过的事安到孙某头上,报道内容失实,影响孙某的社会评价。刘某及该报纸侵犯了孙某的名誉权,刘某应停止侵害、赔礼道歉,②④正确。
③:该报刊对虚假报道应进行公开更正,并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责任,③错误。
故本题选D。
2.A
【详解】A:曹某在某平台上发布破坏A公司商业信誉的信息,侵害了A公司的名誉权,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对A公司公开赔礼道歉,A正确。
B:小刘跑步时撞倒老王,构成小刘侵权责任必备的条件是老王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小刘主观上存在过错(故意或者过失)、小刘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B不选。
C: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应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李某饲养的藏獒咬伤了在路上散步的王奶奶,李某应承担的是无过错侵权责任,而不是过错推定责任,C不选。
D: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收录一篇某当代著名作家的散文,这属于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需要支付使用费,D不选。
故本题选A。
3.D
【详解】②:肖某通过直播对董某进行人身攻击,并公布董某的个人信息,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②正确;
④:这起案例属于民事诉讼案件,双方法律地位平等,④正确;
①:肖某侵犯了董某的名誉权和隐私权,而不是荣誉权,①错误;
③:肖某要承担侵权责任,而不是违约责任,③错误。
故本题选D。
4.C
【详解】①:案例一中,A公司侵害了李某的肖像权,但没有侵害姓名权,①说法错误。
②:案例二中,曾某歪曲事实,丑化英雄形象,贬损英雄烈士,侵害了英雄烈士的名誉权和荣誉权,②符合题意。
③:案例三中,章某、周某转发魏某核酸检测结果,侵害了魏某的隐私权,③符合题意。
④:三则案例中的受害人被侵害的权利均为自然人享有的人格权,而不是身份权,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B
【详解】①③:张某与邻居王某因相邻楼梯通道通行问题引发矛盾冲突,化解这一纠纷要坚持方便生活、合理公平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处理,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对于张某与邻居王某之间的纠纷,可先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能协商解决,就不必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也没必要根据侵权责任划分当事人责任,且人民调解,依法经人民法院确认或者诉讼调解才具有法律效力,在本案中,主要是王某侵犯了张某的相邻权,②④排除。
故本题选B。
6.C
【详解】①:某电视台进行新闻人物节目录制时,引用并再现了某作家的作品属于对作品的合理使用,正确行使民事权利,①正确。
②:某新闻节目在评论某产品时,对事实审查不严谨导致产品销量严重下滑,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②错误。
③:小学课本未经当代作家的同意节选了他的成名作品,并支付稿费属于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正确行使了民事权利,③正确。
④:张某发表的作品中引用他人文献400余字,未注明出处及作者相关信息,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④错误。
故本题选C。
7.A
【详解】①:12岁的小杰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小杰父母承担民事侵权责任,①说法正确。
②:小杰偷偷将其椅子向后拉,致其严重受伤,侵犯了思思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②说法正确。
③:小杰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小杰及小杰父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③说法错误。
④:思思的伤害赔偿属于民事诉讼案件,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8.D
【详解】AB:材料中指出成年人李某就餐后出门时在餐馆门口因阶面湿滑及溅落的油污而滑倒,导致骨折受伤,在本案件中,餐饮店没有对台阶湿滑进行处理且没有提醒顾客湿滑,李某作为成年人,也有对自己的安全负有一定的注意义务,所以该餐饮店和李某均应承担一部分责任,故AB不选。
C: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雨天地面湿滑是可以预见的,所以不属于不可抗力事件,故C不选。
D:材料中指出李某就餐后出门时未看见警示牌,在餐馆门口因阶面湿滑及溅落的油污而滑倒,导致骨折受伤,关于本案,餐饮店作为经营场所,应当保证消费者安全消费的权利,故D正确。
故本题选D。
9.D
【详解】①:共有关系是指各共有人因为财产共有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漫画反映的是相邻关系,不是共有关系,①与题意不符。
②:相邻权不属于用益物权,相邻权是为调节在行使不动产所有权中权益冲突而产生的一种权益,②与题意不符。
③:根据漫画中楼上邻居错误的做法(因养绿植而影响楼下邻居的正常生活,给邻居带来不便),结合民法典规定,可知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③正确。
④:民法典规定,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0.D
【详解】A: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自然人享有的是姓名权,A错误。
B:王女士在朋友圈里发布了针对影楼的差评内容,材料未涉及侵犯隐私权,B排除。
C: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材料并未涉及这些权利,C排除。
D:民法为不同的民事权利设定了界限。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因为这些行为是保障消费者批评监督权所必需的。但是,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对于王女士是否侵权,应具体分析,D正确。
故本题选D。
11.A
【详解】①③:邻里在行使权利时应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正确处理相邻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①③说法正确。
②:“提供一切方便”说法过于绝对化,②说法错误。
④: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2.C
【详解】①:材料强调女童在小区正常行走时被同小区业主所养的狗咬伤,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狗的主人应当为女童的人身权受到侵害承担医疗费等合理费用,①说法错误。
②:犬的主人必须加强对犬管理,以免对他人造成伤害,坚持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结合,②说法正确。
③: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无论有无过错,狗主人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③说法正确。
④:狗主人应当承担女童的医疗费等合理费用,但不适用恢复名誉,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3.B
【详解】①④:作品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是有保护期限的,著作权属于自然人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加去世后50年;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受到法律永久保护,①④正确。
②:作品发表权是有保护期限的,著作权属于自然人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加上去世后50年,属于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保护期是作品发表后50年,②错误。
③:若使用该作品出于盈利目的,不得翻唱;若仅是为了教学、个人欣赏等非盈利目的,属于作品的合理使用,可以翻唱,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4.C
【详解】①:在家里跳舞制造噪音违背了相邻关系中方便生活、团结互助的原则,与有利生产无直接关系,①排除。
②:甲的妈妈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未成年人也有隐私权,父母需要尊重和维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②正确。
③: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享有广泛的民事权利,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错误。
④:舞蹈培训学校擅自将丙的照片用在招生彩页上,侵犯了丙的肖像权,应要求其改正并作出赔偿,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5.B
【详解】②④:根据民法典,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所以,徐某若能证明胡某存在重大过错,则可以减轻或不承担侵权责任,徐某任由未成年人牵引大型犬只致人损害,其行为存在过错,应承担责任,故②④正确。
③:徐某对饲养的犬只未采取安全措施并由未成年人牵领出入电梯,造成胡某受伤,虽然徐某的孩子小明是未成年人,但应由其监护人徐某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故③排除。
①:徐某若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饲养动物致人伤害适用无过错侵权责任,故①排除。
故答案为B。
16.D
【详解】①:小袁虽然主观上没有侮辱小韦的本意,但事实上是侵害了小韦的名誉权,①说法错误。
②:本案并非劳动争议,未经仲裁程序,小韦也可以直接向所属地域的人民法院提起讼诉,②说法错误。
③④:小袁侵害了小韦的名誉权,小韦可以要求小袁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的责任,该案例启示我们以开玩笑为由不能成为“免责金牌”,如超过限度可构成侵权,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7.①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处理相邻关系。小刘与小李是相邻关系,小李作为小刘的邻居,应当在小刘铺设管道时提供必要的便利。②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道等提供必要便利(相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小刘应该选择对小李影响最小的方案,避免给小李造成损害。如果施工过程中危害小李不动产的安全并造成损失,小刘应承担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分析】背景素材:相邻关系铺设下水管道纠纷
考点考查: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述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考查的范围是“妥善处理相邻关系”的知识,要求为化解材料中小刘和小李两家的矛盾提出建议,考生要坚持法理依据与材料的对接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小李认为小刘的借道行为会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不愿让工人进入院内进行管道的铺设→可联系教材知识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处理相邻关系。小李作为小刘的邻居,应当在甲铺设管道时提供必要的便利。
关键词②:小刘在自家宅基地上修建房屋,由于要铺设下水管道,需要向邻居小李借道,经过小李的院子→可联系教材知识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道等提供必要便利(相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小刘应该选择对小李影响最小的方案,避免给小李造成损害。如果施工过程中危害小李不动产的安全并造成损失,小刘应承担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18.①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老何家安装的监控摄像头,会在一定程度上记录和反映老麦及其家人的个人活动和生活状况等信息,侵犯老麦及其家人的日常隐私。法院作出上述判决,能有效维护老麦及其家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②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老何家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在保护自家财产安全的同时,损害了相邻方的合法权益。法院作出上述判决有利于保护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邻里关系。③公民有保护自身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老何为保护自家财产安全而安装监控摄像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法院没有判决老何家拆除摄像头,而是要求其调整摄像头的拍摄角度,这遵循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分析】背景素材:邻里纠纷
考点考查:侵权责任、民法原则、邻里关系等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
【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侵权责任、民法原则、邻里关系等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被告将监控摄像头调整至无法拍摄到原告的房门口、原告一家日常使用的走廊区域及该层楼梯口的上行位置,并删除该摄像头之前录制的与原告一家相关的全部图像视频→可联系教材知识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法院作出上述判决,能有效维护老麦及其家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关键词②:老何家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在保护自家财产安全的同时,损害了相邻方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教材知识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关键词③:法院没有判决老何家拆除摄像头,而是要求其调整摄像头的拍摄角度→可联系教材知识这遵循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9.①群友甲的说法错误。楼梯间属于业主共有部分,将其占为私有,影响业主出行、环境卫生和公共安全,侵犯了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②群友乙的说法错误。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③群友丙说法错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分析】背景素材:邻里纠纷
考点考查:相邻权、人身权、财产权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评析类主观题,要求考生分别评析群友甲、乙、丙的言论。需要调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知识,结合材料言论,从法律依据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楼道的楼梯间空着也是空着,用来堆放家里的杂物岂不是物尽其用→可联系楼梯间属于业主共有部分,将其占为私有,侵犯了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甲的说法错误。
关键词②:曝光他的所有信息,就应该让陈某这样的人身败名裂→可联系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关键词③:要是陈某明天不把杂物清走,我们自己动手扔进垃圾箱→可联系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0.①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徐某的行为妨碍刘某通行,且对公共安全产生重大风险隐患,刘某进行劝阻符合公序良俗,未超过正当的界限。②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曹某未以侮辱、诽谤等方式对徐某造成损害,并且是为了维护自身及公共安全基于客观事实进行的曝光,目的上具有正当性,未超出正当的界限。
【分析】背景素材:名誉权侵权纠纷
考点考查: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权利有限制、相邻权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法治意识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分析刘某、曹某的行为是否超过了正当的界限,属于说明类主观题,结合案情需要调用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权利有限制、相邻权等有关知识进行多角度综合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徐某认为曹某的行为使其名誉受损,遂以侵犯其名誉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可联系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关键词②: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可联系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关键词③:刘某的母亲曹某将徐某的行为拍成视频发布在小区业主群内→可联系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