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以果蝇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
A.易于饲养 B.繁殖快 C.相对性状难区分 D.是常见生物
2.“性状分离”是指杂交实验时,杂交后代( )
A.所有个体只表现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
B.每个体同时表现父本性状和母本性状
C.既有显性性状个体,也有隐性性状个体
D.所有个体都表现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3.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验证了自己的假说。下列杂交组合中,属于测交的是( )
A.Aaee×aaEe B.AaEe×AaEe
C.AaEe×aaee D.AaEE×aaEE
4.与一般的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现象是(  )
A.染色体进行复制 B.出现四分体
C.有纺锤体形成 D.着丝点分裂
5.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中A和a、B和b、C和c是三对同源染色体,经一次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已知其中一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 aBC,则另外几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  )
A.ABC B.Abc C.aBc D.abc
6.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联会时期,有四分体4个
B.此细胞中一定是初级精母细胞
C.此细胞核中含染色单体8条,DNA分子8个,染色体4条
D.交叉互换发生在染色体1和2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7.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几组比例中,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植株中高茎和矮茎的性状分离比为3:1
B.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1:2:1
C.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1:1
D.F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D:d=1:1
8.两只卷毛鸡杂交总是得到50%的卷毛鸡,25%的野生型,25%的丝状羽鸡。若需要大量生产卷毛鸡,最好采用的杂交方式是( )
A.卷毛鸡×卷毛鸡 B.卷毛鸡×丝状羽 C.野生型×野生型 D.野生型×丝状羽
9.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遗传方式为伴Y染色体遗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该病的基因只存在于Y染色体上
B.患者的体细胞内都有成对的与该病相关的基因
C.女性不患该病的原因是女性只有隐性基因
D.男性患者产生的精子中均含有该病致病基因
10.每种生物的基因数量远多于这种生物的染色体数量。果蝇X染色体上基因的相对位置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朱红眼基因与深红眼基因是控制果蝇眼色的一对等位基因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果蝇每条染色体上基因数目一定相等
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均与性别的形成有关
11.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表现性状相同的生物,遗传因子组成一定相同
C.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玉米雄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植株雌花的柱头上属于自交
12.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出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①灰身×灰身→灰身
②灰身×灰身→301灰身+101黑身
③灰身×黑身→灰身
④黑身×灰身→198黑身+202灰身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3.如图是二倍体生物体内某细胞图,关于此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此图可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B.此细胞分裂后可产生两个染色体构成相同的卵细胞
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
D.在此细胞形成过程中曾出现过2个四分体
14.假说—演绎法与归纳法都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内容
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实验现象
C.“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属于实验验证环节
D.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的过程中,运用假说—演绎法的同时也用到了归纳法
15.如图是马蛔虫(2n=4)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情况,选项是马蛔虫精原细胞分裂图,选项中对应于图中bc段的细胞是( )
A. B. C. D.
16.某水稻有两个纯合品种:抗病高秆和易感病矮秆,抗病(A)对易感病(a)为显性,高秆(B)对矮秆(b)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品种杂交,产生的F1再自交,F2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1/8
B.两个品种杂交,产生的F1再自交,F2中抗病矮秆水稻新品种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16
C.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抗病矮秆水稻新品种,首先需要将两个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
D.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抗病矮秆水稻新品种,依据的原理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7.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B.经过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子代与亲代的染色体数目可以保持一致
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产生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D.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多样性和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使其后代呈现多样性
18.如图所示,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 B.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
C.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粒分裂 D.图1中的细胞乙对应图2中的bc段
19.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高茎中杂合子占2/4
C.图丙、丁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甲、乙个体杂交,子代表型比例为1:1:1:1,可以证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20.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儿因母乳中含半乳糖在出生后数日即有呕吐、黄疸、蛋白尿等症状。该病已列为新生儿筛查疾病,以便早诊断早治疗。如图是该遗传病的某家系系谱图,已知II-5不携带该疾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I-1的致病基因一定传给了III-2
C.III-1与II-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D.III-3与女性携带者婚配,女儿患病的概率为1/16
21.鸡是ZW型性别决定,不含Z染色体的胚胎不能成活。公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母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牝鸡司晨”是指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具有繁殖能力的公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Z、W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Z、W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都属于伴性遗传
C.性反转个体的子代性别比为雌∶雄=1∶1
D.母鸡性反转后性染色体组成是ZZ
2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乙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C.实验中每个小桶内两种小球数可不相等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和25%
23.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模式图,Ⅰ为两条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为非同源区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男、女体细胞中性染色体Ⅰ区段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B.红绿色盲基因位于Ⅱ2区段,在男、女体细胞中与该性状有关的基因数目不同
C.如果基因位于Ⅱ1区段,则该基因只能遗传给男性
D.位于Ⅰ区段上基因的遗传后代性状表现不会有性别差异
24.人的眼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二者独立遗传)共同决定的。在一个个体中,两对基因处于不同状态时,人的眼色如下表:
个体内基因组成 性状表现(眼色)
四显基因(AABB) 黑色
三显一隐(AABb、AaBB) 褐色
二显二隐(AaBb、AAbb、aaBB) 黄色
一显三隐(Aabb、aaBb) 蓝色
四隐基因(aabb) 浅蓝色
若有一对黄眼夫妇,其基因型均为AaBb。从理论上计算下列不正确的
A.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共有 5种
B.他们所生的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 所占的比例为5/8
C.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黄眼:浅蓝眼=1:2: 1
D.若子女中的黄眼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蓝色眼男性婚配,该夫妇生下浅蓝眼女儿的概率为1/6
25.某昆虫体色的黄色对黑色为显性,翅形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两种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两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长翅∶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2∶3∶3∶1,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昆虫种群中存在控制黄色和长翅的基因纯合致死现象
B.F1产生的具有受精能力的雌、雄配子的种类不同
C.F2个体存在5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
D.F2黄色长翅个体与黑色残翅个体杂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比例为1∶1∶1
二、非选择题
26.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与小麦、大豆等绿色植物不同,其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紧密排列,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基粒发达,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无基粒或基粒发育不良。下图为玉米植株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植株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主要发生在 (填“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或“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该阶段能够为卡尔文循环中C3还原提供 。
(2)据图分析可知,若将玉米植株置于含14CO2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培养,则在叶肉细胞中最先出现放射性的化合物是 。
(3)光照条件下与小麦相比,玉米叶片中固定两次CO2 ,固定CO2的场所是 。
(4)已知PEP羧化酶与CO2的亲和力比Rubisco酶(小麦CO2固定所需的酶)高60多倍。在夏季高温干旱季节,小麦和玉米相比, 植株生长占优势。
27.玉米的花是单性花,雄花内只有雄蕊,着生于植株顶端;雌花内只有雌蕊,着生于叶腋。甜玉米和非甜玉米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纯合的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分别挂牌,试图按孟德尔的实验原理进行操作,以验证F2分离比。两组实验的亲本均按如图所示进行人工杂交(箭头表示人工授粉)。
甲组实验:实验结果符合预期,F1全为非甜玉米,F1自交得到F2,F2有非甜和甜两种类型,甜玉米约占1/4。
乙组实验: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亲本A上结出的全是非甜玉米;亲本B上结出的既有非甜玉米,又有甜玉米,经统计分别约占4/5和1/5。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杂交实验时,对母本需要进行 (用箭头和文字表示)处理。
(2)甲组实验表明,甜玉米是 性状(填“显性”或“隐性”)。甲组实验F2出现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 。
(3)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是由于在操作上存在失误,该失误最可能出现在套袋环节。能确定一定发生了自交的亲本是 。
(4)如果把乙组实验中亲本B所结的全部玉米粒(F1)播种、栽培,并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甜玉米∶非甜玉米= 。
28.某植物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茎色有紫茎和绿茎两种。花色由基因R、r控制,茎色由基因Y、y控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
实验 亲本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所占比例
红花紫茎 红花绿茎 白花紫茎 白花绿茎
一 白花紫茎×红花紫茎 3/8 1/8 3/8 1/8
二 白花紫茎×白花绿茎 1/8 1/8 3/8 3/8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花色中隐性性状为 。
(2)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 自由组合。
(3)实验一中,亲本为紫茎,后代出现了紫茎和绿茎两种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子代中白花紫茎的基因型为 。
(4)实验二中,欲探究子代中白花紫茎植株的基因型,将其与隐性纯合植株测交,若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则其基因型为RRYy。请写出该测交过程的遗传图解 。
29.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某一器官中细胞分裂的三个示意图。图2为该动物体内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高等动物体内正常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是 (雌或雄)性。
(2)丙细胞所处时期是 (分裂和时期),其名称是 。
(3)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1中细胞所处的 时期中。
(4)图1中的甲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的数量关系可用图2中的(填序号) 表示。
(5)若该高等动物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AaXBXb,该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仅有一个细胞分裂异常,若产生的一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则分裂异常发生在 (填“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则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
30.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请回答下列有关果蝇的一些问题:
(1)在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中,摩尔根用 法把白眼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上,为了验证假说,摩尔根等人设计了测交实验的方法,以下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

①该测交实验不能充分验证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根据实验结果,白眼基因也可能在 染色体上。
②为充分验证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请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再补充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请写出亲本的表型 。
(2)果蝇的短刚毛与长刚毛分别是由等位基因A、a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这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黄身(H)与灰身(h)、长翅(B)与残翅(b)分别是由两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不考虑交叉互换、基因突变等变异。
①若有一只短刚毛雄性果蝇(XaYA)与长刚毛雌性测交,则后代表现型为 。
②若用黄身残翅和灰身长翅两种纯合果蝇杂交,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已知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则不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的基因组成是 ,F2黄身长翅果蝇中双杂合子的比例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包括:培养周期短,容易饲养,成本低;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某些相对性状区分明显等。
【详解】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包括:其为常见的生物,繁殖快,易于饲养,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分析】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性状分离”是指杂交实验时,杂交后代既有显性性状个体,也有隐性性状个体,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C
【分析】测交的定义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因此测交是指让F1(双杂合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即AaEe×aaee,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B
【分析】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增殖的方式,产生的子细胞和原来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减数分裂是产生生殖细胞的一种分裂方式,细胞复制一次,却连续分裂两次,最终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详解】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都会进行染色体复制,导致核DNA数目加倍,A不符合题意;
B、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四条染色体单体,叫做一个四分体,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此现象,B符合题意;
C、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都会形成纺锤体,C不符合题意;
D、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都有着丝点分裂,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分析】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2、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4个精子基因型为两两相同。
【详解】ABCD、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2个染色体组成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产生2个染色体组成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两种类型。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中A和a、B和b、C和c是三对同源染色体,经一次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在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精子中,已知其中一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 aBC,则另外3个精子的染色体组合分别为 aBC、Abc、Abc,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C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即1和2,3和4。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详解】A、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有2个四分体,A错误;
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无法判断是初级精母细胞还是初级卵母细胞,B错误;
C、此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DNA,故此细胞核中含染色单体8条,DNA分子8个,染色体4条,C正确;
D、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D错误。
故选C。
7.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F2的性状比高茎:矮茎=3:1,是孟德尔杂交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A错误;
B、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DD:Dd:dd=l:2:1,是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的假说带入之后的结果,B错误;
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高茎:矮茎=1:1,是对演绎推理内容的实验验证结果,C错误;
D、F1产生含D和含d的配子比1:1,说明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彼此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正确。
故选D。
8.D
【分析】两只卷毛鸡杂交总是得到50%的卷毛鸡,25%的野生型,25%的丝状羽的鸡,说明卷毛鸡是杂合子,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两只卷毛鸡杂交总是得到50%的卷毛鸡,25%的野生型,25%的丝状羽的鸡,说明卷毛鸡是杂合子,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本卷毛鸡的基因型都是Aa,相互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AA:Aa:aa=1:2:1,符合提供信息中的数据,那么野生型和丝状羽分别是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它们杂交后代全部是卷毛鸡,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A
【解析】Y染色体的遗传表现为限男性遗传,且没有显隐性关系;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代代相传”。
【详解】AB、伴Y染色体遗传的遗传病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由于Y染色体只有一条,所以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不存在等位基因,A正确、B错误;
C、女性不患该遗传病的原因是因为X染色体上不含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C错误;
D、男性患者产生的精子中,含X与含Y染色体的比例为1:1,所以精子中只有一半含有该致病基因,D错误。
故选A。
10.B
【分析】等位基因控制生物的相对性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_上;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表达有选择性,隐性基因不一定能够表达。
【详解】A、朱红眼基因与深红眼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A错误;
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且呈线性排列,B正确;
C、果蝇每条染色体上基因数目不一定相等,C错误;
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并不都与性别的形成有关,如果蝇的白眼和红眼基因,D错误。
故选B。
11.D
【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A、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A错误;
B、表型受遗传因子和环境的影响,表现性状相同的生物,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B错误;
C、纯合子杂交后代不都是纯合子(AAxaa→Aa),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C错误;
D、玉米雄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植株雌花的柱头上属于自交,D正确。
故选D。
12.C
【分析】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详解】①中亲子代的表现型都是灰身,无法判断显隐性,①错误;
②中亲本灰身×灰身,子代灰身:黑身=3:1,其中3份对应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1份对应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②正确;
③中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可判断出后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表现类型是显性性状,后代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表现类型是隐性性状,③正确;
④中亲、子代都有灰身和黑身两种表现型,无法判断显隐性,④错误。
综上所述,②③符合题意,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B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导致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会发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图中两条大小和形态不一样的染色体可以是非同源染色体,而且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还没有发生着丝粒的分裂。推测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是第一极体。
【详解】A、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相同,图中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A正确;
B、若此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它分裂后可产生一个卵细胞,一个极体,它们的染色体构成相同,B错误;
C、该细胞的染色体每个都有一对染色单体,所以图中共有4条染色单体,C正确;
D、该细胞形成之前,细胞内的染色体都有其对应的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应该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在联会,形成2个四分体,D正确。
故选B。
14.D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运用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即分离定律 。
【详解】A、“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是3:1”属于实验现象,A错误;
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B错误;
C、“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属于演绎推理过程,C错误;
D、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总结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运用了归纳法,D正确。
故选D。
15.D
【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详解】A、据图可知,a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bc段不含同源染色体,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该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含有同源染色体,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没有对应图中bc段,A错误;
B、该细胞表示体细胞,没有对应图中bc段,B错误;
C、该细胞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对应图中bc段,C错误;
D、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对应图中bc段,D正确。
故选D。
16.B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B、由于两个品种都是纯合子,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aBb,AaBb自交,F2中与亲本抗病高秆(AABB)基因型相同的植株占1/16,与亲本易感病矮秆(aabb)基因型相同的植株占1/16,故F2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1/8;F2中抗病矮秆水稻新品种植株(A_bb)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A正确,B错误;
C、采用杂交育种的方式培育抗病矮秆水稻新品种,首先需要将两个品种杂交,使F1获得抗病基因和矮秆基因,即将两个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C正确;
D、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抗病矮秆水稻新品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即依据的原理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B。
17.A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受精作用的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详解】A、受精卵中的核内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中的DNA主要来自于卵细胞,A错误;
B、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经过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子代与亲代的染色体数目可以保持一致,B正确;
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C正确;
D、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是多种多样的,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呈现多样性,D正确。
故选A。
18.D
【分析】分析题图1: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并发生分离,所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所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曲线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其中ab段是DNA复制形成的;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是着丝点分裂导致的。
【详解】A、由于甲细胞中只有4条染色体,乙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后为8条染色体,所以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A正确;
B、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表示有丝分裂的是细胞乙,B正确;
C、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点的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C正确;
D、图1中的细胞乙,着丝点的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对应图2中的de段,D错误。
故选D。
【点睛】
19.A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乙图中,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丙、丁中,Y(y)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A正确;
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DDYYrr:DdYyrr:ddyyrr=1:2:1,其中高茎中纯合子占1/3,B错误;
C、图丙所表示个体有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YyRr,故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图丁所表示个体YyDd不独立遗传,减数分裂时,不能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错误;
D、甲(Yyrr)、乙(YYRr)个体杂交,Y和r基因连锁,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1,故不可以证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A。
20.B
【分析】据图可知,Ⅱ-1号、Ⅱ-2号个体正常,其儿子患病,据此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Ⅰ-1号女性患病,其儿子Ⅱ-2号正常,可排除伴X隐性遗传,因此该病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图可知,Ⅱ-1号、Ⅱ-2号个体正常,其儿子患病,据此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Ⅰ-1号女性患病,其儿子Ⅱ-2号正常,可排除伴X隐性遗传,因此该病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1是患者,基因型是aa,其致病基因一定传给Ⅱ-2(Aa),III-2属于患者,基因型为aa,所以Ⅱ-2(Aa)致病基因一定传给了III-2,B正确;
C、III-2属于患者,基因型为aa,父母Ⅱ-1、Ⅱ-2基因型都是Aa,III-1的基因型是1/3AA、2/3Aa,故III-1与II-1(Aa)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错误;
D、II-4母亲患病,II-4表型正常,其基因型为Aa,II-5不携带该疾病的致病基因,基因型是AA,III-3表型正常,基因型是1/2AA、1/2Aa与女性携带者Aa婚配,女儿患病的概率为1/2×1/4=1/8,D错误。
故选B。
21.B
【分析】题意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而“牝鸡司晨”是指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具有繁殖能力的公鸡,即ZW(性反转公鸡)与正常的母鸡(ZW)杂交产生的后代中染色体组成为1ZZ、2ZW、1WW(不存活),则后代雌雄比例为2∶1.
【详解】A、Z、W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往往与性别相关联,但未必与性别决定有关,A错误;
B、Z、W染色体为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都属于伴性遗传,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性反转个体的子代性别比为雌∶雄=2∶1,C错误;
D、母鸡性反转后性染色体组成是ZW,D错误。
故选B。
22.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
【详解】A、甲同学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即D与d分离,以及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即D与D、D与d、d与d随机结合,A正确;
B、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可获得AB、Ab、aB、ab,则乙同学的实验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B正确;
C、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表示两种配子的比是1:1,C错误;
D、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其中Dd概率约为1/2×1/2+1/2×1/2=1/2,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其中AB组合的概率约1/2×1/2=1/4即25%,D正确。
故选C。
23.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Ⅰ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遗传,可能在性别之间存在差异。Ⅱ1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该遗传病没有显隐性关系,男患者的后代男性都是患者,表现为限男性遗传。Ⅱ2是 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女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女性正常,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正常;位于该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患者的父亲、儿子一定是患者,男性正常,母亲、女儿一定正常。
【详解】A、男、女体细胞中性染色体Ⅰ区段为同源区段,其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A正确;
B、红绿色盲基因位于Ⅱ2区段,Y染色体上没有,所以在男、女体细胞中与该性状有关的基因数目不同,B正确;
C、如果基因位于Ⅱ1区段,则X染色体上没有该基因,所以该基因只能遗传给男性,C正确;
D、位于Ⅰ区段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如基因型为XaXa×XaYA的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D错误。
故选D。
【点睛】结合X、Y同源区段上隐性/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分析选项。
24.D
【详解】A、由题意可知:这对黄眼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其后代会出现如表格所示的所有基因型,从表格中不难发现后代的基因型为9种,表现型为5种,A正确;
B、分析表格可知: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子代基因型有AaBb、AAbb、aaBB,依次占子代的比例为1/4、1/16、1/16,所以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1/4+1/16+1/16)=5/8,B正确;
C、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纯合子)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黄眼∶浅蓝眼=1AABB∶(1AAbb+1aaBB)∶1aabb=1∶2∶1,C正确;
D、子女中的黄眼女性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 =1/4∶1/16∶1/16=4∶1∶1,即基因型是AaBb的可能性为2/3产生的基因组成为ab的卵细胞的概率为2/3×1/4=1/6;另一家庭的浅蓝色眼男性的基因型为aabb,只产生一种基因型为ab的精子。综上分析,二者生一个浅蓝色眼女儿的概率为1/6ab×1ab×1/2XX=1/12,D错误。
25.D
【分析】根据题意“某昆虫体色的黄色(设由A控制)对黑色为显性,翅形的长翅(设由B控制)对残翅为显性,两种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分析F2中黄色长翅∶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2∶3∶3∶1,为9∶3∶3∶1的变式,说明在黄色长翅中存在致死现象。若为配子致死,由子代份数为2+3+3+1=9可知,雌雄配子中各有一种类型死亡,又由于后代只有双显性个体减少,所以可初步判断雌雄配子中均出现AB配子致死现象,此时子二代符合题目所示2∶3∶3∶1的表现。若为合子致死则无法出现上述比例。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若控制黑色和长翅的纯合子致死,则F2中的黄色长翅的份数应为4而非2,且黄色残翅和黑色长翅中也应该有致死的个体,故子二代不符合题目所示2∶3∶3∶1的表现,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若为配子致死,则应为雌雄配子中均出现AB配子致死现象,即F1产生的具有受精能力的雌、雄配子的种类应相同,B错误;
C、若为雌雄配子中均出现AB配子致死现象,则子二代存在的基因型为6种,分别为1AAbb、2Aabb、1aaBB、2aaBb、2AaBb、1aabb,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9=1/3,C错误;
D、若为雌雄配子中均出现AB配子致死现象,则F2中黄色长翅个体基因型为AaBb,黑色残翅基因型为aabb,由于AB配子死亡,所以后代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aaBb∶aabb=1∶1∶1,分别对应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D正确。
故选D。
26.(1) 叶肉细胞 ATP和NADPH
(2)草酰乙酸(C4)
(3)叶绿体基质
(4)玉米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在玉米叶肉细胞中PEP羧化酶将CO2固定生成C4(草酰乙酸),C4的进一步反应产物可转运到玉米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去释放出CO2,同时产生C3(丙酮酸),丙酮酸加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进一步反应生成C3;而释放出的CO2又可参与卡尔文循环。
【详解】(1)玉米植株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含发达基粒,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无基粒或基粒发育不良,所以光反应主要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它能够为卡尔文循环中C3还原提供NADPH和ATP。
(2) 据图分析可知,若将玉米植株置于含14CO2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培养,在玉米叶肉细胞中PEP羧化酶将CO2固定生成C4(草酰乙酸),则在叶肉细胞中最先出现放射性的化合物是草酰乙酸(C4)。
(3)光照条件下与小麦相比,玉米叶片中固定两次CO2 ,第一次是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CO2结合形成草酰乙酸C4,第二次是在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C5与CO2结合形成C3,因此固定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4)已知PEP羧化酶与CO2的亲和力比Rubisco酶(小麦CO2固定所需的酶)高60多倍,夏季高温干旱季节,植物体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关闭部分气孔,导致CO2进入少,玉米中有PEP羧化酶,小麦中是Rubisco酶,因此在夏季高温干旱季节,与小麦相比,玉米能利用较低的CO2,生长占优势。
27.(1)雌花套袋→人工授粉→继续套袋
(2) 隐性 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3)亲本B
(4)9∶16
【分析】1、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遗传给后代。
2、单性花杂交实验时对母本的处理步骤:雌花套袋→对雌花人工授粉→继续对雌花套袋。
【详解】(1)玉米是单性花,开花受粉,因此对母本的处理是雌花套袋→人工授粉→继续套袋。
(2)甲组实验中,亲本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F1全为非甜玉米,说明玉米的非甜是显性性状,甜玉米是隐性性状。甲组实验F1是杂合子,所以F2出现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F1形成配子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3)乙组实验中,在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说明没有完全进行杂交,存在自交。这很可能是由于在杂交后没有进行套袋处理造成的,即由于在套袋操作上存在失误。假设甜玉米和非甜玉米这一相对性状由Dd这对等位基因控制,若亲本B没有发生自交,则亲本B上结出的全是非甜玉米(Dd),而结果是亲本B上结出了甜玉米(dd),说明亲本B一定存在自交,且亲本B的基因型为dd。
(4)假设甜玉米和非甜玉米这一相对性状由Dd这对等位基因控制,由题意可知,Dd占4/5,dd占1/5,产生d配子的概率为3/5,故后代中出现dd的概率为9/25,产生D_的概率为1-9/25=16/25,产生的F2中甜玉米:非甜玉米=9:16。
28.(1)红花
(2)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3) 性状分离 RrYY、RrYy
(4) 白花紫茎:白花绿茎=1:1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和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详解】(1) 实验二中,亲本都是白花,后代出现了红花,说明白花是显性性状,红花是隐性性状。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两大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3) 实验一中,亲本都是紫茎,后代出现了绿茎,该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根据后代表现型比例红花 白花=1:1,紫茎:绿茎=3:1,可知实验一亲本基因型为RrYy (白花紫茎)、rrYy (红花紫茎),因此,子代中白花紫茎(RrY_) ,即 (RrYY、 RrYy) 2种基因型。
(4)欲探究子代中白花紫茎植的基因型(RRYy或RrYy),将其与双隐性纯合植株杂交(rryy),若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紫茎 白花绿茎=1:1,则其基因型RRYy。该测交过程的遗传图解为:

29.(1) 4 雌
(2) 减数分裂Ⅱ后期 (第一)极体
(3)甲
(4)Ⅱ
(5) 减数分裂Ⅱ Xb,aXB,aXB
【分析】1、分析图1: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分析图2:染色单体只在某些时期出现,因此b表示染色单体,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关系为1:1或1:2,因此a是染色体、c是核DNA。
【详解】(1) 丙图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数目相同,故该高等动物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且由于甲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动物为雌性动物。
(2)图1中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故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图甲已知该动物为雌性,且丙图均等分裂,故丙细胞的名称为是(第一)极体。
(3)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为图1中的甲细胞所处的时期。
(4)图1中的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内含2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的数量关系为1:2:2,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等,可用图2中的Ⅱ来表示。
(5)若该高等动物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AaXBXb,经复制后基因组成是AAaaXBXBXbXb,该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仅有一个细胞分裂异常,若产生的一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与a分离,XB与Xb分离,但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AA未分离,由于该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仅有一个细胞分裂异常,则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Xb、aXB、aXB。
30.(1) 假说-演绎法 常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2) 短刚毛雄果蝇和长刚毛雌果蝇 HB 3/5
【分析】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判断:
(1)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且亲本皆为纯合子,则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①若正交和反交的后代表现型相同,都表现同一亲本的性状,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若正交后代全表现为甲性状,而反交后代中雌性全表现为甲性状,雄性全表现为乙性状,则甲性状为显性性状,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已知,只需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基因的位置,则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纯合个体杂交的方法。①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后代中雌雄个体的表现型完全不同,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②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雄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无关。
【详解】(1)摩尔根采用的是假说一演绎法来探究控制白眼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
①分析该图可知该测交实验结果是雌雄都是红眼和白眼比例为1:1,不能充分验证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是因为白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也会出现相同的结果,因此无法根据该测交实验直接判断白眼基因的位置。
②为了判断白眼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可采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纯合个体杂交的方法,即白眼的雌果蝇和纯合的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如果后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则说明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雄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无关。
(2)①若有一只短刚毛雄性果蝇(XaYA)与长刚毛雌性(XaXa)测交,后代为长刚毛雌性(XaXa), 短刚毛雄性果蝇(XaYA)。
②若用黄身残翅(HHbb)和灰身长翅(hhBB)两种纯合果蝇杂交,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H_B_)5:(H_bb)3:(hhB_)3:(hhbb)1,由此说明Hb、hB和hb三种雄配子正常,否则3:3: 1的比例会发生改变,因此不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的基因组成是HB。根据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说明黄身长翅果蝇的概率为5/12,其中F2中双杂合子的比例为3/12,因此F2黄身长翅果蝇中双杂合子的比例为3/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