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遗传学相关知识的理解,错误的是
A.融合遗传被证实是错误的观点 B.豌豆花是两性花,能进行自交
C.玉米是单性花,不能进行自交 D.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再套袋
B.收集、观察、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
C.待去雄花的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进行传粉
D.将采集到的花粉撒在去雄的雌蕊柱头上,待其自然生长
3.用绿色豆荚豌豆和黄色豆荚豌豆进行正交和反交,子代均全是绿色豆荚豌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豆荚为显性性状,黄色豆荚为隐性性状
B.亲代绿色豆荚和黄色豆荚豌豆均为纯合子
C.子代绿色豆荚豌豆自交将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D.子代和亲代杂交得到黄色豆荚豌豆的概率为1/2
4.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能够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两种且比例为1:1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F2的基因型有三种
D.F2的表型有2种
5.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在两桶内随机抓取并记录彩球的组合
B.实验模拟了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过程
C.甲、乙两个小桶模拟的是不同的生殖器官
D.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须保持相等
6.下列遗传问题,适宜用分离定律分析的是
A.病毒的基因传递 B.细菌的拟核遗传
C.茶树的细胞质遗传 D.鲫鱼的细胞核遗传
7.小麦的抗倒伏(D)对易倒伏(d)为显性,易感病(T)对抗病(t)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抗倒伏易感病DDTT(甲)和易倒伏抗病ddtt(乙)的两个纯合品系进行杂交育种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1小麦植株表现为抗倒伏易感病
B.若用乙和F1杂交得F2,则F2的表型比例为1:1:1:1
C.通过杂交育种可以把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
D.F1自交得F2,F2中的抗倒伏抗病小麦植株占3/8
8.下列叙述不属于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是
A.用归纳法总结遗传的规律
B.直接对结果进行理论解释
C.使用字母符号代表不同的遗传因子
D.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9.如果用拟南芥作为实验材料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用拟南芥植株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的相对性状是否易于区分
C.是否用了科学严谨的方法进行正确计数
D.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10.下列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A.掌握这些定律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它们出现的概率
B.掌握这些定律有助于正确解释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
C.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普遍性
D.掌握这些定律就能解决农业和医学实践中的所有问题
11.某植物的花色这一性状受两对遗传因子A/a和B/b控制。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亲本杂交,F 全开红花,F1自交得到F2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9:7。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F1的基因型为AaBb
B.F2白花中的纯合子占3/16
C.F2中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占1/8
D.基因与性状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关系
12.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不包括
A.生长周期长 B.染色体少易观察
C.容易饲养 D.繁殖快
13.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两次
B.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C.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水平
D.受精作用时卵细胞一般不会与多个精子的细胞核融合
14.下列有关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特点及细胞名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I前期有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
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
C.四分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缠绕在一起并交换相应片段
D.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一部分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15.下列图示分别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细胞的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以及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变化,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16.下列叙述属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之处的是
A.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减数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
C.产生生殖细胞的数目
D.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17.下列表示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中,最符合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I后期特点的是
A. B.
C. D.
18.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保持遗传多样性和稳定性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配子多样性
B.雌、雄配子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相结合,使得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多样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D.马和驴的杂交后代骡不能正常减数分裂产生配子
19.美国遗传学家萨顿提出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下列选项属于其依据的是
A.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B.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C.魏斯曼对减数分裂的成功预见
D.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结果
20.摩尔根等利用偶然得到的一只白眼雄果蝇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最终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中包括下图实验过程。下列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红眼为显性性状
B.F2红眼果蝇可能含有白眼基因
C.F2白眼全是雄果蝇,故果蝇眼色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D.白眼雄果蝇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
21.下列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的是
A.杂合子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都能进行自由组合
D.孟德尔所说的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一对等位基因
22.某科研小组调查了四个家庭(甲、乙、丙、丁)遗传病的发病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不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 B.乙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病
C.丙不可能是伴性遗传病 D.丁不可能是隐性遗传病
23.人类红绿色盲症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控制,抗维生素D佝偻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群中红绿色盲症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B.人群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C.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其父亲
D.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性患者的儿子也一定患此病
24.某种动物的直毛和卷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只直毛个体单对交配(一雌一雄),子代个体直毛:卷毛=3:1,据此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A.直毛是显性性状 B.亲代雌性个体是杂合子
C.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该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25.一患红绿色盲症的男性(XbY)与一正常女性(XBXB)结婚,生了一个基因型为XBXbY的孩子,则这对夫妇在形成决定该孩子的配子过程中
A.精子减I异常分裂 B.精子减Ⅱ异常分裂
C.卵细胞减I异常分裂 D.卵细胞减Ⅱ异常分裂
2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B.受精卵中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C.受精卵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D.环境条件会影响减数分裂,从而影响生殖细胞的形成
27.假如蛙的10个初级卵母细胞和10个初级精母细胞都能正常分裂,并在最大限度内受精,则最多能形成的受精卵数目是
A.20个 B.15个 C.10个 D.5个
28.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分别由X染色体上的W和w基因控制,下列杂交组合中,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杂交组合是
A.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B.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29.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搅拌、离心得到的上清液中主要含有
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B.大肠杆菌和子代噬菌体
C.大肠杆菌 D.噬菌体的DNA
30.某科研小组进行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长时间保温以充分侵染
B.短时间保温后直接离心
C.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都需进行检测
D.用富含蛋白质的普通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31.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以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为基础,用同样的实验材料进行了拓展研究,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步骤②和⑤为混合后注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菌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不能相互转化
B.此实验可以证明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
C.此实验中的菌甲无荚膜,菌乙有荚膜
D.鼠3存活是因为菌乙没有致病力
32.某学校兴趣小组在对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进行培养时,模拟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进行了如下操作,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X如果是脂酶,不影响转化结果
B.物质X如果是蛋白酶,不影响转化结果
C.物质X如果是DNA酶,不影响转化结果
D.物质X如果是混合酶,则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3.下列有关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B.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时间要尽可能长一点
C.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D.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大肠杆菌留在沉淀物中
34.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下列不属于这些材料的优点的是
A.染色体少,个体小 B.结构简单,易观察变化
C.繁殖快 D.易培养
35.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格里菲斯的实验说明加热并没有导致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失去活性
B.艾弗里提出了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微生物培养技术
D.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主要用到了控制变量中的“加法原理”
36.某学校科研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则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情况应是
A.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B.上清液放射性很低,沉淀物放射性很高
C.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都很高
D.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都很低
37.下列关于DNA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根据DNA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
B.沃森和克里克曾经尝试搭建了多种双螺旋和三螺旋结构模型
C.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D.查哥夫最先提出DNA中碱基数A=T、C=G
38.下列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结构的基本骨架由通过氢键连接的碱基对构成
B.DNA由两条单链组成,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C.碱基排列在双螺旋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D.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一定的规律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39.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GGTATC-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
A.5'-CTATGG-3' B.5'-GATACC-3'
C.5'-GGTATC-3' D.5'-CCATAG-3'
40.某DNA分子中碱基的数量关系为(T+A)/(G+C)=a,且(C+A)/(G+T)=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该DNA是双链,可推断每一条单链的(T+A)/(G+C)的比值均为a
B.若该DNA是双链,可推断每一条单链的(C+A)/(G+T)的比值均为b
C.若该DNA是单链,可推断a是一个固定的值
D.若该DNA是单链,可推断b是一个固定的值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41.(10分)
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在某个家庭中的遗传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的____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2)Ⅱ-2是携带者的概率为_________。
(3)Ⅱ-1的患病基因来自_________。
(4)若Ⅱ-3为杂合子,则Ⅲ-1是患者的概率为_________。
42.(10分)
朊病毒是蛋白质(几乎不含P元素)侵染因子,它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为了验证该结论,按照图示进行了1→2→3→4实验(图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先在1培养标记牛脑组织细胞,再在2培养标记朊病毒,采用此操作顺序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2)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中。
(3)本实验中,理论上讲,离心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__________(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原因是________。
(4)如果添加5,从2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5,同时添加35S标记的(NH4)235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提取朊病毒加入3,培养适宜时间后离心发现上清液中也出现放射性,产生该实验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3.(10分)
下图是某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③为碱基T,则该生物大分子是________,①②③构成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
(2)若图中生物大分子是具有双链的DNA分子,其结构具有稳定性的原因之一是以构成基本骨架。
(3)DNA双链中,A和T配对,C和G配对,遵循__________原则。
(4)在一个含有4种碱基的DNA区段中,若含有碱基100对,其中腺嘌呤有m个,则胞嘧啶有_________个。
44.(10分)
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花色合成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致死现象):
(1)该植物种群中,红花植株基因型有________种。
(2)亲本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花受粉产生子一代,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有4种,分别为________,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3)在某段时间内,黄花更受人喜爱,请利用(2)中子一代所得黄花植株,设计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花植株,写出简要程序,第一步: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
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5:CDDAD 6~10:DDBAD 11~15:BAACD 16~20:CABAC
21~25:CCDCA 26~30:CCDAC 31~35:CCBAD 36~40:BAAB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以下为参考答案,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41.(10分,每空2分)
(1)常染色体 隐
(2)2/3
(3)I-1和I-2(一点1分)
(4)1/6
42.(10分,每空2分)
(1)朊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需寄生于活细胞中(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合成新病毒)
(2)沉淀物
(3)几乎不能 朊病毒几乎不含P元素(故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几乎都不能检测到32P)
(4)少量的朊病毒不能成功侵入牛脑组织细胞,离心后位于上清液中
43.(10分,每空2分)
(1)DNA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3)碱基互补配对
(4)100-m
44.(10分,每空2分)
(1)4
(2)AB、Ab、aB、ab(答对不全给1分,有错不得分) 白花:黄花:红花=4:3:9
(3)取(2)中的子一代黄花植株自交选取后代中不发生性状分离的黄花植株,即为能稳定遗传的黄花植株
解析:
1.C
【解析】玉米是单性花,但同一植株的雌花和雄花之间可以传粉,即自交。故C错误。
2.D
【解析】人工授粉之后需要再次套袋,而不是自然生长。故D错误。
3.D
【解析】由于正反交结果一致,子代全为绿色豆荚,所以绿色豆荚为显性性状;亲本分别为纯显和纯隐个体,子代为杂合子;子代与亲代杂交得到黄色豆荚的可能性为0+1/2×1/2=1/4。故D错误。
4.A
【解析】分离定律是指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即F1产生了比例相同的两种配子。故A正确。
5.D
【解析】小桶模拟的是雌、雄生殖器官,彩球模拟的是雌、雄配子,自然界中雄配子数一般远多于雌配子数;两桶内的小球数不要求相等,只需要保证每个桶内两种颜色的球数量相等。故D错误。
6.D
【解析】分离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核遗传,不适用于细胞质遗传。故D正确。
7.D
【解析】F2中抗倒伏抗病植株基因型为D_tt,占3/16。故D错误。
8.B
【解析】孟德尔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对结果进行解释。故B错误。
9.A
【解析】实验材料为纯合子或杂合子不影响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对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没有影响。故A正确。
10.D
【解析】掌握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不仅有助于人们正确解释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还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它们出现的概率,这在动植物育种和医学实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并不能解决所有农业和医学实践中的问题。故D错误。
11.B
【解析】由于F2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9:7,可知红花为双显性个体。F2白花中的纯合子占3/7。故B错误。
12.A
【解析】果蝇生长周期短、繁殖快。故A错误。
13.A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前DNA复制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精子和卵细胞融合使受精卵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水平;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后,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进入。故A错误。
14.C
【解析】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会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片段。故C错误。
15.D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间期随着染色体复制而加倍,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
直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才减半。故D错误。
16.C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四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故选C。
17.A
【解析】减数分裂I后期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故选A。
18.B
【解析】雌、雄配子可以随机结合,不能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故B错误。
19.A
【解析】萨顿提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的依据之一: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故选A。
20.C
【解析】F1雌、雄果蝇均为红眼,F2中红眼:白眼=3:1,故遵循分离定律。故C错误。
21.C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C错误。
22.C
【解析】丙有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故C错误。
23.D
【解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性患者的基因型可能是杂合子XDXd,有1/2的概率将Xd基因传给儿子,则儿子正常,故D错误。
24.C
【解析】子代没有表现出雌雄之间的差异,不能确定是否为伴性遗传,故C错误。
25.A
【解析】XB只能来自于母亲的卵细胞,XbY只能来自于精子,且Xb和Y没有正常分离,所以是初级精母细胞在减I异常分裂所致。故选A。
26.C
【解析】受精卵细胞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所以受精卵的细胞质基因主要来自于卵细胞。故C错误。
27.C
【解析】10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10个卵细胞,10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0个精子,因此最多能形成的受精卵数目是10个。故选C。
28.D
【解析】杂交组合XWXW×XWY产生的后代,可根据眼色判断性别。故选D。
29.A
【解析】噬菌体DNA进入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经搅拌、离心后上清液中主要含有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故选A。
30.C
【解析】保温较短时间后,搅拌、离心,并检测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故C正确。
31.C
【解析】菌甲能被菌已的DNA转化成菌乙,A错误;此实验无法证明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B错误;有荚膜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致病,C正确;鼠3存活是因为菌乙被加热致死,D错误。
32.C
【解析】转化因子是DNA,加入DNA酶后DNA被水解,则不能实现成功转化。故C错误。
33.B
【解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会使大肠杆菌裂解,DNA释放,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保温时间过短,DNA来不及注入细菌。故B错误。
34.A
【解析】细菌和病毒均不含有染色体。故选A。
35.D
【解析】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主要用到了控制变量中的“减法原理”。故D错误。
36.B
【解析】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将标记的DNA注入大肠杆菌,未被标记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大肠杆菌,所以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很低;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可合成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一起存在于沉淀物中。故选B。
37.A
【解析】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故A错误。
38.A
【解析】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故A错误。
39.B
【解析】DNA分子中两条互补的单链是方向平行的,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GGTATC-3',它的互补链与之方向相反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序列为5'-GATACC-3'。故选B。
40.A
【解析】DNA双链以及双链中的每一条链互补碱基之和所占的比例相等,A正确。DNA双链中非互补碱基之和所占的比例互为倒数,B错误。单链DNA中任意碱基(碱基之和)所占的比例都不是定值,C、D错误。
41.【解析】
(1)“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Ⅱ-2的基因型为1/3AA、2/3Aa。
(3)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Ⅱ-1的致病基因来自她的父亲I-1和母亲I-2。
(4)由图可以推知Ⅱ-2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3,为Aa的概率为2/3Aa,Ⅱ-3为杂合子(Aa),所以生下患者的概率为2/3×1/4=1/6。
42.【解析】
(1)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2)32P标记噬菌体的DNA,DNA侵染进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分布于沉淀物中。
(3)朊病毒几乎不含P元素,故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几乎都不能检测到32P。
(4)少量的朊病毒不能成功侵入牛脑组织细胞,离心后位于上清液中。
43.【解析】
(1)碱基T是DNA特有的,所以该生物大分子是DNA,故①②③的结构名称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4)因为DNA双链中,A=T,C=G,所以A+C=碱基总数的1/2,又因为A=m,所以C=100-m。
44.【解析】
(1)根据图示,白花基因型是aa__,黄花基因型是A_bb,红花基因型是A_B_,所以红花的基因型有4种。
(2)AaBb的植株自花受粉,子一代白花基因型是aa__,占4/16,黄花基因型是A_bb,占3/16,红花基因型是A_B,占9/16,所以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花:黄花:红花=4:3:9。
(3)对于一对相对性状,根据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即可筛选出能稳定遗传的植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