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作文预测:闪亮的____(含点评)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作文预测:闪亮的____(含点评)

资源简介

2024中考作文预测:闪亮的____
闪亮,意思是“透出光亮,明亮发光”。赛场上,青春汗水四溢的身影在眼前闪现着光亮;学习中,时有灵感突现,脑海中闪过一道光亮;生活中,不经意间的感动感悟,心头闪过一道光亮。这些光亮或耀眼或微弱,都折射出成长的意义。
请以“闪亮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3)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01. 闪亮的他
少年总是发着光,奔跑的时候像穿过了光阴。
——题记
光阴的长廊,混沌模糊,他的身影光耀异常;操场的阳光,刺痛人的眼睛,他的身影覆盖光芒。
他,长相俊美。浓眉下是略显细长的凤眼,高挺的鼻梁搭配棱角分明的下颌线。别班同学夸他帅,我们对此只是笑一笑,只有我们才知,他真正闪亮的样子。
我们班的同学不擅长体育,体育爱好者寥寥无几。校运会前,跳高、200米跑、16×80米迎面接力、4×100米男子接力、8×200米班级接力赛等项目,在报名的时候都不够人。他是体委,便都自己顶上,他对此什么也没说。
“第一轮跳高,开始!”旗挥哨响,他做出弓腰的起跑之姿,眼中腾起幼狼杀气。疾奔,一、二、三,一跃而起,如飞鸟凌空,少年修长的身姿是那么的优雅。我们仰视他的身影,虽然把耀阳遮住,却自带光芒。“砰——”罕见地,他把跳杆撞下。见他皱眉,似有些懊悔,却依旧潇洒。忽然,远处传来“8×200米班级接力赛检录”的声音,他感到烦躁:“为什么两个比赛不能错开?”老师派同学去问:“继续跳高,还是跑步?”他淡淡地看了一眼跳高赛场,又朝远处接力队伍望了望,垂眸道:“走吧。”他的眼中闪出一点光芒,韵染全身,与夏日争辉。于黑暗中,他总能在最恰当之地发出最耀眼之光。
“嘣!”比赛开始,急跑,他遥遥领先。所有人都在欢呼雀跃,无人注意到他脸色一沉。他牙关紧咬,痛苦化作细汗,密布在额角。观众的眼光随接力棒移到下一个人身上,他在赛场的角落用双手扶膝,汗珠急急地从毛孔渗出,穿过发丝,滑过脸颊,滴到操场上,留下一圈小小的水印。他眯着眼朝赛场的另一边望去,“第一名该是我们班吧,不然的话……”他甚至没有力气去想,回去如何收拾这些失误的好兄弟。他伸出手背,轻轻地抹掉额上细汗,喘着粗气,有些狼狈。坐在看台上的我,注意到他走路有些困难,便问:“你的腿咋了?”他瞥了我一眼,不太在意,淡淡地回道:“没什么,断了而已。”笑了两声,似是要将骨子中的爽朗尽情绽放。我笑不出来,又问了他的好兄弟,好兄弟说:“你不知道吗?他有腿伤。”我愣了一下:“啊?”他又说:“一直都有啊。”
往后,我又见他奔跑在赛道上。跑得随意娴熟,正显少年狂放不羁。黑发随风飘起,似他张扬;双手利落摆动,显他潇洒。上天给予他的美貌,是赞许、是锦上添花。我们真正敬佩的是他的勇担责任、坚韧不拔、顶天立地。
所谓闪亮,不是有光洒在他的身上,而是他在黑暗中发光,点亮了整个世界。
点评
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在事中写人,用生动细腻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将一个勇担责任、帅气潇洒的体育委员形象塑造得鲜明、活泼。紧扣题目,围绕“闪亮”展开行文,中心突出。
02. 闪亮的他
“走吧。”他轻声呼喊。
阳光在他周围跳动,白纸上铺满了龙飞凤舞的菜名,手腕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饭卡,一切都充实美好。
我追溯往事,仰望璀璨光芒,从这一时,忆及那一刻。
相遇
烈日当空,还是篮球赛正火热的时候,我一边把玩着手中的饭卡,一边离开食堂。远远地,我眼前一亮,是班长槊槊!他身形瘦削,身板挺直,排在手抓饼队伍的前端。
“槊槊,买什么呢?”我走到他旁边,看着他。他手臂上挂着、手掌中攥着数十张饭卡,正等着。
“他们要练篮球,我没什么事,帮他们买饭。”他声音清脆,音调上扬,好像乐在其中,他晃了晃那些饭卡,令人眼花缭乱。
平日里,槊槊为班级付出很多,我们不愿意承担的事,槊槊都愿意做,而且总是主动地帮忙。他,是闪亮的。
参与
我不禁对这份“差事”表现得跃跃欲试,那句“我帮你吧”脱口而出。
他笑颜一展,点了点头。
站在出餐窗口前,槊槊忙碌了起来。他垂眸、拔卡、辨卡、刷卡,一气呵成。同时,口中蹦出一长串食物名,语速快却极清晰,显得十分熟练。最后,他笑着礼貌地颔首:“谢谢嬢嬢!”
我帮忙提了几小袋饭,槊槊带我跑向篮球场。夏意正浓,火般的阳光照了下来。才跑到三号教学楼旁,我们就已经气喘吁吁了,槊槊脸上有汗珠滚落,我亦撑住了双膝、喘着粗气,觉得身体沉重。我忍不住问道:“你送了多久?”槊槊走在前面不远处,他说:“没多久吧……比赛开始一两天后才开始送饭的。”
“比赛已经进行了一两周了吧?”我无比佩服。平日里,那些我们嫌苦嫌累、不愿意坚持做的事,槊槊愿意做,而且是坚持做。他,是闪亮的。
误会
我们把饭送到了篮球场,槊槊开始分发,我本怀着即将收工的愉悦,却听到人群吵闹。
“我不是点的紫薯面包吗?怎么不是?”一个同学的质疑声传来。槊槊弯腰在袋子里翻翻拣拣,我也去找,确实找不到。槊槊好像回忆起什么,“昂!对,我好像记岔了,买成了海苔面包……你可以将就着吃吗?”
“我不喜欢吃这个!别人都没记岔,我的怎么记岔了?针对我?”那人气呼呼的,一点都不买账。
我有些气愤:“槊槊的无心之失却被如此误解!”我准备回怼,槊槊却突然打断了我,把我拉到后面,礼貌地说:“对不起、对不起,不是针对,只是不小心,下次一定注意,实在抱歉。”语调平稳,与我的怒气冲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完成了任务,我却高兴不起来,槊槊瞧出来了:“哎哟,他们刚打完球嘛,做了剧烈运动,情绪容易激动很正常,对吧。”说完,他自觉有道理,还用力点头,他的模样……简直笨拙得可爱!我的怨气都在点头之间消散了。
平日里,我们不能接受的、容易被误解的事,槊槊愿意承认错误或是善解人意地包容。他,是闪亮的。
结局
黄昏的时候,我郑重地告诉槊槊:“以后我帮你一起送!”其实,不仅是想帮助他,更多的是想向他学习。不知为何,那一瞬间,我竟然有些紧张。槊槊那双明眸闪动了一下,带着笑意,说道:“好啊。”我们肩并着肩地走在霞光中,残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
篮球少年顶着高温奔跑、跃起,又落下。看见我们来了,他们满脸写着兴奋,我取下挂满手臂的塑料袋,瞥回身边的同伴,嘴角泛笑。
此时此刻,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日期、不同的菜单,但有同样的人。
“来了!”我大声呼喊。
点评
这篇学生习作按照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了四部分,冠以小标题,使文章结构清晰、一目了然。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善用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借用环境的氛围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突出。通过夹议夹叙的写法,每个部分都用形式整齐的议论段收尾,既呼应题目,又深化主题,突出人物的精神。
03. 闪亮的他
漆黑的楼道里,一间教室射出昏黄的灯光,桌椅拉动的声音格外刺耳。一个肥胖敦厚的身影在拖地,佝偻的背一起一伏。
那是大家都瞧不起的卢胖子,别人做完自己的责任区都走了,他还在磨蹭。窗外阴雨绵绵,夏日傍晚的潮湿闷热令人莫名地烦躁。
“你怎么还在做?”
过了好久,才有一个低低的声音响起:“没做干净。”“切!反应迟钝!”我想起前几天我们几个女生和他相向而行,芝芝鄙夷地说:“谁和笨蛋打招呼,谁就是笨蛋。”
此刻,他正佝偻在芝芝的桌下,莫不是在偷东西报复?我警惕地绕过去,却发现他正和粘在地上的一块口香糖较劲。他用拖把拖,用笤帚扫,口香糖岿然不动。他只好蹲下身,用手指一点一点地抠。早已风干变硬的口香糖牢牢地粘在地板上,仿佛与地板熔铸成一体,他抠得十分艰难。五分钟过去了,他满头大汗,黑色的污秽塞满了他的指甲缝,口香糖只被抠掉三分之一。突然,他低声惊叫起来:“哎呦!”只见他右手食指的指甲因用力过猛,有半截翻了起来,丝丝鲜血从他的指甲缝里渗出。
“喂,你傻不傻?不知道用工具啊?”我突然来了气,手忙脚乱翻出一个小工具。“我来。”我想推开他。他壮硕的身子却像铁塔般稳稳地扎牢在原地。灯光洒下,给他的身躯镀上一层金辉,腮边的汗珠闪亮亮的,仿佛天边的星。这星不像别的星光芒万丈,它散发的是淳真诚恳、虽笨重却稳重的柔光,这光温暖人心,缓缓照亮心中原本黑暗的一隅。“不,我来。”他用那只受伤的手接过工具,不容争辩地重新蹲下……
“你为什么把芝芝的座位打扫得那么干净?”站在一旁的我不由自主地问。“哦,我没看是谁的座位,每个人都喜欢干净,不是吗?”说话间,他努力地铲着口香糖。
雨,渐渐大了,清凉的风吹进教室,吹在我有些发烫的脸上。
我背上书包走出教室。回望,漆黑的教学楼中,我们班的灯光,分外明亮。
点评
文章先抑后扬,文脉流畅。以自己对小卢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从和朋友一起嫌弃到看到他认真抠口香糖受伤的震惊,由他受伤后坚持铲口香糖的感动到最后的赞美,步步写来,结构清晰。在细节描写中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小卢的朴实大度全部体现在他仔细清洁芝芝座位地板的口香糖的动作细节上,读来真实又令人感动。
04. 闪亮的微笑
一片漆黑,天空被蒙上了黑色的面纱,天边传来几声闷雷,一切都浸在这无边的黑暗和沉闷中。
雨像一首忧伤的夜曲打破了这无边的沉寂,风轻轻吹过,无数雨丝扑面而来,一切还是那么灰暗。
我拖着沉重的身躯,背上的书包就像一块石头压着我,手中的琴就像一桶水拽着我,我的脚像被灌了铅一样沉重。雨越下越大,雷公公也越来越兴奋,“轰隆隆…哗啦啦…”像一首悲壮的交响乐。
来到车站,筋疲力尽的我已经撑不住这巨大的负担,忽然,一阵寒风吹过,我打了一个冷战。终于,公交车来了。当我满怀希望地走上车,结果发现车上挤满了人,我在心里叹了口气,又得煎熬半小时了!我靠着杆子,迷迷糊糊,真想马上放下身上的重物躺在床上,好好睡一觉,我都快没知觉了。我努力地在心里暗示自己不累,但这次,我的意志还是输给了身体,我陷入了绝望。
“姐姐,姐姐!你没事吧!……”我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姐姐,你是不是很累?你坐我这儿吧!我不累……”我一定是产生幻觉了,但那声音听起来却又那么真切。我忍不住睁开了眼睛,看到面前竟是个娇小的女孩时,我惊呆了。她明亮的大眼睛透露出一种关心。“姐姐,你快坐下吧!你看你累得站着都能睡着啦!”她始终微笑地看着我,让我在疲倦中找到力量。那一刹那,像有一股暖流从脚尖一直流到头发尖,我顿时清醒了许多。我也对她微笑着,告诉她我不累了。还是她坐吧,她只是微笑地看着我。我从没见过这么纯真,这么甜美,这么闪亮的微笑,它让我看到了小女孩那善良、淳朴的本质,和她那美好的心灵。最终,我还是坐下了。我看着她,她看着我,我们之间谁也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神在交流,用微笑在交流……
那一抹微笑,闪亮的微笑带给了我帮助和关怀,让我在困境中获得力量。见过的人,见过的事数不胜数,过一会儿便会忘却,唯独那闪亮的微笑一直铭记于我的心中。
05. 闪亮的一刻
在匆匆流逝的岁月里,我们寻找着那闪亮的一刻。
——题记
从小,大人就盼着我们有“闪亮的一刻”。比如:他们想让我们当个班干部;成绩比其他人优秀;抛头露面的活动都能闪亮登场,等等。这些大人们眼中的“闪亮的一刻”,我盼了N年也没出现在自己身上。
长大了,大人又想从我们身上寻找到他们小时候的闪光点。尽管我读小学时特别努力,但他们仍没真正看到我“闪亮的一刻”。幸好小学毕业成绩比原来好了些,家人对我比过去也好了些许。
进入初中后,家人对我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轉变,老是重复着同一句话——成绩还是邻居家孩子的好。后来,我努力当了班干部,班主任常常耳提面命:班干部首先是成绩好,否则,起不到学习上的带头作用。我知道,尽管当了“官”,但真正具有含金量的“闪亮一刻”仍然离不开学习成绩。
于是,我拼命查资料、问老师,力争做学习上的“最强大脑”。但大人依旧批评我不够勤奋、不够用心。翻阅图书,丰富课外知识,请教老师,应对难题偏题……整天坐在冷板凳上,啃题啃书,同学们都戏称我“拼命三郎”。考试成绩下来后,我好不容易获得了第一张奖状,在这“闪亮的一刻”,家人对我刮目相看。从此以后,我更是拼命学习,想赢得更多更炫的“闪亮一刻”。
“闪亮的一刻”,是靠自己的实力去擦亮别人的眼睛,而不是像月亮那样依赖太阳的反射来照亮自己。只要自己足够努力,“闪亮的一刻”迟早会亲近你。
06. 闪亮的旧时光
凹凸有致的纹路缓缓地滑过指尖,我从路边的每一块石头开始回忆。街角堆积的尘土、老树下堆积的枯叶都让我感到无比熟悉。在这里,我甚至想将每一片树叶的脉络都刻在记忆里,将每一阵与我迎面拥抱的微风都留在生命里。
但这都是奢望,这片老旧的城区,在钢筋水泥一次次的大举侵入中被打乱、被肢解。后来,它以崭新的面貌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我知道,从离开它的那一天起,我就永远地失去了它。低矮的楼房,连同“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光,从这块土地上一同消失,但在梦里,它一次又一次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闪耀着璀璨的光。
街道两旁挺立着高大的梧桐,粗壮的树干是这片城区的脊梁。绿叶繁盛,撑起了无数个盛夏。一束束金光从梧桐树叶的缝隙中洒落下来,蚂蚁们在斑驳的光影中悄无声息地建造着自己神圣的王国,这个宁静而不失热闹的地方,曾是我骄傲的领地。
街道尽头的小院里,有我温馨的家。在这里,我看见过鸟群从枝头惊起,看见过樱桃和无花果成熟落地,也看见过野猫沿着房梁散步。在这里,我开始感知并认识这个世界,从感受春夏秋冬,到初尝人情冷暖,起起伏伏又平平淡淡。院子虽小,每个角落却都记录着我成长的点点滴滴。
告别那个小院后的无数个夜晚,我在脑海里反复回想着它的样子,木门的裂缝,瓷砖的花纹,磨损的桌角……不停地在我心里翻滚、搅动,泪水模糊我的视线.浸湿了夜晚。
在一个落日熔金的日子,我又回到了那个院子。屋内陌生的笑语,挡住了我推门的手。院子有了新主人,一老一少的对话声、笑声穿过屋门飘出来。有那么一瞬间,我恍惚了,觉得眼前这陌生的场景是幻觉。我想,这新的屋子是通往过去的时光机,只要我敲开门,便能踏进以往的旧时光。我的手抬起,却又放下。没有人知道,我曾在那个门前站了多久。
过去的日子就这样与我分离,我向着繁华绚丽的都市走去,我向着更广阔的未知世界走去……我留恋过去的时光,却更向往明媚的未来。因为我知道,无论如何,那些日子都注定要与我别离。
那些泥沙砖瓦最终化成如烟的岁月,化成我曾拥有过的闪亮的旧时光。昔日的旧城区和儿时的旧院落离我而去,却并未消失,它们被保存在我的心里。是我心中永恒的城堡。
点评
旧时光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在回忆里闪亮、动人。这篇抒发情感的佳作,以追忆在老城区的小院生活为主题,展开叙述。作者触景生情,以平凡的事物——路边的石头、街角堆积的尘土、老树下的落叶等开篇,讲述自己對过去生活的眷念。接着写钢筋水泥入侵之下老城区改造,“我”离开,引出在这片“骄傲的领地”曾度过的美好时光,表现了它在我心中的特殊含义。情感表达真实细腻,层层深入。
07. 闪亮的日子
一辆经受风吹日晒的小汽车行驶在颠簸的土路上,望着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车内的我思绪已在乡村的屋子中,浑然不知即将在乡下开启的一段闪亮的日子。
仅仅两天前,远在山东乡下的伯伯突然来访上海,又毫不客气的来我家喝茶。他看见我便问:“去乡村不?”我兴奋地点点头。伯伯利索地订好了车票,第三天便出发了。
终于到了农村,一下车,麦田中的清香便飘入鼻中,沁人心脾。庄稼被风吹动的沙沙声夹杂着人们叫喊的聲音,炎日中一丝清风拂过便带走了所有的烦恼。我意识到,噢,我太爱农村了!
然而,在乡村,每天要干的都是体力活。下午去钓鱼,有时几个小时也钓不上来几只。但我也逐渐明白:快乐,多是不懈努力而获得的成就感罢了。阳光照在鱼的鳞片上,反射的光芒射入严重,如此明亮。
一天早晨,我在暖暖的阳光的照耀与鸡的鸣叫中苏醒,隐约听见小屋外有两人交谈,穿好衣服出去一看,村长正和伯伯说着话呢!转身准备离开,却又听见伯伯说:“正好俺带了个小侄女来,可以让她帮帮忙。”“嗯,行,谢谢哦!”我便从屋里走出来,问:“什么事情啊?”“嗨!我们要移植一批树木,请你来帮忙。”心里咯噔一下:移植树木?我怎么能搬得动啊……但我还是点了点头。
我和另一个女孩组了队。“来吧!一起搬树吧!”我搬了搬,发现根本搬不动。女孩看见了,笑笑说:“哈!你就是村主任说的那个从城里来的女孩吧!没事,你先去挖洞,我就负责把树插进去。”“好的。”我挖洞,盖土,她搬书,茶树,效率极高,很快就把我们的区域种完了,便坐在干草堆上休息。我看着她搬树搬得满头大汗,又想到她放下树喘气的一幕幕。哇!也太厉害了吧!“你们,每天都是这么累么?”我悄悄问。“是嘞!我干得还算轻的呢!那些种庄稼的才累呢!”“那你们真是辛苦呢!”“唉,是啊!但是为了全中国的人吃得上饭,累点又怎样呢?这才是我们最闪亮的日子!”我注意到,她说这些时,眼中闪着光亮。
是啊!中国劳动人民为了全中国的幸福,不惜累一点,苦一点,疲劳一点。她们的辛勤付出与闪亮登场淳朴才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所歌颂的。她们过的才是闪亮的日子。我也在那短短一周的日子中感受到了真正闪亮的日子。
善良的日子,也是为自己的努力而闪亮。小汽车在颠簸的土路上驶远,为这闪亮的日子画上了美满的句号。
08. 闪亮的“冬瓜飞人”
“哎,听见了吗?‘冬瓜飞人’今天大放光芒了!”同桌满脸兴奋地冲进教室。其他同学“呼啦”一下围了过去,兴致勃勃地等待着他的下文。(采用倒叙开篇,设置悬念,引出文章的主人公。)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有点儿迷惑?“冬瓜飞人”是谁?我的班主任也。“冬瓜飞人”个子不高,整个身体看起来像个圆桶,脑袋也圆圆的,头上光秃秃的,发出锃亮的光泽,只有额头上稀稀拉拉地残存着一撮顽强的毛发,像极了冬瓜表皮的小绒毛。“冬瓜”这个名号就是由他那极似冬瓜的外形而来。“冬瓜飞人”个头儿虽小,却有个响亮的名字——刘翔。他总是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骄傲地说:“有我这样的名人给你们当老师,同学们一定深感荣幸吧?”同学们还没完全反应过来,他又清清嗓子,低声来了句:“尽管我跑得不快,还是个浓缩版。”这时,班里总是一阵爆笑。(对班主任的外貌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写,揭示了“冬瓜飞人”这一称号的由来。通过语言描写,也反映出人物的幽默。)
“冬瓜飞人”之所以能闻名学校,不仅因为他的外貌和名字,更因为他那幽默的性格。在办公室里,老师们总爱拿他的身高和“飞人”刘翔相比,开些善意的玩笑,可“冬瓜飞人”却毫不在意,总是笑呵呵地应着:“历史上的伟人,大多个子不高,这就叫‘浓缩的都是精品。”有时他也会指着自己光秃秃的头顶,来上一句“知道咱为什么这么聪明吗?看咱的头就知道了”。大家先是一愣,随即便哈哈大笑起来。是呀,聪明“绝顶”嘛!(对班主任的语言进行了准确到位的描写,符合人物身份特点,彰显出人物诙谐幽默的个性特点,也显出他的机智。)
不过,“冬瓜飞人”的“精华”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其貌不扬的他竟然在说课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杀进决赛,捧回了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的奖杯。这在我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可是史无前例的。那天的表彰会上,他笑开了花,将奖杯举得老高,光闪闪的奖杯闪耀在他光秃秃的头顶之上,好不光亮!从那以后,那个灿烂的形象就定格在了全校师生的心中,他的外号前也多了仨字儿,大家都叫他“闪亮的‘冬瓜飞人”。(“笑开了花”“光秃秃的头顶”“好不光亮”等寥寥几笔,勾勒出班主任“闪光”的形象,简洁精到。)
其实,闪亮的不仅是“冬瓜飞人”的学识,还有他的人品。这不,今天他又“大放光芒”了。原来,邻班的同学在篮球场打球,因抢球不慎跌倒,造成小腿骨折。“冬瓜飞人”知道后,如“飞人”一般快速冲到球场,试图将受伤的同学背起,无奈那同学太重,一下子将“冬瓜飞人”压倒在地。可“冬瓜飞人”并没有放弃,他将那位同学的手臂架在自己的脖子上,然后用自己的手臂紧紧夹住同学的腰,半跪在地,用膝盖的力量缓缓撑起身体,那姿势是那么神圣。那一刻,缓缓起身的“冬瓜飞人”绝不逊色于跑道上的刘翔。他那矮小的身躯竟将那个高大的同学背了起来,趔趔起起地向医院走去。他的步履笨拙而蹒跚,那一刻他像极了朱自清笔下为给儿子买橘子而攀爬月台的父亲。(照应开头,解开谜底,对班主任帮助同学时的具体动作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并注意结合“冬瓜飞人”这一称号的特点,彰显出其关爱同学心切的心理状态,表现出其人品的高贵。)
想象着“冬瓜飞人”的背影,他的形象在我眼中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高过了路上的行人,高过了路边的树木。在我心中,他已不仅仅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朋友,是指导我们前行的智者!
亲爱的“冬瓜飞人”,您永远是我们心中最闪亮的引路人!(结尾抒情,不称呼老师,直接称呼其绰号,显得亲切自然。同时,“闪亮”也照应了文章标题,深化了文章主旨。)
点评
1.文题照应,倒叙开篇,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事件叙述详略得当,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3.描写手段多样化,正侧结合,彰显个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