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6张PPT。1.秦始皇在位时大兴土木,著名的有_____,还有骊山为自己建造了规模巨大的_______。
2. 公元前209年,在 、 的领导下,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后来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和 领导的起义。
3.在长达四年的______之争中,刘邦彻底击败项羽,并于______年建立汉朝,定都______,历史上称为________。刘邦就是____。4.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 ___ 政策来 。文帝、景帝在位时,经济逐渐恢复,社会比较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
5.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诸侯长期格局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的_____的大帝国。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汉武帝 西汉鼎盛 汉初的统治 汉武帝(前141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资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此材料说明了什么?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玉2498片,金线1100克)西周秦朝分封制郡县制西汉初年郡国制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政治结合材料,说说他们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先“削”
后“平”颁布了“推恩令”刘邦封王七国之乱景帝平乱加强控制武帝推恩解除威胁中央诸侯诸侯中央诸侯诸侯皇帝诸侯王诸侯王诸侯王侯侯侯侯侯侯侯侯侯中央统辖的郡中央统辖的郡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这叫“推恩令”。1.颁布“推恩令”核心内容目的: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上“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于:能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削平封国的势力。削夺众诸侯,
推恩一妙计。
不费多少力,
再现大一统。
皇帝司隶校尉(中央)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地方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2.加强监察,建立刺史制度,设立司隶校尉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政治削弱封国势力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司隶校尉刺史中央地方这是什么?
五铢钱
谁在位的时候发行?
汉武帝
为什么要发行这种货币? 汉武帝还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增加收入,在经济上促进了大一统。 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很不一致。民间私铸行为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武帝时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因其实际重量和币面值重量一致,都是五铢,故称之为五铢钱。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政治削弱封国势力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司隶校尉刺史中央地方经济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此材料说明了什么? 史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1.史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
君权神授史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
3.从史料分析中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史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读史料思考:
论从史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君权神授
人民要服从皇帝,诸侯要听命于皇帝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
在地方上设立官学儒家思想观点举措董仲舒目的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实行大一统 建议:“诸不在六艺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同时他认为“天人相应”,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子,代表天意统治人民,人人都必须服从皇帝的统治。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实现
思想大一统;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立
太学、官学。中国封建时代正统思想甲同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不允许百家争鸣,不利于学术文化发展。所以,鼓励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只有害处没有好处。乙同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仅有利于汉朝统一思想,加强皇权,而且儒家的道德教化、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思想对今天的中国甚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鼓励传播儒家思想是千秋事业。 请对上述两种观点加以评析(1)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鼓励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积极)-------(消极)(2)限制了其他各家学术思想,对学术发
展不利。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疆域空前辽阔。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政治思想文化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司隶校尉刺史中央地方太学官学长安地方经济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权力集中经济发展思想文化趋于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王莽篡权 (9—23年)东汉建立西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婴5岁时西汉实际掌权者宰相级的王莽发动宫廷政变,命其下诏禅位,西汉王朝灭亡。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后开始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但失败。 西汉皇族后裔刘秀在绿林军配合下,一举摧垮新莽大军,攻破长安,新朝灭亡。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光武中兴东汉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举?1.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主,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3.这些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且对中国历史起了推动作用。如何理解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1.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他实行的一系列统治政策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起到重要的作用。
3.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郡指郡县,国指封国,而郡国制则为西汉初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郡和封国同是汉初地方高级的行政区划,郡直属于中央,封国则由分封诸王统治。由是二者并行,使全国形成封国与郡县并存的郡国制度。但由于时间一久,封国势力逐渐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中央难于驾驭。故文帝时,贾谊曾建议削弱诸侯;至景帝,晁错更进一步提议削减诸王封地,由是诸王为求保障自身利益,起兵反对汉室,史称「七国之乱」。及后景帝派周亚夫平定叛乱,诸王被杀。自此,景帝将王国军政大权、官吏任免权全归中央,分封王国名存实亡。 汉代初期,儒、道两家在政治、思想上的斗争
相当激烈。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
君臣伦理观念与汉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
适应,因而推崇儒家思想的统治政策?。 汉武帝时国家实力逐步强大。统治者可以改变
无为而治的策略,开始有所作为。董仲舒提出了这
种方略,以统一思想,并且为政策寻找合理解释。
他改革了儒家的传统思想,宣扬统一。被皇帝接纳。
所以独尊儒术了,其他家的思想被拒绝在国家的主流
思想之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