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学高考历史 高三一轮复习课 抗日战争 公开课 课件(16张)+教学设计简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5年11月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学高考历史 高三一轮复习课 抗日战争 公开课 课件(16张)+教学设计简案

资源简介

高中历史复习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简案
教学目标
了解日本侵华、国共合作抗日与世界经济危机、二战的爆发的关系;抗战胜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等历史事件间的关系;
将中国抗战放到二战中去,用全球化眼光看问题;
通过对军事、经济和思想几个方面抗战相关材料的补充和探究,力求尽量使学生更多地去了解抗战,从不同视角度去看抗日战争。
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的举措
(一)教学重点及其突出的举措
重点: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策略:制作复习学案,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落实知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理解抗战胜利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的举措
难点:抗日战争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及近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策略:过程中进行渗透,小结处概括提升
板书设计
B.课堂系统部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作业展示:学生制作的1929-1949年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问1: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的主要革命任务是什么?追求的政治目标是什么?
问2:联系抗战前后的史实,抗战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如何?问3:从世界史的角度看,抗战有什么地位?
学生思考。
梳理知识、关注时序性;关注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用全球化的眼光看问题
日本侵华的背景
日本全面侵华
中国全面抗战
小结
提问1:结合大事年表和所学,日本侵华时的中国政局怎样?
问2:从表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原因,直接推动了日本的侵华步伐?历史原因呢?
书写板书
一、日本侵华的背景
从日本看:
从中国看:
出示材料:抗战前中日双方军事力量对比表格
问: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二、日本全面侵华
探究:既然对比如此悬殊,中国为什么一定要打呢?
回顾日本1931年---1937年侵华史实。
问:阅读教材并结合大事记,可以推出什么结论?

出示日本侵华材料:
材料1日本在中国制造惨案示意图 (1931---1945)
材料2 漫画军权之下
材料3日本在沦陷区抢夺物资
材料4奴化教育漫画
问:日本全面侵华,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过渡:是中华民族空前的危机和灾难。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必须抗日。
这样一场力量悬殊的仗,要怎么打呢?
三、中国全面抗战(知识回顾)
1.政治上的抗战:
2.军事上的抗战:
3.不同阶段的抗战:
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
总结:直到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的浴血奋战,以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伤亡人数高达3500万人的惨痛代价赢得了这场战争。
4.外交上的努力:
小结:
出示图例:二战中,美、英、苏、中各国伤亡人数。
材料:?英国取消在华治外法权:?
?问题:英国为什么取消了在华治外法权?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
5.别样的战场
出示三个材料:
材料一:民族企业的内迁
材料二: 中日政府间的货币之战
日 本 政府 手段 pk 中国的应对(国、共)
统治区建银行,维持发行伪币 发行法币,不承认伪币
掠夺法币 套取外汇 增发纸币 通货膨胀
滥发军票 制造假币 改版 以假对假
掠夺金属货币 直接运回日本 取消铜元流通
作为战略物资
   ------摘选自《抗战时期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
材料三:抗战期间,高校内迁.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中国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抗战,这些斗争对抗战胜利会起到什么作用?
四、板书、总结

分析板书、提炼升华
步骤1:面对板书,你是否有什么疑问?抗战胜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可从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党员和军队人数的增加;群众力量的壮大;党的指导思想等方面分析。
这是从哪个角度得出的结论?
步骤2:你还能从哪些角度分析抗战胜利的意义?
思考回答
观察表格,思考并回答。
中日力量对比悬殊。
回答:日本侵略中国野心不死。
答:日本的侵略,带来的是同胞的被屠杀,是中国经济的被破坏,物资杯掠夺。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摧残。
思考回答:综合国力、国际环境、对世界的贡献等
得出结论:抗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生1: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
生2:政治角度
思考,回答。
从历史上看;长远看;
外交上看;世界影响上看;近代化角度……
讲清日本侵华与中国、世界局势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
梳理知识,体现历史时序性。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
感受日本侵华暴行,激发爱国之情。理解全面侵华概念。体会抗战是保家卫国、挽救民族危机之战。
构建知识体系,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讲物资之战和货币之战,目的是让学生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分析问题。同时回应学生课前的问题:日本的经济掠夺都做了什么 ?
回应学生问题:为什么说抗日战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论从史出的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步骤3: 不同角度看待抗战胜利的意义。
五、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汇总学生找出的角度,给范例,请学生仿写。
范例:
历史发展进程看: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回顾课堂所学,梳理思路,加深理解。
从历史上看:
从长远看:
外交上看:
世界影响看:
让学生参与课堂,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升华: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反侵略、求民主遗志是中国人民的中政治诉求。
抗战结束后,这一目标是否达到?未来的道路如何选择?怎样去实现这一目标呢?在这条道路上,中国人继续努力和探索着……
聆听,感受。体会民主革命的艰辛曲折的
回答:
反侵略,求民主
没有
体会民主革命道路的艰辛和曲折。
C.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反思
课件16张PPT。2016届
高考历史 抗日战争 学科:历 史
——高三一轮复习课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反侵略求民主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抗战伟大意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近代化历程学生制作的1929-1949年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作业问1: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的主要革命任务是什么?追求的政治目标是什么?问2:联系抗战前后的史实,抗战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如何?问3:从世界史的角度看,抗战有什么地位?知识回顾·日本全面侵华的背景学案复习检测
回答学案上提出的问题
提问1:结合大事年表和所学,日本侵华时的中国政局怎样?
问2:从表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原因,直接推动了日本的侵华步伐?历史原因呢?1.从中国看:国共内战,军阀割据。
从日本看:
1.1929—1933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急需转嫁他国。
2.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侵略扩张。知识回顾·日本全面侵华问1: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回顾日本1931年---1937年侵华史实。
1931年,制造 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1932年,制造 事变,袭击上海;
1932年,扶持傀儡,在中国东北建立伪 国;
1933年,蚕食长城沿线
1935年,制造“ ”威逼平津;
1937年,7月7日,制造“ ”事变,全面侵华。 探究知识回顾·日本全面侵华漫画:漫画:军权之下 远东军事法庭从1946年5月3日第一次开庭起,到1948年1月2日审判完毕审判期间开庭818次,审判记录共48412页,有419人出庭作证,有779人书面作证,受理证据4300余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 日本在沦陷区抢夺物资
奴化教育图日本全面侵华,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知识回顾·日本全面侵华小结·日本全面侵华摧残文化和民族意识经济掠夺日本全面侵华屠杀同胞民族危机一定要打力量悬殊,怎么打?全民族抗战,让敌人葬身于人民革命战争的汪洋大海
1.政治上的抗战: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全民族抗日。(列举各阶层抗战的史实)
2.军事上的抗战:两个战场合作抗战。
知识回顾·中国全面抗战(学案复习检测) 3.不同阶段的抗战:
战略防御:1937年7月——1938年10月
战略相持:1938年10月——1945年前后 中国发动局部反攻
战略反攻:1945年前后——1945年8月
4.外交上的努力: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争取国际援助。
1942年,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
知识回顾·中国全面抗战二战中,美、英、苏、中各国伤亡人数材料:?“将天津英租界(包括英方工部局所管全部区域)、广州英租界之行政与管理,应归还中华民国政府”。
——摘选自1943年《中英条约》
问题:英国为什么取消了在华之外法权?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材料一:民族企业的内迁
材料:(上海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民族企业,举厂内迁,将机器设备从沿海迁到到内地大西南。)据统计,抗战前期内迁的工矿企业共计639家,其中民营工厂452家,机器设备、物资材料达12万吨、技工12080人。……至1943年为止,后方各省符合工厂法的厂矿企业发展到4524家,资本26.37亿元,工厂27万,与战前相比,分别增长18倍、164倍和82倍。----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
能力培养思维拓展·别样的抗日战场材料二: 中日政府间的货币之战
日 本 政府 手段 pk 中国的应对(国、共)
统治区日本政府 建银行,维持发行伪币 发行法币,不承认伪币
掠夺法币 套取外汇 增发纸币 通货膨胀
滥发军票 制造假币 改版 以假对假
掠夺金属货币 直接运 取消铜元流通
回日本
作为战略物资 -----摘选自《抗战时期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
材料三:(抗战期间)高校内迁基本于1939年底完成。到1940年学校和学生都恢复到战前水平,大学数为113所,学生数为52376人。到1946年,大学数为189所,学生数达到129326人。——历史论坛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中国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抗战,这些斗争对抗战胜利会起到什么作用?板书设计·抗日战争摧残文化和民族意识经济掠夺日本全面侵华屠杀同胞民族危机一定要打力量悬殊,怎么打?全民族抗战,让敌人葬身于人民革命战争的汪洋大海民族复兴分析板书、提炼升华
步骤1:面对板书,你是否有什么疑问?抗战胜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可从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党员和军队人数的增加;群众力量的壮大;党的指导思想等方面分析。
这是从哪个角度得出的结论?
步骤2:你还能从哪些角度分析抗战胜利的意义?
情感升华·
分析板书、提炼升华
步骤3: 不同角度看待抗战胜利的意义。
五、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汇总学生找出的角度,给范例,请学生仿写。
范例:
历史发展进程看: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从历史上看;长远看;外交上看;世界影响上看;近代化角度……
情感升华·情感升华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反侵略、求民主遗志是中国人民的中政治诉求。
抗战结束后,这一目标是否达到?未来的道路如何选择?怎样去实现这一目标呢?在这条道路上,中国人继续努力和探索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