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六上26《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搁”“综”等13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了解“夏云头”“膝髁”等现代文学初创时期的词语的意思。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皱蹙”“欠身”等词语。完善“现代白话文演化档案”。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解析,了解鲁迅,完善“民国时期社会政治档案”
4.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品系关键语句等方法,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完善“民国时期社会政治档案”。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着鲁迅回到了他的故乡,认识了少年闰土,从鲁迅的朋友认识了鲁迅和那个时代。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了,这节课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梦境,继续完善“鲁迅档案”和“民国档案”。板书课题:25好的故事
通过这个题目,看起来他的这个梦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好故事。那我们看看这个故事好在哪里。
学习任务一:学习字词,梳理故事
这是1925年鲁迅发表的一篇文章。那时正是现代文学初创时期,那时的语言表达与现在很不一样,很多字有古文的影子,所以我们读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先圈出来,可以先跳过去,继续往下读。
PPT出示难读的字词
1石油鞭爆蒙眬伽蓝皱蹙虹霓夏云头
2一天云锦波剌奔迸的红锦带
3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
······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
(1)第一组词语我们不理解,是因为它们和现在的说法不一样。请把上下两行意思一样的词语连起来,帮助你理解
石油鞭爆朦胧伽蓝皱蹙虹霓夏云头
寺庙煤油皱缩鞭炮彩虹朦胧夏天的云团
(2)第二组词语我们不理解,是因为没见过,可以结合图片来理解。
(3)第三组词语可以联系句子或者上下文来理解。
学习任务二:聚焦梦境,体会意境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的梦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流动的画面组成的梦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梦境?(57段)
2.默读5、7段,圈出作者梦中见到的景物。
预设:两岸的鸟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
一丈红,大红花和斑红花,茅屋,狗,塔,村女,云,······
3.比较两段所写的景物,你发现它们的相似之处了吗?
——都有很多,而且有些是重复的。
——都是水乡的景物。
——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物。
——都是水中的倒影。
4.是的,梦中的景物都是水乡常见的景物。为什么作者说这个梦“美丽,幽雅,有趣”?
——因为这些景物富有变化。
——因为这些景物是和水融合在一起的,特别美。
——24课《少年闰土》中,鲁迅的家乡在浙江绍兴,这里的景物就是浙江绍兴常见的景物。这是家乡的梦啊,当然美丽,优雅,有趣!
5.刚才有的同学说梦中的景物富有变化,我们来细读写出景物变化的句子。
ppt出示
······都倒映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1)请圈出表示变化的词语。
(2)看着这些动词,你发现景物变化的规律了吗?
(3)试着把我们感受到的富有变化的动感美读出来。
6.刚才有的同学说梦中的景物是和水融合在一起的,我们来细读相关的句子。
PPT出示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是是泼辣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1)那个字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融合之美?
(2)“织”字让我们感受到融合的美、变化的美。平时我们会说织布、织毛衣,那么景物是怎么“织”在一起的呢?
(3)这些“织”在一起的景物,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4)你瞧,原来景物是这样“织”在一起,融合在一起的,是这样美丽、幽雅、有趣。怪不得鲁迅先生把这个梦境起名叫“好的故事”呢。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来读这段话。
学习任务三:借助资料,解梦
1.鲁迅先生梦中的景物是色彩斑斓的,是充满乡村气息的,是宁静的,是灵动的。日有所想才会夜有所梦,那他为什么会梦到这些呢?默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说说你的想法。
2.梦境那么美好,那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预设:现实是昏暗的。课文中两次提到了”昏沉的夜”。
1.看起来鲁迅先生并不是白天看到了美好的事物,所以晚上做了这样的美梦。相反,他是在这样一个昏沉沉的现实世界中,梦到这样美好的梦境,而且还花大篇幅写下来。为什么?
预设:鲁迅先生虽然在不好的社会环境中,但是他向往美好的生活。他是一个不怕现实黑暗,心存美好的人。
2.弗洛伊德说,梦是有象征意义的。这样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象征着什么?寄托着什么呢?阅读下面的资料,对照课文,说说你对梦境新的想法、新的理解。
PPT出示:
资料一
1913年6月,鲁迅长住北京后第一次返乡省亲,他和弟弟乘一只乌篷船游览鉴湖,然后到兰亭,一路遍赏美景,兴尽而归。在1919年12月最后一次离乡返京后,他再也没有机会踏上所挚爱的故土。
资料二
资料三: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英国巡捕竟然开枪射击,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血雨腥风笼罩着中国大地,新文化战线被分化,一部分青年斗志冷却,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甚至公开背叛革命。新的战友在哪里?写作《野草》时,鲁迅的心境是一种“五四”落潮时期寂寞、孤独、战斗的启蒙者的心境。
预设:
鲁迅梦到的水乡美景是——家乡。
“美丽,幽雅,有趣”指的是——景物具有家乡江南的特色,画面充满生活气息;景物的色彩鲜艳明丽。画面中的景物兼具动态美和静态美,摇曳生姿,充满生机与活力。另外,作者将各种景物置于荡漾的水中,景物本身与倒影交相辉映、虚实相间,趣味十足。
“昏沉的夜”指的是——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想要追回那段记忆,用文字保留下来,留住梦中的美好的阳光下的故乡。
但现实是“昏沉的夜”,不仅指眼前的黑暗,更暗喻旧中国的黑暗,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痛恨。
题目“好的故事”隐含着作者的另一种期盼:昏沉的夜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鲁迅先生仍然梦得到美好,说明他心存美好;愿意用大段的文字记录下来,说明他仍然向往美好。这样的文字给自己带来希望和力量,也给其他革命者带来希望和力量。所以说,鲁迅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鲁迅是战士。
从这个梦里,你对鲁迅有新的了解了吗?
课下请将你收集到的当时的社会环境的资料制作成“民国社会政治档案”,收集到的鲁迅先生的资料和本课的认识整理成“鲁迅档案”。
1.总结:这个梦里有童年的美好回忆,有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还有坚定的信念。
学习任务四:写字
注意取下面的部分的笔画笔顺。
教师示范写——学生写——展示——评价——修改。
作业设计
1.将文中的生字新词和内容整理成“民国白话文字演变档案”。
2.梳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民国社会政治档案”。
3.人有不同的侧面,尤其是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面前。从本课的学习中,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认识?请整理到“鲁迅档案”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