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选择题专题训练100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选择题专题训练100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选择题专题训练(100题)
1.人人生而平等指的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下列行为中,体现平等的是( )
A.王某通过送礼给领导,谋取好的工作岗位
B.工商管理人员放纵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
C.张某处理事情时袒护他的亲戚
D.班干部选举中,根据选票多少来确定班长
2.下列选项中,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错误的是
A.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要受到保护
B.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C.我国公民平等的适用法律,制定法律
D.反对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与此诗“假如我是一匹骏马,那该多好!我可以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地奔跑。”的寓意相符的是( )
①自由是最珍贵的②自由可以给我们带来一切
③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④人们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钓鱼岛事件后某市公安机关通过多种媒介提醒广大市民不要参加非法反日游行。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游行示威是公民的政治自由,公安机关无权干涉②任何权利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③表达爱国情感应采取正确的方式④该市公安机关的做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21年前年仅21岁的聂树斌因一起强奸杀人案被判处死刑,十年后真凶浮出水面,但聂树斌一直未能沉冤昭雪。2016年12月2日,在我国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即将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对聂树斌案正式做出无罪判决,迟来的正义已无法让冤者重生。聂树斌案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法官对百姓、对法律应该心存敬畏
②法官要慎用手中权力,维护公平正义
③各级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加强法治队伍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山东市民田某某在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的治疗期间,面对医务人员的多次询问,一直故意隐瞒自己的治疗史、武汉接触史、发热史,导致37人被隔离,引发恶劣社会影响。2020年2月26日, 田某某被山东成武县人民检察院起诉; 3月1日,山东成武县人民法院依据法律判处田某某有期徒刑10个月。以下关于本案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田某某隐瞒有关经历是公民的自由 ②田某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国家司法机关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④田某某的行为导致他人被隔离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下列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实现的是( )
①2月23日江苏省相关部门发布了“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的调查结果。还原真相、回应关切,严肃追责、伸张正义。让受害者得到救助,让违法犯罪者得到依法惩处
②以“公平守正、安心消费”为主题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插旗菜业制作老坛酸菜等乱象
③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表彰的对象六成是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等基层一线劳动者
④冬奥期间,吉祥物“冰墩墩”大火,全国各地纷纷玩起创意“模仿秀”。北京快侦、快诉、快判一起制售盗版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玩偶案,犯罪嫌疑人任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4万元,成为全国首例侵犯北京冬奥吉祥物形象著作权刑事案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网站近日正式开通的“网上申诉信访平台”,主要受理属于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处理的案件。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是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唯一途径
B.这有利于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C.这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这有利于引导广大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9.根据2017年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这样做是因为( )
A.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差异
B.公平是绝对的,世界上没有相对的公平
C.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D.社会要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
10.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选项中,符合平等精神的是(  )
①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样的发展条件和机会
②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③某市图书馆多年来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
④有的人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已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没有健康码乘车遇阻,现金支付遭拒……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方面存在的困难,国务院出台相关文件要求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此举( )
①践行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②能够消除偏见,做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③利于老年人平等参与和共享现代生活 ④表明老年人群体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今年修订后实施的职业教育法让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明媚春天。该法依据宪法制定,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要求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校生就业的报考、录用条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同等地位能消除两种教育的差异
B.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校生就业的报考、录用条件,有利于职校生的权利能够进一步得到法治保障
C.职业教育法依据宪法制定,彰显宪法精神,两者法律效力相同
D.适当降低对职校生的学历要求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3.与“无法治不自由”观点相一致的名言是( )
A.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B.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C.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 D.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14.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乡村振兴促进法》的立法着力点是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包括乡村振兴的任务、目标、要求和原则等,该法的施行有利于( )
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②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③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④消除城乡的发展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下边漫画中个体商贩的行为( )
A.反映了他懂得致富之道、经营之方
B.为他赢得广泛社会赞誉
C.违背公平原则,会使人们对他的信任感降低
D.合情合理,生意人就是这样
16.青少年守护正义时,需要勇气和智慧。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①在不利的情况下,要讲究智斗
②及时拨打“110”电话,配合警方制服不法分子
③不管怎样,都要挺身而出,与不法分子拼到底
④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巧妙借助社会力量将歹徒抓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当遇到被别人歧视时,我们应该( )
①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②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③不断完善就业优先政策④践行平等,谋求个人私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仔细阅读下面漫画,有关部门的做法( )
①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②杜绝了偷逃税的非正义行为
③损害了网红主播平等发展的权利 ④践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19年1月1日,备受关注的新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引入是本次个人所得税法改革的一大亮点。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这体现了
①让利于民 ②促进公平 ③调节收入分配 ④实现绝对平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现在找工作比较难,但社会给我们创造的机会很多,不少单位公开招聘,应聘者可以凭自己的实力去竞争。这说明( )
A.参与竞争是获得劳动权利的唯一途径
B.应聘就可以获得就业的机会
C.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D.我国的就业形势不算严峻
21.福银高速商洛境内一辆货车侧翻,车上拉载的10吨苹果散落一地,附近村民冒雨赶来哄抢。对他们的行为判定不恰当的是( )
A.是违法的行为 B.是不道德的行为
C.是非正义的行为 D.合情合理的行为
22.住校生小伟因晚上熄灯后仍在宿舍大声唱歌被老师批评,他不服气地说:“唱歌是我的自由,你凭什么批评我?”假如你是老师,你会告诉小伟( )
①自由是相对的,你唱歌的自由应当是遵守宿舍纪律条件下的自由
②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行使自由权不得损害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你的自由是受规则限制的,我们制定规则就是为了限制你的自由
④我是老师,你就应该听我的,为了规则请你务必舍弃个人的自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那么拥有自由的意义在于( )
①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②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
③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④能随心所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4.今年我市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求助等标准。这表明平等需( )
A.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B.反对法律之外的特权
C.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D.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
25.珍视自由,我们应该做到( )
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②依法行使权利;③采取一切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④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6.“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英格索尔这句话告诉我们拥有自由( )
①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②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
③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④能摆脱所有的束缚和限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根据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有关数据显示,中国3亿儿童中未人学率近1%,即全国尚有300万失学儿童,其中许多是西部农村的儿童,这说明( )
①一些学生乐意辍学挣钱
②我国还存在很多青少年弱势群体
③一些少年儿童过早的失去学习的机会
④贫困地区的花季少年过早背起生活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追求公平正义一直是人类社会奋斗的目标,下列属于正义行为的有( )
①电脑黑客通过网络窃他人个人信息
②看到有人在风景区损坏花草,小张立即上前制止
③公园里有人打架,小李看见后拨打“110”报警
④某律师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法律援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9.公民罗中信对F县公安局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不服,将县公安局起诉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中院确认F县公安局“裁量明显不当”,应对罗中信进行国家赔偿、赔礼道歉。这一事件表明( )
①仲裁是解决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方式
②公民要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权,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③公安机关要依法行政,不可滥用职权,知法犯法
④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批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 )
①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正气和匡扶正义 ②彻底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发生
③能让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做到见义勇为 ④有利于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对公众而言,要以博大的襟怀和良好的德行来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理性参与公共事务,培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公共精神。从参与民主生活的角度,这需要 (  )
①强化公民意识,形成对国家的政治认同
②铸牢民生保障,传递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③注重实践体验,提高自身政治参与意识
④加强社区治理,全面提高政府管理效能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32.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对此规定,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
①未成年学生自控力差不能有自由 ②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③法律是对自由的束缚而不是保障 ④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3.“人生而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是指( )
①生命的平等 ②人格尊严的平等 ③享受权利的平等 ④财富的平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4.据报道,在辽宁沈阳,孙向波做心肺复苏压断老人齐某12根肋骨遭索赔,齐某一二审败诉再向辽宁省高院提起再审,法院裁定驳回。法院的判决( )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社会正能量
②表明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③彰显了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④启示我们要明哲保身,慎重救助他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5.北京市司法局开通“12348”法律服务专线以来,经常受到市民的赞扬。平台通过人工服务、留言服务和智能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法律援助和司法鉴定等问题,为群众提供全天候的解答服务。该专线旨在( )
A.创新维权途径,依法制裁各种侵权行为
B.推进司法改革,力求审判结果公平公正
C.杜绝违法犯罪,保障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D.拓宽法律服务渠道,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36.近年来,网络暴力案例频频引发社会关注,如杭州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2021年全年,国家司法机关积极推进网络依法治理,从严追诉网络诽谤、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侵犯公民权利犯罪,起诉3436人,同比上升51.3%。这说明( )
①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都要遵守法律,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②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
③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就要失去自由的代价
④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7.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下列不能体现平等的是( )
A.男女同工不同酬
B.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全国两会上有相当比例的女代表和女委员
D.老人、儿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照顾
38.再审“百香果女童被害案”,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造谣取快递女子出轨案”自诉转公诉,维护网络社会秩序;审理“进口冻虾万名消费者信息案”,打击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这些典型案例被写入“两高”工作报告。这( )
①彰显了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 ②表明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唯一防线
③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坚定全社会的法治信仰 ④有利于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9.通过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心脏冠脉支架(一种治疗心脏疾病的医疗器械)价格从均价1.3万元降至700元左右。国家集中“团购”心脏冠脉支架,进一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这体现了( )
①党和政府坚持和保障公民医疗权利的公平
②国家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关系推动社会发展
③我国医疗行业的问题只表现为价格的问题
④我国已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所有疑难杂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0.针对个别企业和自然人把“谷爱凌”“全红婵”等奥运健儿姓名恶意抢注,并提交商标注册申请的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通告予以谴责,对其申请驳回。这( )
①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②表明公民不得进行商标注册
③能够杜绝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 ④维护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1.平等是人与人相处的重要原则,平等待人体现着我们对他人和自己人格的尊重。下列对平等和平等待人理解正确的是( )
①平等主要是指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②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③不凌弱欺生是平等待人的表现 ④平等就是“等贵贱,均贫富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2.今天,平等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但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着“性别歧视”“身高歧视”“职业歧视”,甚至“收入歧视”等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 )
①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②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③依据刑法严厉惩戒这些行为 ④维护自己的特权,追求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3.专题片《国家监察》在央视综合频道一经开播,就收获观众的广泛关注,并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下至基层违法公职人员,上至省部级干部在专题片中出镜忏悔,大量案件细节首次在片中披露。这反映了(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对国家干部的制裁更为严格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反腐工作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44.每年高考前夕,各地都纷纷加强安检措施:金属探测仪、身份识别仪…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维护公平 B.保护隐私 C.保障人权 D.确认权力
45.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表明( )
A.公民的自由是受法律约束的 B.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是限制公民的自由
C.任何国家的公民都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D.法制越健全,人们的自由就越少
46.2020年2月初,常某某夫妻途经湖北疫区回到济宁市,在其丈夫拒不执行居家隔离措施和公安机关传唤,过程中常某某对出警人员进行拦抱、撕扯,致使两名出警人员的左手食指被咬伤。近日,由济宁市任城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常某某涉疫情妨害公务案经法院审理,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这说明( )
①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利益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违反法律就会被判刑
③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7.社会保障是指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现阶段我国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如下岗失业职工基本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正义制度要求我们充分尊重人的各项合法权利
②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公平正义
③有了这些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就不用刻苦学习了
④正义制度是为处于社会最底层地位的群体而制定的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48.互联网时代给人类的交往和信息的获取、传播带来了巨大的自由和方便,而这自由的背后是公共责任与法律底线。 这说明
A.言论自由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B.法律是对权利的限制和约束
C.滥用言论自由要受到刑罚处罚
D.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49.近日,广西河池一名老人发现钱财被盗,随即追赶嫌疑人。嫌疑人途经一学校附近时,一群小学生不约而同挺身而出,有的用手拽住该男子衣服,有的扫腿阻击,还有的呼喊附近大人帮忙,最终在周围群众的协助下嫌疑人被警方抓获。这些少年的经历启示我们( )
①面对非正义行为,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
②实现社会正义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③面对非正义行为,要有勇气,要敢于斗争
④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用行动守护正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0.为保障广大学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在本专科阶段已经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该举措有利于( )
①避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②让广大学子感受到尊严,激发自身潜能
③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④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社会财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1.社会要建立彼此平等相待、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
A.实现财富平均化
B.工作同等化
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歧视
52.近年来,我国有上千名县处级以上官员被立案侦查甚至判刑,这( )
①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
②充分表明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例外
③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早日建成
④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3.习近平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进步的机会。”对这三个“共同”理解错误的是( )
A.这要求我们要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 B.这说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
C.这强调必须维护和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 D.这体现了公民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
54.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格局,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主要表明( )
A.自由的实现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B.珍视自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C.守护正义要制度的完善 D.我国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5.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因为( )
A.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B.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
C.实现公平正义只是司法机关的事情
D.要从点滴事情做起,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5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上述规定( )
A.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正气和匡扶正义 B.能够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发生
C.能够完全打消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 D.必将唤醒社会良知人人都会见义勇为
57.平等是人类的最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法律意义上平等的是( )
①妇女拥有选举权体现了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应该尊重人权、保障平等、反对歧视,让每个公民享有公平公正的选举权
②儿童乘坐公交工具时应得到特殊关照
③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严惩
④社会为每个人提供相同的发展条件和机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8.孙某在为昏倒在路边的戚老太做心肺复苏时,压断了对方12根肋骨。事后,戚老太将孙某告到法院,要求赔偿。接受法院委托鉴定的专家组认为孙某的抢救不存在过错。法院经审理判决:驳回原告的请求,被告孙某不承担责任。法院的这一判决( )
A.是对见义勇为的鼓励、对公平正义的维护
B.说明法院审判应以专家意见为依据和准绳
C.表明法院在行使国家审判权审理行政案件
D.意味着扶危济困是履行法定义务不用担责
59.公平正义就像一盏明灯,照耀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没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人类将失去谋发展的动力。我们追求公平正义的意义在于( )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③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 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0.2019年7月26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孙小果案启动再审;10月14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孙小果再审案件开庭审理;11月6日至7日,云南省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孙小果等13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犯罪一案依法公开开庭审理。这是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对民意之关切的回应,对司法公正的追寻。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捍卫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②彻底消除黑恶势力
③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④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1.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 )
①任何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②每个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法律是保障人与人平等的唯一手段
④法律不考虑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差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国家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改革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确保乡村学校教师职称即评即聘,使广大乡村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这一举措可能
①让更多优秀教师愿意来到农村学校任教、扎根 ②有利于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③让老师们觉得投身农村教育有前途  ④保证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63.近日,深圳市司法局发布《深圳经济特区职业教育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条例》明确了职校生在升学、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同层次的普通学校学生享受平等机会。这体现了( )
A.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B.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C.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D.一般情况区别对待
64.某班同学们围绕“公平”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在银行、车站、餐厅等公共场所,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这是公平的
②当许多人想获得某一个职位时,用竞争上岗的办法来确定人选,这是公平的
③在投票选举时,一人一票,这是公平的
④为贫困学生减免餐费、教辅资料费,这是不公平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5.最高人民法院规定,除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几种情况,我国各级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文书要在网上公布。你认为与此相符的主题有
①实施依法治国 ②促进司法公正 ③根除违法犯罪 ④增强法院权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6.随处可见的无障碍坡道、房间内单臂可操作的推拉门……在北京冬残奥村,残奥运动员感受到贴心的无障碍环境带来的方便。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
①有利于维护残奥运动员的特权
②有利于残疾人平等地参与各项活动
③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关怀和善待
④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平等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7.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下列行为体现公平正义的有( )
①违反交通规则后请朋友帮忙摆平
②对企业乱排乱放的行为进行处罚
③小王通过选拔考试成为国家公务员
④国家对生活困难的人给予特殊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8.每年在高考前夕,各地都纷纷加强安检,金属探测仪、身份证识别仪、指纹识别仪等被广泛应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①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②确保高考的绝对公平
③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
④充分展示我国先进的科技水平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9.“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这句话说明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下列行为体现践行平等的是( )
A.国家为所有大学生安排就业 B.国家必须完全消除贫富差距
C.每个公民都应享有特殊权利 D.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合法权益
70.全国政协委员林孝发建议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就业机会( )
①是平等对待弱势群体合法权利的体现
②有利于增强弱势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③不利于弱势群体自力更生,实现自我价值
④能够杜绝侵犯弱势群体合法权利的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1.公平和正义就像一盏明灯,照耀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没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人类将失去文明发展的动力。我们追求公平正义的意义在于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③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④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某校八年级(1)班和(2)班的学生在一次篮球比赛中,比分只有一分之差。在比赛结束前3秒钟,(2)班的一名队员不慎摔倒。(1)班队员趁机投篮得分,比分反超,赢得比赛。(2)班不服,认为不公平、不公正。对此,你的看法是( )
A.维护正义和公平必须以遵守规则、程序为前提
B.讲公平更要讲人情
C.无规矩不成方圆,但要因人而异
D.应该重新调整比赛规则,再比赛一次
73.在现代文明社会里,我们的生活会受到约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充分享受到法治之下的幸福,约束之下的自由。这告诉我们( )
①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
③有了法治,自由就不会实现 ④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4.如图漫画表明,改革分配制度( )
A.对高收入者很不公平
B.体现了正义,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C.体现了国家实行平均分配的政策
D.可以使低收入者不劳而获
75.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17岁的在校学生夏某在网上发布容易引起公众恐慌的不实帖子。夏某因发帖散布谣言,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被警方处罚。这说明( )
A.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在互联网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B.公民不能滥用言论自由
C.公民的言论自由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D.公民的言论自由是虚假的
76.古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今有《民法典》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B.法治是自由权利的保障
C.妇女自愿被买卖不违法
D.无限制的自由导致伤害
77.李某发现一辆货车在本村违法倾倒生活垃圾,立即上前制止,司机不听劝阻意图逃逸,他随即向当地有关部门举报,当地综合行政执法队立即赶到并对该司机的违法行为做出处罚。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司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行为
B.针对司机的行为,李某可以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
C.李某明辨是非,维护公共利益,守护了社会正义
D.司机的行为违反民事法律,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78.2024年2月21日,最高检举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理念与实践新闻发布会。党组副书记童建明表示,电影《第二十条》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朴素期待,诠释了“忠诚、为民、公正、担当、廉洁”的新时代检察精神。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更多的期盼,是因为( )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②司法部门始终坚持依法行政
③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9.一名法官观看电影《第二十条》后说:“‘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犯罪是否依法得到惩处,正义是否依法得到伸张,影响当事人的人生,我们责任重大。”从他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A.法律既规范我们也保护我们 B.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
C.起诉犯罪是法院的神圣职权 D.司法才能捍卫公平与正义
80.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下列事件中,符合公平要求的是( )
A.王某以市场价从商场买到质量有问题的家电
B.某些网络平台流量至上,通过刷单制造虚假交易数据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乘客不听劝阻大声打电话
D.我国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
81.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春节热播电影《第二十条》聚焦“正当防卫”的讨论,引发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思考。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维护公平正义,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严格执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②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监察权,追诉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2.龙年春节档上映的电影《第二十条》,引发了全社会对正当防卫的热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称,2021年至2023年,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经被唤醒。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司法机关依照程序独立行使监察权
B.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C.实现公平正义是行政机关的永恒追求
D.我国的司法活动中已经消除司法不公现象
83.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人民法院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开通上门立案、电话立案等“绿色通道”,实现快速、便捷立案。同时,保留老年人易于接受的传统司法服务方式。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物质帮助权 B.司法机关保障了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C.在我国,老年人享有特殊的权利 D.人民法院依法践行宪法的基本原则
84.在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昆山反杀案”“赵宇见义勇为案”等热点案件作出回应,提出“依法支持公民通过正当队方卫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见义勇为”,强调“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有利于( )
①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②鼓励公民同不法行为作斗争
③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导向④减少全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5.“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是电影《第二十条》中的一句台词。这一台词旨在强调( )
①司法机关应当依法办案,确保司法公正②司法机关要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司法权
③只要加强对舆论的监督,就能维护正义④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离不开法治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6.“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下列关于公平认识正确的是( )
A.只要维护公平,就能实现同等富裕
B.公平就是满足所有人的各种期望
C.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D.只要人们不懈地追求,就能实现绝对公平
87.2024年1月1日起,我国调整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关税,对部分抗癌药、罕见病药的药品和原料等实施零关税。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①对弱者提供必要扶助是正义举措
②为这些病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③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
④是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因为( )
A.司法能根除社会上不公正不正义的现象
B.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下最本质的特征
C.公平正义指的是法案审理上
D.制度保障公平,社会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保证
89.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下列事件符合公平要求的是( )
A.某些网络平台认为流量至上,制作虚假的交易数据
B.我国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国家基础标准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乘客不听劝阻大声打电话
D.王某以市场价从商场买到质量有问题的家电
90.2024年3月10日有关正当防卫的刑法第二十条写入今年的“两高”工作报告中。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还要持续落到实处。这说明( )
A.人民法院应以事实为依据,依法执政
B.制止不法侵害采取的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C.人民检察院应公正司法,行使监察权
D.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优势
91.下列关于平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等的根本含义为道德平等,即人和人之间的平等对待
B.机会平等是一种形式平等
C.法律平等就是相同的情形同等对待,不同的情形不同对待
D.平等意味着任何事情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
92.《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在“六大保护”基础上增加了“特别保护”,主要针对留守、困境和残疾未成年人设置具体保护条款,并对社会比较关注的如学生减负、防欺凌等作出针对性、可操作性规定。从平等角度看,此举体现了( )
A.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B.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C.不同情况特殊优待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93.小福所在学习小组以“崇尚法治精神”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小福负责“自由”板块内容的编写,以下他搜集的内容适合入选的是( )
A.参加两会的代表中,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代表
B.小泉在商场看到小偷偷钱包,便立即冲上去制服小偷
C.小闽选择把自己发表文章获得的稿费捐给贫困学生
D.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让孩子们都能上学
9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高考等四大类考试作弊属犯罪,警示我们应( )
①诚实守信,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②匡扶正义,依法举报相关行为
③法不可违,违法必受刑罚处罚 ④遵守规则,依法行使自己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5.2023年1月1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省部级干部53人,厅局级干部2450人,县处级干部2.1万人。这表明(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③任何人,不论其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④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廉政建设,已经消除了腐败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6.2023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中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为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努力让尊重妇女、关爱儿童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践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②平等是社会稳定进步的重要基础
③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最为重要④有利于实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7.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下列做法侧重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是( )
A.某公司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的薪资方案
B.我国公民享有人格尊严权,不受非法侵害
C.我国适龄儿童都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D.某地在公交车上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
98.班级要以“崇尚法治精神”为主题制作黑板报,小兰负责“践行平等”板块内容的编写。以下她搜集的素材合适入选的是( )
A.同学们利用节假日到街头清除小广告
B.中学生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加研学活动
C.公交车上设有“老弱病残孕”爱心专座
D.解放军战士不畏严寒酷暑,守卫祖国边疆
99.在讨论什么是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时,同学们用关键词给出了自己对两种行为特征的描 述,下列描述属于非正义行为的是( )
A.遵纪守法 B.恃强凌弱
C.助人为乐 D.尊老爱幼
100.八年级(1)班同学在“中学生如何在学校坚守公平”的主题探究活动中各自发表了观点。你认为可取的是( )
①参加学校拔河比赛时,要遵守比赛规则
②对同班同学及老师评议时,要公正客观
③遭受校园欺凌时要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④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应主动坐到教室后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1.D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人生而平等主要是指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机会,因此ABC中的公民都违反了这一规则,D中根据选票的多少确定班长的人选,最能体现学生的意志,是平等的表现。
考点:人生而平等
2.C
【详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思是每个公民都平等的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的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任何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违法必究, ABD说法正确。我国公民不能制定法律,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自由的理解。
③④: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力,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的生活,故③④说法正确;
①②:“最”“一切”说法过于绝对,故①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4.D
【详解】试题分析:公民有游行的权力,但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反日活动是爱国的行为,但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公安机关的做法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所以②③④是正确的,①是错误的,游行示威是公民的政治自由,但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公安机关就有权干涉,排除,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行使权利。
5.D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题文中对冤假错案的评判,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的实施,做到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等,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D。
6.B
【详解】本题考查厉行法治的相关内容。
②③:观点正确,田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说明其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国家司法机关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
①:观点错误,公民享有自由,但自由是相对的;
④:观点错误,田某某的行为导致他人被隔离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故本题选B。
7.D
【详解】本题考查公平正义的相关知识。
①:2月23日江苏省相关部门发布了“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的调查结果。还原真相、回应关切,严肃追责、伸张正义。让受害者得到救助,让违法犯罪者得到依法惩处,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实现,①正确;
②:以“公平守正、安心消费”为主题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插旗菜业制作老坛酸菜等乱象,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实现,②正确;
③: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表彰的对象六成是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等基层一线劳动者,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实现,③正确;
④:题文材料中,被告人任某因为制售盗版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玩偶,被判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4万元,成为全国首例侵犯北京冬奥吉祥物形象著作权刑事案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说明我国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实现,④正确;
故本题选D。
8.A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逆向型选择题,要求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在我国,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渠道有很多,最高法的这一做法只是保障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诸多渠道中的一个。故A说法错误,应入选。其它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考点: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及意义
9.D
【详解】本题考查教育公平。
A: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故A说法错误;
B:公平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故B说法错误;
C:观点虽然正确,但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
D: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实现教育公平是国家为每个社会公民创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依据题文描述,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体现了公平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是社会的责任,社会要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B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①:错误,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条件和机会,不是同样;
②:诗句意思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符合题意;
③:某市图书馆的做法是平等待人的表现,符合题意;
④:错误,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已之利是在搞特权;
故本题选B。
11.C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题干中,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方面存在的困难,国务院出台相关文件要求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有利于老年人平等参与和共享现代生活,践行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说法①③正确;
②:“能够消除偏见”的说法太绝对,说法②错误;
④:任何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说法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2.B
【详解】本题考查平等。
B:依据教材知识分析可知,题干描述说明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校生就业的报考、录用条件,有利于职校生的权利能够进一步得到法治保障,B正确;
A:“消除”一词太绝对,A错误;
C:宪法和职业教育法法律地位不同,C错误;
D:适当降低对职校生的学历要求没有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错误;
故本题选B。
13.C
【详解】无法治不自由,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强调了规则和法律的重要性,C符合题意。A体现生命的短暂,与题干不符。B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与题干不符。D意思是一定要登上山的顶峰,俯瞰显得小的群山,与题干不符。故选C。
14.A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①②:制定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法》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使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①②说法正确;
③:说法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④:错误,“消除”观点太绝对;
故本题选A。
15.C
【详解】试题分析:漫画中个体商贩在给他人称肉时总是缺金短两,违背了公平原则,会失去他人的信任,C观点符合题意,ABD观点错误,所以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了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
16.B
【详解】本题考查个人守护正义的表现。
①②④:青少年守护正义时,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及时拨打“110”电话,配合警方制服不法分子;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巧妙借助社会力量将歹徒抓获都是非常可取的做法,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不管怎样,都要挺身而出,与不法分子拼到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7.A
【详解】本题考查对平等的认识。
①②:依据教材知识,当遇到被别人歧视时,应该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不是公民的角度,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践行平等,不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8.B
【详解】本题考查公平正义的相关知识。
①:漫画中处罚主播偷逃税的行为体现了通过使违法者受到惩罚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①正确;
②:偷逃税的行为仅靠处罚是杜绝不了的,②说法太过绝对,错误;
③:网红主播的偷逃税行为并不是他们平等发展的权利,③错误;
④:相关部门并没有因为偷逃税人是网红主播就没有对其进行处罚,体现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9.A
【详解】新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调节了收入差距,让利于民,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①②③观点正确;平等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④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
20.C
【详解】本题考查对公平的正确认识。
C:根据教材知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C正确;
AB:“唯一途径、就可以”说法太绝对,排除;
D:题文中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1.D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和非正义。
ABC:依据题文描述,附近村民哄抢他人财物的行为,既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属于非正义行为,故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一体;
D:哄抢他人财物是不合情理的,故D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2.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自由的认识。
①②:对题干内容分析可知,小伟的言行是错误的,因为自由是相对的,唱歌的自由应当是遵守宿舍纪律条件下的自由,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行使自由权不得损害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制定规则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自由,故③说法错误;
④:自由应该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3.C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④说法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好自由的重要性,排除错误说法,完成解答。
24.A
【详解】本题考查平等的含义。
A:我市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求助等标准,表明平等需要不同情况差别对待,A正确;
BCD: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BCD错误;
故本题选A。
25.A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珍视自由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所学,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所以①②观点正确,③观点错误,我们应该采取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④观点错误,权利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要依法行使权利,也要自觉履行义务,所以正确答案选A。
26.B
【详解】本题考查自由。
①②③:“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英格索尔这句话告诉我们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选项的说法太绝对,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7.C
【详解】试题分析:中国3亿儿童中未入学率近1%,即全国尚有300万失学儿童,其中许多是西部农村的儿童,可以看出我国还存在很多青少年弱势群体,一些少年儿童过早地失去学习的机会,贫困地区的花季少年过早地背起生活的重担,①的说法和题干无关,因此答案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青少年弱势群体。
28.B
【详解】本题考查正义行为的表现。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电脑黑客通过网络窃他人个人信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属于非正义的行为,①观点错误;看到有人在风景区损坏花草,小张立即上前制止保护了生态环境,是正义的行为,②观点正确;公园里有人打架,小李看见后拨打“110”报警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的表现,属于正义的行为,③观点正确;某律师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法律援助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属于正义的行为,④观点正确,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
29.B
【详解】题中所涉及到的公安局属于行政机关,从法院的判决来看,对罗中信的处罚没有做到依法行政,因此③符合题意;公民罗中信有较强的权利意识,积极维权,这种行为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值得我们学习,因此②符合题意;仲裁机构属于非司法机构,与本题没有关系,因此排除①;人民法院行使的是审判权而非审批权,因此排除④。根据以上分析,本题选择B。
30.B
【详解】该题考查维护正义。
①④:结合题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规定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正气和匡扶正义;有利于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错误,观点都太绝对;
故本题选B。
31.B
【详解】从参与民主生活的角度看,理性参与公共事务,培养公共精神,这需要强化公民意识,形成对国家的政治认同,需要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①③说法正确;②④选项不是参与民主生活的角度。故选B。
32.C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和自由的关系。
②④: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规定理解正确的是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未成年学生自控力差,但也有自由,故①错误;
③:法律是对自由的保障,而不是束缚,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C。
33.A
【详解】本题考查对平等的认识。
①②③: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体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人生而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是指生命的平等、人格尊严的平等、享受权利的平等,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错误,财富的平等不是平等的内涵;
故本题选A。
34.A
【详解】本题考查司法维护正义。
①②③:观点正确,法院的判决体现了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彰显了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社会正能量;
④:观点错误,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故本题选A。
35.D
【详解】本题考查司法机关。
A:依法制裁各种侵权行为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
B:司法改革,审判结果等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
C:“杜绝”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C;
D:依据教材知识,北京市司法局开通“12348”法律服务专线为群众提供全天候的解答服务,是为了拓宽法律服务渠道,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36.D
【详解】本题考查公正司法、自由和法律之间的关系。
①④:网络暴力案例频频引发社会关注,国家司法机关积极推进网络依法治理,体现了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都要遵守法律,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不可违,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①④说法正确;
②: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②说法错误;
③: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会失去自由的代价,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37.A
【详解】本题考查平等。
BCD: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BCD都符合平等的原则,与题干不符;
A:男女同工应该同酬,不符合平等原则,A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38.C
【详解】本题考查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和理解。
①③④:材料向我们说明了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坚定全社会的法治信仰;有利于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故①③④说法正确;
②:唯一防线的说法过于绝对,故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39.A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公平正义。
①②:题文中的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和保障公民医疗权利的公平,国家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关系推动社会发展,此举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所以①②说法正确;
③④:说法过于绝对化,③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40.C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①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个别企业和自然人把“谷爱凌”“全红婵”等奥运健儿姓名恶意抢注,并提交商标注册申请的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通告予以谴责,对其申请驳回,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维护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①④说法正确;
②:公民可以依法进行商标注册;②错误;
③:“杜绝”说法太绝对,③应排除;
故本题选C。
41.D
【详解】本题考查对平等的正确认识。
①②③:结合教材知识我们知道,平等主要是指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平等待人要求我们不因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凌弱欺生是平等待人的表现。选项①②③的观点是正确的;
④:观点错误,“等贵贱,均贫富”是平均主义,不是平等;
故本题选D。
42.A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维权、践行平等。
①:面对“性别歧视”“身高歧视”“职业歧视”,甚至“收入歧视”等不平等的现象,我们应敢于同不平等的现象作斗争,我们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①说法正确;
②:运用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②说法正确;
③:公民没有权力惩戒生活中的歧视行为,③说法错误;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43.C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根据材料,下至基层违法公职人员,上至省部级干部违法的案件细节在《国家监察》中披露说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故C符合题意;
A:材料未体现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没有对国家干部的制裁更为严格,故B说法错误;
D:当前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44.A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公平。
A:依据教材知识,高考前夕各地都纷纷加强安检措施:金属探测仪、身份识别仪等,这些做出都是为了维护公平,故A符合题意;
BCD:保护隐私、保障人权、确认权力等都与题文主旨维护公平不符,故排除BCD;
故本题选A。
45.A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和自由的关系。
A:根据所学知识,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公民的自由权利是受法律规范的,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故A说法正确;
B:法治是自由的保障,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故B说法错误;
C:“任何”“都不可能”的表述太绝对,故C说法错误;
D;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法律越健全人们自由权利就越多,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46.D
【详解】该题考查法治相关知识。
①③④:题文材料中,被告人常某某涉疫情妨害公务案经法院审理,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告诉我们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利益;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违反法律就会被判刑是错误的,犯罪行为才会被判刑;
故本题选D。
47.C
【详解】本题考查正义。
①②:现阶段我国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正义制度要求我们充分尊重人的各项合法权利,①②说法正确;
③:错误,有了这些社会保障制度,我们也还需要刻苦学习;
④:错误,正义制度是为全体社会成员制定的;
故本题选C。
48.D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和自由的关系,题干“而这自由的背后是公共责任与法律底线”说明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观点D正确;言论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是有限制的,观点A错误;法律既有对权利的保障,也是对权利的限制和约束,观点B太片面,错误;滥用言论自由不一定要受到刑罚处罚,只有犯罪才会受到刑罚处罚,观点C错误;所以选D。
49.D
【详解】本题考查个人守护正义。
①②③④:正义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少年的行为具有正义感。我们面对非正义行为,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实现社会正义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面对非正义行为,要有勇气,要敢于斗争;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用行动守护正义,故①②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50.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公平正义的相关知识。
①:国家建立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但“避免社会 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故①说法错误;
②:国家建立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有利于让广大学子感受到尊严,激发自身潜能,故②说法正确;
③:国家建立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有利于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 件,故③说法正确;
④:国家建立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但“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的说法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1.D
【详解】本题考查消除歧视。歧视损害他人平等的权利和尊严;损害了自己的尊严,降低了自己的人格阻碍了人们的和谐交往,妨害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到平等待人要努力清除各种歧视。故选D。
52.D
【详解】本题考查公平正义的守护。
①②③④:根据材料,我国有上千名县处级以上官员被立案侦查甚至判刑,体现了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充分表明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例外,任何人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权,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早日建成,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故①②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53.B
【详解】本题考查平等的相关知识。
B:“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说明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与机会,但人与人之间是有区别的,表述绝对,与实际不符,所以B错误但符合题意;
ACD:“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进步的机会。”这要求我们要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这强调必须维护和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这体现了公民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所以AC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4.B
【详解】本题考查珍视自由。
B:依据题文,为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格局,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说明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我们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所以B正确;
AC:在题干中未涉及,AC排除;
D: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错误;
故本题选B。
55.A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A观点正确;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B观点正确不合题意;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C观点错误;从点滴事情做起,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体现的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方法,D观点正确,不合题意,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
【点睛】解答选择题时我们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要注意认真审题。首先要审题干,要找准题干中的关键词,把握题干的中心思想,联系教材的相关知识。其次要审题肢,通常采用排除法。即把题肢中明显的错误排除,对不能排除的选项要看所给观点和题干中的意思是否相关,虽然观点正确,如果不合题意也应排除。
56.A
【详解】新规定保护了救助人的权益,减少了救助人而承担责任的风险,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见义勇为的行为,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正气和匡扶正义,A正确。该规定只能减少、不能完全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的发生,本项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该规定只能减少、不能完全打消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本项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唤醒社会良知,彻底扭转社会风气需要社会教育、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配合,仅靠一部法律是无法做到的,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57.A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意义上的平等。
①②:法律意义上的平等表现为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妇女拥有选举权体现了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应该尊重人权、保障平等、反对歧视,让每个公民享有公平公正的选举权,体现了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儿童乘坐公交工具时应得到特殊关照,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条件和机会,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58.A
【详解】本题考查司法维护正义。
A:题干中法院的判决,彰显了法院对见义勇为的鼓励、对公平正义的维护,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法院审判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故B说法错误;
C:表明法院在行使国家审判权审理民事案件,故C说法错误;
D:扶危济困是道德义务,并不一定都不承担责任,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59.D
【详解】本题考查公平正义的相关知识。
①: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①正确;
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②正确;
③: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属于守护正义的措施,而不是意义,③错误;
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④正确;
故本题选D。
60.A
【详解】该题考查司法公正;题文材料中,云南省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孙小果等13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犯罪一案依法公开开庭审理;。这是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对民意之关切的回应,对司法公正的追寻。这一做法有利于捍卫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①③符合题意;②观点太绝对,④与题意无关,依法行政是主体是政府,题文材料不能体现;故选A。
61.A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①②:据教材知识,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任何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故①②说法符合题意;
③:“唯一手段”说法过于绝对,故③说法错误;
④:法律意义上的平等,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62.B
【详解】国家采取的改革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等措施,有助于让更多优秀教师愿意来到农村学校任教、扎根,有利于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让老师们觉得投身农村教育有前途,保证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①②③④观点都正确,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
63.A
【详解】本题考查平等的含义。
A:《条例》明确了职校生在升学、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同层次的普通学校学生享受平等机会。这体现了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故A符合题意;
B: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故B不符合题意;
CD:平等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这两个说法均违背了平等的原则,故C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64.A
【详解】公共场所按顺序排队,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①正确。竞争上岗确定入职人选,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②正确。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公平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在投票选举时,一人一票符合公平,③正确。为贫困学生减免餐费、教辅资料费为特殊学生提供特殊帮助,不仅能够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而且能够让人感受到尊严,进而激发自身的潜能,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65.A
【详解】本题考查公平正义。除特殊情况外,我国各级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文书要在网上公布,体现了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说法①②正确。违法犯罪难以根除,说法③错误;法院权力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布生效判决文书没有扩大法院权力,说法④错误。本题选A。
66.D
【详解】本题考查平等待人。
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利于残疾人平等地参与各项活动,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关怀和善待,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平等意识,所以②③④正确;
①:错误,权利都是平等的,残疾人也没有特权;
故本题选D。
67.D
【详解】题干要求找出符合公平正义的行为,社会公平正义,通常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解决。①做法错误,不值得提倡,违反交通规则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找朋友摆平违背公平正义;②对乱排放行为进行处罚,有利于规范企业排水,促进公平正义;③通过选拔考试,考生各凭能力,是公平正义的表现;④国家对困难人员给予特殊保护,有利于在社会营造出公平正义的氛围。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68.A
【详解】本题考查对公平的认识。
①③:分析题干内容,加强高考的安检工作,防止弄虚作假的行为,有利于为考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维护高考的公正,所以①③正确;
②:“绝对”一词用法不恰当,所以②错误;
④:展示我国先进的科技水平并不是题干中一系列举措的目的,所以④错误;
故本题选A。
69.D
【详解】本题考查践行平等。
D:依据教材知识,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益。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故D符合题意;
A:“国家为所有大学生安排就业”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故A说法错误;
B:“完全消除贫富差距”的说法过于绝对了,故B说法错误;
C: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故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70.A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社会公平。
①②:全国政协委员林孝发建议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就业机会,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是平等对待弱势群体合法权利的体现,有利于增强弱势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①②说法正确;
③:该建议并不会影响弱势群体自力更生,③错误;
④:“杜绝”说法太绝对,④错误;
故本题选A。
71.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本题考查的是我们追求公平正义的意义,④强调的是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与题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A。
72.A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维护公平正义的认识,题文中某校八(1)班和(2)班在一起进行篮球比赛,(2)班不服,认为不公平、不公正,说明维护正义和公平必须遵守规则以及其程序为前提,A观点正确;BCD观点都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A。
73.B
【详解】本题考查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①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故①②④说法正确,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74.B
【详解】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选项B正确;A错误,漫画做法没有损坏害高收入者的利益;C错误,我国不实行平均分配的政策;D错误,改革分配制度不是为了低收入者不劳而获。
75.B
【详解】该题考查自由的认识和理解。
B:题文材料中,17岁的在校学生夏某在网上发布容易引起公众恐慌的不实帖子。夏某因发帖散布谣言,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被警方处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公民不能滥用言论自由;B符合题意;
A:错误,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C:错误,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相对的自由;
D:错误,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真实的;
故本题选B。
76.C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和自由的关系。
ABD:依据教材知识,民法典中对婚姻自由的规定,表明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无限制的自由导致伤害,故AB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没有正确理解题意,故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7.C
【详解】本题考查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公平正义的守护。
C:李某能够及时制止和举报违法行为,有助于维护公共环境和社会正义,故C说法正确;
A:司机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不是犯罪行为,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故A说法错误;
B:司机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应该由行政执法队进行处理,而不是通过刑事诉讼解决,故B说法错误;
D:司机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违反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应当由行政机关进行处理,并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而非民事责任,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78.C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①③④:依据教材知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更多的期盼,是因为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79.A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检察机关的职责、守护正义。
A: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犯罪是否得到惩处,影响当事人的人生,体现了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故A符合题意;
B:材料中未体现为人民服务,故B不符合题意;
C:起诉法院是人民检察院的神圣职责,故C说法错误;
D: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才能”说法绝对化,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80.D
【详解】本题考查对公平的认识。
D:我国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体现了维护教育公平,故D说法正确;
A:商场将有质量问题的家电出售给王某,违背了公平交易的要求,故A说法错误;
B:网络平台通过刷单虚拟交易数据,是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违背了公平的要求,故B说法错误;
C: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大声打电话,影响其他乘客,扰乱公共秩序,不利于坚守公平正义,故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81.C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公平正义。
②④:依据教材知识,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故①说法错误;
③: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82.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司法维护正义。
B:根据材料,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说明了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故B符合题意;
A:监察机关依照程序独立行使监察权,故A说法错误;
C:材料未体现行政机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司法活动中还没有消除司法不公现象,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83.D
【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的基本原则。
D:分析题文,人民法院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开通上门立案、电话立案等“绿色通道”,保障老年人生存、发展的权益,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基本原则,故D符合题意;
A:题文材料没有体现物质帮助权,故A不符合题意;
B: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人身自由权,题文材料没有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
C:老年人不享有特殊的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84.D
【详解】本题考查善于斗争、维护正义。
①:依法支持公民通过正当防卫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见义勇为,有利于维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故①说法正确;
②:依法支持公民通过正当防卫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见义勇为,让公民见义勇为有法可依,鼓励公民同不法行为作斗争,故②说法正确;
③:依法支持公民通过正当防卫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见义勇为,有利于形成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树立公正法治等良好的社会价值导向,故③说法正确;
④:依法支持公民通过正当防卫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见义勇为,有利于减少全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故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85.B
【详解】本题考查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机关。
①②④:“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旨在强调司法机关应当依法办案,确保司法公正,司法机关要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司法权,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离不开法治保障,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只要……就能”说法太绝对,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86.C
【详解】本题考查对公平的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C: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故C说法正确;
ABD:“只要、就”“所有人”说法太绝对;公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故AB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87.D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公平正义。
①②:题文中的举措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表明对弱者提供必要扶助是正义举措,为这些病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保障,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故③说法错误;
④:题干行为有利于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根本途径”说法绝对,故④说法错误;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D。
88.D
【详解】本题考查制度保障公平。
D:题干中,“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体现了制度保障公平,社会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保证,故D符合题意;
A:根除,说法绝对,故A说法错误;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故B说法错误;
C:公平正义是在整个司法案件中,故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89.B
【详解】本题考查对公平的正确认识。
B:我国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国家基础标准,体现了维护教育公平,故B说法符合题意;
A:网络平台制作虚假的交易数据,是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违背了公平的要求,故A说法错误;
C: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大声打电话,影响其他乘客,扰乱公共秩序,不利于坚守公平正义,故C说法错误;
D:商场将有质量问题的家电出售给王某,违背了公平交易,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90.B
【详解】本题考查司法维护正义。
B:根据题干描述可知,“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还要持续落到实处,说明制止不法侵害采取的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故B说法正确;
A:中国共产党执政,故A说法错误;
C:人民检察院应公正司法,行使检察权,故C说法错误;
D: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优势,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91.C
【详解】本题考查平等。
C:依据教材知识,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C符合题意;
A:平等的根本含义为人格上的平等、法律上的平等,A错误;
B:机会平等和形式平等是平等的不同表现形式,B错误;
D:平等包括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D错误;
故本题选C。
92.B
【详解】本题考查平等的相关知识。
A:题干未体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故A不符合题意;
B:材料中,《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在“六大保护”基础上增加了“特别保护”,从平等角度看,此举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故B说法正确;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特殊优待,故C说法错误;
D:题干未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93.C
【详解】本题考查自由的相关知识。
C: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选项是依法处分自己财产权的表现,属于自由,故C符合题意;
A:选项体现了民族平等,故A不符合题意;
B:选项体现了维护正义,故B不符合题意;
D:选项体现了社会保障,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4.B
【详解】本题考查诚信的要求、行使权利应注意的问题、违法行为的分类、个人守护正义的要求、遵守规则的要求。
①②④:“高考等四大类考试作弊属犯罪”启示我们要:诚实守信、珍惜个人诚信记录,匡扶正义、依法举报相关行为,遵守规则、依法行使自己权利,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必受刑罚处罚”说法过于绝对,犯罪行为会受到刑罚处罚,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95.B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③: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在2022年处分了一部分省部级干部、厅局级干部、县处级干部,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了我国公民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活动,行使自己的权利,故②③符合题意;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故①说法错误;
④:可以说减少了腐败现象,不是消除,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96.C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④:妇女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努力让尊重妇女、关爱儿童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体现了国家践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有利于实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故①④说法正确;
②:公平是社会稳定进步的重要基础,故②说法错误;
③:“最为重要”说法太绝对,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97.D
【详解】本题考查平等的含义。
ABCD:依据教材知识,平等在法律意义上的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ABC体现了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符合题意;D体现了不同情况的差别对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8.C
【详解】本题考查践行平等的要求。
C:平等包括同等情况的同等对待,也包括不同情况的差别对待。公交车上设有“老弱病残孕”爱心专座,这体现了不同情况的差别对待,故C符合题意;
A:选项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故A不符合题意;
B:选项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故B不符合题意;
D: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表现,与平等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9.B
【详解】本题考查对非正义行为的正确认识。
AC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遵纪守法、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都属于正义的行为,ACD说法与题不符;
B:恃强凌弱是不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属于非正义的行为,B说法符合题意;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B。
100.A
【详解】本题考查个人维护公平、制度保障公平。
①②:“遵守比赛规则”、“评议时公正客观”都体现公平,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遭受校园欺凌时要依法求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可以会使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故③说法错误;
④:“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应主动坐到教室后排”是歧视他人的行为、违背公平原则,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