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张PPT)第四章 宗教概述导游基础知识内 容 摘 要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第二节 佛 教第三节 道 教第四节 基督教第五节 伊斯兰教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一、宗教的产生与发展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复杂的自然现象面前无能为力,因而认为尊在一种超自然的而且能够支配自然和人类本身的神秘力量。当人类把这种力量人格化,最为神灵加以崇拜,并辅之以仪式,原始宗教就产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我国四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二、中国宗教信仰的特点1、中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宗教取得国教的地位。2、外来宗教进入我国被不同程度的汉化,形成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宗教派别。3、我国的宗教具有民族性。4、中国的宗教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具有务实性。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三、中国的宗教政策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有神论和无神论的自由,无神论和有神论应相互尊重。2、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进行,国家保护一切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正常宗教活动。3、各宗教一律平等,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宗教。4、宗教和国家政权相分离,和教育、行政、司法相分离。5、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干涉。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四、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况(一)汉族宗教信仰状况1.汉族人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1.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2.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3.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少数民族4.信仰大乘佛教的少数民族。5.信仰基督教的少数民族。6.信仰道教的少数民族。(共24张PPT)第四章 宗教概述《导游基础知识》内 容 摘 要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第二节 佛 教第三节 道 教第四节 基督教第五节 伊斯兰教第二节 佛 教一、佛教的产生与发展(一)佛教的产生:创始人释迦牟尼,名悉达多,姓乔达摩,是古代印度西北部迦毗罗卫的地方(在今尼泊尔境内与印度交界的提拉科特)。他的父亲是迦毗罗卫的国王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据中国佛教史料记载,释迦牟尼诞生于公元前565年,逝世于公元前486年,活了80岁,与我国春秋时的孔子几乎是同时代人。他自幼接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29岁时为寻求解脱之道而出家,经过6年修行,最终于菩提树下成佛。菩萨化乘六牙白象,由摩耶夫人左肋入胎菩萨降生兜率天,等候众生学佛机缘成熟八相成道图四月八日,摩耶夫人与蓝毗尼园,从右肋降生太子太子观世间无常,出王宮入山学道降魔后,在菩提树下成道,号「释迦牟尼」太子于菩提树下,降伏魔境成道之后,五十年间说法普度人天八十岁时,在娑罗双树下,入于涅槃(二)佛教的发展:1.佛教发展简史(1)原始佛教时期:BC六世纪中叶——BC四世纪中叶(2)部派佛教时期:BC四世纪中叶,分裂为上座部派佛教和大众部派佛教。(3)大乘佛教时期:公元一世纪左右,大众部派中产生大乘佛教,把以前的佛教称为小乘佛教。第二节 佛 教2.佛教在中国的发展(1)汉族地区的佛教“依存授经”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天竺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用白马驮经至洛阳第二节 佛 教*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译传、创造和融合三个阶段。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译传阶段。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的创造阶段和鼎盛时期。宋、元、明、清四朝,中国佛教处于融合阶段。第二节 佛 教**(2)云南上座部佛教(3)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次大高潮时期,即前弘期和后弘期。较大的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第二节 佛 教*二、佛教的教义、经典和徽志(一)基本教义“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无常”、“无我”,形成“空”的哲学观念。佛教认为世界是由四种物质构成的,分别是四圣谛,指的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二)佛教的经典和徽志佛教的教义贯穿在佛教的主要经典中。佛教的旗帜或佛像的胸间,往往有“卍”(也有画成“卐”的)的标记。第二节 佛 教三、佛教崇奉的神灵(一)佛部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是佛教的座高统治者。1、三身佛:应身佛 释迦牟尼 法身佛 毗卢遮那 报身佛 卢舍纳佛2、三方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3、三世佛过去世燃灯佛 现在世释迦牟尼 未来世弥勒佛第二节 佛 教(二)菩萨菩萨即自觉、觉他者。阶位仅次于佛,是候补佛。其主要职责是协助佛传播佛法,教化和普度众生。1、观世音菩萨也称为观自在、光世音等,人称大悲菩萨。唐朝时为了避李世民的讳改名为观音菩萨。为普济众生,观音可以示现三十三身。其中较为熟悉的有千手观音、海岛观音、滴水观音、十一面观音等。其道场在浙江普陀山。第二节 佛 教2、文殊菩萨全称为“文殊师利普萨”,意译为“妙德”、“妙吉祥”。手持宝剑,象征指挥瑞丽;身骑狮子,象征智慧威猛,人称大智菩萨。其道场在山西五台山。3、普贤菩萨手持如意棒,身骑六牙白象,人称大行菩萨。其道场在四川峨眉山。第二节 佛 教4、地藏菩萨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 静虑深密犹如地藏”,因此得名。又因其决心“众生度尽方正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人称大愿菩萨。其道场在安徽九华山。5、大势至菩萨他以“以智慧光遍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因此人称大势至菩萨。相传其道场在江苏南通狼山。第二节 佛 教(三)罗汉全称为阿罗汉,即自觉者。称已经灭尽一切烦恼、英受人天的供养者。佛教寺院中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唐玄奘:本姓陈名袆(huī),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gōu)陈河村人。十三岁出家当和尚。他刻苦精研佛学,遍访各地高僧名师,被人尊称为三藏法师。随着学问的广博精深,心中的疑惑与日俱增,为弄清佛教教理,他暗下决心,前往西天天竺(古印度)取经。公元645年,玄奘携带六百多部佛经,回到阔别十八年的故土长安,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宿愿。济公:出生于天台,是南宋禅宗高僧,法名道济,俗名李修元。第二节 佛 教(四)护法天神本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惩恶扬善的人物,佛教称之为“天”,是护持佛法的天神。著名的护法神有四大天王、韦驮、金刚力士、伽蓝神等。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手持琵琶;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持龙;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手持宝剑;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 手持宝伞。韦 驮:原为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神将。第二节 佛 教二王尊:指伽蓝守护神密迹金刚和那罗延金刚。密迹金刚是释迦牟尼五百执金刚卫队的卫队长,其形象为开口、持杵。那罗延金刚石具有大力的印度古神,其形象为合口、持棒。民间俗称他们为“哼哈二将”。伽蓝神关羽:关羽死后,被湖北当阳玉泉寺的普净大师度化,皈依佛门,成为伽蓝神(寺院的守护神) 。关平成为其坐胁侍,周仓成为其右胁侍。第二节 佛 教四、佛教寺院(一)佛教寺院发展简述东汉明帝时期建的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早期寺院有依山开凿的石窟寺,也有环塔而建的塔庙。(二)汉地寺院中国汉地的寺院一般为伽蓝七堂。汉地寺院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来组织空间,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等主要建筑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两侧大致布局为,天王殿两侧是钟鼓楼,后面的东西配殿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第二节 佛 教*(三)藏传佛教寺庙藏传佛教是全民族信仰,而且在西藏还拥有行政权力,文化教育的职能亦归属于寺院,故藏传佛寺建筑的内容组成与汉传佛寺有很大不同。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内包括有信仰中心——佛殿、佛塔;宗教教育建筑——学院(藏语为“扎仓”);管理机构——活佛公署,以及辩经场、僧舍、库房、厨房、管理用房等。达赖、班禅经常驻锡的寺院内尚有宫室建筑(藏语称“颇章”)。第二节 佛 教*五、佛教称谓和礼仪1、称谓七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受过十戒的男子叫“沙弥”,女子叫做“沙弥尼”。出家后受具足戒的男僧人叫做“比丘”,女僧人叫做 “比丘尼”。接受五戒的在家女居士称为“优婆夷”,南居士称为“优婆塞”。2、礼节1)合掌 2)绕佛3)顶礼 4)五体投地第二节 佛 教六、常见的佛事1.焰口施食,或称放焰口,或称施食会,是对饿鬼施水施食、救其饥渴之苦的一种佛教仪式。2.水陆法会,全称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3.众姓道场主要是追荐亡灵的道场,用黄纸表示;增福延寿道场是为活着的人做道场,用红纸表示。第二节 佛 教(共21张PPT)第四章 宗教概述导游基础知识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第二节 佛 教第三节 道 教第四节 基督教第五节 伊斯兰教第四章 宗教概述内 容 摘 要第三节 道教一、道教的产生与发展(一)道教的产生道教的信仰内容,具有汉民族古宗教的特点。太平道是东汉灵帝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由巨鹿人张角在当地创立。五斗米道是东汉顺帝年间(公元126—144年),由沛国丰(江苏丰县)人张道陵(公元34—156年)在四川鹄鸣山(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奉老子为教主(二)道教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有了重大发展。从隋唐到明中叶是道教的鼎盛和变革时期,在统治者的尊崇和扶持下,道教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宋代皇室也自称其祖赵玄朗为道教尊神。第三节 道教二、道教的教义、经典和徽志(一)道教的基本教义道教最基本的信仰是“道”。道教认为“道”是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万物之源,是万物的阴阳之宰。天地万物都由“道”所派生,以“道”或“道德”为核心,依“道”而行。道教相信人通过修炼,物质生命可以得到延续,精神生命可以得到升华,最终成仙得道。第三节 道教(二)道教经典道藏,是道教经书的总集。唐代编出第一部《道藏》。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辑成《大宋天宫宝藏》,奠定了道藏编纂体制。(三)道教的徽志道教的标记为八卦太极图。八卦是中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由三条长画或断画组成的八种图式。第三节 道教道教标志三、道教崇拜的神灵(一)神部1.三清道教的最高神与教主: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元始天尊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的“无极”状态;灵宝天尊象征“混沌始判,阴阳初分”的“太极”状态;道德天尊象征“冲气为和,万物化生”的“冲和”状态。第三节 道教2.四御四御是道教中实际负责管理宇宙万象的四位最高神祇,位居三清之下。3.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下元水官洞阴大帝”。4.诸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即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第三节 道教(二)仙部仙指神通广大、长生不死者,包括真人和仙人。1.真武大帝,相传为净乐国太子,后在武当山修炼,得道飞升,威镇北方。第三节 道教2、文昌帝君亦称文曲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为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人世功名利禄之神。相传是天上的文曲星的化身,是读书人的主宰神。后来道教将文昌帝君纳入神谱,在道教神系中地位甚高,成了读书人所信仰的对象。第三节 道教魁星的来历(1)古代人们早期的星神崇拜(2)“以斗量才”魁星的形象魁星踢斗,独占鳌头3、魁星第三节 道教第三节 道教4、八仙八仙传说故事先后见于唐代文人记载,至明代最后定型。八仙指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曹国舅、韩湘子。5、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和海外华人供奉的海洋保护神,又称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圣母等等。有关妈祖的记载,大约起于北宋的民间传说。道教继承民间传说,把妈祖列为道教女神,得到宋元明清历代皇帝的褒封。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大多建有妈祖庙,其中以福建泉州莆田妈祖庙为祖庭,它和天津的天后宫、台湾北港朝天宫并列为我国三大妈祖庙。第三节 道教四、道教的宫观前庭:山门、华表、幡杆、钟楼、鼓楼。中庭:主要建筑神堂分为两类。一类以天尊殿为主殿;另一类以祖师殿为中心。寮房:客堂、斋堂、厨房、宿舍、亭台楼阁。第三节 道教城隍庙关帝庙道士:指奉守道教戒规、熟悉各种斋醮祭祷仪式的道教宗教职业者,也称黄冠、羽人、羽士等。道姑:女道士称道姑,也称女冠。方丈:道观首领,可以是本观的,也可以外请德高望重者。道教方丈实际上是荣誉职务。住持:道观中地位仅次于方丈者,往往是掌管一观实际事务的首领,也称监院,俗称当家的。五、道教的称谓和礼仪第三节 道教六、道教主要法事活动斋醮:俗称“作法事”是道教中较为常见的祭祷仪式,意思是供斋醮神,祈告神灵消灾赐福。大致程序是先设坛摆供,而后焚香、化符、念咒、诵经、赞颂。仪式进行中还有烛灯、音乐相配合。建醮:即作道场。每年清明、农历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要做道场,为羽化的道士超度亡灵,也可以出资请道士作道场。为羽化(即死去)的道士超度亡灵。寻常信徒百姓为了祈福攘灾或追荐亡灵,也可以出资请道士作道场。第三节 道教(共12张PPT)第四章 宗教概述导游基础知识内 容 摘 要0201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第二节 佛 教第三节 道 教第四节 伊斯兰教第五节 基督教第四节 伊斯兰教一、伊斯兰教的产生与发展(一)伊斯兰教的产生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初,创始人为穆罕默德。穆罕默德生于阿拉伯半岛,40岁开始传教。公元622年带领信徒从麦加迁往麦地那,建立起阿拉伯半岛第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630年统一阿拉伯半岛,632年归真。“伊斯兰”为阿拉伯语音译,本意为“顺服”,即顺服唯一的真主安拉,其教徒为穆斯林,即顺服者,信服安拉意志的人。(二)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1.播种萌芽时期——唐朝及五代十国时期2.发展时期——宋朝3.繁荣时期——元朝4.衰落时期——明朝、清朝第四节 伊斯兰教(一)伊斯兰教的教义1、六大信仰:信安拉、信天使、信使者、信经典、信前定、信后世2、五功:(1)念功—念诵“万物非主,为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2)礼功—朝西面向麦加一日五次礼拜(3)斋功—教历九月斋戒,昼间禁止饮食。(4)课功—缴纳定量课税(5)朝功—凡身体健康,旅途方便且具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一生中至少应去麦加克而白朝拜一次,也可由别人代替朝拜3、善行:穆斯林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第四节 伊斯兰教二、伊斯兰教的教义、经典和徽志(二)伊斯兰教的经典和徽志1.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和《圣训》伊斯兰基督教的主要经典是《古兰经》、《圣训》。《古兰经》:又可称《可兰经》:伊斯兰教认为穆哈默德在创教过程中向信徒传达的安拉的启示。穆哈默德逝后由他的继任者整理成书。书中记载了穆哈默德的生平、传教、教义、教规,还涉及了古代阿拉伯世界的历史和穆斯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伊斯兰世界,它不仅是宗教法的依据,也是世俗法规的依据。至今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第四节 伊斯兰教2.伊斯兰教的徽志——新月“新月”是阿拉伯语的意译,原意是“上弦月”,指月球运行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从地球上所见的月牙形状。新月仅仅是伊斯兰教的标志,不是穆斯林崇拜之物。第四节 伊斯兰教伊斯兰的标记:是新月。许多伊斯兰教建筑的屋顶都树立这个标志。第四节 伊斯兰教三、伊斯兰教的建筑(一)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清真寺为几进四合院有明显中轴线,主要建筑有大殿(礼拜正殿)、经堂、浴堂(供大、小净用)等(二)阿拉伯风格尖塔圆顶式建筑这种风格的清真寺建筑没有明显的中轴线,大多有圆形拱顶的正殿和尖塔式宣礼楼。第四节 伊斯兰教第四节 伊斯兰教四、伊斯兰教的称谓和禁忌(一)伊斯兰教的称谓伊斯兰教信徒之间无论在什么地方,不分职位高低,都互称兄弟。(二)伊斯兰教的禁忌按照伊斯兰教教规,应当以“清净的为相宜,污浊的受禁止”,具体规定是禁食“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牛、羊、骆驼、鸡、鸭等。五、主要节日和习俗(一)圣纪日圣纪日也称圣忌日,相传穆罕默德的诞生日和逝世日都是在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二)开斋节我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伊斯兰历10月1日。伊斯兰历9月1日到10月1日为斋月。在斋月里,人们只能每天日出前、日落后进食,称守斋。(三)宰牲节宰牲节又称古尔邦节。“古尔邦”的阿拉伯语意为“献牲”。第四节 伊斯兰教(共22张PPT)第四章 宗教概述《导游基础知识》内 容 摘 要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第二节 佛 教第三节 道 教第四节 基督教第五节 伊斯兰教一、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一)基督教的产生产生: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原为犹太教的下层级别。公元一世纪左右,逐渐与犹太教分离,形成新的宗教—基督教。基督—为“基利斯督”的简称,指上帝所派遣的救世主,为基督教对耶稣的专称。第五节 基督教耶稣巴勒斯坦拿撒勒人.相传为上帝的独子,为圣灵降孕于童贞女玛丽亚生育成人.因得罪当权者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复活第40日升天第五节 基督教耶稣巴勒斯坦拿撒勒人.相传为上帝的独子,为圣灵降孕于童贞女玛丽亚生育成人.因得罪当权者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复活第40日升天*第五节 基督教第五节 基督教(二)基督教的发展1.基督教发展简史公元11世纪中叶: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天主教:以罗马城为中心,罗马主教成为整个西派首领,日后逐渐形成教皇制。公元16世纪:欧洲出现宗教改革运动,天主教分为两派新教(基督教)、天主教第五节 基督教基督教的中国的传播1、唐朝的景教:流行于中亚的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景教)从波斯来华传教,845年在唐武宗崇道毁佛运动中,逐渐消亡。2、元朝天主教3、明清天主教再传中国。后因内部矛盾,康熙宣布禁教。4、鸦片战争后,强行传教成功。5、全国解放后,确定中国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成为中国教徒自己办的事业。第五节 基督教二、基督教的教义、经典和徽志(一)基督教的教义1、上帝创世说: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人类和整个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他的儿子耶稣基督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救世主。2、原罪救赎说:基督教宣称人类是自己始祖堕落的产物,因而人生而有罪(原罪),只有信仰上帝和他的儿子耶稣基督,不断赎罪才能获救,死后灵魂才能升入天堂。3、天堂地狱说:信仰上帝而灵魂得救者,多能升入天堂;不信仰上帝、不思悔改的人,死后灵魂受惩罚下地狱。对于既不能升天堂又不能下地狱者,可入练狱,暂时受苦,练净灵魂再升入天堂4.三位一体说基督教教义的核心为“三位一体”论。*第五节 基督教*(二)基督教的经典和徽志1.基督教的经典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它被认为是上帝启示的记录,是基督徒信仰的依据和日常生活的规范。2.基督教的徽志十字架是基督教的徽志。十字架本为古罗马刑具,基督教相信耶稣是为世人赎罪而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而死,从此视十字架为上帝给予世人的福音和象征,作为信仰的标记。第五节 基督教三、基督教的建筑教堂:是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在建筑风格上有拜占廷式、希腊罗马式和哥特式等。一般说来天主教教堂内部:装饰华丽,祭坛、圣像、圣画、色彩斑斓的玻璃花窗等构成充满神圣感新教:反对教堂的神秘气氛,教堂趋于简朴,不设祭坛,新教重讲道内部多数长方形礼堂,讲台面向会众,占据显著位置。东正教教堂:以拜占廷式建筑为主,内有祭坛、圣像、圣画等,装饰富丽堂皇。基督教三大主流教派均在中国设有自已的教堂。第五节 基督教俄罗斯东正教教堂拜占庭式意大利比萨教堂罗马式法国巴黎圣母院教堂哥特式英国林肯教堂哥特式圣彼得大教堂文艺复兴式北京南堂哈尔滨尼古拉教堂广州圣心大教堂四、基督教的称谓和禁忌(一)基督教的称谓牧师、神甫、主教、大主教、枢机大主教。牧师 :原义牧羊人,新教大多数教派对主持仪式、负责一个教堂教务的职业宗教人员的称呼。神甫 :也称神父,是天主教和东正教对主持一个教堂教务的职业宗教人员的尊称,正式职务是“司铎”。主教 :指主管一个教区教务的神职人员。大主教:总管一省范围各个教区的主教。枢机大主教:中国人也称“红衣大主教”,天主教中最高一等级的主教,由教皇亲自任命。第五节 基督教(二)基督教的禁忌1.尊重基督徒的信仰2.遵守基督教徒的教堂礼仪3.基督教徒的守斋禁忌4.与基督教徒交往的禁忌五、主要节日和习俗感恩节主要流行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基督教徒中,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圣诞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诞辰的节日。第五节 基督教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 (课件) 《导游基础知识》(武汉大学出版社)同步教学.ppt 4.2 佛 教 (课件) 《导游基础知识》(武汉大学出版社)同步教学.ppt 4.3 道教 (课件) 《导游基础知识》(武汉大学出版社)同步教学.pptx 4.4 伊斯兰教 (课件) 《导游基础知识》(武汉大学出版社)同步教学.pptx 4.5基督教 (课件) 《导游基础知识》(武汉大学出版社)同步教学.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