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最新时政热点解读与押题 时政04 国家之魂 文以化之 文以铸之- 课件(共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最新时政热点解读与押题 时政04 国家之魂 文以化之 文以铸之- 课件(共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国家之魂 文以化之 文以铸之
——铸就文化新辉煌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指引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在举旗定向、正本清源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中展现新气象、迈向新征程。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主持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年前,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并作出“两个巩固”的重要论述。
从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到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再到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两个结合”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并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刻总结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下,北京中轴线、京杭大运河等一大批文化遗产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深入实施,中华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印发,设立烈士纪念日,颁授“七一勋章”“共和国勋章”,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敬仰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一座座精神丰碑,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新闻媒体竞相发力,记录脱贫攻坚的感人瞬间、勾勒出全面小康的美丽画卷、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各主流媒体创新方法手段,深度融合发展,在时代变革中“破茧蝶变”。《必由之路》《摆脱贫困》《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一件件精品力作高唱盛世凯歌、汇聚奋进伟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新载体新阵地助力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深入基层。从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中国互联网大会,到开展“净网”“清朗”治理行动,网络健康文化加速培育,不断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人世间》等作品兼具历史厚重感和现实关怀,展现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党的女儿》《永不消逝的电波》等舞台艺术精品创新形式再现英雄形象,一部部充满力量的文艺作品,奏响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
讲好中国故事,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提高。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惊艳世界,向全球展现中华文化兼纳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气度。中非合作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北京文化论坛等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介绍中国经验。一个日新月异的中国正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守正创新的精神,扎根于中华大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知识链接
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气度、智慧、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3、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4、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新题体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下列属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是( )
①“榫卯里的东方智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精品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开幕②唐山市路北区居民戴佩维经过45年的潜心研究,将传统技艺与美术绘画、印刷技术、现代装饰风格相结合,在普通细白瓷、骨质瓷等众多瓷种上实现雕金装饰的艺术创作,使雕金技法更加丰富多彩③西安市新城区“遇见城墙·非遗韵”非遗集市主题活动在西安城墙中山门下举办。秦腔、华阴老腔等特色非遗节目在永兴坊戏楼前轮番表演,皮影、布艺、工艺葫芦等二十多种非遗作品在顺城巷内集中亮相④倪朋辉筹资建起砖雕馆,收集数百块各类古砖瓦集中向公众展示。如今,倪朋辉已开发出43款文创产品,让长安砖雕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C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两个结合”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两个结合”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①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②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③是最优秀的,适应中国每个发展阶段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D
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惊艳世界,向全球展现中华文化兼纳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气度。中非合作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北京文化论坛等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介绍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 )
①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②有利于增进国家之间的理解,推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③是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④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D
科技的力量正让更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科技的力量赋能文物保护,以创意的活水激发文化创新,数字技术给文化遗产赋予了新的生命。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手段实现数字化采集,让文物延续生机;借助3D打印技术,原本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成为跨地域展览的“移动宝藏”;利用沉浸式展陈技术,观众可以细致入微地赏析传统参观方式难以“触摸”的细节,体会“与文物同在”的历史场景……一个个案例,提升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发展的“数字含量”,为感知文物里的中国增添了更多打开方式。
(1)由材料看网络的价值所在(2分)
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下,北京中轴线、京杭大运河等一大批文化遗产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深入实施,中华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2)我国保护文化遗产和革命文化的意图是什么?(2分)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一件件文物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沧桑,抽象、模糊的历史从而变得具体生动。当前,我们正在见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及其创新伟力。人们把参观博物馆当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人们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自觉追求,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认同。
(3)据材料,我们参观博物馆会产生哪些情感?(3分)
热爱祖国、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