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1.C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平板培养基测定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自变量为教室相同地点的不同高度,因变量为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其他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详解】A、平板为固体培养基,故在配制培养基时必须添加琼脂等凝固剂成分,A正确;
B、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自变量是教室相同地点的不同高度,所以需将平板培养基放置在教室相同地点的不同高度,B正确;
C、本实验需要设置不开盖的平板培养基作为对照,若对照组出现了菌落,则培养基已经被杂菌污染,统计结果无效,C错误;
D、为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性,需设置重复组,取各重复组的平均值,D正确。
故选C。
2.C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A、引入外来物种虽一开始能增加物种数目,但可能会影响本地物种,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
B、生物多样性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它们的基因及全部生态系统,B错误;
C、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等,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D错误。
故选C。
3.B
【分析】以一只雌性猕猴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对处干减数第二次分裂卵母细胞去核,然后进行细胞核移植,融合后的细胞激活后培养到早期胚胎,再进行胚胎移植,最终得到克隆猴。
【详解】A、因为克隆的两只猕猴是以一只雌性猕猴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发育而来的,说明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正确;
B、卵母细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且体积比较大,容易操作;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促进核基因表达的物质,因此研究中需要使用成熟卵母细胞作为移植核的受体,B错误;
C、克隆的两只猕猴是以一只雌性猕猴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同一个体的细胞的细胞核的基因组是相同的,因此培育出的两只雌性猕猴的基因组成几乎完全相同,C正确;
D、克隆猕猴的成功为大量培育灵长类遗传病模型动物提供了可能,D正确。
故选B。
4.D
【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寄生于活细胞才能存活,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毛霉是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代谢类型是异样需氧型。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病毒与后两者比较,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RNA,A正确;
B、醋酸菌是好氧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和核仁,为原核生物,B正确;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为肽和氨基酸,从而使腐乳有特殊的风味,C正确;
D、病毒必须依靠活细胞才能存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常用活鸡胚培养,D错误。
故选D。
【点睛】
5.A
【分析】水体污染是指大量的污染物排入水体,水体及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污染。
【详解】核物质具有放射性,上百万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属于放射性物质对水体的污染,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C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甲表示抗原,乙表示杂种细胞,丙表示杂交瘤细胞,丁表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详解】A、图中给小鼠注射甲,再经过细胞融合和筛选,得到能分泌特异性抗体(抗胃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则甲是胃癌细胞中所含有的某种特异性抗原,A正确;
B、利用聚乙二醇(化学法)、灭活的病毒(生物法)和电刺激(物理法)可诱导细胞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B正确;
C、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进行筛选,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和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均不能生长,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C错误;
D、对丙杂交瘤细胞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后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丁,D正确。
故选C。
7.D
【分析】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
①发酵初期: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活动为主,同时还有一部分硝酸盐还原菌活动。该时期利用了氧气,产生了厌氧环境,乳酸菌才开始活动。此时硝酸盐还原菌的活动,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
②发酵中期:由于乳酸菌产生了大量乳酸,其他细菌活动受到抑制,只有乳酸菌活动增强。此时期乳酸菌数量达到最高峰,乳酸的量继续积累。由于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同时形成的亚硝酸盐又被分解,因而亚硝酸盐含量下降。所以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③发酵后期:由于乳酸的积累,酸度继续增长,乳酸菌活动也受到抑制。乳酸菌数量下降,而硝酸盐还原菌完全被抑制。
【详解】A、制作泡菜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该过程利用了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原理 制成的,A正确;
B、向泡菜坛水槽注水的目的是为了给泡菜坛中的乳酸菌制造无氧环境,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B正确;
C、制作泡菜时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增加乳酸菌的含量,相当于接种环节,因而可以缩短发酵时间,C正确;
D、制作泡菜时腌制时间延长,泡菜坛内的亚硝酸盐含量先升高后降低,D错误。
故选D。
8.C
【分析】酿酒过程中,菌种a将淀粉糖化时,淀粉为其提供了碳源。
酒精发酵时产生的酒精分子数与产生的二氧化碳分子数相等。
【详解】A、根据酶的专一性,淀粉酶分解、利用的是原料中的淀粉,淀粉为菌种a提供碳源,而不能作为氮源物质,A错误;
B、菌种b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均会增殖,只是增殖速率不同,而只有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分子数等于CO2分子数,B错误;
C、菌种b在细胞质基质中经无氧呼吸(酒精发酵)产生酒精,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正确;
D、c为消毒,“蒸煮”有利于糖化,同时也进行了灭菌,D错误。
故选C。
9.C
【分析】就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的生活区域中对濒危生物实施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有时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这叫易地保护。
【详解】A、“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
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能力强一些,相比之下,其受到的毁坏程度更轻,恢复起来要更容易。而沙漠生态系统受到的毁坏更为严重,加上其本身的脆弱性,故而难于恢复,B错误;
C、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
D、热带雨林结构复杂,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错误。
故选C。
10.A
【分析】1.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水稻,并且该单倍体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单倍体植株特征: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2.生物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合成为突变。
3.在基因自由组合中,9:3:3:1有多种变式,同时测交比例1:1:1:1也有多种变式。当变式为15:1时,即表示只有双隐性纯合的表现为隐性,其它均为显性,因此测交的结果比例应为3:1。
【详解】A、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由于该单倍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不育,不会有米粒,A错误;
B、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细菌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如果具有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将分别是1:3,1:2:1和3:1,C正确;
D、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则Aa占48%,因此A的基因频率=16%+48%÷2=40%,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40%×40%=16%,AA个体的百分比将保持不变,D正确。
故选A。
11.C
【分析】自然界中,亚硝酸盐分布广泛,没有腌制的蔬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在腌制几天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最高峰,但随着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致使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下降。
【详解】制备样品处理液时,需要用蒸馏水煮沸后配制盐水,提取液的配制过程中用到盐酸,所以要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而氢氧化铝能够使样品处理液更加清澈透明,所以要用氢氧化铝溶液,本实验目的是要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钠属于亚硝酸盐的一种,所以不能再加入亚硝酸钠。
故选C。
【点睛】
12.D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详解】A、宜用胰蛋白酶处理肌肉组织得到分散的肌肉干细胞,A错误;
B、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B错误;
C、体外大规模培养细胞时,培养箱中需要O2供细胞代谢利用,需要CO2维持pH,C错误;
D、成体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为特定的细胞或组织,肌肉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培养获得肌肉、脂肪等组织,D正确。
故选D。
13.C
【分析】胚胎发育的过程:受精卵→卵裂期→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幼体。
(1)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
(2)桑椹胚: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之前所有细胞都能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全能细胞)。
(3)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注: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
(4)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详解】A、卵裂期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有机物不断被消耗,总量减少,A错误;
B、在囊胚阶段胚胎内部出现空腔,叫囊胚腔,B错误;
C、囊胚期中聚集在胚胎一端的个体较大的细胞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C正确;
D、早期胚胎的发育在雌性动物的输卵管和子宫内进行,D错误。
故选C。
14.D
【分析】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详解】A、“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A正确;
B、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B正确;
C、放牧时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要做一定的控制,这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
D、水体污染后不能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弱,D错误。
故选D。
15.D
【分析】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的原理: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比较容易)和体细胞核移植(比较难);该操作过程中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是因为卵(母)细胞比较大,容易操作;卵(母)细胞细胞质多,营养丰富。
【详解】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成功培育得到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方法是体细胞核移植,发育成克隆猴的胚胎来源于去核卵母细胞+体细胞核,即D正确。
故选D。
16.D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1)制备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详解】A、ADC是抗体与药物的偶联物,其制备过程运用了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A正确;
B、制备ADC中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至少涉及两次筛选,第一次是利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初步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是利用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的方法筛选出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正确;
C、ADC能精准地识别肿瘤细胞,进入癌细胞为胞吞,需要消耗ATP,C正确;
D、结合图示可知,癌细胞的凋亡是由于溶酶体中水解酶将药物与抗体水解,释放药物,药物将癌细胞裂解,D错误。
故选D。
17.D
【分析】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详解】A、三倍体植物可由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杂交产生的三倍体受精卵发育而来,A错误;
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以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纯合体,称为二倍体或者多倍体,B错误;
C、育种过程中需要诱导染色体加倍的育种方式有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C错误;
D、三倍体西瓜的培育过程中,四倍体植株的获得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然后用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进行杂交,D正确。
故选D。
18.B
【解析】1、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
(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
(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4)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详解】A、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生物的适应能力不一定越强,比如有些哺乳动物,在进化地位上属于高等的生物却濒临灭绝,而病毒,虽然无细胞结构,却适应能力强,A错误;
B、建立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措施,B正确;
C、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较差,但荒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较差,C错误;
D、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B。
【点睛】
19.B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比较项目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增殖
培养基性质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培养基成分 营养物质(蔗糖)、植物激素等 营养物质(葡萄糖)、动物血清等
培养结果 植物体 细胞株、细胞系
培养目的 快速繁殖、培育无毒苗等 获得细胞或细胞产物
分散处理 无 有
脱分化 有 无
2、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项目 细胞融合原理 细胞融合方法 诱导手段 用途
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 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获得杂交植株
动物细胞融合 细胞膜的流动性 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 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试剂诱导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之一
【详解】A、如将纯种的白菜和甘蓝的卵细胞分别制成原生质体,按相同的方法操作所得的杂种植株的基因只有图示的一半,因此其基因型与图示得到的杂种植株的基因型不同,A错误;
B、该培养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分裂和分化,而细胞分裂的方式是有丝分裂,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一般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
C、植物原生质体不含细胞壁,即使具有活性,在0.3g/mL蔗糖溶液中也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培养目的不完全相同,诱导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前者还有一种特有的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灭活的病毒,D错误。
故选B。
20.D
【分析】培养基的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稀释涂布平板法的依据是一个菌落来源于目的菌,根据菌落的数量推算培养液中目的菌的数量。
【详解】A、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该酵母菌计数,由于连在一起的两个酵母菌会形成一个菌落,导致结果可能偏小,A正确;
B、酶活性是以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表示的,pH、温度、培养液浓度等因素均会影响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B正确;
C、土壤中目的菌数量可能很少,扩大培养可增加目的菌的浓度,以确保能从样品中分离得到所需微生物,C正确;
D、扩大培养后的混合菌液应接种在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培养基中同时应含有水、无机盐、氮源等,D错误。
故选D。
21.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农业生态工程,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将多种农业生物生产进一步组装为合理的生态农业系统。农业生态工程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成分相互协调和促进和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从而建立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
【详解】A、生态农业的结构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部分,A正确;
B、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物质循环的原理,B正确;
C、利用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进行生态农业的病虫害防治,C正确;
D、生态农业的物种丰富度小,营养结构简单,稳定性比树林的稳定性低,D错误。
故选D。
22.A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过程为原生质体的制备过程,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②过程为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需要诱导剂诱导融合,③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过程①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但为避免原生质体吸水涨破,一般在等渗环境中进行,A错误;
B、诱导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可用离心法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再生出细胞壁是融合成功的标志,B正确;
C、过程③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该过程需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调控下进行,C正确;
D、三倍体植株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可产生无籽柑橘,D正确。
故选A。
23. 未吸附的ɑ—淀粉酶 糊精 丙 ABCD 稀释涂布平板 70%酒精 未接种的培养基 D
【解析】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充分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从而提高产物的品质。常用的方法有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合适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体积大,而酶分子小;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1)用蒸馏水洗涤固定化酶柱的目的是洗掉未吸附的ɑ—淀粉酶,防止产物中混有酶等物质;淀粉的产物可以是糊精,若用KI-I2检测,呈现的颜色是红色,则说明淀粉分解的产物中有糊精生成;根据表格分析4组实验,如果反应时间越越长,则反应就越充分,流出物中糊精的含量就越高,因丙组的固定化酶柱长度最长,淀粉溶液的流速也最低,所以它的流出物中糊精的含量最高。
(2)A、酶柱长度和流速影响反应时间的长短,反应柱越长,流速越慢,则反应时间越长,反应越充分,A正确;
B、流速过快则反应不够充分,则流出液中含有淀粉,B正确;
C、实验的自变量是酶柱长度和流速,所以每组实验的淀粉浓度应相同,则各组淀粉的浓度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求相同且适宜,C正确;
D、pH大小会影响酶的活性,所以对实验结果会有影响,D正确。
故选ABCD。
(3)要检测污水中的细菌数,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操作,操作过程需注意消毒和灭菌处理,接种前,从盛有70%酒精的容器中将涂布器取出,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冷却后待用,避免将菌种烫死;分组时,需用设计一个空白对照,以检测实验过程中有无杂菌污染。
(4)计数统计的是合理处理的稀释样品,即参与计数的平板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同时,计算的是培养基上的菌落数,不是细菌数,因为其中的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分裂长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因此菌落数就能代表菌液中菌体的数目,即D正确。
故选D。
【点睛】熟知固定化酶计数的应用和优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要点和计数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本题重点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和接种技术以及固定化酶技术。
24.(1)全能性
(2)形成层含有分化程度低的细胞,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3) 需要调整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例,以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再分化
(4)诱导叶绿素的形成,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5) 遗传特性 无性
(6) 过程①表示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由于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需用到的酶是纤维素酶、果胶酶。 PEG/聚乙二醇 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分析】Ⅰ题图分析:①→④表示处理外植体材料,④→⑤表示脱分化,⑤→⑥表示再分化。
Ⅱ题图分析:①表示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
【详解】(1)利用胡萝卜根段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试管苗。用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步骤③切取的组织中要带有形成层,原因是形成层细胞分化程度低,分裂活跃,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3)从步骤⑤到步骤⑥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其原因是: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减少、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会抑制愈伤组织的分裂、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需要调整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例,以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在新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通过细胞的再分化过程,最终可形成试管苗。
(4)步骤⑥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是有利于诱导叶绿素形成和植物光合作用。
(5)经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可保持原品种的遗传特性,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繁殖。
(6)过程①表示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由于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需用到的酶是纤维素酶、果胶酶。常用PEG(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意义在于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5.(1) 固体 筛选高产酸乳酸菌
(2) 9ml无菌水
甘油
(3)特异性
(4) 正 ABC
【分析】1、泡菜制作的原理是需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形成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然后制作成泡菜。
2、PCR是利用DNA在体外摄氏95°高温时变性会变成单链,低温(经常是60°C左右)时引物与单链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结合,再调温度至DNA聚合酶最适反应温度(72°C左右),DNA聚合酶沿着磷酸到五碳糖(5'-3')的方向合成互补链。基于聚合酶制造的PCR仪实际就是一个温控设备,能在变性温度,复性温度,延伸温度之间很好地进行控制。
(1)
①琼脂是凝固剂,故根据物理性质分类,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②培养基中含有碳酸钙,乳酸菌产生乳酸会与碳酸钙反应形成溶钙圈,便于筛选高产酸乳酸菌。
(2)
要分离和培养高产乳酸菌,首先可以对泡菜汁进行梯度稀释,稀释时需要用无菌水,如1mL泡菜汁+9mL无菌水,相当于对泡菜汁稀释了10倍,以此类推;长期保存菌种时将菌种加入30%的甘油中在-20℃保存。
(3)
不同菌属的16SrDNA具有差(特)异性,PCR能鉴定不同的DNA,因此能采用16SrDNA(编码 rRNA对应的DNA序列)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鉴定不同菌属。
(4)
①由图2中的曲线3可知,HWP的替代减排效应与HWP的使用时间呈正比。
②A、森林砍伐剩余物的腐烂主要是分解者分解作用的结果,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会释放CO2,使大气中的CO2量升高,A正确;
B、演替而来的次生林碳汇效应低于砍伐前的森林,即演替而来的次生林对于CO2的吸收效应低于砍伐前的森林,这会导致砍伐森林至HWP形成,大气中的CO2量出现不降反升现象,B正确;
C、化石燃料供能的过程中会释放出CO2,使大气中的CO2量升高,C正确;
D、HWP中的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但该过程中释放出的CO2较少,不会使大气中的CO2量升高,D错误。
故选ABC。
③由图2可知,t1时刻,HWP的碳排放量等于不砍伐情景下的森林碳排放量,说明上述现象完全消除的时刻为t1。
26.(1) 固体 湿热灭菌法(或:高压蒸汽灭菌法)
(2) 菌落的特征、各种菌落的数量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3) 稀释涂布平板法 1.22×1011
(4)唯一碳源
(5) 铲去表层土 大
【分析】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1)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2)操作:①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②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3)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详解】(1)菌落只能在固定培养基上才形成,故该同学配制的培养基类型为固体培养基,图中A过程为灭菌过程,对培养基常灭菌采用的方法是湿热灭菌法(或高压蒸汽灭菌法)。
(2)不同微生物形成的菌落的特征不同,故检测细菌种类指标为菌落的特征。菌落的数量可以间接表示细菌的数量,故检测细菌数量的指标是各种菌落的数量。该实验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来计数,该实验中对细菌数量的统计结果往往偏低,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3)若将所培养的细菌菌种稀释105倍,进行分离纯化计数,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因此菌落数为23的培养基计数有误(需删除)。每升菌液中细菌数量=(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涂布平板所用的菌液体积)×稀释倍数×103=(67+144+142+135)÷4÷0.1×105×103=1.22×1011个。
(4)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一次性口罩(熔喷布)的细菌(不分解琼脂),且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纤维(PP,组成仅含有C、H两种元素),因此筛选所有的固体培养基应该以经过处理的聚丙烯粉末作为唯一碳源,同时培养基中还应该具有的成分是水、氮源、无机盐和琼脂等。
(5)由于目的细菌大多分布在距地表约5cm~10cm的潮湿土壤层,因此土壤取样时一定要铲去表层土壤。在培养基中加入能与PP结合而显色的染色剂,而目的菌能够将PP分解,进而在目的菌周围形成透明圈,目的菌分解PP的能力越强,透明圈越大,因此应该选择透明圈直径比菌落直径比值大的菌落作为目的菌群,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再进行扩大培养。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生物
一、单选题
1.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会有一定程度的沉降。某生物兴趣小组欲利用平板培养基测定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配制培养基时必须添加琼脂等凝固剂成分
B.将平板培养基放置在教室相同地点的不同高度
C.本实验需要设置不开盖的平板培养基作为对照,计数时需用实验组的菌落数减去对照组的菌落数
D.为保证结果准确,需设置重复组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引入外来物种必定能增加物种数目,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基因及生态系统
C.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等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迁到合适的地点生存
3.我国科学家以一只雌性猕猴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成功克隆两只猕猴,成为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灵长类动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研究结果可以说明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B.研究中需要使用受精卵作为核移植的受体细胞
C.培育出的两只雌性猕猴的基因组成几乎完全相同
D.克隆猕猴的成功为大量培育灵长类遗传病模型动物提供了可能
4.下列关于病毒、醋酸菌、毛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与后两者比较,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是RNA
B.醋酸菌是好氧菌,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为肽和氨基酸
D.三者在培养过程中,只要培养基中有水、碳源、氨源和无机盐,都能正常生长繁殖
5.近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上百万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质疑和反对。被日本政府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属于( )
A.放射性物质 B.水土流失的冲积物
C.家庭污水 D.矿物质和化学品
6.如图表示治疗人胃癌所用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给实验小鼠注射的甲是胃癌细胞所含有的某种特异性抗原
B.利用电刺激的方法可诱导细胞融合
C.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进行筛选,融合细胞均能生长,未融合细胞均不能生长
D.对丙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多次筛选后可获得大量能分泌所需抗体的丁
7.四川泡菜又叫酸菜,味道咸酸,是家庭常备的小菜,深受人们的欢迎。下列关于制作传统泡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泡菜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B.向泡菜坛水槽注水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活动
C.制作泡菜时加入“陈泡菜水”可以缩短发酵时间
D.制作泡菜时腌制时间过长会使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8.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以糯米、黍米、粟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为14%-20%,酒的品质取决于菌种。下图表示酿制黄酒的一种工艺流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菌种a能产生淀粉酶,淀粉作为菌种a的碳源和氮源物质
B.菌种b在增殖过程中,产生的酒精的分子数等于CO2的
C.菌种b产生的酒精的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工艺c表示灭菌,目的与“蒸煮”相同
9.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多样性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C.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10.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均变小
B.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如果具有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将分别是1:3,1:2:1和3:1
D.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将保持不变
11.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中,制备样品处理液不需要的溶液是( )
A.蒸馏水 B.氢氧化钠 C.亚硝酸钠 D.氢氧化铝
12.细胞培养肉技术是一种新型食品合成生物技术,其合成过程是首先将肌肉干细胞从肌肉组织中分离出来,随后在体外大规模培养细胞获得肌肉、脂肪等组织,再经食品化加工得到肉类食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宜用胃蛋白酶处理肌肉组织得到分散的肌肉干细胞
B.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以防止杂菌污染
C.体外大规模培养细胞时,培养箱中需要O2,不需要CO2
D.肌肉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培养获得肌肉、脂肪等组织
13.胚胎发育是个体发育的第一阶段,以下有关哺乳动物体内早期胚胎发育的描述恰当的是(  )
A.卵裂期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有机物总量增加
B.在桑椹胚阶段胚胎内部出现空腔
C.囊胚期中个体较大的细胞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D.早期胚胎的发育仅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就能完成
14.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生态工程的建设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循环经济”
B.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
C.放牧时考虑环境承载力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D.水体污染后不能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
15.2017年我国科学家应用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培育得到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克隆出非人灵长类动物,发育成克隆猴的胚胎来源于(  )
A.去核卵母细胞
B.去核卵母细胞+精子
C.卵母细胞+精子
D.去核卵母细胞+体细胞核
16.精准爆破肿瘤细胞的“生物导弹”——ADC(抗体偶联药物)能对肿瘤细胞进行选择性杀伤,该物质由抗体(导弹体)、药物(核弹头)和接头三部分组成,ADC的作用机制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DC的制备过程运用了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
B.制备ADC中的抗体需要经过两次筛选
C.ADC能精准地识别肿瘤细胞,进入癌细胞需要消耗ATP
D.癌细胞的凋亡是由于溶酶体中水解酶的水解作用
1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植物不可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单倍体育种最后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
C.育种过程中需要诱导染色体加倍的育种方式只有多倍体育种
D.三倍体西瓜的培育过程中既有杂交也有用秋水仙素处理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生态系统中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B.建立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措施
C.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较荒漠生态系统差
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
19.下面是“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培育过程示意图。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将纯种的白菜和甘蓝的卵细胞分别制成原生质体,按相同的方法操作也可得到与图示相同基因型的杂种植株
B.该培养过程中可能发生细胞分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一般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C.可以通过在0.3g/mL蔗糖溶液中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来判断白菜原生质体的死活
D.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培养目的不完全相同,但诱导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却是完全相同的
20.自然界中某些酿酒酵母能利用木糖进行酒精发酵。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分离这种酵母菌并对其产酶活性进行测定。实验基本流程为:取土样→制取土壤悬液→扩大培养→选择培养→菌种分离→酶活性鉴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该酵母菌计数,结果可能偏小
B.酶活性鉴定时,还应考虑pH、温度、培养液浓度等因素
C.扩大培养可增加目的菌的浓度,以确保能从样品中分离得到所需微生物
D.扩大培养后的混合菌液应接种在只含有木糖的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
21.生态农业纯分离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下列关于生态农业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农业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B.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物质循环的原理
C.可以用信息传递的原理来进行生态农业的病虫害防治
D.生态农业的稳定性比树林的稳定性高
22.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奉节无籽柑橘,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需在低渗环境中使用相关的酶处理
B.可用离心操作实现②,再生细胞壁是其成功的标志
C.过程③需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调控下进行
D.三倍体植株因减数分裂异常可产生无籽柑橘
二、非选择题
23.下面是关于固定化酶和细菌培养实验的问题。请回答:
(1)已知淀粉的分解产物可以是糊精,可以用KI-I2检测,呈现的颜色是红色。某兴趣小组欲利用固定化酶进行酶解淀粉的实验,分组见下表。
组别 固定化酶柱长度(cm) 淀粉溶液的流速(mL·min-1)
甲 10 0.3
乙 10 0.5
丙 15 0.3
丁 15 0.5
石英砂在用于吸附之前已经充分洗净,在后续实验操作过程中,将吸附了ɑ-淀粉酶的石英砂装入柱中后,需用蒸馏水充分洗涤固定化酶柱,以除去 。按上表分组,将配制好的淀粉溶液加入到固定化酶柱中,然后取一定量的流出液进行KI-I检测。若流出液呈红色,表明有 生成;若各组呈现的颜色有显著差异,则流出液中淀粉水解产物浓度最高的是 组。
(2)下列关于上述固定化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固定化酶柱长度和淀粉溶液流速决定了反应时间的长短
B.淀粉溶液流速过快会导致流出液中含有淀粉
C.各组实验所用的淀粉溶液浓度应相同
D.淀粉溶液的pH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3)现有一份污水样品,某兴趣小组欲检测其中的细菌数,进行以下实验。将一定量的污水样品进行浓度梯度稀释。取适量不同稀释度的稀释液,用 法分别接种于固体平面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进行计数。该实验应注意,接种前,从盛有 的容器中将涂布器取出,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冷却后待用;分组时,需用 作为对照。
(4)在上述细菌培养实验中进行计数时,应计数的是接种了( )
A.各个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细菌数
B.合理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细菌数
C.各个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
D.合理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
24.Ⅰ.培养胡萝卜根组织可获得试管苗,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如图所示。
(1)利用胡萝卜根段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试管苗。用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 。
(2)步骤③切取的组织块中要带有形成层,原因是 。
(3)从步骤⑤到步骤⑥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其原因是 。在新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通过细胞的 过程,最终可形成试管苗。
(4)步骤⑥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是 。
(5)经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可保持原品种的 ,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繁殖。
Ⅱ.某研究小组利用品种1(2N=28)和品种2(2N=40)的两个鸢尾属远缘种为亲本,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了结实率高、观赏性和适应性更强的品种3(62条染色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6)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之前,必须用 酶去除细胞壁,融合过程常利用化学试剂 诱导融合,这项技术的意义是 。
25.Ⅰ.泡菜传统自然发酵方式的发酵周期相对较长,生产效率低。研究人员欲从泡菜中分离筛选出高产酸乳酸菌,为泡菜工厂化生产提供依据。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CaCO3-MRS培养基。成分:蛋白胨、牛肉膏、酵母粉、磷酸氢二钾、葡萄糖、琼脂粉、碳酸钙等。
①根据物理性质分类,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②培养过程中,乳酸菌产生乳酸溶解碳酸钙,形成溶钙圈,便于 。
(2)高产乳酸菌的培养与分离。其部分实验目的与具体操作如下所示请完成下表。
实验目的 简要操作过程
梯度稀释 在无菌条件下取样品中泡菜汁1mL,加入① 进行10倍梯度稀释,依次得到10-5、10-6、10-7的稀释液。
接种培养 取上述稀释液1mL分别加入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将CaCO2-MRS培养基浇注混匀冷凝后,将培养皿倒置,并连续培养48h。
分离纯化 挑取有明显溶钙圈的单菌落进行平板划线培养。
长期保存 将菌种加入30%的 中在-20℃保存。
(3)高产酸乳酸菌的鉴定。提取筛选乳酸菌的DNA,通常采用16SrDNA(编码rRNA对应的DNA序列)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鉴定。以16SrDNA作为细菌分类依据的原因是不同菌属的16SrDNA具有 。
Ⅱ.木质林产品(HWP)是指从森林中采伐的,用于生产诸如家具等的木质材料,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碳库。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4)图2为森林及HWP的碳储或碳排放随时间变化关系示意图。
①某些HWP可以替代部分非木质材料,从而减少这些材料在加工及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及CO2的排放。这种替代减排效应与HWP的使用时间呈 (填“正”或“负”)相关的关系。
②研究发现,自t时刻砍伐森林至HWP形成,大气中的CO2量出现不降反升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
A.森林砍伐剩余物的腐烂会导致碳的释放量增加 B.演替而来的次生林碳汇效应低于砍伐前的森林
C.木材的运输和加工等过程需要化石燃料的供能 D.HWP中的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6.分析下面两个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为探究经巴氏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种类及数量与放置时间的关系,某同学按如下流程来检测经巴氏消毒后的牛奶放置在室温下12~24h后,牛奶中细菌的种类及数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示可知,该同学配制的培养基类型为 (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图中A过程常采用的方法是 。
(2)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检测细菌种类及数量的指标依次是 ,该实验中对细菌数量的统计结果往往偏低,原因是 。
(3)若将所培养的细菌菌种稀释105倍,进行分离纯化计数,接种方法是 。在五个固体培养基上分别接种0.1mL该菌菌液,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若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分别为:23、67、144、142、135,则每升菌液中细菌数量为 个。
材料二: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为加快废弃口罩的处理,避免污染环境,某科研团队准备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一次性口罩(熔喷布)的细菌(不分解琼脂)。请回答下列问题:
(4)培养基的配置和灭菌:根据目标微生物的特性,配置相应的培养基。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纤维(PP,组成仅含有C、H两种元素),用于筛选的固体培养基除需加入经过处理的聚丙烯粉末作为 外,还应加入水、氮源、无机盐和琼脂等。
(5)目的菌的获取、选择、扩大培养:目的细菌大多分布在距地表约5cm~10cm的潮湿土壤层, 因此取样时一般要 。在培养基中加入能与PP结合而显色的染色剂,目的菌的作用可使目的菌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应当选择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 (填“大”或“小”)的菌落作为目的菌群,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再进行扩大培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