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7课 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课标要求】(1)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2)对其评价。【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克伦威尔的生平,认识他由一名年轻的新贵族逐步成长为一名议会军统帅,继而成为“护国主”的过程2、了解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领导的重大军事、政治活动,认识英雄人物在历史转折关头中的作用并进行科学的评说。二、过程与方法1、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了克伦威尔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之间的关系。2、运用克伦威尔与其他英雄事迹的比较,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成败,应紧密结合历史人物出现的时代背景,探讨其所作所为的历史必然性。【教学重点】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中的主要活动【教学难点】评价克伦威尔的功过【教学过程】导入:克伦威尔究竟是民族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为何成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用你们的智慧解答这道历史难题——首先,让我们一起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1264年 孟福尔创建议会雏形1640年—1688年 王权和议会的斗争1689年 《权利法案》克伦威尔就是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脱颖而出的……一、人生经历(一)乡间绅士,初露锋芒1、享延顿青年(1)1599年生于亨廷顿郡一个中等乡绅家庭。(2)1616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17岁)(3)1619年进入伦敦学法律。(20岁)2、清教徒议员1628 年克伦威尔第一次走进了下院,如愿以偿成了一名议员。(30岁)作为议员的克伦威尔一开始就坚决违抗国王的旨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他第一次发言,就猛烈的抨击了受宫廷保护的天主教,主张保卫清教徒的利益。并使下院通过《三项决议》提案,反对天主教,反对国王任意征税。3、乱世出英雄虽然他在1628和1640年两次当选下院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员,但他在内战之前只是当地的一个小角色,在全英国更是默默无闻。若不是1640年发生内战,克伦威尔一辈子就只能是个志不获展终老乡间的土地主了。那时的国王查理一世专制暴虐,(1)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议员在下院中占多数席位。克伦威尔在议会忠影响凸显。(2)1641年,克伦威尔参与起草《大抗议书》(内容)。查理一世拒绝了《大抗议书》,内战一触即发1642年,查理一世和议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派人士各自秣马厉兵准备武力解决,久拖无果的政治危机终于酿成了一场全国性的内战。克伦威尔以前既没受过军事训练,又无战争经验,但是从战争一开始他就显示出了一位常胜将军的天纵之才。(二)“铁骑”出击,内战胜利(革命中的克伦威尔)1、内战爆发(1)原因:①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直接原因: 17世纪30年代末苏格兰人民起义(2)交战双方: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议会军(骑士党)===代表封建君主的王军(圆头党)2、内战初期内战初期,议会军接连失败,主要原因在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掌握议会大权的长老派动摇和妥协,他们总念念不忘自己是国王的臣属,从而在军事上表现为动摇、软弱的失败主义,期望通过谈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3、组建铁骑(1)骑兵来源:信奉清教的自耕农探究问题:在议会军与王军作战屡战屡败之时,为什么克伦威尔的“铁骑军”却能不断取得胜利?其原因是什么?克伦威尔的军队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一、克伦威尔的铁骑军是由英格兰东部招募的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他们的作战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反对专制王权,维护自己的利益;二、这部分人笃信清教,忠于议会而仇视封建秩序;三、训练有素,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四、克伦威尔是一个天生的领袖人物,他在战场上很快就展示出他的军事天才。(2)治军之道:勇敢,忠诚,有纪律,战斗力强(导航P357)在17世纪的欧洲,步兵已经开始使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火器——一种短管火枪。但是,这种枪使用起来极为不便,它必须从枪口装子弹,并且要用引火线点火才能发射,遇上大风大雨,就等于没有用。打完一发子弹以后,必须重新从枪口装子弹,非常麻烦。而且,这种子弹的杀伤力不强,遇到身穿铠甲的骑兵,就很难奏效。而骑兵行动迅速,又可以冲锋陷阵。克伦威尔从剑桥郡的自耕农和手工业者中间选择士兵,要求他们具有革命热情,英勇无畏,并能自觉遵守纪律。起初,他的队伍只有60人,但他们英勇善战,常常以少胜多,越战越强,人数也越来越多,人称“铁骑军。”克伦威尔率领铁骑军扭转了战场上的局面,铁骑军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克伦威尔的声望也日益增高,当上了议会军的司令。4、内战胜利(1)1644年,马斯顿草原大败王军,使战局出现转折,赢得“铁骑军”称号(转折点)(2)1645年,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全歼王军主力。5、宣布共和(1)1649年1月30日,克伦威尔签署死刑令处死查理一世(2)5月,英吉利共和国成立(意义: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重要标志)(三)颠覆共和,维护集权(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1.统治政策:(1)对外:①远征爱尔兰、苏格兰A.原因:缓和国内矛盾和打击军队中下层军官中反对力量B.概况:1649年率130艘舰船1.2万士兵,占领了重镇德洛盖德C.结果:满足殖民需要,削弱军队中民主力量,军队成为他建立军事独裁的工具②对外殖民扩张A.原因:为英国资产阶级获取大量海外利益B.概况:a.1651年颁布《航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例》,引发三次英荷战争(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维护英商贸易,导致英荷矛盾激化);b. 同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巩固了英国的海上权威和商业利益(2)对内:解散议会当终身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①原因:A.军事征服胜利,军官大商人拥戴克伦威尔建立集权(独裁)B. 当时议会力量薄弱,不足击退封建反扑,需要强权C. 克伦威尔个人政治欲望②夺权:1653年4月20日,发动政变,解散议会 12月16日,宣布字为“护国主”① 政治:a、中央:任终身护国公、海陆军总司令、最高行政首脑b、地方:全国划分11个军事行政区,少将管理行、财、司,对克负责③统治:2.性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1)建立独裁原因(参看导航P358)①封建势力强大,君主思想没有被彻底批判,共和制处于不成熟阶段;②克伦威尔本人擅权专断、好大喜功;③内战刚结束,证据混乱。④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维护革命成果巩固统治秩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物(2)对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评价:①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形势发展的产物,在其根本政策上维护和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和长远来看,它具有过渡性和临时性,不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常态。(四)无冕之王,悲剧结尾克伦威尔的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继承了父位,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他统治的时间极为短暂。1660年查理二世恢复王位。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这种报复的行径并不能掩盖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斗争已经失败的事实。查理二世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不想同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相抗衡。当他的继承人詹姆斯二世企图恢复君主专制主义时,顷刻间就被1688年的不流血革命给废除了王位。革命的结果与克伦威尔1640年的期望恰好相同── 一种君主立宪制,国王明确地服从议会,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二、评价克伦威尔(参看课后“解析与探究”)评价历史人物绝不能脱离其时代背景,应着重看历史人物的作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依据这一标准,我们应如何来评价克伦威尔在历史中的作用呢?(一)功1.军事上:领导议会军迅速击溃了王党军队,取得了内战胜利。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满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2.政治上:处死国王查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世,结束了英国的封建王权统治,建立了共和国;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从根本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3.外交上: 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的中转贸易,同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强国签约,巩固了英国的海上权威和商业利益。4.思想文化上:扶持文化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5.经济:积极发展工商业,使英国工业生产超过革命前水平。(二)过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活动充满了高压、血腥和暴力,有专制和残暴的一面,其缺点与局限,本质上是由当时资产阶级发展不成熟决定的。(三)总评:他维护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领导人,军事家,政治家。功大于过.【每课一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分落于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本来还给英军士兵一种债券,作为以后领取土地之用。但许多士兵因缺乏现款,将债券折价出售,债券也落入军官之手。虽然如此,士兵们由于得到债券,逐渐变质,失去了原来的革命精神。” ———《中国世界史·近代史编》齐世荣、吴于廑主编材料二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人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1)根据材料一,克伦威尔征讨爱尔兰和苏格兰的目的分别是什么?为满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征服苏格兰还有粉碎王党势力复辟企图、巩固新政权的目的。(2)根据材料一,征讨胜利后,军队的性质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对这场革命有何影响?由原来成为革命工具的军队,逐渐失去其革命性质,成为克伦威尔建立军事独裁的支柱。(3)根据材料二,《航海条例》是针对哪一国提出的?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主要针对荷兰,其根本目的是夺取荷兰海上霸权。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材料二 1962年出版的纳萨尔尼 克鲁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克伦威尔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在我们的时代,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材料三 丘吉尔在《英国民族的历史》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中认为:“如果说在危急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材料一: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材料三: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他毕竟是专制的独裁者,实际上持否定态度。(2)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评价克伦威尔的分析反映了什么问题?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评价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评论者的政治观念。② 经济:鼓励发展工商业③ 法律:减轻严酷法律④ 宗教:推行清教新规⑤ 文化:支持文化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