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1课时)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具有科普性质的儿童诗。小诗内容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大自然中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和积雪。不知不觉间就带领学生走进了大自然,认识了大自然,习得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本领。儿童诗的形式符合儿童的审美和欣赏情趣,拟人、比喻等手法增加了小诗的趣味性,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和律动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愿意亲近自然。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活跃,会积极回答问题,乐于参加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认知水平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又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有意注意力仍占主要地位,所以课上遇到难题易走思。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用简单的语言和多样化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素养分析文化自信: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语言运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解课文,朗读课文的能力。 审美创造: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教学重点随文识字,正确书写。朗读指导,初步了解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感受诗歌的韵律。教学难点借助假设句式诵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有迷路的经历吗?说说怎么解决的吧。 2.了解课题: (1)体裁:儿童诗 (2)“你”属于第几人称? (3)读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共6小节,想一想诗歌为什么以第二人称“你”来假设描写? (2)圈画跟自然科学有关的字词。 (3)诗歌中提到4种“天然的指南针”? 明确:它们分别是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4)读完诗歌后,交流你的疑惑。 2.朗读感知:展示文段,要求学生在课文中留意加点字,注意每小节句末押韵和诗歌的韵律,理解“天然的指南针”分别是什么。 (三)巧法识字 1.出示本课需要认读的生字。 2.运用加一加的识记方法识字。 3.扩词识记:“慌、辨、碰、积” 慌——慌张——惊慌失措 辨——分辨——雌雄莫辨 碰——碰撞——四面碰壁 积——积水——积少成多 (四)书写指导 1.生字朗读,对生字有初步认识。 2.结构识字:左右结构 指、针、助、碰、特、积。 3.解读生字,重点指导。 (1)出示生字:指、帮、导、碰、积、针、助、永、特; (2)认读生字; (3)明确生字的笔画、部首、结构、音序; (4)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进行书写指导; (5)出示生字书写动画,教师示范写生字; 指:“扌”中的提收笔指向右部的上下两部分之间; 针:最后一笔竖稍长,收笔比金字旁下端低; 帮:右上部分第一笔横撇弯钩起笔与左上第一笔横平齐; 助:第五笔是提; 导: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稍下一点; 永:第一笔在竖中线起笔。横折钩中的竖段要写在竖中线上; 碰:石字旁写得小且靠上。右边的第一笔要高于左边“石”的第一横; 特:“寸”字一横略短; 积:“只”起笔比禾字旁稍低。最后一笔是长点。 (6)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7)组词; (8)辨字组词。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指导朗读时,利用了表格,借助关键信息点的提示进行朗读。重点指导读出儿童诗的节奏和韵律。 不足之处:本首诗歌中包含了一些科学知识,只突出了识记与背诵,没有加以拓展并做出适当的解释,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它们可以作为指南针,授课缺乏生活化、实践性。 教学建议: 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查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识别方向的方法,体会辨别方向的乐趣,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留心观察的兴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