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 复习教学设计(表格式)+学历案+单元达标检测(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致性)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 复习教学设计(表格式)+学历案+单元达标检测(无答案)

资源简介

初中生物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生物与环境
年级:八年级
学期:下学期
一、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涉及《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两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多样性”, 教科书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核心构建编写体系,一方面从生态学的角度体现“人与生物圈”这一主线,另一方面又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突出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本单元所包含的《标准》内容有: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本单元共分三章,依次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立足于生物圈的角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年级教材中安排了“生物圈中的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生物圈中的人”等章节的学习。本单元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宏观的生态系统,是将前面生物学知识学习的深化和提高,从生态学的角度让学生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认识生物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有助于学生建立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科学理念。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不同的生物类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之中。但是学生不知道环境中有哪些因素,通过何种形式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现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列举一些实例,但是往往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也不清楚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意识不到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类型,这些是学习中必须抓住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应能独立完成。生活中,学生对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不陌生,但是往往不重视食物链的规范书写,对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更是难以想象,教师要不断提醒和训练。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自我调节,这部分是重点内容,往往难度不小。能量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对于能量流动的过程更是生疏,因而这部分知识使他们认知上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
学生对于生物圈中的各类生物以及生态系统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对于生物多样性层次的认识还很肤浅,还不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价值。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及其使用价值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保护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是为了更好的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资源,使之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教材,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2.通过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通过观察和分析,列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的实例,认同生物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4.通过阅读课本,概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5.通过分析讨论,说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明确各种生物的关系,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
6.通过问题引领,说明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熟练掌握食物链的正确写法。
7.通过小组分析讨论,理解生物富集现象,归纳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的传递规律。
8.通过小组角色扮演,描述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概念、过程。
9.通过通过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的分析,得出二者的特点以及联系与区别。
10.通过图文阅读,描述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
11.通过分析驼鹿与狼的数量关系,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2.通过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认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3.通过分析教材,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内容,认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4.通过图文阅读,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15.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初步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非生物因素的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生态系统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成分
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生态系统中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5.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大有小,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又是有限的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2.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难点: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归纳总结
2.生物适应性的体现,辨别生物适用环境和生物影响环境。
生态系统
1.食物链的的书写,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数目。
2.分析图文资料,解释生物富集现象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
4.各个营养级能量的计算,生物成分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以及三个价值。
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
五、教学措施
对于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可借助于图片分析,理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判定,多利用情境来促进学生的理解;食物链的写法,引导学生注意食物链一般起于生产者,止于最高级消费者,其间必须是直接、常态的捕食关系,不涉及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箭头应当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表示的是能量流动的方向。
对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除了利用课件展示基本理论观点以外,还要借助例题进行分析,尤其是联系生态农业、生态农村的资料来加深理解。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结构和成分入手进行掌握。强调: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成分越多,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强,生态平衡也就越不容易被破坏;反之,自我调节能力越弱,生态平衡越容易被打破。
对于“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走访调查、搜集资料、探究、观察等多种方式,加深对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的认识,明确生物多样性目前面临的严重威胁,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环境的意识,并激发学生积极宣传和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活动安排 课时计划
第一章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2课时
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1课时
第二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1课时
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1课时
第三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课时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类型 1课时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课时
第三章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 1课时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课时
附1:单元复习课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展示 表格汇总近几年学业水平测试考察该部分内容所占的分值 学生认真分析近3年考题的类型和分值。 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复习内容的高度重视。
目标 导入 向学生出示本节课复习目标: 朗读本节课复习目标,明确需要复习的知识点。 根据考题考察知识点和知识点考察频率,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自主 学习 教师展示自主学习目标,本节课所要复习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依据自主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回顾,自主复习,复习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可以借助教材进行查缺补漏。 一方面唤起学生的知识储备,突破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自主学习与回顾,发现自己存在的知识漏洞和薄弱环节。
合作 探究 合作 探究 探究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目标1—3)
1.结合下列网络图,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回顾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的过程,思考:(1)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活动中,为什么要把虫子放在明暗两种环境的中央?为什么要用10条,1条行不行,为什么? (2)蚯蚓翻耕土壤的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1.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看谁举出的例子最多,最准确。 2.独立思考,展示交流 通过举例进一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复习探究、实验,深入思考有关问题
出示典例剖析1个,讲解点拨, 让学生做变式训练1个,反馈纠正 听讲,做题,改错 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加强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探究二、生态系统(目标4—10)
合作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1.结合下列网络图,描述各成分包含的生物以及作用 2. 思考:农民在农田里辛勤地生产劳动,为我们提供了粮食和蔬菜,他们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吗?为什么? 1.学生组内分组,两人一小组,在自我回顾的基础上,相互提问,将答案呈现给对方,针对存在的问题小组讨论,大组帮助,或者以小纸条的形式呈现给老师。 2.合作交流,展示 将任务分解,强化知识落实。 讨论
出示典例剖析1个,讲解点拨, 听讲,做题,改错 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加强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合作探究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回顾书写食物链的原则和注意问题 ①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参与食物链的书写,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②起点(第一营养级):生产者 ③终点: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最高级消费者 ④箭头指向:被捕食者→捕食者 2.思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食物链是什么?螳螂是第几营养级,几级消费者? 3.科学家在远离人类居住的南极海域的企鹅体内检测到了DDT,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师 结合食物链,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生物体内DDT含量的数据,直观回忆生物富集的概念、特点。讲解、点拨、检查反馈 1.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书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包含的食物链,并标出各生物所代表的成分及其营养级级别。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其他同学予以补充、纠正。 2.讨论,展示 通过具体实例,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总结食物链的书写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总结分析能力。 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出示典例剖析1个,讲解点拨, 让学生做变式训练1个,反馈纠正 听讲,做题,改错 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加强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合作探究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1.结合下图,完成填空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以食物链为载体,画出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化抽象为直观。 2. 3.讲解能量计算的办法,并训练总结规律 1.看图,完成填空 2.听讲,训练。 对重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落实
出示典例剖析1个,讲解点拨, 让学生做变式训练1个,反馈纠正 听讲,做题,改错 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加强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合作探究四:生态系统类型 1.指导学生独立默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 和 上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在人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2.人类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什么? 默写,并核对答案 回顾重点知识
合作探究五: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指导学生思考: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草→兔→狼”这条食物链,如果兔的数量增加,草和狼的数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什么有关? 思考,作答 巩固重点
合作 探究 探究三、生物多样性(目标11—15)
提出问题: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哪些?举例说明。 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哪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 思考并举例说明 巩固重点
盘点 收获 1.教师给学生时间,回顾本单元的内容。完成知识树的构建。 2.总结本节课各小组表现,量化得分,鼓励先进。 学生思考,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同学予以补充,最后构建知识网络。 形成知识体系,并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实现
附2:单元达标检测
单选题(40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此诗句中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指向目标1)
A. 光 B. 温度 C. 水 D. 空气
2.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指向目标1)
A. “春来江水绿如蓝” B. “草盛豆苗稀”
C. “雨露滋润禾苗壮”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下列各项中,哪一项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指向目标3)
A. 枯叶蝶停在树干上,像一片枯叶 B. 森林附近地区降雨较多
C. 植树造林,可减少水土流失 D. 万物生长靠太阳
4.文学家通过诗句对生物界存在的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指向目标3)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指向目标4)
A.鱼缸内的一群金鱼 B.麦田中的小麦
C.坝上繁茂的草原 D.街道旁的两排杨树
6.下列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指向目标6)
A.小麦→昆虫→青蛙→蛇→ B.阳光→松树→松毛虫→大山雀
C.狼→狐狸→兔→草 D.土壤→庄稼→昆虫→蛇
7.在含DDT的水体中,食物链“藻类→鱼→鸟”的生物体所含DDT量,正确的是(  )
(指向目标7)
A. 鸟>鱼>藻类 B. 藻类>鱼>鸟
C. 鱼>藻类>鸟 D. 鱼>鸟>藻类
8.下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代表的可能是( )(指向目标1,5)
是该种鹰的天敌种群
B.是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9.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该食物网的消费者中,哪种生物灭绝一定会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 )(指向目标6)
A.乙 B.丙
C.丁 D.己
10.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指向目标5,7,9,12)
A.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B.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的
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恢复
D.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
11.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的生物成分依次是( )(指向目标5,8)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C.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指向目标1,3,4,11)
A.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B.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因此它不会遭到破坏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13.青藏高原的某自然保护区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题图是与其有关的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指向目标6,7,8,12)
A.该食物网中包含高原鼠兔的食物链共有3条
B.太阳能是图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根本来源
C.重金属污染物在该食物网中草的体内积累最多
D.该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不变
14.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  )(指向目标10)
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15.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小的是( )(指向目标11)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1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 )(指向目标15)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加强法制管理 D.禁止开发和利用动植物资源
17.据报道,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是( )(指向目标14)
A.自然灾害 B.天敌过多
C.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D.物种退化
18.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这主要体现了( )(指向目标13)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C.物种的多样性 D.遗传的多样性
19.南京中山陵一带有一种不起眼的小草琉璃草,最新研究证实琉璃草具有抗淋巴结核的功效。这发现说明许多现在还不了解的野生生物( )(指向目标13)
A.具有直接使用价值 B.具有间接使用价值
C.具有潜在使用价值 D.没有价值
20.以下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指向目标13,14,15)
A.外来物种引入一定会危害生物多样性
B.新物种的诞生只是丰富了物种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
D.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
二、非选择题(60分)
21.(18分)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请根据图回答问题.(指向目标5,6,7,9)
(1)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鼠,兔,狐,蛇,鹰,这些动物都属于 。
(2)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如果狐大量减少,那么鼠和兔将会________。
(3)图中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_____ __。
(4)如果受到DDT污染,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
(5) 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 ,这是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 的。图中动物最高等的是 .
22.(16分)请根据下列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示回答问题:(指向目标1,6,9,11)
(1)请写出图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
(2)图中②代表的重要生理作用是 ;请写出①所代表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
(3)图中各条_______相互交错构成食物网,图中鹰和蛇是 关系。
(4)如果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鼠的数量大量增加,则短时间内草会_________ (填“减少”或“增加”)。
(5)假如该草原只有绿色植物→鼠→鹰一条食物链,如果绿色植物固定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为360千卡,那么鹰最多可从中获取 千卡的能量。
(6)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是 。
23.(8分)2007年10月,辽宁农民在水稻田中进行养蟹试验并初获成功。插秧时,他们调整了水稻种植的行间距,留出较宽的养蟹通道,使得稻田有较长的透光时间。放养蟹苗后,稻田中的稻谷虫等多种害虫,成为螃蟹丰富的食物,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实现了稻、蟹双丰收(如下图),农民既节省了农药、化肥又生产了有机食品。(指向目标5,9,12)
(1) 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成分外,还必须有 将螃蟹的粪便和动植物的残体变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物质。
(2) 研究上述高效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是 。
(3) 农民放养螃蟹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何保持生态系统相对平衡与稳定,因为任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
(4) 在上述试验过程中,增大行间距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水稻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
24.(10分)科学家对全球一些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的估价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指向目标12,13,15)
生态系统 海洋 热带雨林 其他森林 草地 湿地 农田
单位面积价值(美元/hm2·a) 252 2007 302 232 14785 92
(1)单位面积湿地的价值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农田,这为“退耕还湖”策略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
(2)若热带雨林变成单一的经济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_____(填“增强”或“减弱”),导致其多样性价值大幅度下降。
(3)建立__ 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4)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资源库”,收集了两万多种种质资源。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它在保护生物__ ___的多样性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5)“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请列举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方面的具体行动: __
25. (8分)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指向目标2,5,8)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盒子。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请回答:
(1)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请你作出假设: 。
(2)对(1)所提出的问题,应选择 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 开始的。
(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瓶。第六单元复习学历案 《生物与环境》
班级 姓名 自我评价 (A、B、C)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列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的实例,认同生物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通过分析讨论,概述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以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描述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小与营养结构的关系,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
3.通过举例,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价值,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
依据学习目标和下面的问题提示,自主回顾、复习,借助教材进行查缺补漏。
1.环境因素包括哪两类?举例说明。
2.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什么?分解者的作用是什么?
4.一个生态系统由哪两种成分构成?将生物成分分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依据是什么?(两个方面)
5.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环境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什么?
6.什么叫做生物富集?
7.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什么?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什么渠道进行的?
8.什么叫做能量的流动?(三个方面)能量的源头是什么?能量流动的特点是什么?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什么?
9.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什么?人类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什么?
10.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什么?参与物质循环的生物有哪些?
11.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碳元素在生物体内存在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12.实践证明,一个既能养猪养鸡,又能种稻和玉米,还能生产沼气的人工的生态系统是比较理想的生态系统模式,原因是什么?
13.一个生态系统能够较长时间的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原因是什么?什么样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草原上过度放牧,会使草原退化,失去生态平衡,这说明什么?
14.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内涵是什么?生物多样性的本质是什么?
15.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四个方面)
16.保护生物多样的对策或者措施有哪些?(三个方面),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它的形式是什么?
17.自然保护区有哪些功能?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目标1)
1.结合下列网络图,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回顾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的过程,思考:
(1)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活动中,为什么要把虫子放在明暗两种环境的中央?为什么要用10条,1条行不行,为什么?
(2)蚯蚓翻耕土壤的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例1: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几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
A.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D.非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变式训: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B.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C.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D.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探究二:生态系统(目标2)
合作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1.结合下列网络图,描述各成分包含的生物以及作用
2. 思考:农民在农田里辛勤地生产劳动,为我们提供了粮食和蔬菜,他们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吗?为什么?
例2: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最为重要,消费者和分解者可有可无
C.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D.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合作探究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书写食物链的原则和注意问题有哪些?
①只有: ②起点(第一营养级):
③终点: ④箭头指向:
2.思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食物链是什么?螳螂是第几营养级,几级消费者?
3.科学家在远离人类居住的南极海域的企鹅体内检测到了DDT,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例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体现出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 )
A.螳螂→蝉→黄雀 B.树→螳螂→蝉→黄雀
C.蝉→螳螂→黄雀 D.树→蝉→螳螂→黄雀
变式训练2: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A→D
合作探究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1.结合下图,完成填空: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 。
进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 。
(2)能量流动的途径: 。
(3)能量流动的特点: 。
2.思考:在食物链“玉米→老鼠→蛇”中,若蛇的体重增加50克,则至少消耗多少克玉米?最多呢?
3.结合碳循环示意图,完成填空: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 作用首先进入到生态系统的 体内 。
(3)物质循环的特点: 。
例4:“桑基鱼塘”是桑茂、蚕壮、鱼肥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右图所示),对该系统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
A.物质可多级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C.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减少
D.各级产物均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变式训练3: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又可以保护农村
环境,防止农村环境污染。下图是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图。
请分析作答: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划分,图中所列生物属于消费者的是 ,属于分解者的是 。
(3)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家畜的粪屑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 用,从而大大提高了 ,既使能量流向了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合作探究四:生态系统类型
1.独立默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 和 上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在人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2.人类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五: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合作交流: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草→兔→狼”这条食物链,如果兔的数量增加,草和狼的数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什么有关?
探究三:生物多样性(目标3)
独立思考以下问题: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哪些?举例说明。
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哪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
【总结提升】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以概念图等形式进行要点整理,同时提出自己的学习困惑:
网络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网络2:生态系统
3.网络3:生物多样性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该部分的知识网络
(
对评(对一题得

☆):
____

)
【达标检测】独立完成,同桌交换批阅,红笔改错。
1.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莲藕的茎和叶柄是中空的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2. 我国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往往降雨较多,而且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
田鼠
水稻
昆虫
蜘蛛
小鸟

)3. 某大型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昆虫→小鸟→蛇
B.图中的6种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有可能被水稻重新利用
C.田鼠和昆虫储存的能量之和大于水稻储存的能量
D.小鸟与蜘蛛之间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影响时,会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
5.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昆虫、吃草子鸟、兔都以禾谷类为食,食虫鸟能够捕食昆虫,又可被鹰捕食,鹰还可捕食吃草子鸟和兔.请写出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并指出该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 ,次级消费者是 。
(2)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图中没有标出的生物成分是 ,它的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3)该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 ,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 .若鹰的食物1/3 来自食虫鸟,1/3来自吃草子鸟,1/3来自兔,则鹰的能量每增加3千焦,最少消耗禾谷类 千焦。
【拓展延伸】
网上查阅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