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实验简答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实验简答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实验简答题
简答题以说明原因、目的、理由、解释疑问,叙述以描述现象、事实、设计操作等,是每年中考化学试题中常考的题型之一。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思维的完整性、推理的严密性和表述的条理性等综合能力。要求高、难度大具有很好的区分度,考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因回答不能击中知识要点、逻辑顺序混乱、表述不清、表达不规范等原因而造成的失分较多,而在备考过程中却一直被忽视,成为知识点复习的“死角”。因此,要求考生了解题型的知识点及要领,对于常考的模型要求有充分的认知。
一、描述“实验现象”的答题规范
1.现象描述的答题模板
(1)有关溶液的现象描述(五种情况)
a.颜色由×××变成×××;
b.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c.溶液变浑浊或生成(产生)……(颜色)沉淀;
d.溶液发生倒吸;
e.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等
(2)有关固体物质的现象描述(四种情况)
a.……(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b.……(固体)逐渐溶解;
c.……(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d.……(固体)颜色由……变成……
(3)有关气体的现象描述(三种情况)
a.生成……色(味)气体;
b.气体由……色变成……色;
c.气体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等)
2.现象描述时的注意事项
①现象描述要全面: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闻到的
②要注重对本质现象的观察:本质现象就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现象。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固体”是本质现象,因为由此现象可正确理解化学变化这个概念,而发出“耀眼的白光”则是非本质现象。因此,观察实验现象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主要的观察对象。
③现象描述要准确
a.如A试管中……,B处观察到……
b.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而不能用结论“生成四氧化三铁”代替“生成黑色固体”
④格式要正确:按“现象+结论”叙述,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忌结论现象不分
⑤汉字使用规范:如“溢出”“逸出”,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等区别
二、描述“操作或措施”的答题规范
1. 检验或鉴别:
分别取各种样品少量于几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溶液(如果是气体,向各瓶气体中分别滴加××溶液或放入××),出现××现象的是××,出现××现象的是××。
2. 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检验: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某试剂,若没有特征现象(沉淀或溶液变色)出现,则证明沉淀已洗涤干净。
3. 沉淀是否完全检验:
取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向其中滴加沉淀剂,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经完全。
4. 离子检验:
取××溶液(待测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离子检验的特征试剂),观察到××现象,说明溶液中有××离子。
三、描述“结晶或分离”的答题规范
1. 正常情况下:
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2. 特殊情况下:
蒸发浓缩、在……℃范围结晶、趁热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在……范围结晶:在 x℃以上结晶或在 x℃—y℃之间结晶
趁热过滤:防止母液中的溶质降温结晶,使产品纯度降低
低温干燥:防止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或受热分解
3. 洗涤目的
回收滤渣:除去附着在沉淀表面的可溶性杂质,提高产品的纯度
回收滤液:提高原料利用率
冰水洗涤的目的:减少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乙醇洗涤的目的:减少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便于晶体快速干燥。
若滤液中含有 Ba2+、Ag+等重金属离子,洗涤的目的还有防止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四、描述“装置气密性的检验”的答题规范
答题要点:
①应先关闭两端活塞(或止水夹)使装置形成密闭体系才能检验气密性,否则无法进行检验;
②应明确根据什么现象能说明“气密性良好”,应明确指明“液柱高度(或液面差)保持不变”。
一、热差法(热胀冷缩法)
原理:
通过微热使装置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溢出一部分气体,冷却后,装置内的气体冷缩后压强减小,外界气压大,将水压入导管内,形成水柱。
实例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试管+导管)的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导管一端放入水中,构成密闭系统,用双手捂住试管,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进入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实例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分液漏斗+锥形瓶)的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中的旋塞,构成密闭系统,用双手捂住锥形瓶(或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加热锥形瓶,加热片刻后),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进入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二. 液差法(注水法)
原理:用长颈漏斗向密封的装置中注水,水压缩装置内的气体使内部气压上升,大于外部气压,再注水时,水会留在长颈漏斗中,与装置内的液面形成液面差。
实例1、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长颈漏斗+锥形瓶)的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不断注入水,使长颈漏斗中的水高出装置内部水面一段距离,形成液面差,观察液面差稳定无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实例2、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查
关闭启普发生器下面活塞,从球形漏斗上口不断注入水,直至球形漏斗的底端浸没在水面以下。再关闭启普发生器上面活塞后,继续注入水,使球形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反应器中的液面,停止注入后,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实例3、U型管的气密性检查
将U型管的一端的弹簧夹关紧,在另一端注入水,直至左右形成液面差,静置一段时间,液面差无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三.打气与抽气法(针筒+长颈漏斗)
原理:利用针筒的打气与抽气使装置内部的气压变大变小。抽气时,内部气压变小时,外部气压大,外界气压大,外界气体进入形成气泡。打气时,装置内部的气压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
实例1、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长颈漏斗+锥形瓶)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锥形瓶的双孔塞,一个放长颈漏斗,另一孔与针筒相连。
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至长颈漏斗的底端浸没在水面以下。利用针筒向锥形瓶中打气或抽气。
向外抽气时,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向内打气时,装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成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五、描述“试纸的使用”的答题规范
(1)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 pH:
取试纸(取一小块 pH 试纸放在干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蘸溶液(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 pH 试纸上)→观色变(等试纸变色后)→作对照(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溶液的 pH)。
(2)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
取试纸(将×××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蘸溶液(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中部)→观色变(试纸呈现×××色)。
(3)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润湿试纸(先取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粘玻璃棒(粘在玻璃棒的一端)→放瓶口(再放在盛有待测气体的瓶口附近)→观色变(试纸变为×××色)。
六、描述“检验和鉴别类”的答题规范
1.离子的检验
单一离子检验 取试样→加水溶解→加……试剂加……检验试剂→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以SO的检验为例: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SO
多种离子检验 取少量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试剂,现象是……继续加入……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
检验某溶液中既含有CO又含有SO的方法: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盐酸溶液,产生气泡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溶液中含有CO,再向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SO
2.固体的检验
答题 模板 ①取少许固体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加水溶解,分别再加入……试剂(微热/振荡),现象是……的是……物质 ②取少许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把样品分为两等份,一份加……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另一份加……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
实例 试设计实验证明某白色晶体为氨态氮肥(试剂任选,说明实验操作与现象):取白色晶体于试管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若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白色晶体为氨态氮肥。
3.气体检验
单一气体检验 将气体通入(或通过)→试剂[×××溶液(或××固体)]→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混合气体的检验 检验气体甲→除去气体甲→确定气体甲已除尽→检验气体乙
实例 以“CO2气体检验”为例:将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溶液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CO2
微点拨 ①水蒸气最先检验;②有干扰的气体先检验;③关键词:如“少量”“除尽”等
4.物质的鉴别
固体 ①分别取固体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或加入……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 ②分别取固体分置于两支试管中溶于水形成溶液,加……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
溶液 ①分别取两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试剂,现象是……的是……物
质 ②分别取两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试剂,现象是……继续加入……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
气体 取适量……溶液于两支洁净试管中,分别通入两种气体,能使……(试剂)……(现象)的是……气体,不能使……(试剂)……(现象)的是……气体
鉴别O2和CO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或向两支集气瓶中注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如无明显现象的是O2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
5.气体的验满和验纯操作
气体 方法
氧气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气体已集满
二氧化碳验满 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集满
氨气验满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则气体已集满
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 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放开手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纯净。
疑I难I总I结
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完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先后发生了什么现象。其答题规范可利用下面的模式再结合特殊要求进行分析处理:
1.“海”(溶液):
①颜色由……变成……;
②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③溶液产生倒吸;
④生成(产生)……色沉淀;
⑤溶液变浑浊;
⑥产生大量气泡(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⑦有液体溢出。
2. “陆”(固体):
①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②固体逐渐溶解;
③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④颜色由……变成……。
3. “空”(气体):
①生成……色……味气体;
②气体由……色变成……色;
③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
4. 其他:
①器壁上有水珠出现;
②器壁上有某色固体生成等。
题型一、描述“实验现象”类
【例1】(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1)如图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用木炭还原氧化铁也可得到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上述两个反应都可得到二氧化碳,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小文同学用图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请指出该装置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②______。
(4)如图3,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在一支试管中倒入少量塑料瓶中的液体,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
(1)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
(2)3C+Fe2O34Fe+3CO2↑
(3)CaCO3+2HCl=CaCl2+H2O+CO2↑ ①长颈漏斗没有液封 ②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4)软塑料瓶变瘪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解析】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
(2)木炭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得到二氧化碳和铁,方程式是3C+Fe2O34Fe+3CO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为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含碳酸钙)与稀盐酸,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图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中的错误是:长颈漏斗没有形成液封,易造成气体跑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导致瓶中气压减小,大气压将塑料瓶压瘪,故填:软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同时瓶中部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相同考点变情境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1.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利用如图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1)实验一:水的作用是______。实验中,观察到发出白光后铁丝并未燃烧,原因是______。
(2)实验二:两个反应均生成了______(填物质名称)。比较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从试剂角度需考虑:①加入同样大小的铁片和铝片;②______。
(3)实验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再补充一个实验可得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并进行实验,补全下表。
实验步骤(可用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答案】
(1)防止燃烧产物下落使集气瓶炸裂 火柴燃烧消耗了较多的氧气,使氧气不足
(2) 氢气 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
(3) Cu+2AgNO3=Cu(NO3)2+2Ag (或取少量硫酸亚铁溶液于试管中,伸入铜丝与溶液反应) 无明显变化
【解析】(1)实验一中,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是为了防止燃烧产物下落使集气瓶炸裂;实验中,观察到发出白光后铁丝并未燃烧,是因为火柴燃烧消耗了较多的氧气,使氧气不足;
(2)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都在氢之前,都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比较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从试剂角度需考虑两点:①加入同样大小的铁片和铝片,②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
(3)在实验三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为探究Cu、Fe、Ag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或取少量硫酸亚铁溶液于试管中,伸入铜丝与溶液反应),无明显变化,说明铁金属活动性强于铜,从而得出Cu、Fe、Ag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
相同考点变情境 盐酸的化学性质探究
2. (2023年陕西省中考)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A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
(2)反应后溶液颜色为黄色的是_____(填字母)。
(3)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探究实验结束后,用长滴管吸取C中的溶液逐滴加入B中,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红褐色沉淀。则下列分析推理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长滴管中吸取的C中溶液为红色
②滴加前,B中有固体剩余
③滴加后,B中溶液pH变大
【答案】
(1)锌片表面产生无色气泡
(2)B
(3) Na2CO3+2HCl=2NaCl+H2O+CO2↑
(4)①③/③①
【解析】(1)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现象是锌片表面产生无色气泡;
(2)A、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溶液颜色为无色,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颜色为黄色,符合题意;
C、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溶液不会变黄色,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颜色为无色,不符合题意;
故填B;
(3)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4)用长滴管吸取C中的溶液逐滴加入B中,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红褐色沉淀,表明装置C中氢氧化钠过量,故逐滴滴加C中溶液时,其先与B中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B中稀盐酸反应完全后,与B中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
①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最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使得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长滴管中吸取的C中溶液为红色,符合题意;
②由分析得,滴加前B中稀盐酸过过量,而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滴加前,B中无固体剩余,不符合题意;
③由分析得,C溶液中氢氧化钠先与B中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B中稀盐酸反应完全后,与B中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故滴加后,B中溶液pH变大,符合题意;
故填①③。
相同考点变情境 酸、碱、盐的性质探究
3.(2023年贵州省中考)某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性质进行探究(如图),请你参与。
(1)探究酸、碱、盐的部分性质
①实验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②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实验丙中,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后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2)探究废液成分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和废渣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固体消失,废液呈无色。
【资料卡片】: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无色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HCl
猜想三:NaCl、HCl、
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猜想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
【实验设计】小组同学对取样无色废液后,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证明了猜想三是成立的。实验中应获取的证据为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思总结】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可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
【答案】
(1) 有气泡产生 Ca(OH)2+Na2CO3=2NaOH+CaCO3↓ 气球膨胀
(2)一定存在氯化钙 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Cl2=CaCO3↓+2NaCl 能与盐、非金属氧化物、酸反应
【解析】(1)①实验甲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②实验乙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实验丙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能观察到气球膨胀;
(2)作出猜想:观察到固体消失,说明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则废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所以猜想二不合理;
实验设计: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气体,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能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猜想三成立,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Cl2=CaCO3↓+2NaCl;
反思总结:通过以上探究实验,由乙实验得出碱能与盐反应,由丙实验得出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丙中氢氧化钠足量,混合后废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能得出碱能与酸反应。
题型二、“操作或措施”类
【例2】(2023年江西省中考)下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有关实验示意图。

(1)图一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加热药品前使试管均匀受热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
(3)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从图一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
(4)图二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检验产物二氧化碳,Ⅳ中倒入的试剂为_______。对比步骤Ⅰ和Ⅱ的木炭燃烧情况,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答案】
(1)铁架台
(2) 2KClO32KCl+3O2↑ 来回移动酒精灯
(3)C
(4) 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钙溶液)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1)①为铁架台;
(2)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没有棉花,即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开始加热时,要让试管均匀受热,具体操作是来回移动酒精灯;
(3)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C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B排水法收集,而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较排水法干燥,故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
(4)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为检验产物二氧化碳,Ⅳ中倒入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
可燃物燃的条件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步骤Ⅰ木炭直接放在空气中不会燃烧,步骤Ⅱ中木炭在酒精灯上引燃可以燃烧,对比木炭燃烧情况,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相同考点变情境 收集气体的操作
1. (2023年贵州省中考)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好化学的保障,实验室用图中的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
(1)若用装置AD制取气体装置A中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D收集气体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___。
(2)若用装置B为制的发生装置(反应时倾斜使固液混合),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将产生的氧气通入装置F,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白磷燃烧前后的现象对比可以说明_________。
(3)若用装置BC制取气体,连接装置BC时,a端与b端相连接的理由是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E的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为_________。
【答案】
(1)酒精灯 2KClO32KCl+3O2↑ 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2) 2H2O22H2O+O2↑ 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3)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CaCO3+2HCl=CaCl2+H2O+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制取气体O2装置可以固固加热型装置或固液不加热型装置,装置A为固固加热型反应装置,故还缺少酒精灯;装置A为固固加热型装置、且试管口无棉花,故反应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为了保证收集氧气的纯度,需要等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在再收集,避免装置中空气混入收集的氧气中;
(2)装置B为固液不加热型反应装置,故反应为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气体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氧气通入装置F前,白磷不燃烧,氧气通入后,白磷燃烧,前后变量是可燃物是否与氧气充分接触,故可以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3)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应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连接装置BC时,a端与b端相连接;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气体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相同考点变情境 气体的验满操作
2. (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注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选用装置BD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当D中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里用玻璃片_______(填“磨砂”或“光滑”)一面盖住集气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_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3)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_______装置和E装置,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
(4)实验室若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加盐酸时液面高度至少应该在_______(填“a”或“b”)处以上:检验二氧化碳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
(1)①. 锥形瓶 ②. 水槽
(2)①. 2H2O22H2O+O2↑ ②. 磨砂 ③. 正放
(3)①. A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经充满
(4)①. a ②. CO2+Ca(OH)2=CaCO3↓+H2O
【解析】
(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锥形瓶;仪器②为水槽;
(2)B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当D中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磨砂一面盖住集气瓶口,这样比较紧密;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3)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4)实验室若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加盐酸时液面高度至少应该在a处以上,这样可以形成液封,防止反应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检验二氧化碳时,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题型三、装置的作用或评价
【例3】(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在装置A的试管口______。
(3)若实验室用装置B、D组合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装置E的______处。(选填“a”或“b”)
(4)装置B、C均可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发生装置,两者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
【答案】
(1)水槽
(2)放一小团棉花
(3) 2H2O22H2O+O2↑ b
(4)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解析】(1)仪器甲的名称为水槽;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在装置A的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3)若实验室用装置B、D组合制取氧气,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
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长管a处通入,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装置E的b处,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4)装置B、C均可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发生装置,装置C中,当打开弹簧夹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在进入U形管,使U形管内液面上升到多孔隔板以上,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在U形管上半部分聚积,使内部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使液面降到多孔塑隔板以下,使反应物相互分离,反应停止,故两者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相同考点变情境 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1. (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B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常用A、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__;若需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答案】
(1)试管
(2) CaCO3+2HCl=CaCl2+H2O+CO2↑
(3)气密性 D
【解析】(1)B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常用A、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常用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于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与反应的发生装置,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需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
是D,因为排水法收集气体纯度高,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是干燥气体。
相同考点变情境 实验延伸---其他气体的制取
2. (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不考虑棉花)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装置字母),实验结束后应______(请从下列选项选择)。
a.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b.先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3)实验室若选用C装置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其优点是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用G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乙炔(C2H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和水在常温下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非常剧烈,且会放出大量的热。为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______(填装置字母)作为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填装置字母)装置收集乙炔气体。
【答案】
(1)试管
(2) 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 F a
(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aCO3+2HCl=CaCl2+H2O+CO2↑ a
(4)B E/F/G
【解析】(1)由图可知,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试管;
(2)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或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
集装置可选F;
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故选a;
(3)实验室若选用C装置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C装置中可将固体置于多孔隔板上,关闭弹簧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固液接触,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固液接触,反应开始,故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若用G装置收集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a端通入;
(4)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和水在常温下制取乙炔气体,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该反应非常剧烈,为了得到平稳气流,发生装置可选B,B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乙炔(C2H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收集装置可选E或F或G。
题型四、实验设计与评价
【例4】(2023·南京联合体二模17题节选)(2)设计实验证明甲醇中含有碳元素,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 _______ 甲醇中含有碳元素
【答案】点燃甲醇,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甲醇和乙醇组成元素种类相同、性质相似,点燃甲醇,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反应物中也有碳元素,氧气中只有氧元素,则证明甲醇中含有碳元素;故填:点燃甲醇,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相同考点变情境 离子的检验
1. (2023·南京秦淮区二模21题节选)(2)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精盐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该精盐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
【答案】取少量该精盐溶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
验证实验: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故取少量该精盐溶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振荡,生成白色沉淀,证明该精盐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
相同考点变情境 设计实验方案
2. (2023 奉贤区二模)1840年,法国化学家杜马利用碳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并用碱吸收的方法来测定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某小组模拟该方法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夹持仪器省略)。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中生石灰的作用是    ;C中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3)该实验需要测定的量: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和    的质量。
(4)足量H2O2溶液的作用是    。
(5)为进一步确定D中氢氧化钠固体是否消耗完,请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固体未完全消耗完
【答案】
(1)2H2O22H2O+O2↑;
(2)干燥氧气;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3)反应前后装置D;
(4)为碳燃烧提供足量的氧气;
(5)取样,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
【解析】(1)A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B中生石灰能吸收生成的水,干燥氧气;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3)该反应测定了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可以测出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了测定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可以检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从而推出氧元素的质量,故应该测定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和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足量H2O2溶液的作用是为碳燃烧提供足量的氧气。
(5)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为进一步确定D中氢氧化钠固体是否消耗完,可取样,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和反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将碳酸钠全部消耗完,再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氢氧化钠固体未完全消耗。
相同考点变情境 物质的鉴别
3.(2022年秦淮一模)完成鉴别硫酸钾和硫酸铵两种固体化学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 _______ 甲醇中含有碳元素
【答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其中一种化学置于研钵中,加入适量熟石灰,混合,研磨 1、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2、无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1、该化肥为硫酸铵,另一种为硫酸钾 2、该化肥为硫酸钾,另一种为硫酸铵
相同考点变情境 物质的组成元素的验证
4. (2022年建邺一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设计实验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 _______ 甲醇中含有碳元素
【答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然后迅速把烧杯倒转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甲烷燃烧放热,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
题型五、实验的原理的解释与评价
【例5】(2023·福建·中考真题)为研究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学习小组查得资料:某钢铁厂处理高盐废水(含氯化钠、硫酸钠及微量的其他盐)的流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和小组同学一起研究。
(1)废水中的硫酸钠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的生成物,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当温度高于________________℃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40℃时,将50g硫酸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4)降温至0℃的“冷冻结晶”过程,析出的两种物质中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溶解度曲线解释,“蒸发结晶2”主要得到氯化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NaOH+H2SO4=Na2SO4+2H2O
(2)40
(3) ×100%
(4)Na2SO4/硫酸钠
(5)0℃时,硫酸钠溶解度明显小于氯化钠,经“冷冻结晶”后的母液2中,硫酸钠含量低,氯化钠含量高
【解析】(1)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2)由图知,当温度高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呈下降趋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40℃时,硫酸钠溶解度为48.4g,则将50g硫酸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最多溶解48.4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
(4)由图知,低于40℃时,硫酸钠随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很快,氯化钠溶解度变化不明显,故降温至0℃的“冷冻结晶”过程,析出的两种物质中较多的是硫酸钠。
(5)0℃时,硫酸钠溶解度明显小于氯化钠,经“冷冻结晶”后的母液2中,硫酸钠含量低,氯化钠含量高,故“蒸发结晶2”主要得到氯化钠。
相同考点变情境 仪器的作用和操作的目的
1. (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图C中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图D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氧气的浓度不同;氧气的含量不同;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含量(或氧气浓度)有关(合理即可)
(2)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合理即可)
(3)点燃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处理尾气(合理即可)
(4)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合理即可)
【解析】
(1)空气中氧气浓度较低,则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
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2)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为:滤纸破碎或烧杯不干净或滤液高于滤纸边缘等。
(3)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则酒精灯的作用为点燃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4)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相同考点变情境 基础实验的理解
2. (2023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打开活塞,用_______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处,检验产生的气体。
(2)B实验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_。
(3)C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D图所示,其它操作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E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
(1)燃着的木条
(2)过滤
(3)不能
(4)偏大
(5)平衡锥形瓶内外压强,防止胶塞弹出
【解析】
(1)A实验中,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氢气可以用点燃的方法进行检验,所以可以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口处,产生氢气处的现象是气体燃烧,发生淡蓝色火焰,产生氧气处的现象是木条燃烧更旺;
(2)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砂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其主要作用是过滤;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可燃物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减小,使水倒吸
进入锥形瓶,要使氧气消耗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生成物就不能是气体,否则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几乎不变,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不能用木炭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4)如图为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若其它操作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5)E实验中,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所以小气球的作用是:平衡锥形瓶内外压强,防止胶塞弹出。
题型六、基础实验的迁移与应用
【例6】(2023·福建·中考真题)为研究化学药物发展史,学习小组查得资料:
材料1 早在宋代,轻粉(Hg2Cl2)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使用古方药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共热,收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即为轻粉。其中有一个反应是在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Hg2SO4)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轻粉。
材料2 轻粉微溶于水,可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
根据资料整理下列有关轻粉的知识卡片。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
(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
(3)制法:
①为保证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充分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
②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与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保存方法:_________________。
(5)用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微溶于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2)光照下容易分解(或其他合理答案)
(3)固体研磨成粉末(或其他合理答案) Hg2SO4+2NaCl=Na2SO4+Hg2Cl2
(4)避光保存(或其他合理答案)
(5)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
【解析】(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故轻粉的物理性质为微溶于水、白色粉末。
(2)化学性质是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故轻粉的化学性质为光照下容易分解。
(3)①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充分。为保证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充分反应,可固体研磨成粉末,增大接触面积。
②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Hg2Cl2,化学方程式为Hg2SO4+2NaCl=Na2SO4+
Hg2Cl2。
(4)因轻粉光照易分解,则需避光保存。
(5)由资料知,轻粉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
相同考点变情境 古法新释
1. (2023·广东·中考真题)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
(1)“铜铁”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 ______。“烬”中含钾盐。农业上可用作______。
(3)“火能熟水”说明燃烧______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 。
(5)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
【答案】
(1)金属
(2)空气/氧气 钾肥
(3)放出
(4)过滤
(5)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析】(1)“铜铁”是由铜和铁混合而成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空气(或氧气);
“烬”中含钾盐,钾盐中含钾元素,农业上可作钾肥;
(3)“火能熟水”说明燃烧放出热量,从而将水烧开;
(4)“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
(5)茶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
相同考点变情境 实验综合
2.(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请你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如图所示,向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待充分反应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
【提出问题】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猜想l:溶质为NaCl
猜想2:溶质为NaCl、BaCl2
猜想3:溶质为_______。(填化学式)
【验证与探究】同学们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2)若有_______现象,则猜想2正确;若有_______现象,则猜想3正确。
【归纳与总结】经实验证明,猜想3正确。
(3)反思与评价同学们经过上述实验,认为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_______。
【探究活动二】制备与生产流程的探究。
钨(W)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下图是生产钨的一种工业流程。
已知:
①白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还含有CaO、SiO2等。
②碳在高温条件下会与金属钨反应生成碳化钨。
(4)操作3的名称是_______。
(5)“酸浸”时适当升高温度会提高浸出率,但温度不宜太高,原因是_______。
(6)操作2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7)用氢气还原WO3可获得高纯度的钨,此处不宜用焦炭代替氢气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
(1)NaCl、Na2CO3
(2)白色沉淀 气泡产生
(3)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或反应物是否过量)
(4)过滤
(5)温度太高,盐酸挥发太快,降低浸出率
(6)CaC12、HCl
(7)碳在高温条件下会与金属钨反应生成碳化钨
【解析】(1)A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B中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反应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有气泡产生说明发生了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则A中有氯化钠和碳酸钠,B中有盐酸和氯化钡。有白色沉淀产生沉淀,则说明盐酸消耗完后又发生了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的反应,无法确定是否有碳酸钠、氯化钡剩余。所以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碳酸钠或氯化钡中的一种。则猜想3:溶质为NaCl、Na2CO3。
(2)猜想2正确,则有氯化钡,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若有白色沉淀,则猜想2正确;
猜想3正确,则有碳酸钠存在。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若有气泡产生,则猜想3正确。
(3)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如不恰好完全反应则有反应物剩余。
(4)操作3后固体和液体分离,是过滤。
(5)加入的是盐酸,盐酸具有挥发性,温度越高挥发越快。所以温度不宜太高,原因是温度太高,盐酸挥发太快,降低浸出率。
(6)钨酸钙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H2WO4和氯化钙,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加入盐酸过量,则操作2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生成的CaC12和过量的HCl。
(7)根据已知②碳在高温条件下会与金属钨反应生成碳化钨可知,如使用焦炭则会有杂质碳化钨。
1. 通过学习化学你会发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
(1)不能用铁质易拉罐盛放食醋,其原因是什么?______。
(2)喝雪碧等含有二氧化碳的汽水后会打嗝。能解释这一现象的化学原理是什么?______。
(3)用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是一种节约用水的做法。除了这种做法,说说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另一种做法______。
【答案】
(1)食醋中的醋酸会和铁发生化学反反应,使食醋变质,铁质易拉罐被腐蚀(答出醋酸会和铁发生化学反应即可)
(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洗衣服水冲厕所或洗菜水浇花等(合理即可)
【解析】(1)不能用铁质易拉罐盛放食醋,其原因是食醋中的醋酸会和铁发生化学反反应,使食醋变质,铁质易拉罐被腐蚀;
(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于胃里的温度高,喝下去的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所以会打嗝;
(3)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可以一水多用,如洗衣服水冲厕所或洗菜水浇花等。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g。
(2)乙中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_____。
(3)将t1℃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4)t2℃时,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_____。
【答案】(1)40
(2)蒸发结晶
(3)结晶析出
(4)甲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2)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乙中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3)将t1℃时丙的饱和路液升温到t2℃,溶解度减小,观察到的现象是结晶析出;
(4)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t2℃时,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甲。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3.(2023年龙沙) “宏观世界多姿多彩、微观世界魅力无穷”,利用所学微观知识解释下列宏观现象:
(1)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
(2)体温计中的金属汞随体温升高,汞柱上升。
(3)固体物质配成溶液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1)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3)在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地分散在溶剂分子中间,反应时分子或离子直接接触(或增大接触面积),因此反应比较快
【解析】(1)金刚石中碳原子以正四面体结构排列,石墨中碳原子以层状结构排列,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2)微粒间有间隔,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所以汞柱上升。
(3)反应物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在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地分散在溶剂分子中间,反应时分子或离子直接接触(或增大接触面积),因此反应比较快。
4. (2023·衡阳) 阅读下面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的贺信中指出:“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夹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报告指出:截止至今年3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6.2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3亿千瓦,同比增长15.9%,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0.5%,首次超过50%,形成了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1)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生活中常将煤做成蜂窝状,其原因是   。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由此可能产生的危害有   (任写一条)。
(3)国家正在大力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下列措施符合这一主题的是____。
A.大力发展核电 B.使用火力发电
C.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D.采用太阳能为城乡道路照明
【答案】
(1)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2)两极冰川融化(合理即可)
(3)A;C;D
【解析】(1) 生活中常将煤做成蜂窝状, 是为了 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
(2)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由此可能产生的危害有两极冰川融化、土地沙漠化等;
(3) 大力发展核电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符合主题,A正确;火力发电仍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不符合题意主题,B错误; 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替代燃油车,清洁环保,符合主题,C正确; 采用太阳能为城乡道路照明 ,减少火力发电,清洁环保,符合题意,D正确;
(1)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可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分析;
(2)根据温室效应的危害分析;
(3)根据新能源的使用可减少污染分析。
5.(2023·齐齐哈尔模拟)今年两会期间,无人机立法管理成了众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从消防灭火、应急救援到短途运输、快递外卖,再到农业播种、喷洒农药、电力巡线。无人机的每一次起降不再是小众的玩具,而是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1)最适合用作无人机框架的金属材料是铝合金,主要利用了铝的哪一点性质?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排在铁前面,但实际应用中我们却发现铝比铁耐腐蚀,原因是什么?
(3)金属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但金属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请列举一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答案】
(1)密度小
(2)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了铝进一步被氧化
(3)金属回收利用或合理开采矿物或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解析】(1)最适合用作无人机框架的金属材料是铝合金,主要利用了铝的密度小的性质。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排在铁前面,但实际应用中我们却发现铝比铁耐腐蚀,原因是: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了铝进一步被氧化。
(3)金属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但金属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金属回收利用、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点睛】(1)根据铝的密度小的性质分析。
(2)根据铝很活泼,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分析。
(3)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分析。
6.(2023·河南模拟)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如图均为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气球的作用是什么?
(2)写出图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图3实验可以得出铁生锈需要哪种物质?
【答案】
(1)密闭并缓冲容器内气压
(2)CO+CuOCu+CO2
(3)铁生锈需要H2O(或水)
【解析】(1)如果没有气球,红磷燃烧放出热量,瓶内气压增大,橡胶塞可能被冲开,产生的白烟会逸散到空气中,反应结束后,随着瓶内气压减小,外界空气会补充进来,影响实验结果;
(2)CO有还原性,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图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3)左侧试管里的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右侧试管里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铁生锈需要水。
7. (2023·郸城模拟)如图为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改进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略去)。
(1)请写出甲装置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乙装置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答两点)。
(3)实验结束后,请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乙装置剩余液体中溶质的成分。
【答案】
(1)Fe2O3+3CO2Fe+3CO2↑
(2)收集一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答案合理即可)
(3)取少量乙装置中液体,加入足量BaCl2(或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溶液中有碳酸钠;静置取上层清液,再加入酚酞试剂,若溶液变红,则剩余液体中溶质的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若溶液不变红,则剩余液体中溶质的成分中只有碳酸钠(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为Fe2O3+3CO2Fe+3CO2↑。
(2)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盛满氢氧化钠溶液的乙装置可以收集多余的CO,又因为C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故可以用装置乙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故作用为:收集一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
(3)结合第二小问分析可知,实验结束后,装置乙剩余液体中溶质的成分可分为两种情况:①氢氧化钠与生成的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只有一种为碳酸钠;②氢氧化钠过量,则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还有氢氧化钠剩余,则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故可以设计实验为:取少量乙装置中液体,加入足量BaCl2(或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溶液中有碳酸钠;静置取上层清液,再加入酚酞试剂,若溶液变红,则剩余液体中溶质的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若溶液不变红,则剩余液体中溶质的成分中只有碳酸钠(答案合理即可)。
8.我们通常把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称为活泼金属.请用金属铝片和稀硫酸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铝是活泼金属
(1)方案简述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锌和铁都是活泼金属,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铝是活泼金属.简述你的设计方案(实验药品自选)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将铝片放入稀硫酸中
(2)2Al+3H2SO4= Al2(SO4)3+3H2↑
(3)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4)铝能置换出氢,铝是活泼金属
(5)用试管取一定量的硫酸锌溶液(或硫酸亚铁溶液),将铝片放入溶液中
【解析】(1)铝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锌与氢气,从而能证明铝是活泼金属。
(2)2Al+3H2SO4= Al2(SO4)3+3H2↑;
(3)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4)铝能置换出氢,铝是活泼金属;
(5)铁与锌都是活泼金属,铝能把铁、锌从其盐溶液中置换,说明铝的活动性比两者都强,铝当然应该是活泼金属。
9.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4日一20日在北京和张家口成功举办,本届奥运会始终秉持“科技冬奥”理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制作它的外材料为纯羊毛,内充PET(聚酯塑料)。
①纯羊毛属于______(填“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
②初步鉴别羊毛和PET的简单方法是______。
(2)首钢曾经的工业建筑物经过改造,成为了冬奥滑雪大跳台,钢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北京冬奥会火炬使用的燃料是压缩氢气,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氢气在加压条件下能被压缩的原因______,冬奥会期间的部分公共交通工具以氢氧燃料电池为动力来源,其优点是______。
(4)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当前最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和碳排放几乎为零。液态二氧化碳能制冷的原因是______,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5)绿色办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用天然气代替煤,减少酸雨的形成 B.开发和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积极回收利用
【答案】
(1) ①天然纤维 ②抽丝、灼烧、闻气味。
(2)混合物
(3)分子间有间隔 氢氧燃烧生成水,不污染空气
(4)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 温室效应增强
(5)C
【解析】(1)棉花、羊毛、蚕丝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即天然纤维。
羊毛含有蛋白质,燃烧有羽毛烧焦气味;PET燃烧没有羽毛烧焦气味。初步鉴别羊毛和PET的简单方法抽丝、灼烧、闻气味。
(2)合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钢是合金,所以钢属于混合物。
(3)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所以氢气在加压条件下能被压缩。
氢氧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空气。所以冬奥会期间的部分公共交通工具以氢氧燃料电池为动力来源。
(4)由于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所以液态二氧化碳能制冷;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增强这一环境问题。
(5)A、天然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用天然气代替煤,减少酸雨的形成,措施可行。
B、开发和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避免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措施可行。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不可避免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措施不可行。
D、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积极回收利用,避免垃圾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措施可行。
综上所述:选择C。
10.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瓶(质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振荡后塑料瓶变瘪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为了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还需补充什么实验?
(3)请设计实验确定反应后塑料瓶内溶液的溶质成分。
【答案】
(1)2NaOH+CO2=Na2CO3+H2O
(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或滴加氯化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答案合理即可)
(3)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存在Na2CO3,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变红则含有 NaOH,若不变红,则不含NaOH(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减少,瓶内气压变小,被大气压压扁。故填:2NaOH+CO2=Na2CO3+H2O;
(2)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可以从两个角度验证:验证氢氧化钠消失或者验证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在验证碳酸钠时,要注意氢氧化钠可能对碳酸钠的碱性发生干扰,需要注意;以验证碳酸钠的生成为例设计方案,可以滴加足量稀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也可滴加还有钙离子和钡离子的溶液生成沉淀,故填: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或滴加氯化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答案合理即可);
(3)塑料瓶中溶液中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可能过量,确定反应中溶液溶质成分就是验证有没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验证需要先将碳酸钠除去,排除碳酸钠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故可用物质与碳酸钠反应并除去,再利用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有现象的物质检验;
以检验氢氧化钠的碱性为例,先用氯化钙或氯化钡等中性溶液除去碳酸钠,再加入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的碱性,故填: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存在Na2CO3,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变红则含有 NaOH,若不变红,则不含NaOH(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11.生活处处是化学。请回答:
(1)下列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静置沉淀 B吸附沉淀 C蒸馏 D过滤
(2)制衣行业大量使用合成纤维,可用______方法区别合成纤维和羊毛制品。
(3)过度使用化肥也会造成水污染,但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又必须合理使用化肥。某稻田禾苗出现泛黄现象,此时应及时追施________(填“氮肥”或“钾肥”)。
(4)燃气公司给用户输送燃气,在初次使用之前需要通入氮气,通入氮气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关闭燃气开关灭火,运用的原理是______
(5)植树造林提高绿化面积可降低_____ (填“温室效应”或“白色污染”)。
【答案】
(1)C
(2)燃烧闻气味
(3)氮肥
(4)赶走里面的空气,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 清除可燃物
(5)温室效应
【解析】(1)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所以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蒸馏、过滤四个操作中,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故填:C;
(2)羊毛燃烧时有烧焦的羽毛味,合成纤维没有,据此可进行区分,故填:燃烧闻气味;
(3)稻田禾苗出现泛黄现象,是缺氮元素的重要表现,所以应补充氮肥,故填:氮肥;
(4)燃气公司给用户输送的是天然气,在初次使用之前需要通入氮气,通入氮气的目的是赶走里面的空气,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故填:赶走里面的空气,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根据灭火的原理可知:关闭燃气开关灭火是清除可燃物,故填:清除可燃物;
(5)由于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可降低温室效应,故填:温室效应;
12.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建立正确的微粒观有助于化学的学习.请用微粒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阿伏加德罗指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完善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
(2)“醋酸糖甜”是因为_________.
(3)空气和氧气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
(4)原子内部含有带电荷的质子和电子,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2)分子构成不同
(3)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氧气中含有一种分子
(4)原子核内的质子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溶液中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
【解析】(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2)“醋酸糖甜”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3)空气和氧气的主要区别是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氧气中含有一种分子;
(4)原子核内的质子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
13. 生活离不开化学,用所得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因:
(1)同学们喝可乐等饮料,常常会打嗝: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
(3)吃烧烤时,常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4)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空气污染,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
(1)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分子构成不同
(3)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4)C2H5OH+3O22CO2+3H2O
【解析】(1)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喝汽水后打嗝是由于溶解在汽水中的二氧化碳由于温度升高而溢出的表现。故填: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2)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故填:分子构成不同;
(3)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旺。故填: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4)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
14. 生活中常有误食亚硝酸钠(NaNO2)中毒事件的报道,这是因为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
工业用盐中常混有亚硝酸钠的,有关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部分资料如下:
化学式 颜色状态 酸碱性 加热 滴加稀盐酸 滴加硝酸银溶液
NaCl 白色固体 中性 受热不分解 无明显变化 生成白色沉淀
NaNO2 白色固体 弱碱性 320℃以上分解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生成红棕色气体 无明显变化
(1)用化学用语填空
标出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硝酸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
(2)从NaCl可以得出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1条)
(3)根据上表中资料,鉴别这两种白色固体的方法共有__________种。
(4)任选一种鉴别氯化钠和亚硝酸钠,写出实验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 N (+3)O2 Ag+、NO3-
(2)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合理即可)
(3)4
(4)分别取少量两种固体于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白色固体是亚硝酸钠;若溶液无色,为氯化钠(合理即可)
【解析】(1)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Na N (+3)O2;硝酸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Ag+、NO3-;
(2)从NaCl可以得出的信息有: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合理即可);
(3)由表中信息分析可知:两者的酸碱性不同、加热出现不同的现象、滴加稀盐酸出现不同的现象、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不同的现象,以上四种方法都可以鉴别两种物质;
(4)可利用两种物质酸碱性进行鉴别:分别取少量两种固体于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白色固体是亚硝酸钠;若溶液无色,为氯化钠(合理即可)。
15. 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有关金属的问题:
(1)农业上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含硫酸铜),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空气中久置后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其表面无明显现象。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氯化亚铁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请推测滤渣中一定有什么,可能有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CuSO4=Cu+FeSO4 
(2)久置的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硫酸铜溶液接触,使其无法发生反应,所以铝片表面无明显现象产生
(3)一定有铁,可能有锌 
【解析】
(1)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解答;
(2)根据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不会置换出硫酸铜的铜分析解答;
(3)根据锌的金属活动性位于镁的后面、铁的前面,及加入锌的质量分析解答。
(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2)久置的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硫酸铜溶液接触,使其无法发生反应,所以铝片表面无明显现象产生;
(3) 锌的金属活动性位于镁的后面、铁的前面,故某同学在氯化亚铁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锌置换出铁,滤渣中一定有铁,若锌过量,则还会有锌。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实验简答题
简答题以说明原因、目的、理由、解释疑问,叙述以描述现象、事实、设计操作等,是每年中考化学试题中常考的题型之一。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思维的完整性、推理的严密性和表述的条理性等综合能力。要求高、难度大具有很好的区分度,考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因回答不能击中知识要点、逻辑顺序混乱、表述不清、表达不规范等原因而造成的失分较多,而在备考过程中却一直被忽视,成为知识点复习的“死角”。因此,要求考生了解题型的知识点及要领,对于常考的模型要求有充分的认知。
一、描述“实验现象”的答题规范
1.现象描述的答题模板
(1)有关溶液的现象描述(五种情况)
a.颜色由×××变成×××;
b.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c.溶液变浑浊或生成(产生)……(颜色)沉淀;
d.溶液发生倒吸;
e.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等
(2)有关固体物质的现象描述(四种情况)
a.……(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b.……(固体)逐渐溶解;
c.……(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d.……(固体)颜色由……变成……
(3)有关气体的现象描述(三种情况)
a.生成……色(味)气体;
b.气体由……色变成……色;
c.气体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等)
2.现象描述时的注意事项
①现象描述要全面: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闻到的
②要注重对本质现象的观察:本质现象就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现象。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固体”是本质现象,因为由此现象可正确理解化学变化这个概念,而发出“耀眼的白光”则是非本质现象。因此,观察实验现象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主要的观察对象。
③现象描述要准确
a.如A试管中……,B处观察到……
b.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而不能用结论“生成四氧化三铁”代替“生成黑色固体”
④格式要正确:按“现象+结论”叙述,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忌结论现象不分
⑤汉字使用规范:如“溢出”“逸出”,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等区别
二、描述“操作或措施”的答题规范
1. 检验或鉴别:
分别取各种样品少量于几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溶液(如果是气体,向各瓶气体中分别滴加××溶液或放入××),出现××现象的是××,出现××现象的是××。
2. 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检验: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某试剂,若没有特征现象(沉淀或溶液变色)出现,则证明沉淀已洗涤干净。
3. 沉淀是否完全检验:
取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向其中滴加沉淀剂,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经完全。
4. 离子检验:
取××溶液(待测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离子检验的特征试剂),观察到××现象,说明溶液中有××离子。
三、描述“结晶或分离”的答题规范
1. 正常情况下:
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2. 特殊情况下:
蒸发浓缩、在……℃范围结晶、趁热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在……范围结晶:在 x℃以上结晶或在 x℃—y℃之间结晶
趁热过滤:防止母液中的溶质降温结晶,使产品纯度降低
低温干燥:防止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或受热分解
3. 洗涤目的
回收滤渣:除去附着在沉淀表面的可溶性杂质,提高产品的纯度
回收滤液:提高原料利用率
冰水洗涤的目的:减少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乙醇洗涤的目的:减少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便于晶体快速干燥。
若滤液中含有 Ba2+、Ag+等重金属离子,洗涤的目的还有防止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四、描述“装置气密性的检验”的答题规范
答题要点:
①应先关闭两端活塞(或止水夹)使装置形成密闭体系才能检验气密性,否则无法进行检验;
②应明确根据什么现象能说明“气密性良好”,应明确指明“液柱高度(或液面差)保持不变”。
一、热差法(热胀冷缩法)
原理:
通过微热使装置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溢出一部分气体,冷却后,装置内的气体冷缩后压强减小,外界气压大,将水压入导管内,形成水柱。
实例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试管+导管)的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导管一端放入水中,构成密闭系统,用双手捂住试管,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进入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实例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分液漏斗+锥形瓶)的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中的旋塞,构成密闭系统,用双手捂住锥形瓶(或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加热锥形瓶,加热片刻后),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进入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二. 液差法(注水法)
原理:用长颈漏斗向密封的装置中注水,水压缩装置内的气体使内部气压上升,大于外部气压,再注水时,水会留在长颈漏斗中,与装置内的液面形成液面差。
实例1、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长颈漏斗+锥形瓶)的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不断注入水,使长颈漏斗中的水高出装置内部水面一段距离,形成液面差,观察液面差稳定无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实例2、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查
关闭启普发生器下面活塞,从球形漏斗上口不断注入水,直至球形漏斗的底端浸没在水面以下。再关闭启普发生器上面活塞后,继续注入水,使球形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反应器中的液面,停止注入后,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实例3、U型管的气密性检查
将U型管的一端的弹簧夹关紧,在另一端注入水,直至左右形成液面差,静置一段时间,液面差无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三.打气与抽气法(针筒+长颈漏斗)
原理:利用针筒的打气与抽气使装置内部的气压变大变小。抽气时,内部气压变小时,外部气压大,外界气压大,外界气体进入形成气泡。打气时,装置内部的气压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
实例1、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长颈漏斗+锥形瓶)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锥形瓶的双孔塞,一个放长颈漏斗,另一孔与针筒相连。
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至长颈漏斗的底端浸没在水面以下。利用针筒向锥形瓶中打气或抽气。
向外抽气时,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向内打气时,装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成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五、描述“试纸的使用”的答题规范
(1)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 pH:
取试纸(取一小块 pH 试纸放在干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蘸溶液(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 pH 试纸上)→观色变(等试纸变色后)→作对照(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溶液的 pH)。
(2)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
取试纸(将×××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蘸溶液(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中部)→观色变(试纸呈现×××色)。
(3)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润湿试纸(先取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粘玻璃棒(粘在玻璃棒的一端)→放瓶口(再放在盛有待测气体的瓶口附近)→观色变(试纸变为×××色)。
六、描述“检验和鉴别类”的答题规范
1.离子的检验
单一离子检验 取试样→加水溶解→加……试剂加……检验试剂→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以SO的检验为例: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SO
多种离子检验 取少量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试剂,现象是……继续加入……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
检验某溶液中既含有CO又含有SO的方法: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盐酸溶液,产生气泡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溶液中含有CO,再向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SO
2.固体的检验
答题 模板 ①取少许固体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加水溶解,分别再加入……试剂(微热/振荡),现象是……的是……物质 ②取少许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把样品分为两等份,一份加……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另一份加……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
实例 试设计实验证明某白色晶体为氨态氮肥(试剂任选,说明实验操作与现象):取白色晶体于试管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若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白色晶体为氨态氮肥。
3.气体检验
单一气体检验 将气体通入(或通过)→试剂[×××溶液(或××固体)]→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混合气体的检验 检验气体甲→除去气体甲→确定气体甲已除尽→检验气体乙
实例 以“CO2气体检验”为例:将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溶液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CO2
微点拨 ①水蒸气最先检验;②有干扰的气体先检验;③关键词:如“少量”“除尽”等
4.物质的鉴别
固体 ①分别取固体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或加入……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 ②分别取固体分置于两支试管中溶于水形成溶液,加……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
溶液 ①分别取两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试剂,现象是……的是……物
质 ②分别取两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试剂,现象是……继续加入……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
气体 取适量……溶液于两支洁净试管中,分别通入两种气体,能使……(试剂)……(现象)的是……气体,不能使……(试剂)……(现象)的是……气体
鉴别O2和CO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或向两支集气瓶中注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如无明显现象的是O2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
5.气体的验满和验纯操作
气体 方法
氧气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气体已集满
二氧化碳验满 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集满
氨气验满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则气体已集满
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 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放开手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纯净。
疑I难I总I结
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完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先后发生了什么现象。其答题规范可利用下面的模式再结合特殊要求进行分析处理:
1.“海”(溶液):
①颜色由……变成……;
②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③溶液产生倒吸;
④生成(产生)……色沉淀;
⑤溶液变浑浊;
⑥产生大量气泡(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⑦有液体溢出。
2. “陆”(固体):
①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②固体逐渐溶解;
③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④颜色由……变成……。
3. “空”(气体):
①生成……色……味气体;
②气体由……色变成……色;
③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
4. 其他:
①器壁上有水珠出现;
②器壁上有某色固体生成等。
题型一、描述“实验现象”类
【例1】(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1)如图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用木炭还原氧化铁也可得到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上述两个反应都可得到二氧化碳,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小文同学用图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请指出该装置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②______。
(4)如图3,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在一支试管中倒入少量塑料瓶中的液体,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相同考点变情境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1.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利用如图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1)实验一:水的作用是______。实验中,观察到发出白光后铁丝并未燃烧,原因是______。
(2)实验二:两个反应均生成了______(填物质名称)。比较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从试剂角度需考虑:①加入同样大小的铁片和铝片;②______。
(3)实验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再补充一个实验可得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并进行实验,补全下表。
实验步骤(可用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相同考点变情境 盐酸的化学性质探究
2. (2023年陕西省中考)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A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
(2)反应后溶液颜色为黄色的是_____(填字母)。
(3)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探究实验结束后,用长滴管吸取C中的溶液逐滴加入B中,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红褐色沉淀。则下列分析推理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长滴管中吸取的C中溶液为红色
②滴加前,B中有固体剩余
③滴加后,B中溶液pH变大
相同考点变情境 酸、碱、盐的性质探究
3.(2023年贵州省中考)某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性质进行探究(如图),请你参与。
(1)探究酸、碱、盐的部分性质
①实验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②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实验丙中,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后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2)探究废液成分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和废渣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固体消失,废液呈无色。
【资料卡片】: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无色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HCl
猜想三:NaCl、HCl、
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猜想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
【实验设计】小组同学对取样无色废液后,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证明了猜想三是成立的。实验中应获取的证据为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思总结】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可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
题型二、“操作或措施”类
【例2】(2023年江西省中考)下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有关实验示意图。

(1)图一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加热药品前使试管均匀受热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
(3)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从图一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
(4)图二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检验产物二氧化碳,Ⅳ中倒入的试剂为_______。对比步骤Ⅰ和Ⅱ的木炭燃烧情况,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相同考点变情境 收集气体的操作
1. (2023年贵州省中考)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好化学的保障,实验室用图中的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
(1)若用装置AD制取气体装置A中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D收集气体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___。
(2)若用装置B为制的发生装置(反应时倾斜使固液混合),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将产生的氧气通入装置F,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白磷燃烧前后的现象对比可以说明_________。
(3)若用装置BC制取气体,连接装置BC时,a端与b端相连接的理由是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E的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为_________。
相同考点变情境 气体的验满操作
2. (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注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选用装置BD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当D中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里用玻璃片_______(填“磨砂”或“光滑”)一面盖住集气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_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3)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_______装置和E装置,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
(4)实验室若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加盐酸时液面高度至少应该在_______(填“a”或“b”)处以上:检验二氧化碳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题型三、装置的作用或评价
【例3】(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在装置A的试管口______。
(3)若实验室用装置B、D组合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装置E的______处。(选填“a”或“b”)
(4)装置B、C均可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发生装置,两者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
相同考点变情境 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1. (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B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常用A、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__;若需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相同考点变情境 实验延伸---其他气体的制取
2. (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不考虑棉花)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装置字母),实验结束后应______(请从下列选项选择)。
a.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b.先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3)实验室若选用C装置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其优点是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用G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乙炔(C2H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和水在常温下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非常剧烈,且会放出大量的热。为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______(填装置字母)作为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填装置字母)装置收集乙炔气体。
题型四、实验设计与评价
【例4】(2023·南京联合体二模17题节选)(2)设计实验证明甲醇中含有碳元素,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 _______ 甲醇中含有碳元素
相同考点变情境 离子的检验
1. (2023·南京秦淮区二模21题节选)(2)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精盐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该精盐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
相同考点变情境 设计实验方案
2. (2023 奉贤区二模)1840年,法国化学家杜马利用碳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并用碱吸收的方法来测定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某小组模拟该方法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夹持仪器省略)。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中生石灰的作用是    ;C中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3)该实验需要测定的量: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和    的质量。
(4)足量H2O2溶液的作用是    。
(5)为进一步确定D中氢氧化钠固体是否消耗完,请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固体未完全消耗完
相同考点变情境 物质的鉴别
3.(2022年秦淮一模)完成鉴别硫酸钾和硫酸铵两种固体化学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 _______ 甲醇中含有碳元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该化肥为硫酸铵,另一种为硫酸钾 2、该化肥为硫酸钾,另一种为硫酸铵
相同考点变情境 物质的组成元素的验证
4. (2022年建邺一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设计实验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 _______ 甲醇中含有碳元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
题型五、实验的原理的解释与评价
【例5】(2023·福建·中考真题)为研究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学习小组查得资料:某钢铁厂处理高盐废水(含氯化钠、硫酸钠及微量的其他盐)的流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和小组同学一起研究。
(1)废水中的硫酸钠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的生成物,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当温度高于________________℃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40℃时,将50g硫酸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4)降温至0℃的“冷冻结晶”过程,析出的两种物质中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溶解度曲线解释,“蒸发结晶2”主要得到氯化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相同考点变情境 仪器的作用和操作的目的1. (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图C中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图D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相同考点变情境 基础实验的理解
2. (2023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打开活塞,用_______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处,检验产生的气体。
(2)B实验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_。
(3)C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D图所示,其它操作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E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
题型六、基础实验的迁移与应用
【例6】(2023·福建·中考真题)为研究化学药物发展史,学习小组查得资料:
材料1 早在宋代,轻粉(Hg2Cl2)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使用古方药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共热,收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即为轻粉。其中有一个反应是在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Hg2SO4)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轻粉。
材料2 轻粉微溶于水,可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
根据资料整理下列有关轻粉的知识卡片。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
(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
(3)制法:
①为保证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充分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
②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与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保存方法:_________________。
(5)用途:_________________。
相同考点变情境 古法新释
1. (2023·广东·中考真题)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
(1)“铜铁”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 ______。“烬”中含钾盐。农业上可用作______。
(3)“火能熟水”说明燃烧______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 。
(5)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
相同考点变情境 实验综合
2.(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请你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如图所示,向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无明显
现象。待充分反应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
【提出问题】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猜想l:溶质为NaCl
猜想2:溶质为NaCl、BaCl2
猜想3:溶质为_______。(填化学式)
【验证与探究】同学们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2)若有_______现象,则猜想2正确;若有_______现象,则猜想3正确。
【归纳与总结】经实验证明,猜想3正确。
(3)反思与评价同学们经过上述实验,认为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_______。
【探究活动二】制备与生产流程的探究。
钨(W)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下图是生产钨的一种工业流程。
已知:
①白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还含有CaO、SiO2等。
②碳在高温条件下会与金属钨反应生成碳化钨。
(4)操作3的名称是_______。
(5)“酸浸”时适当升高温度会提高浸出率,但温度不宜太高,原因是_______。
(6)操作2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7)用氢气还原WO3可获得高纯度的钨,此处不宜用焦炭代替氢气的原因是_______。
1. 通过学习化学你会发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
(1)不能用铁质易拉罐盛放食醋,其原因是什么?______。
(2)喝雪碧等含有二氧化碳的汽水后会打嗝。能解释这一现象的化学原理是什么?______。
(3)用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是一种节约用水的做法。除了这种做法,说说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另一种做法______。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g。
(2)乙中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_____。
(3)将t1℃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4)t2℃时,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_____。
3.(2023年龙沙) “宏观世界多姿多彩、微观世界魅力无穷”,利用所学微观知识解释下列宏观现象:
(1)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
(2)体温计中的金属汞随体温升高,汞柱上升。
(3)固体物质配成溶液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4. (2023·衡阳) 阅读下面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的贺信中指出:“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夹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报告指出:截止至今年3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6.2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3亿千瓦,同比增长15.9%,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0.5%,首次超过50%,形成了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1)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生活中常将煤做成蜂窝状,其原因是   。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由此可能产生的危害有   (任写一条)。
(3)国家正在大力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下列措施符合这一主题的是____。
A.大力发展核电 B.使用火力发电
C.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D.采用太阳能为城乡道路照明
5.(2023·齐齐哈尔模拟)今年两会期间,无人机立法管理成了众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从消防灭火、应急救援到短途运输、快递外卖,再到农业播种、喷洒农药、电力巡线。无人机的每一次起降不再是小众的玩具,而是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1)最适合用作无人机框架的金属材料是铝合金,主要利用了铝的哪一点性质?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排在铁前面,但实际应用中我们却发现铝比铁耐腐蚀,原因是什么?
(3)金属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但金属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请列举一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6.(2023·河南模拟)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如图均为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气球的作用是什么?
(2)写出图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图3实验可以得出铁生锈需要哪种物质?
7. (2023·郸城模拟)如图为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改进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略去)。
(1)请写出甲装置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乙装置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答两点)。
(3)实验结束后,请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乙装置剩余液体中溶质的成分。
8.我们通常把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称为活泼金属.请用金属铝片和稀硫酸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铝是活泼金属
(1)方案简述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锌和铁都是活泼金属,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铝是活泼金属.简述你的设计方案(实验药品自选)______________
9.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4日一20日在北京和张家口成功举办,本届奥运会始终秉持“科技冬奥”理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制作它的外材料为纯羊毛,内充PET(聚酯塑料)。
①纯羊毛属于______(填“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
②初步鉴别羊毛和PET的简单方法是______。
(2)首钢曾经的工业建筑物经过改造,成为了冬奥滑雪大跳台,钢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北京冬奥会火炬使用的燃料是压缩氢气,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氢气在加压条件下能被压缩的原因______,冬奥会期间的部分公共交通工具以氢氧燃料电池为动力来源,其优点是______。
(4)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当前最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和碳排放几乎为零。液态二氧化碳能制冷的原因是______,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5)绿色办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用天然气代替煤,减少酸雨的形成 B.开发和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积极回收利用
10.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瓶(质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振荡后塑料瓶变瘪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为了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还需补充什么实验?
(3)请设计实验确定反应后塑料瓶内溶液的溶质成分。
11.生活处处是化学。请回答:
(1)下列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静置沉淀 B吸附沉淀 C蒸馏 D过滤
(2)制衣行业大量使用合成纤维,可用______方法区别合成纤维和羊毛制品。
(3)过度使用化肥也会造成水污染,但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又必须合理使用化肥。某稻田禾苗出现泛
黄现象,此时应及时追施________(填“氮肥”或“钾肥”)。
(4)燃气公司给用户输送燃气,在初次使用之前需要通入氮气,通入氮气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关闭燃气开关灭火,运用的原理是______
(5)植树造林提高绿化面积可降低_____ (填“温室效应”或“白色污染”)。
12.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建立正确的微粒观有助于化学的学习.请用微粒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阿伏加德罗指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完善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
(2)“醋酸糖甜”是因为_________.
(3)空气和氧气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
(4)原子内部含有带电荷的质子和电子,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
13. 生活离不开化学,用所得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因:
(1)同学们喝可乐等饮料,常常会打嗝: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
(3)吃烧烤时,常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4)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空气污染,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4. 生活中常有误食亚硝酸钠(NaNO2)中毒事件的报道,这是因为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工业用盐中常混有亚硝酸钠的,有关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部分资料如下:
化学式 颜色状态 酸碱性 加热 滴加稀盐酸 滴加硝酸银溶液
NaCl 白色固体 中性 受热不分解 无明显变化 生成白色沉淀
NaNO2 白色固体 弱碱性 320℃以上分解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生成红棕色气体 无明显变化
(1)用化学用语填空
标出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硝酸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
(2)从NaCl可以得出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1条)
(3)根据上表中资料,鉴别这两种白色固体的方法共有__________种。
(4)任选一种鉴别氯化钠和亚硝酸钠,写出实验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有关金属的问题:
(1)农业上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含硫酸铜),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空气中久置后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其表面无明显现象。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氯化亚铁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请推测滤渣中一定有什么,可能有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