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旅游概论项目二 旅游发展历程目录01旅游活动的起源02世界旅游的产生和发展03中国旅游的产生和发展01旅游活动的起源国内外学界对人类旅游活动起源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是流行较广的理解认为,旅游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因此得出了“旅游自古代就有”的结论;第二种认为,旅游活动是工业革命后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出现于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第三种则认为,旅游活动真正形成于以宗教祭祀、士人漫游、贸易商务旅游等为代表的封建社会。一、人类旅游活动起源学说(二)人类旅行的产生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金属工具的问世,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社会化大分工进一步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进而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交换剩余产品成为可能,也就导致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形成。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在最初的年代,商人开创了人类外出旅行的先河,也就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产生了有意识外出旅行活动的萌芽,这一活动在奴隶制社会时期迅速发展。到了封建社会时期,参加旅行的人数和范围有了极大的变化,直到19世纪中叶前,这是人类古代旅行的发展阶段。二、人类迁徙活动02世界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旅行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伴随商业活动的兴起而产生的。在早期人类历史上,有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是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早期,商业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商业的发展,促使商人到处奔走,旅行活动由此开始。一、古代旅行游览的发展及其特征(1841年以前)在欧洲,18世纪中后叶发生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对旅游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和促进。对旅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革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并且使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后的旅游发展是一种新的刺激。第二,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原先那种多样性的农村劳动被重复、单调的工业劳动所取代,人们有改变工作环境的强烈需要,旅游的异地性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第三,产业革命也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产业革命的发生造就了新的阶级关系——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对立,改变了过去只有地主和贵族有时间和金钱从事非经济目的消遣旅游活动的状况,这两大阶级成为旅游活动的新生力量。第四,科技的进步。蒸汽技术在交通工具运输中应用,出现了蒸汽动力的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低廉、速度快、运载力大的轮船或火车逐渐替代了马车,使人们外出活动的半径得以增加,大规模的人群流动成为可能。二、近代旅游的兴盛与旅游业的诞生(1841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18世纪中后叶发生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对旅游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和促进。对旅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革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并且使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后的旅游发展是一种新的刺激。第二,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原先那种多样性的农村劳动被重复、单调的工业劳动所取代,人们有改变工作环境的强烈需要,旅游的异地性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第三,产业革命也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产业革命的发生造就了新的阶级关系——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对立,改变了过去只有地主和贵族有时间和金钱从事非经济目的消遣旅游活动的状况,这两大阶级成为旅游活动的新生力量。第四,科技的进步。蒸汽技术在交通工具运输中应用,出现了蒸汽动力的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低廉、速度快、运载力大的轮船或火车逐渐替代了马车,使人们外出活动的半径得以增加,大规模的人群流动成为可能。二、近代旅游的兴盛与旅游业的诞生(1841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03中国旅游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国古代旅行的产生和发展(原始社会末期—1840年)(一)神话传说时期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始祖黄帝,是一位喜好远游、足迹遍天下的古代帝王,他“披山通道,未尝宁居”“迁徙往来无常处”的旅行活动传说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已有记载。尽管神话传说不能完全据为信史,古代先民为了谋取生活资料,或因其他原因的迁徙与旅行和现代意义的旅游也有本质区别,但它却开启了中华民族旅游历史。一、中国古代旅行的产生和发展(原始社会末期—1840年)(二)奴隶社会时期我国奴隶制社会在夏、商、西周时期蓬勃发展,历经1300多年,政治上的超稳定、大统一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旅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文化艺术方面,音乐舞蹈不仅供奴隶主贵族享受,也为奴隶在生产劳动时所使用。乐器和乐舞的产生,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而且为日后的旅游活动奠定了基础。文字的发展拓展了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为人们思想的交流、情感的表达、社会的文明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为旅游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二、中国近代旅游发展阶段(1840—1949年)中国的近代社会是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旅游活动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大门被打开,国际性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的交流不断开展起来。国际和国内的交通发展,也为这种国际交流提供了方便条件。中国近代的旅游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三、中国现代旅游发展阶段(1949年—至今)(一)外事接待阶段(1949—1977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社会市场需求不足;同时受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旅游部门的工作以外交工作为核心,主要负责完成来华国际友人的接待任务。所以,该阶段旅游接待多为单纯政治接待,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经济性特征并不明显。该阶段重要的标志就是华侨服务社、中国国际旅行社的成立和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建立。三、中国现代旅游发展阶段(1949年—至今)(二)改革振兴阶段(1978—1989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前,我国旅游业基本实行的是一套以外事接待工作为管理对象,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手段,决策权高度集中,政企合一,统负盈亏,缺乏活力的管理体制。直至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召开,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三、中国现代旅游发展阶段(1949年—至今)(三)全面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我国的旅游业在改革振兴阶段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选择首先发展入境旅游作为振兴我国旅游业的头盘棋。实践证明,这种决策不仅适合中国国情,而且符合发展入境旅游市场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因此,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才得到健康成长、快速发展,而且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地位迅速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