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旅游与旅游学 课件(共40张PPT)《旅游概论》同步教学(中旅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旅游与旅游学 课件(共40张PPT)《旅游概论》同步教学(中旅版)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第一章 旅游与旅游学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
(一)词典中对旅游的解释
1、 1811年出版的《牛津词典》:离家远行,又回到家里,在此期间参观游览一个或几个地方 2、截止到2002年,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旅游的解释:旅行游览
一、旅游概念的各种提法
(二)旅游学者对旅游的定义
1、“埃斯特”(Aiest)定义: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瑞士学者汉泽克尔(Hunziker)和克拉普夫(Krapf)于1942年在其合著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中提出,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又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Experts in Tourism)所采用
2、 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 罗伯特·.麦金托什在《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
旅游是由游客、旅游企业、东道主政府和东道主地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游客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关系之和
3、旅游组织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出自获取报酬以外的任何目的而向其日常环境以外的地方旅行并在该地停留不超过一年所产生的活动
二、对旅游定义的进一步探讨
(一)探讨的必要性
1、旅游研究需要界定其研究对象
2、旅游机构需要有统一的统计口径
3、旅游业管理需要明确的目标
(二)以往定义达到的共识
1、旅游活动的异地性
2、旅游活动的暂时性
3、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
4、旅游活动的综合性
(三)迁徙、旅行与旅游
人类离开常驻地的运动
旅游:愉悦为目的
迁徙:谋生的目的
旅行
迁徙以外的原因
三、旅游的定义
(一)旅游的概念定义: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4)
(二)旅游的技术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出于和平目的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地定居和就业(李天元《旅游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
一、旅游的本质
(一)旅游本质的认识框架
(二)旅游的本质是由旅游的目的规定的,旅游的本质在于追求愉悦
旅游愉悦
旅游审美愉悦
旅游世俗愉悦
旅游快感中的审美情感
旅游是与自然的亲近
旅游是对文化的追寻
旅游是心灵的历险
无际的天空、无边的大海、狂卷的风、电闪雷鸣的降雨、高耸的山峦、低洼的山谷、春天的开花、秋天的落叶、清清的小溪、肥沃的土地、盛开的花朵、奔跑的动物……
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原始生气和精神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睛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不正是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吗?
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两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
在“人文山水”中读出历史和人生
旅游是一种意志游戏和激情游戏
在挑战自我极限的体验中获得一种自我提升
二、旅游的基本属性
(一)消费属性
(二)休闲属性
第一,从旅游的目的上看
第二,从旅游活动的内容构成上看
第三,从旅游发生的时间上看
休而不闲、闲而不悦 ——休闲的异化
休闲的属性
休闲就是将时间量度和思想观念有机结合起来,去创造一段将其他职责的约束降到最低程度的时光
旅游是一种多层次多界面的对话
旅游是一种时间游戏
旅游是一种智力游戏
旅游的价值
旅游是一种意志和激情的游戏
旅游是心灵的朝圣
旅游享受学习的积极的休闲
(三)社会属性
人类的旅游欲望不是本能的和天生的,不是与生俱来的,旅游需要是社会性的而存在,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并随社会发展和时代影响而演变
三、旅游的特征
旅游的两个突出特征是:
(一)异地性:旅游活动的发生要以行为主体的空间移动为前提。
(二)暂时性:旅游仅是发生在旅游者人生时间波谱中某一时段上的行为。
四、旅游行为的特征
(一)责任约束松弛 消费攀高
道德感弱化
(二)占有意识外显 文化干涉
物质摄取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与类型
一、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1、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2、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
3、旅游活动的媒体——旅游业
1、按地域范围划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
2、 按组织形式划分: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3、 按计价方式划分:包价旅游、非包价旅游
4、按年龄特征划分:儿童旅游、青年旅游、中年旅游、老年旅游等
二、旅游的类型
5、按旅游目的划分:
观光型、保健型、公务型 、宗教型、购物型、休闲型、求知型
时尚旅游
自然探秘游:探寻、解释自然奇观
地质探险游:地球物理探索
影视追踪游:影视情景体验
徒步沙漠游:独特的旷野体验
生态动物游:神奇的自然家庭
修学专业游:课堂实证补充
保健休假游:保健主题下的休假
怀旧情景游:穿越时间隧道的光阴回顾体验
第四节 旅游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一、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旅游活动
旅游学要以旅游现象的基本矛盾为核心,研究其发生的基础、原因、性质、形态和结构特征,探究其运动规律及其形成的复杂影响因素。这种基本矛盾存在于旅游活动之中:包括旅游者的活动和旅游产业的活动,这两种活动恰好构成了旅游现象基本矛盾的两个方面
加拿大学者在斯蒂芬.史密斯在其非常著名的著作《旅游分析手册》中对现代旅游的研究内容作了精彩的描述:
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矛盾是旅游学研究的基本矛盾,但它不是简单经济意义上的供需矛盾
(一)旅游作为一种人的经历,它的过程、活动和结果
1、人为什么要旅游、旅游需要是如何产生的、旅游动机是什么
2、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及其背后的深刻生理、心理、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
3、旅游将给旅游者带来什么
(二)旅游作为一种社会行为,
它的利益与代价
1、旅游将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利益
2、人类社会要为旅游付出什么代价
(三)旅游作为一种地理现象
预测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旅游流量是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旅游区域、度假区和旅游走廊进行形态学分析,对于旅游规划也很重要
(四)对旅游的经济学研究
对旅游业运行的经济规律和可能产生的收益和可能要付出的代价都从实际出发进行综合评价
(五)旅游作为一种商业活动
旅游业作为一种商业活动的特点
(六)旅游作为一种行业
旅游学
旅游活动
旅游者活动
行为与动机
东道主与游客关系
社会影响
旅游心理学
旅游人类学
旅游社会学
心理学
人类学
社会学
供求关系
旅游文化活动
旅游经济活动
旅游资源因素
旅游统计因素
旅游文化学
旅游经济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统计
文化学
美 学
经济学
地理学
统计学
旅游产业活动
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行业管理
旅行社管理
饭店管理
旅游交通管理
风景区经营管理
旅游会计
旅游市场营销
管理学
市场学
交通运输管理
环境学
市场营销
社会学
规划学
法学
行业质量管理
行业发展规划
政策法规
本章重要观点
1、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
迁徙:个人出自生活或生存的目的而移居异地的经历
旅行:个人出自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前往异地并在该地作短暂停留所度过的经历
2、旅游是一种休闲行为,旅游的目的是获取愉悦,审美是获取愉悦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一般性的休闲娱乐也是获取愉悦的渠道。
3、旅游的本质是由旅游的目的规定的,旅游的本质在于追求愉悦。
4、旅游不是经济现象而使社会现象,旅游与旅游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旅游是旅游者的行为,它形成旅游需求;旅游业是旅游企业的行为,它形成旅游供给,旅游学对这两种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种种影响都要研究。
5、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包括这种矛盾的性质、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所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
6、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是极其复杂的:旅游是一种人的经历、一种社会行为、一种地理现象、一种财源、一种商业活动、一种行业。
7、旅游是一门跨学科,它是研究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8、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矛盾是旅游学研究的基本矛盾,但它不是简单经济意义上的供需矛盾,这种矛盾会引发各种层次、各种性质、各种形态的矛盾。
列举你个人的一次旅游经历,总结如下问题
1、描述你在旅游中体验到的愉悦;
2、旅游之后你得到了什么?物质的、精神的,还有没有别的?
3、你有没有发现你的旅游与别人的是否相同或相似,哪些方面相同和不同?
4、你去的地方比你事先想象的好还是差?
讨论与思考题
你在上旅游学这门课之前对她的预期是什么样子,学完了这一章,你的感受如何,你期望以后的内容是什么样子
讨论与思考题
余秋雨:《文化苦旅》
《千年一叹》
《藏着的中国》
推荐阅读书目
《基础旅游学》,谢彦君,中国旅游出版社
名家的旅游散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