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旅游者 2 课件(共30张PPT)《旅游概论》同步教学(中旅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旅游者 2 课件(共30张PPT)《旅游概论》同步教学(中旅版)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三章 旅游者
教学重点:
1、我国对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2、旅游需要产生的根源
3、实现旅游活动的条件
4、旅游动机和旅游者类型
第三节 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
旅游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核心旅游产品的各种可能的价格与在这些价格水平上,潜在旅游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旅游需要 旅游动机 旅游需求 旅游行为 旅游体验 新的需要 新的动机
一、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一)旅游需求与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关系
1、个人收入的概念:是社会劳动者个人通过向社会提供劳务和智能而换取的经济报酬
2、可自由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全部纳税
-社会消费(健康和人寿保险、退休金预支、失业补贴的预支)
-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
可自由支配收入:个人收入扣除上述之后所余下的部分
收入与需求的关系:
一般而言,个人(或家庭)收入的增长,是与旅游需求的增长成正比关系。
D=f(I)
式中:
D是旅游需求
I是收入
f是旅游需求函数.
图中的A是临界点
---临界系数1. 88
个人收入
D--旅游需求
D=f(I)
I
A
旅游需求与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关系
Et=f(Ydis)= f[(Yd - Eb)i,S]
式中:
Et--旅游的可能支出额度;
Ydis --可自由支配收入;
Yd --可支配收入,Yd= f(Y-T);
Eb --支付于生活必需的费用总和;即
Eb= f(P1‥‥Pn)
 其中P1‥‥Pn=生活必须开支因数(变量),                   
i--银行利率(变量)
S-- 储蓄
总收入
税收
上式表明:可自由支配收入对于旅游的支付能力,还间接的受到相关经济因素的影响,如银行利率,储蓄额度,税收,生活必须开支费用的多少。
如果是国际旅游,汇率将成为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问题:人们具有相当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是否就一定会购买旅游产品呢?
(二)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价格的关系
价格在潜在旅游者心中的作用:
--判断产品的价值--物有所值吗?
--衡量自己的购买能力--买得起吗?
1、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2、一般情况下,普通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对于旅游产品,总体上这个规则依然适用
3、但有时这一规律被打破。
特殊性:如炫耀、身体健康、文化考察、探险等动机作用下,有悖反现象。
附加利益部分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
核心部分的需求量与价格
附加利益部分和核心部分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
二、旅游需求实现的空间障碍
(一)时间约束
(二)空间隔障
(三)文化差异
(四)社会责任
(五)身心障碍
(六)旅游点的社会治安
(一)时间约束
1、可自由支配时间:又称余暇或闲暇,是指个人在扣除了用于劳动、满足生理需要、参加必要的社会交往、活动等之后 剩下的可自己随意支配的时间
注意:一切从事与谋生有关活动的时间都不是自由时间
2、可自由支配时间与旅游需求
每日余暇、每周余暇——外出短期旅游
公共假日——中、短途旅游
带薪假期——外出长途旅游
旅游在使用自由时间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其要求用于旅游的自由时间具有相对完整性
3、不同社会状态下自由时间的结构
现实生活中的四种闲暇时间
每日闲暇
每周闲暇(周末双休日)--我国是1995           
          年5月开始实行的。
公共节假日(法定假日)--1999年开始
              黄金周大假
带薪假日--我国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和2006年《新劳动法》都有明确规定:
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不同国家公共假日时间数量的差异
   国家/地区    公共假日(天)
    香港        17
    意大利       15
日本、台湾、西班牙     14
德国、英国、新加坡     13
新西兰、葡萄牙       12
   美国、法国      11
 比利时、中国大陆     10
 丹麦、澳大利亚       9
    加拿大        8
    瑞士         7       
不同国家带薪假日时间数量的差异
   国家/地区    带薪假日(天)
德国、丹麦、澳大利亚
意大利、法国、西班牙    30天左右
英国、美国      20-27天左右
比利时         24天
韩国          20天
泰国         10-20天
3、不同社会状态下自由时间的结构
结论:
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是人们选择旅游必备的基本条件。
(二)空间隔障
空间跨度越大,障碍越多。(不确定因素多、费时、消费增加等)
与空间关联的因素:交通, 可达性.
三、旅游需求的特点
(一)需求弹性大
旅游需求弹性:指由于价格、个人收入、汇兑替换性、旅游目的地形象、距离和市场等各种经济及非经济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旅游需求变化的程度。
(二)需求敏感度强
(三)需求扩展性大
(四)需求的季节性明显
(五)需求的依赖性强
四、旅游需求的一般规律
(一)旅游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二)临界点与加速度性质
(三)需求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
旅游需求表
  旅游产品的价格P 游客数量Q
(每人次总消费) (每月万人次)
  A 500 9
  B 400 10
  C 300 12
  D 200 15
  E 100 20
1、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
(1) edp=△Q/Q÷ △P/P
edp:需求的价格弹性;P:价格
△P:价格的变动量; Q:需求量
△Q:需求的变动量
例如:某物品价格下跌1%,而需求量增加2%,则其价格弹性为2。
注:edp<1,缺乏弹性:价格变动同总收益变化方向相同
edp>1,富有弹性:价格变动同总收益变化方向相反
edp=1,单一弹性
长期价格弹性
短期价格弹性
练习:某国1995年旅游产品价格上涨50%,1996年原定旅游人数为250万人,由于价格上涨,降为100万人,计算其价格弹性。
解: edp=△Q/Q÷ △P/P
=(100-250)/250 ÷50%
=1.2
2、旅游需求的收入弹性
edi=△Q/Q÷ △I/I
edi:需求的收入弹性;I:收入
△I:收入的变动量; Q:需求量
△Q:需求的变动量
(四)旅游需求的替代效果(交叉弹性)
1、含义:旅游需求的替代效果是假设一旅游产品其他情况不变(价格、收入、偏好等),当其他旅游产品发生价格变化时,对这一旅游产品的需求可能发生的影响。
2、弹性系数:
X旅游产品需求量变动率/Y旅游产品价格变动率
3、旅游需求的替代效果有以下三种情况:
(1)弹性系数>0,产生可替代的现象
(2)弹性系数<0,辅助性的产品
(3)弹性系数=0,无关的产品
(五)旅游需求的效用
1、效用:消费者购买或使用某种产品与服务时所感到满意的程度。
2、总效用:随产品增加而增加的效用。
边际效用:产品数量每增加一单位时的总效 用的增量。
第四节 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一、根据旅游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划分类型
个性,又称人格,是指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普劳格的游客个性心理模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