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旅游资源1 课件(共23张PPT)《旅游概论》同步教学(中旅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旅游资源1 课件(共23张PPT)《旅游概论》同步教学(中旅版)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一)对旅游资源概念的各种理解
(二)如何界定旅游资源的概念
(三)旅游资源概念的内涵
   
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自然旅游资源
         1、气候条件
  2、风光地貌或自然景观
       3、动植物资源
  4、天然疗养条件
(二)人文旅游资源
 1、历史文物古迹
 2、民族文化及有关场所
 3、有影响的国际性体育和文化事件
 4、现代人造旅游资源
(三)其他旅游资源
  1、经济建设成就
  2、科技发展成就
  3、社会发展成就
  4、目的地居民对外来访问者的友善和好客的态度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2、吸引力的定向性
  3、垄断性
  4、易损性
  5、可创新性
四、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纯经济剩余
   即旅游资源所带来的旅游业收入在扣除开发和经营所需费用之后所剩余下来的纯收益。
 坐落地点
   该项旅游资源所在的地点距离旅游客源地区的远近和可进入性的程度。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一)什么是旅游资源的评价
调查 评价指标 分析和研究 依据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
1、确定旅游资源的质量水平
2、确定旅游地性质(类型)
3、制定旅游发展规划
(三)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1、客观科学性原则
2、全面系统性原则
3、效益估算性原则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一)旅游资源的系列要素评价
1、密度:又称丰富度
2、容量:承载力、饱和度
3、特质:个性、特色
4、价值和功能
5、地域组合特点
6、性质
(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区位条件:
依托城市、可进入性、通讯条件
2、环境因素:
自然、社会、政治、投资环境
3、客源条件
容量、客源层次
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收入水平、劳动力数量水平、农副产品供应条件
5、建设施工条件
地质、地形、土地、供水
6、旅游开发序位
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顺序
三、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一)定性评价方法
1、卢云亭
“三三六”评价方法
2、四个学派
专家学派 心理物理学派
心理学派(认知) 现象学派(经验)
体验评价法
一般是由公众(旅游者、各方面专家、居民)根据自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这种评价多由传播媒介或行政管理机构发起,局限在已经接待游客的旅游地。
评价的目的多着眼于推销或宣传,评价的结果可提高旅游资源(地)的知名度,对旅游需求流向产生诱导作用。
旅游资源的适宜性评价
对于每一项旅游活动,都会有一个或几个旅游资源因素对活动的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
因而,旅游资源的评价,可用关键的旅游资源因素对确定的旅游活动进行适宜性评价,也可就某种旅游活动所要求的各种旅游资源要素的组合状况进行评价。
气候适宜性评价
☆ 气候对户外旅游活动的影响:
第一,对活动时的环境和活动质量
第二,直接影响人的生理过程,影响人的体感舒适程度。
☆ 特吉旺(W.H.Terjung,1966)舒适指数(Comfort Inden)和风效指数(Wind Effect Inden)。他把温度与湿度的不同组合分为11类,这就是舒适指数,把温度与风速的不同组合分为12类,这就是风数指数。
综合的舒适指数和风效指数可表达生物气候特征,表达旅游区哪些季节可以旅游、休养和旅游气候资源的情况。
森林旅游资源潜力评价
第一,地表坡度:平均坡度、最大坡度、各坡度所占比例。
第二,斜坡转换频率:单位距离内的坡向变换;
第三,高度起伏率:区域相对高度变化的度量;
第四,是否具备可接近的水体,如湖泊、沼泽、水库、矿泉、地下河、溪流等;
第五,阔叶树的比例:在森林中,阔叶树种所占据的份额(在英国以外的其它地方,由相应地拟出别的类型树种所占比例的变量);
第六,树高:平均高度、最大高度等;
第七,树距:平均树距、最大林间空地面积等;
第八,林间“开放”地占据森林面积的比例;
第九,对于徒步者可以深入的林间范围;
第十,对于机动车辆可以深入的林中范围;
第十一,森林的分散程度以及林与林之间的连接状况;
第十二,森林的均匀度。
海水浴场适宜性评估(美国)
决定因素 评估标准及计分
水质 清澈(5) 混浊(4) 污染(1)
危险性 无(5) 有一点(4) 有一些(1)
水温(0C) 〉22.2(5) 19.4-22.2(4) 19.4(1)
颜色与混浊度 清明(3) 稍混浊(2) 混浊(1)

全季适宜(3) 〉1/2季适宜 (2)〈 1/2季适宜(1)
1.5M深水域(距海岸线)
〉30.5 (3) 15.25-30.5 (2) 9.15-15.25(1)
海滩状况 良好 (5) 一般(4) 差 (1)
地形与游憩活动的适宜性评价
☆ 每项游憩活动都有相应的地形地貌形态要求;同一地形地貌可以开展多种游憩活动,相互兼容(包括包含、渗透、接近和远离等)的活动可以在同一地域内开展。
☆ 游憩活动与相适的地形地貌形态相耦合,使得各类游憩活动适宜地在库区呈聚点状分布,它们在地域空间上的相互组合,客观上形成了游憩功能的分区。
(二)定量评价方法
1、层次分析
2、指数表示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