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 课件(共30张PPT)《旅游概论》同步教学(中旅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 课件(共30张PPT)《旅游概论》同步教学(中旅版)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重点: 1、旅行产生的前提 2、古代旅行的类型及作用 3、旅游业的出现及背景 4、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节 旅行的产生与历史分期
一、旅行产生的前提条件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从农业、畜牧业
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三次社会大分工,尤其是第三次
二、旅游的历史分期及特点
(一)古代旅游时期(1840年以前)
(二)近代旅游时期(1841-1945)
(三)现代旅游时期(1945-现在)
(一)古代旅游的特点
1、交通仍不发达,主要是以自然力、人力、
畜力为主的船、车等
2、参加旅游人数很少,多半是黄室、贵族等
特权阶层
3、旅游的活动范围小
(二)近代旅游的特点
1、交通相当发达:火车和轮船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2、旅游队伍扩大:中产阶级加入到旅游的行列
3、随着旅游队伍的扩大,旅游胜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4、饭店业逐渐兴起,促进了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三)现代旅游的特点
1、交通得到巨大发展,火车、轮
船、飞机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2、普通大众成为旅游的主体
3、旅游业成了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 古代旅游
一、我国古代旅行的主要类型和事件
帝王巡游、外交旅行、商务旅行、文化旅行、宗教旅行等
二、古代旅行的意义:文化交流与价值变迁
早期旅行产生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为旅行的产生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私有制度的出现为旅行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制度的保证。
商品交换等的需要对旅行的进行提出了必要性。
技术进步为旅行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
国家的形成和统一的环境,为旅行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和安全上的保证。
(一)帝王巡游
政治旅行:封禅
巡游:帝王对其统辖地区的巡查
1、张骞“凿空西域” 的伟大壮举
丝绸之路:自长安出发,沿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张掖、酒泉到达敦煌后,分南北两道:南道自阳关出发,沿昆仑山北麓西行经楼兰、蒲犁(今新疆塔什库尔干)至大月氏,再到安息和地中海东岸;
北道自玉门关出发,沿天山山脉西行,经车师前国(今新疆吐鲁番)、直大苑、延伸至地中海罗马帝国
(二)外交旅行
(三)商务旅行
“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
(四)文化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
踏遍青山人未老:徐霞客
(五)宗教旅行
1、东来传经:为了“法流东土,泽及众生”,一代代僧侣们在宗教的动力下万里跋涉。公元67年,来洛阳的印度佛教使者迦叶摩藤和竺法兰
2、西去取经
东晋法显(334-420) ;3岁出家。公元399年,65岁的法显来到北印度,专研佛经,公元412年回国,《佛国记》 唐代高僧唐玄奘(602-664),13岁出家公元627年西去取经 ,在印度十五年
3、宗教信徒的朝圣
二、古代旅行的意义
(二)旅行与文化交流
(一)旅行与知识改变
1、哲学史上的先驱: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影响人类历史的重要旅行
当旅行者处于某种文化的结点时其自身知识的转变变成了一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2、塑造了中国文史传统的司马迁
3、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466-527)
4、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
5 、明代药物、植物学家李时珍
6、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看法的达尔文
1831-1836年间参加了环球旅行,他通过对各地的实地考察,详细记录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的生长和生活情况,发表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找到了物种起源的科学解释,创立了伟大的进化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7、第一个东方文化的传播者
马可.波罗
在地中海中岸的阿迦城登陆,穿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 伊朗及中亚沙漠,返越帕米尔高原,经过喀什、罗布泊 、敦煌、玉门等地到达元京上都开平
意大利人至今要比英国人随意,随意就有漏
洞,但漏洞不能反证事件的不存在。这位随意顺
兴、夸大其词的旅行家其实非常可爱,正是这份
可爱,使他兴致勃勃地完成了及其艰难的历史之
旅。当它已经成为欧洲人对东方的梦想底本,成为
他们发现东方的动力时,有点漏洞又算什么
(余秋雨:寻常威尼斯 《行着无疆》)
8、宗教传播:唐玄奘、
鉴真
让印度宗教、哲学和文化进入中国文化的舞台的佛教旅行
1、中国发生了最早的领先世界的航海旅行
发生早:1405—1433年,在欧洲“地理大发现”前半个世纪
规模大:第一次,62艘船 28000人;第五次,900艘船,27000人;
行程长:前后历时28年,主要访问国家在东南亚沿岸、中东、东非等地,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访问国家达到50多个
9、郑和下西洋:中国掀起第一次跨越海洋的历史巨浪
2、开始了中国传统旅游文化的突变与转型
稳健内敛的中国民族旅游性格转变的开始
开始了重农轻商的“农本”观念的转变
3、实现了东亚文化圈与南亚、中亚和非洲文化圈的历时性联接,但却与欧洲、美州文化圈失之交臂
为什么中国错过了联接世界的机会?
如果中国的帆船向好望角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南大门埃吉海角继续前进,结果会怎样?
1、稳健内敛民族性格中的保守与自负
宣威海外:“将南亚和东南亚诸国并入纳贡体系”
2、传统重义轻利的伦理思想的束缚:郑和下西洋是“不言利”政治行为的象征
3、重陆轻海的政策的束缚
4、中国传统的以不变应万变随遇而安的适应性生存机制,缺乏超越性发展机制
10、西方民族跨越海洋并联接世界各大文化圈
我尽一切可能去寻找黄金和香料的地方。黄金,这是最好的东西,谁有了它,想什么就能干什么,甚至能把人的灵魂引入天堂
哥伦布(1492)向西越过大西洋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
达.伽马(1497)向东跨越印度洋
麦哲伦(1519)越大西洋、太平洋
西方探险旅游:地理大发现
1、世界各大文化圈获得历史性联接
马可.波罗:欧亚大陆
张骞:中国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联接
法显、唐玄奘:东亚与南亚文化圈
郑和:东亚文化圈与南亚、中亚和非洲文化圈的联接,但却与欧洲、美州文化圈失之交臂
2、西方文化急剧发展,获得优先 发展的条件
3、世界文化趋向“一体化”过程
各大文明之间的接触、碰撞、冲突、交汇和交融,整个世界文化面貌发生改观
西方旅游者:将欧亚大陆、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均纳入完整的世界文化体系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