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 I 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在进入印度之前,雅利安人分为军事贵族、僧侣和普通牧民三类群体。征服印度后,那些被
征服的印度原住民和沦为奴隶的人被视为最低贱的等级。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社会分化,
等级的差别逐渐以种姓制度的形式被确立下来。这反映出印度的种姓制度 A.形成受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影响 B. 巩固了印度的奴隶制度
C. 对印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D.起源于印欧人的大迁徙
2.13世纪,西欧新创建了很多“大学”,其中规模较小的专业学校为数不少,多为法学、医学等 专业的学校,也有以成立较早的巴黎大学为模板的综合性学校。大学教授除神职人员以外, 一些可以讲授希腊罗马文史知识、物理学、天文学的世俗知识分子也得到聘用。13世纪,西
欧“大学”的涌现
A.促成了西欧科学革命的爆发 B. 创造了文艺复兴兴起的条件
C. 弘扬了理性主义的时代精神 D.巩固了教会的精神文化霸权
3.古代阿拉伯人的天文学著作传到欧洲,被哥白尼等西方天文学家奉为权威著作。欧洲语言
中有不少天文学术语,星座和星辰的名称都源自阿拉伯语。阿拉伯的物理学、光学、化学等
也都对其他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
A. 催生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建立 B. 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复兴
C. 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 D. 融合了东西方文明精华
4.有学者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
表解读正确的是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200万磅 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65万磅 70—100万磅
A. 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 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 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5.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齐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儿女们的漂 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这
反映了当时荷兰
A.绘画艺术受古典文化影响 B.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
C. 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 D.工业革命造就新艺术风采
6.康德(1724—1804)认为,德国人融合了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感情,但他们更接近于前者,同后 者的相似是由于模仿造成的,因而是矫揉造作的,德国人成功地把崇高感和美感结合起来。 与此同时不少的德意志知识分子猛烈批判德意志人对法国文化的盲目崇拜,主张构建民族
文化。上述情形
A. 激化了德法两国的民族矛盾 B.偏离了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
C. 丰富了启蒙运动的时代内涵 D. 顺应了德国统一战争的需要
7.恩格斯认为,1689年,英国议会把“‘俸禄和官职’这些政治上的战利品留给了大地主家庭, 其条件是充分照顾金融的、工业的和商业的中等阶级的经济利益”。在恩格斯看来,此时的
英国议会
A. 体现了民主发展的渐进性 B. 满足了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C. 具有明显的政治妥协特征 D. 为资产阶级掌权奠定了基础
8.1792年,法国蒙莫朗西市的官员给儿子取名“自由”,宣誓“对祖国纯粹而持续的爱”。此
外,由“爱国的”后缀所构成的词组也不断增加,流行的报刊叫《法兰西爱国者》,前往巴黎是
“爱国之旅”,参加祭坛修建是“爱国劳动”,一时间,人人都可以成为“爱国公民”。这些现
象表明
A.启蒙运动助推民族主义的产生 B. 时局变动推动政治观念的革新
C. 民族主义成为各个阶层的共识 D. 古典文化带动爱国主义的传播
9.1830年,美国国会以发展中西部交通为名义,通过法案授权联邦政府在肯塔基州境内修建
一条长达60英里的公路。在要求总统署名批准时,杰克逊总统称除非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
式赋予国会这样的权力,否则他不会签字,最终这一法案被否决。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尖锐 B. 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
C. 工业革命发展进程受限 D. 政府恪守有限管理原则
10.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在主要新兴产业里大多都处于领先地位,比如说化学,当时很重要
的一块内容是工业染料,德国的产量占世界90%;再看电气,美国一开始领先,但德国后来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2-(共6页)
居上,产品占世界市场的50%;再看光学工业,比如说镜头,当时优质产品百分之百来自德
国,到今天德国的蔡司还是世界大牛。材料说明德国工业化
A. 靠国家有意识推动 B. 特点是深挖技术
C.基础是教育水平高 D. 重点是新兴产业
11. 《共产党宣言》指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 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 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材
料说明
A. 价格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B. 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C. 资产阶级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D.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12.19世纪50年代,英国探险家利文斯敦实现了欧洲人第一次从西到东横跨非洲大陆的探
险;19世纪6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皮克在东非发现尼罗河河源“维多利亚湖”;英国探险家
斯坦利,在19世纪70年代首次查明了刚果河流域的地形和地貌。这些地理考察活动
A. 满足了殖民者侵略非洲的愿望 B. 旨在加深人类对非洲了解认识
C. 能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资料 D. 标志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13.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宪法规定:“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 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
有制……”该宪法
A.说明资产阶级革命的完全胜利 B.使其资源不再受外国的掠夺
C. 实现了墨西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D.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成果
14.下图是绘制于1877年的漫画《1877年庄谐版战争地图》。图中俄国被描绘成硕大章鱼形 象,章鱼触手遍布地图各处,德国首相俾斯麦反手挡开触手,奥匈帝国一男性拔出匕首准备
反击,土耳其用枪对准章鱼。漫画揭示了
A. 资本主义扩展激化新旧帝国的矛盾 B. 极端民族主义的危害
C.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日益激化 D.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15.1922年年初,列宁要求参加西方主导的热那亚会议的苏俄代表团,“不是以共产党人的身 份,而是以商人的身份去热那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使用“暴力革命”和“流血斗争”的
字样,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必要交往中“做有利于我们的生意”。这表明,此时苏俄
A. 与西方的意识形态斗争松弛 B. 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C. 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束缚 D. 经济政策具有灵活性
16.19世纪末以前,美国妇女活动主要限定于家庭之中。20世纪40年代以来,白人妇女、印第
安妇女和非裔、亚裔妇女大量参与社会劳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展 B. 世界性战争的破坏
C. 种族歧视观念的淡化 D. 经济大危机的缓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拉丁语最早只是古罗马拉丁姆地区的方言口语,且没有书面形式。随着罗马帝国版图 扩张以后,拉丁语也随之传播到被征服地区,并在这些地区作为通用语流行起来。公元4世纪,作 为帝国名义上的官方语言,拉丁语也由此开始进入基督教教会。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拉丁语的 功能发生了重要变化,揭示了早期国际通用语的形成演变过程。罗马统治者通过军事征服的方式 扩展疆土,将其语言也带到被征服地区,拉丁语作为行政通用语便成为理所当然之选。随着帝国版 图的扩展,拉丁语的影响逐步延伸到更高的文化层面,成为宗教领域、科技和学术领域的通用语。
文化的传承具有延续性,即便罗马帝国灭亡了,拉丁语的通用语地位仍得以保留下来。
摘编自王亚蓝、刘海涛《国际通用语的发展演变特点与模式》
材料二:19世纪初,巴西里约热内卢及其他沿海殖民城市已成为葡语的传播中心,葡语开始成 为殖民地通用语言。1822年巴西脱离葡萄牙殖民统治后,继续沿用葡语的官方语言命名。1889年 巴西第一共和国成立,面对来自葡萄牙以外国家的移民不断增多,巴西政府仍然推行单语政策,继 续对新移民实行语言同化政策。20世纪中期,巴西开始与葡语国家进行葡语语言本体改革,同时 保护境内其他族群的语言权利。在葡语正字法改革之前,葡语一直有两种不同的书写变体,即欧洲 葡语(包括非洲葡语)和巴西葡语。欧洲葡语和巴西葡语在语汇、发音及语法方面存在区别。1943 年,巴西和葡萄牙双方同意开展正字法改革,并将正字法进一步推广到非洲葡语国家,通过学校教
育实现葡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摘编自陈道彬《巴西语言政策的衍变与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丁语成为国际通用语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巴西语言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市民阶级。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举起人文 主义旗帜,把斗争矛头直指以罗马教会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运动对罗马天主教进行了更为
猛烈的进攻,促进了民族意识的成长,他们关注、效忠与认同自己所在的民族和国家。16—17世
纪,西欧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形成了大众忠诚于王权的新的政治认同,民族语言迅速 传播与使用,文化教育也有了发展。由此,整个民众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大大增强。随着王朝国 家的建立,启蒙思想家指出专制君主阻碍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高举起反封建的旗帜, 打倒了王权,确立起人民主权作为新的民族国家的政治主体。从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
和国王的臣民所组成,相反,而是由全体公民结成的统一的共同体。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我们所讲的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围绕民族理念,以民族国家独立为核心的思潮和实 践。马克思恩格斯亲历的1848年革命,波兰、爱尔兰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 等都是典型的民族主义运动,与美国独立战争和紧随其后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性质相同。而当时 的中国和印度,尚未产生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理念,他们的斗争只是被压迫民族对侵略者的自发性反 抗,和进入20世纪以后在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印度国大党领导下的两国真正的民族主义运动是 有区别的。但就其反对民族压迫的性质以及与欧洲民族运动同时代的背景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对
这些民族反压迫斗争的论述也可视为他们民族主义认识的一部分。
——摘编自王希恩《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主义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主要特征,并简述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亚洲民族主义运动和欧美民族主义运动的不同
点,并说明造成不同点的因素。(6分)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观点
起点 主要的主张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 部分中国学者
1937年七七事变 部分中国学者
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 国际上大部分学者
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 部分欧洲学者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 部分苏联和俄罗斯学者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部分欧美学者
摘编自张海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观反思》等
材料二:二战期间,针对德国、意大利等轴心国对同盟国大西洋海上交通线的破坏,英国、美国、 加拿大等同盟国从1939年9月到1945年5月展开了长达五年零八个月的护航作战行动。盟军的 护航作战范围遍及北大西洋航线、中大西洋航线、南大西洋航线、大西洋西航线和大西洋东航线五 条主要航线,有些护航作战行动还经常延伸至与大西洋相连接的大洋和众多海域。至1943年,英 美等投入的兵力已有航空母舰22艘、舰队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508艘、护卫舰222艘、巡逻舰艇
380艘、猎潜艇776艘以及扫雷舰等其他舰船近1000艘……这一时期同盟国形成了强大的立体护
航作战体系。同盟国的各种兵力密切配合,大大提高了护航效能。
——摘编自王金华、张雨萍《二战时期同盟国大西洋护航作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不同观点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同盟国大西洋护航作战的特点,简述二战时期
同盟国大西洋护航作战的影响。(8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略理论及代表人物 主要理论观点
陆权理论——英国麦金德 19世纪晚期,英国陆权主义者麦金德站在全球的角度,将 地理空间与国际政治联系起来,麦金德认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地 区是由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组成的所谓“世界岛”,而世界的 中心则是亚洲中部和东欧,即所谓的“心脏地带”,根据这种地 理现实,他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谁控 制了欧洲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
海权理论——美国马汉 19世纪末20世纪初,醉心于战略研究的美国海军上校马 汉用地缘政治学的方法分析了自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各国强 弱盛衰的经验教训,首次提出“海权优于陆权”的观点,马汉认 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必须首先控制海洋,尤其是要 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他认为英国之所以能称霸世界, 只要依靠三大要素:强大的舰队,庞大的商船队,海上交通要道
边缘地带学说——美国斯派克曼 20世纪40年代前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派克曼认为单 纯的海权论和陆权论都有失偏颇,他将两种理论合二为一,提出 “边缘地带论”,斯派克曼认为西欧、南欧、中东、南亚、东南亚等 地区都可以看作边缘地带,这些地区处于心脏地区和海洋之间, 是海上强国和陆上强国发生冲突的地带,他提出:谁控制边缘地 带,谁就控制心脏地区,进而控制世界
——摘编自《世界大战略经典》
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
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A 2.B 3.A 4.D 5.B 6.C 7.C 8.B 9.D 10.B
11.C 12.C 13.D 14.A 15.D 16.B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
17.(12分)(1)原因:伴随罗马对外扩张逐渐得以流行;迎合基督教的发展与传播;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 通用语。(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变化:由严格推行葡语单语政策到注重保护境内其它族群的语言权利;(2分)加强和其它葡语国家沟 通,实施正字法改革规范葡语使用。(2分)原因:海外移民的不断增多;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国际交流的 需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18.(14分)(1)主要特征: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欧洲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 民族国家;强调人民主权,淡化血缘关系。(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影响:增强了公民的国家 意识,确立了政治文化认同;消除封建割据,促进了欧洲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冲击了中世纪基督教会神权 一统的局面;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促进了欧洲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 度;刺激了欧洲各国对海外市场的争夺。(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不同点:欧美民族主义运动多以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为目标,亚洲的民族主义运动主要是对外来侵略的 自发反抗。(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因素:社会性质;政治传统;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发展程 度);主流思想;群众觉悟(民族意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19.(14分)(1)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不同观点反映的是对历史的看法和对历史的解释的明显不同,且 时间跨度大,起点时间、国别、事件均不同;国际上大部分学者认为是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这是传统的影 响比较大的观点;依据观点主张者的地域、国籍存在基本多种不同观点,部分中国学者认为起点在1931年 的九一八事变或1937年的七七事变,主要基于中国抗战为开端,因为中国是二战中东方战场的主战场,开 始时间早、持续时间久、付出代价大、做出贡献大等缘故,包含6年的局部抗战和8年的全面抗战,共计14 年抗战;欧洲学者认为是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主要基于西欧的角度和立场;部分苏联和俄罗斯学者则认 为是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以苏联参战为标志,使苏德战场成为欧洲主战场;部分欧美学者认为是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主要站在二战规模达到最大以及美国的参战的角度。(每点2分,答出任意 三点即可得6分)
(2)特点:持续时间长;护航范围广;参与主体多;护航力量大;形成了完整的护航体系。(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 点即可得4分)影响:有利于保护同盟国的大西洋海上交通线;激发了同盟国的战争潜力;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 盟国之间的协作和信任,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0.(12分)示例:论题:近现代西方国际战略理论服务于西方扩张的需要。(2分)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西方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东方从属于西方,亚非国家和地区逐渐成 为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对象,麦金德的陆权论在此背景下出台,适应了英国殖民扩张,建立世界霸 权地位的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资本主义经济获得高速发展,英国 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美国为取代英国,其战略学家马汉提出了海权论,体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美国 门户开放的扩张需求;二战前后,美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边缘地带论的提出为美国二战后的全球扩张提 供了理论准备。(8分)
综上,西方国际战略理论看似具有浓厚的学术性,实则多服务于西方列强全球扩张的战略需求。(2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