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同步-11.1 常见的盐 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同步-11.1 常见的盐 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11.1 常见的盐
1、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和碳酸钙等盐的化学成分、化学式、学名、物理性质、特性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鉴别碳酸盐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物质类别认识具体物质的性质,了解通过物质的共性和差异性认识一类物质性质的方法。
2. 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能从复分解角度理解盐的化学性质;知道可以通过物质类别认识具体物质的性质,了解通过物质的共性和差异性认识一类物质性质的方法。
知识点01 氯化钠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常见的盐有氯化钠NaCl、碳酸钠Na CO 、碳酸氢钠NaHCO 、碳酸钙CaCO 、硫酸铜CuSO4、高锰酸钾KMnO4、亚硝酸钠NaNO2等。铵盐是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常见的铵盐盐有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硫酸铵(NH4)2SO4、碳酸氢铵NH4HCO3等。
1.主要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咸味,水溶液呈中性。
2.主要用途:是重要的调味品,及腌制食品;医疗上配制生理食盐水;工业上用来制取氢氧化钠、氯气等;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融雪剂的主要成分等。
3.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①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②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酒精灯、蒸发皿、坩埚钳、药匙、量筒、托盘天平、滤纸、火柴。
③注意事项:
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时“一贴、二低、三靠”,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转移时玻璃棒起到了转移固体的作用。
④食盐产率偏低的原因粗盐为充分溶解、蒸发时有液体溅出等;
偏高的原因滤纸破损、蒸发后所得精盐潮湿等。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①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应向食盐水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调为7,除去多余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得到精盐水,最后蒸发结晶即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②注意事项:在加入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三种试剂时,一定要注意碳酸钠在氯化钡后面加入。
知识点02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1.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
(1)主要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pH>7。
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 = 2NaOH+CaCO3↓;
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Na2CO3+BaCl2=BaCO3↓+2NaCl。
(2)主要用途:碳酸钠用途极广,可用于石油精炼、粗盐提纯、硬水软化、人造纤维及玻璃生产等,还可以用于冶金、造纸、纺织印染和洗涤剂生产等领域。
2.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1)主要性质:白色粉末,可溶于水,溶液显碱性,加热易分解。
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
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H2O+CO2↑。
(2)主要用途:
①在灭火器里,碳酸氢钠是二氧化碳的发生剂;②在食品工业上,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
成分;
③在制造饮料时,碳酸氢钠是一种常用的原料;④在医疗上,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等。
3.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1)主要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高温时会分解。
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现象产生大量气泡,
化学方程式CaCO3+2HCl= CaCl2+H2O+CO2↑;
碳酸钙高温分解,化学方程式CaCO3高温CaO+CO2↑。
(2)主要用途:
①实验室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②医疗上可用于补钙剂;③用于建筑业和造纸业等。
4. 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
含CO32-(HCO3-)的化合物,遇到酸会反应放出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盐的组成中是否含有CO32-离子(或HCO3-)。
操作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样品中含有CO32-离子(或HCO3-)。
5.盐的化学性质
类 型 反应条件 举 例
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反应物中的酸可溶,盐是碳酸盐可不溶,其余的盐要求可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CaCO3+2HCl=CaCl2+H2O+CO2↑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Cl2=BaSO4↓+2HCl
盐 + 碱 → 新盐 + 新碱 反应物都必须能溶于水。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2NaOH+CuSO4=Cu(OH)2↓+Na2SO4 3NaOH+FeCl3=Fe(OH)3↓+3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盐 + 盐 → 新盐 + 新盐 反应物都必须能溶于水。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Na2SO4+BaCl2=BaSO4↓+2NaCl CaCl2+Na2CO3=CaCO3↓+2NaCl
盐 +金属→ 新盐 + 新金属 反应物中盐要可溶于水,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Fe+CuSO4=FeSO4+Cu Cu+2AgNO3=2Ag+Cu(NO3)2 Mg+FeSO4=Fe+MgSO4
6.物质的分类
迄今为止,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空气、氧气、水、碳、二氧化碳、氧化铜、铁、铝、硫酸、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一系列物质的知识。为便于记忆和进一步深入学习,可以按组成和性质对学过的物质进行整理和分类。
①根据物质组成是否单一,可以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②在纯净物中,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可以将它们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③在单质中,可以按性质的差异把它们分成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
④在化合物中,可以按组成的差异把它们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知识点03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表达式:AB + CD → AD + CB
(2)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3.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归纳如下表:
复分解反应类型 满足条件 举例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物满足的条件 生成物满足的条件
酸+金属氧化物 盐+水 至少有一种溶于水 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CuO+H2SO4=CuSO4+H2O
酸+碱 盐+水 至少有一种溶于水 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HCl+NaOH=NaCl+H2O
酸+盐 盐+酸 至少有一种溶于水 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Na2CO3+2HCl=2NaCl+H2O+CO2↑
碱+盐 盐+碱 都必须能溶于水 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Ca(OH)2+Na2CO3=CaCO3↓+2NaOH
盐+盐 盐+盐 都必须能溶于水 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NaCl+AgNO3=AgCl↓+NaNO3
小结:(1)复分解反应的5种类型可简记为“酸、碱、盐相互间,金属氧化物遇到酸”。
(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此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例如Ca(OH)2+CO2=CaCO3↓+H2O)。
(3)有些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符合条件。比如碱和盐的反应、盐和盐的反应,首先反应物必须可溶于水,然后考虑生成物是否有沉淀、气体和水,如CuSO4
和Fe(OH)3不能发生反应,BaCO3与CaCl2不能发生反应,因为BaCO3和Fe(OH)3都难溶于水,但BaCO3、Fe(OH)3可以与酸发生反应,如Fe(OH)3+3HCl=FeCl3+3H2O、BaCO3+2HCl=BaCl2+CO2↑+H2O。
技巧01
证明碳酸盐(CO32-检验方法):
就是设法检验出某盐中含有CO32-;通常的检验方法是,使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之;具体方法是,先取少量的待检物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振荡,若有气泡生成,并且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或将沾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试管口,使气体与澄清的石灰水接触)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盐中含有CO32-,是一种碳酸盐。
技巧02
证明铵盐(NH4+检验方法)
就是设法检验出某盐中含有NH4+;通常的检验方法是,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之;具体方法是,先取少量的待检物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在酒精灯上微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有气泡生成,且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该盐中含有NH4+,是铵盐。
技巧03
酸碱盐的应用主要是指常见酸(即两酸:盐酸、硫酸)、常见碱(即两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常见盐(即四盐: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应用:
(1)常见酸的应用:
①盐酸是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②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蓄电池中的电解液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2)常见碱的应用:
①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炼油、造纸、纺织、印染与橡胶工业,还可用来制人造丝;由于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清洗油烟、去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
②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常用于建筑业做建筑材料;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和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工业上处理酸性污水、还可用于制漂白粉;农村还常用于池塘和禽舍的消毒。
(3)常见盐的应用:①氯化钠(俗称食盐)经常用来做调味品、防腐剂、融雪剂(降低雪的熔点),农业上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医疗上还用氯化钠来制生理盐水(0.9% 氯化钠溶液),工业上还常用来制取氯气、烧碱等;
②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广泛应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还常用于食品工业等;
③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常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它还被用于生产汽水、干粉灭火器等;
④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大量用于建筑业;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它还可被用作补钙剂等

技巧04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
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与稀酸反应都能放出CO2气体;
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碳酸氢钠;
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加热很难分解。
技巧05
(1)亚硝酸钠[NaNO2]是工业用盐,外观与氯化钠相似但有毒,其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
(2)硝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铵盐 [NH4],是常用的氮肥。
(3)硫酸铜是白色固体但遇水会变蓝。又因硫酸铜有毒,所以可作杀菌剂,如波尔多液中就含氢氧化钙和硫酸铜,游泳池可用少量硫酸铜杀菌,但饮用的自来水不可以用其杀菌。
(4)高锰酸钾在医疗上可作消毒剂。
题型01盐和盐的化学性质
【例1】如图是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加热“铜绿”的反应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  连接好装置,把导气管插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微热试管,看到水中有气泡逸出,移开酒精灯,冷却后,观察到进入水中的导管末端有水上升形成水柱,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
(2)组装装置时,试管口要  略向下倾斜 ,这是为了  防止反应产生的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 。加热时,要用酒精灯  外 焰,要先  给试管均匀加热 再集中给固体集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  黑 色,试管口内壁有  水珠 出现,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
(3)写出铜绿加热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Cu2(OH)2 CO3CuO+CO2+H2O 。
(4)澄清石灰水所发生的变化属于  化学 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5)实验结束后,要先  A (填序号)。
A.移出导管;
B.熄灭酒精灯。
(6)若将铜绿换成碳酸氢铵,其符号表达式为  NH4HCO3NH3+CO2+H2O 。由此反应可知,碳酸氢铵要  低温 保存。
【答案】(1)连接好装置,把导气管插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微热试管,看到水中有气泡逸出,移开酒精灯,冷却后,观察到进入水中的导管末端有水上升形成水柱,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略向下倾斜;防止反应产生的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外;给试管均匀加热;黑;水珠;变浑浊;
(3)Cu2(OH)2 CO3CuO+CO2+H2O;
(4)化学;
(5)A;
(6)NH4HCO3NH3+CO2+H2O;低温。
【分析】铜绿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其受热分解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据以上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1)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连接好装置,把导气管插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微热试管,看到水中有气泡逸出,移开酒精灯,冷却后,观察到进入水中的导管末端有水上升形成水柱,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组装装置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这是为了防止反应产生的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要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集中给固体加热,铜绿加热分解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试管口内壁有水珠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铜绿加热分解的符号表达式Cu2(OH)2 CO3CuO+CO2+H2O;
(4)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为化学变化,因此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化学变化;
(5)实验结束后,要先移出导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产生倒吸现象;故选A;
(6)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其符号表达式为NH4HCO3NH3+CO2+H2O;由于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因此碳酸氢铵要低温保存。
故答案为:
(1)连接好装置,把导气管插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微热试管,看到水中有气泡逸出,移开酒精灯,冷却后,观察到进入水中的导管末端有水上升形成水柱,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略向下倾斜;防止反应产生的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外;给试管均匀加热;黑;水珠;变浑浊;
(3)Cu2(OH)2 CO3CuO+CO2+H2O;
(4)化学;
(5)A;
(6)NH4HCO3NH3+CO2+H2O;低温。
【变式】有一瓶单一溶质的溶液X,取三份等量的该溶液分别置于三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向其中滴加稀硫酸、NaOH溶液、用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如下表所述的实验现象。则下列对该溶液X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加入的物质 稀硫酸 NaOH溶液 AgNO3/HNO3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蓝色沉淀 白色沉淀
A.该溶液是一种无色溶液
B.该溶液中的溶质是一种碳酸盐
C.该溶液中含有+2价铜离子
D.该溶液中的溶质能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C
【分析】根据某单一溶质的溶液X,取三份等量的该溶液分别置于三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向其中滴加稀硫酸、NaOH溶液、用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无明显现象,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结合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溶液X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说明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则该溶液中含有Cu2+,该溶液是一种蓝色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则该白色沉淀是氯化银,该溶液的阴离子是氯离子,所以该溶液中的溶质是一种氯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说明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则该溶液中含有+2价铜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该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铜,氯化铜不能与硫酸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题型02 常用盐的用途
【例2】化学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实践。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运用不正确的是(  )
A.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胃溃疡患者不适合食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稀盐酸,与炉具清洁剂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答案】D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熟石灰具有碱性,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A正确;
B、硬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浮渣,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故可以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正确;
C、小苏打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能引起胃溃疡患者导致胃穿孔,故胃溃疡患者不适合食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正确;
D、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稀盐酸,炉具清洁剂的成分是氢氧化钠,故与炉具清洁剂混合使用会反应,导致效果降低,D错误;
故选:D。
【变式】现有下列四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请将本题答案涂到选择题栏目中。
A.石墨
B.一氧化碳
C.活性炭
D.小苏打
(1)可用于工业炼铁的是  B 。
(2)可制成干电池电极的是  A 。
(3)可用于净水的是  C 。
(4)可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D 。
【答案】(1)B。
(2)A。
(3)C。
(4)D。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炼铁;故答案为:B。
(2)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制成干电池电极;故答案为:A。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因此活性炭可用于净水;故答案为:C。
(4)小苏打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可治疗胃酸过多;故答案为:D
题型03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例3】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无明显现象的一组是(  )
A.NaNO3、NaCl、AgNO3 B.CuSO4、H2SO4、BaCl2
C.HCl、Na2SO4、NaOH D.HCl、Na2CO3、NaNO3
【答案】C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若没有沉淀、气体生成,则反应发生时现象不明显,据此分析。
【解答】解:A.NaCl与AgNO3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B.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C.HCl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但没有明显现象,符合题意,故正确;
D.HCl与Na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看到有气泡生成,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故选:C。
【变式】小岚欲用如图所示的五个实验来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认为,铁钉与稀硫酸混合的实验没有必要做,理由是  铁钉与稀硫酸混合的实验是置换反应 。
(2)上述  A (填字母序号)实验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
(3)写出上述实验中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NO3)2+H2SO4=BaSO4↓+2HNO3 。
(4)小岚通过实验验证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其中对生成物的要求是  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 。
【答案】(1)铁钉与稀硫酸混合的实验是置换反应;
(2)A;
(3)Ba(NO3)2+H2SO4=BaSO4↓+2HNO3;
(4)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
【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其特点可为“成分互换”;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至少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1)因为欲用实验来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而铁钉与稀硫酸混合的实验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所以没有必要做;
(2)上述A实验是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气泡、无沉淀生成,无颜色的变化,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
(3)硫酸钡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上述实验中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NO3)2+H2SO4=BaSO4↓+2HNO3。
(4)小岚通过实验验证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其中对生成物的要求是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
故答案为:
(1)铁钉与稀硫酸混合的实验是置换反应;
(2)A;
(3)Ba(NO3)2+H2SO4=BaSO4↓+2HNO3;
(4)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
题型04铵盐、碳酸盐的证明与酸碱盐的应用
【例4】为探究某块状固体的成分,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推理获得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①中有气泡产生,可推断固体中肯定含有碳酸盐
B.由实验②中酚酞试液不变色,可推断固体中不含可溶性碱性物质
C.由实验③中固体没有任何变化,可推断固体化学性质稳定
D.由实验②中酚酞试液不变色、实验④中试液变红,可推知固体灼烧后产生新物质
【答案】A
【分析】A、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C、根据实验③中固体没有任何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④中试液变红,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实验①中有气泡产生,不能推断固体中肯定含有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②中酚酞试液不变色,可推断固体中不含可溶性碱性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③中灼烧时固体没有任何变化,可推断固体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②证明不含有碱性物质,实验④证明含有碱性物质,说明经过灼烧有碱性物质生成,即生成了新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变式】在河边有A、B、C、D四家工厂向河中排放废水,每个工厂的废水中含有NaOH、HCl、MgCl2、Na2CO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某中学环保小组对该河流的污染状况进行检测,发现:A处河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F处河水出现白色浑浊;E处河水有大量气泡产生.试推断:
(1)A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是 NaOH(或氢氧化钠) ;
(2)C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是 HCl(或Na2CO3) ;
(3)E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属于物质的鉴别题,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每个工厂的废水中含有NaOH、HCl、MgCl2、Na2CO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经检测发现:A处河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明A出河水显碱性;F处河水出现白色浑浊,说明A与B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E处河水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C和D反应有气体生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
【解答】解:(1)由题意知,A处河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明A排除的废液显碱性,因此A中排出的是氢氧化钠.故答案为:NaOH(或氢氧化钠)
(2)F是A和B排出的废液的交汇处,F处河水出现白色浑浊,说明A和B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所以A是氢氧化钠,B是氯化镁;剩余的盐酸和碳酸钠就属于C或D了.故答案为:HCl(或Na2CO3)
(3)E处是C和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和Na2CO3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题型05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例5】食盐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分别完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和“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两个实验。
(1)操作E中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答出一点即可)。
(2)C操作应选用  50mL (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图C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改正: 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
(3)图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4)若A的操作是正确的。下列的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的是  ①④ (填序号)。
①向烧杯中倒入氯化钠时有固体洒落
②向烧杯中倒入水时有少量水溅出
③配制好后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答案】(1)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2)50mL;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①④。
【分析】(1)凡是不经滤纸的过滤就直接进入滤液的操作,都能造成滤液浑浊;另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据此分析;
(2)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进而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
(3)根据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
(4)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 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5g=42.5g(合42.5mL),应选用50mL的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图D为蒸发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①向烧杯中倒入氯化钠时有固体洒落,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向烧杯中倒入水时有少量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③配制好后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选:①④。
故答案为:
(1)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2)50mL;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①④。
【变式】“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涉及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溶解粗盐 B.过滤杂质
C.蒸发结晶 D.熄灭酒精灯
【答案】D
【分析】A、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题型06 酸、碱、盐的鉴别
【例6】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一次性区分开的一组试剂是(  )
A.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三种固体(水)
B.K2CO3、NaNO3、BaCl2三种溶液(稀硫酸)
C.铁粉、炭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
D.NaOH、NaCl、Na2CO3三种溶液(石蕊)
【答案】D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解:A、分别溶于水,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的是氯化钠,能一次性区分开,故选项错误。
B、稀硫酸能与K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NaNO3溶液不反应,能一次性区分开,故选项错误。
C、稀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会观察到产生气泡;与炭粉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能一次性区分开,故选项错误。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NaOH、NaCl、Na2CO3三种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碱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蓝色、紫色、蓝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一次性区分开,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变式】钠元素以盐的形式广泛的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钠元素也是人体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1)实验室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可能的原因是  钠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等反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 ,常温下,钠与水反应像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和种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
(2)初中常见的钠的化合物主要有NaCl、NaHCO3、Na2CO3,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
的白色粉末可能是NaCl、NaHCO3、Na2CO3,请你通过实验把它们鉴到出来(请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分别取适量三种试剂于三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另取适量未鉴别的两种试剂于试管中,分别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的是碳酸钠 。
【答案】(1)钠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等反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2Na+2H2O=2NaOH+H2↑;
(2)分别取适量三种试剂于三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另取适量未鉴别的两种试剂于试管中,分别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的是碳酸钠。
【分析】(1)根据钠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等反应,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钠和稀盐酸不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实验室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可能的原因是:钠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等反应,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和一种碱,反应物中含Na、O、H,生成物中也应含Na、O、H,故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是氢气,碱是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2)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钠和稀盐酸不反应,故分别取适量三种试剂于三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故另取适量未鉴别的两种试剂于试管中,分别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的是碳酸钠。
故答案为:(1)钠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等反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2Na+2H2O=2NaOH+H2↑;
(2)分别取适量三种试剂于三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另取适量未鉴别的两种试剂于试管中,分别加热,并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的是碳酸钠。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硬水和蒸馏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B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高温煅烧
C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鉴别NaCl和NH4NO3两种固体 取样,分别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硫酸钠,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取样,分别加水溶解,若试管外壁温度会下降,则固体为硝酸铵;若试管外壁温度几乎不变,则为氯化钠,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C60 质软 用于超导领域
液氧 助燃性 用作火箭的燃料
石墨 导电性 用作电极
碳酸氢钠 受热易分解 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C60有超导性能,可应用于超导领域,故选项用途与性质的对应关系错误,不符合题意;
B.液氧有助燃性,可用于火箭的助燃剂,故选项用途与性质的对应关系错误,不符合题意;
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极,故选项用途与性质的对应关系正确,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可与胃酸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用途与性质的对应关系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3.向盛有100.0g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NaOH溶液,烧杯中沉淀质量与滴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NaOH溶液前,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m=74.8
C.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
D.取c点对应溶液,滴加稀H2SO4,不能立即出现白色浑浊
【答案】C
【详解】A、向盛有一定质量的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铜,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氯化钡过量,故加入NaOH溶液前,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钡、盐酸、氯化铜,不符合题意;
B、加入NaOH溶液前,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钡、盐酸、氯化铜,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故ab段发生反应为氯化铜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由图可知,生成氢氧化铜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20g-80g=40g,设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
x=9.8g,则m=9.8+69.9=79.7,不符合题意;
C、由以上分析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故ab段发生反应为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D、c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中含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钡,故取c点对应溶液,滴加稀H2SO4,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出现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
B.红磷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稀盐酸加水稀释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硫酸
【答案】D
【详解】A、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固体、水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减少,但不会减小到0,故A错误;
B、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B错误;
C、向稀盐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但溶液始终显酸性,故pH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故C错误;
D、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开始前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钡,由于反应生成沉淀,没有新的溶质生成,故溶质质量减小到0,反应结束之后,继续滴加稀硫酸,溶质变成了硫酸,质量开始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5.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B段会观察到有气泡冒出
B.图中BC段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C.图中B点处溶质的种类最少
D.图中CD段可知Na2CO3溶液显碱性
【答案】C
【分析】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碳酸钠优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
【详解】A、图中AB段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会观察到有气泡冒出,A正确;
B、图中BC段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故会有白色沉淀生成,B正确;
C、图中B点盐酸恰好与碳酸钠反应完全,故B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钙,AB段溶质为氯化氢、氯化钠和氯化钙,C点氯化钙恰好与碳酸钠反应完全,C处溶质为氯化钠,C处溶质种类最少,C错误;
D、图中CD段碳酸钠已经加入过量,溶液的pH>7,故Na2CO3溶液显碱性,D正确;
故选C。
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方案可行的是
A.Cu(CuO)——将固体粉末在空气中灼烧
B.——加水溶解,降温结晶
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加入过量的溶液
【答案】C
【详解】A、将固体粉末在空气中灼烧,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提纯氯化钠,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氯化钡过量,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
B.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都会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物质大多不能无限溶于一定量的水中,所以一定条件下溶液都可以形成饱和状态
【答案】B
【详解】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也可能是显酸性的盐溶液,故A推理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不同,故B推理
正确;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都会放出气体,但是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C推理错误;
D、物质大多不能无限溶于一定量的水中,但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无法形成饱和溶液,故D推理错误;
故选:B。
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B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C 从Mg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提纯MgCl2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D 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固体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滤液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以采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泥沙,再通过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无论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都会产生氯化银沉淀,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经过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适量稀盐酸,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再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氯化镁,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以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再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5种物质,其中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是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与E反应可生成D B.E物质在农业上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C.D→E的反应过程放出热量 D.C只能通过B和E反应生成
【答案】D
【分析】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5种物质,其中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A为盐酸,B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则B为二氧化碳,C是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C为碳酸钙,B(二氧化碳)能与E反应,E能转化为C(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E为氢氧化钙,A(盐酸)能转化为D,B(二氧化碳)能与D反应,D能转化为E(氢氧化钙),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D为水,代入验证,推论合理。
【详解】A、由分析可知,A为盐酸,E为氢氧化钙,D为水,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即A与E反应可生成D,故A说法正确;
B、由分析可知,E为氢氧化钙,在农业上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故B说法正确;
C、由分析可知,D为水,E为氢氧化钙,D→E即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过程放出热量,故C说法正确;
D、由分析可知,C为碳酸钙,B为二氧化碳,E为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但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也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0.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是金属氧化物;C是常见的一种碱。三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理石和物质C均可作建筑材料
B.物质B转化为可以加入稀盐酸
C.物质C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D.物质C转化到物质A只能通入
【答案】D
【分析】A是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B是金属氧化物,可作干燥剂,所以B是氧化钙;C是常见的一种碱,氧化钙会转化成C,所以C是氢氧化钙;代入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A、大理石和物质C氢氧化钙均可作建筑材料,故正确;
B、根据分析,B是氧化钙,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所以物质B转化为CaCl2可以加入稀盐酸,故正确;
C、物质C氢氧化钙可用来配制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
D、物质C(氢氧化钙)转化到物质A(碳酸钙)可以通入CO2,还可以通过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等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故错误;
故选:D。
11.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B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MgO后过滤
C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D 鉴别NaCl和Na2SO4溶液 取样,滴加Mg(NO3)2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主要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B、盐酸与MgO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混合物加入过量MgO后,过滤,最终得到MgCl2溶液,能达到目的,正确;
C、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烧杯内壁都出现水珠,不能区分两种物质,错误;
D、Mg(NO3)2和NaCl 、Na2SO4相互交换成分都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和水,不能发生反应,取样,滴加Mg(NO3)2溶液,均无明显现象,现象相同,无法区分,错误。
故选B。
12.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不正确的是
A.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向100g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
C.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Mg、Al、Fe至过量
D.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硫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详解】A、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pH减小逐渐无限接近7,但溶液始终呈碱性,pH>7,故图像正确;
B、向100g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起点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时,硝酸钾溶解,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溶液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图像正确;
C、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放入足量的Mg、Al、Fe粉末,反应生成的氢气完全来自酸中的氢元素,金属过量,酸不足量,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金属活动性:镁>铝>铁,则镁的反应速率大于铝大于铁,故图像正确;
D、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硫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一开始不会生成沉淀,故图像错误;
故选:D。
13.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点的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B.b→d过程中生成的氯化钠不断增加
C.向d点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D.a点不产生沉淀是因为加入的NaOH溶液不发生反应
【答案】A
【详解】A、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c点时,氯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只含氯化钠一种溶质,符合题意;
B、b→c过程中,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c点时,氯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故b→c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c→d过程中,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氯化钠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d点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此时溶液显碱性,向d点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a点时不产生沉淀,是因为a点时,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中溶液为红色
B.③中溶液的溶质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C.④中溶液中存在大量的Cl-、Na+、H+
D.加入过量稀盐酸后,③中观察到沉淀消失,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产生大量气泡
【答案】C
【详解】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则②中溶液为红色,故A说法正确;
B、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③中溶液的溶质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故B说法正确;
C、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④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有氯化钠、氯化钙和盐酸,故④ 溶液中存在大量的Cl 、Na+、Ca2+、H+,故C说法错误;
D、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则②中溶液为红色,当③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③中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红色也会消失,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5.下图各实验装置气密性均良好。对实验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广口瓶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
B.氢氧化钡溶液变浑浊,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发生了反应
C.红磷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将导管伸入水中,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
D.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后,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减小,玻璃弯管左侧液面会降低
【答案】D
【详解】A、向广口瓶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也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造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通入二氧化碳后,碳酸钠溶液被压入氢氧化钡溶液中,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不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发生了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导致部分空气进入装置中,将导管伸入水中,使得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减小,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后,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减小,集气瓶中温度升高导致压强增大,玻璃弯管左侧液面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6.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一些装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开始前,应从 (填“a”或“b”)处装入大理石,收集完气体后, (填操作),反应随后停止。
(3)E装置的集气瓶中充满CO2,打开分液漏斗①,滴入少量NaOH浓溶液,气球明显胀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关闭分液漏斗①,打开分液漏斗②,气球恢复原状,则分液漏斗②中可能盛放的溶液是 (填名称,忽略滴入液体体积)。
【答案】(1) D
(2) b 关闭活塞c
(3) 稀盐酸等(合理即可)
【详解】(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氧气,反应物应为固体且需要加热,又由于试管口未放置一团棉花,选用的药品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更纯净,因此收集装置选D;
(2)用装置B制备二氧化碳,实验开始前,应从b处装入大理石,从长颈漏斗上端加入稀盐酸,反应物一接触立即产生气体,收集完气体后,关闭活塞c,装置B中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回长颈漏斗中,反应物分离,反应随后停止;
(3)NaOH浓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瓶中压强减小,气球明显胀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关闭分液漏斗①,打开分液漏斗②,气球恢复原状,瓶中物质有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碳,则分液漏斗②中可能盛放的溶液是稀盐酸等(合理即可)。
17.化学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展开实验探究,如图所示:
初步探究 继续探究 废液处理
(1)实验一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得出样品是否变质的原因是 。
(2)实验二观察到的现象是 ,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为进一步证明变质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将实验二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样品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于是得出实验结
论:变质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实验结束后,经过组内交流,同学们对实验过程产生了质疑,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该措施是 。
(4)同学们按照改进后的方案完成探究,并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变质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探究活动结束后,将上述三个实验所得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除酚酞外)是 (填化学式)。为了将废液无害化处理,可以加入适量 ,观察到 的现象,此时废液呈中性。
【答案】(1)碳酸钠跟氢氧化钠一样在溶液中呈碱性
(2) 生成白色沉淀
(3)将实验二中的氯化钙溶液滴加到过量
(4) NaCl、NaOH 稀盐酸(或稀硫酸) 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详解】(1)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不能得出样品是否变质;
(2)加入的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当看到溶液变浑浊,有白色沉淀生成时,就可以得出结论氢氧化钠变质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时没有说明氯化钙的用量,与碳酸钠反应时,碳酸钠可能有剩余,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改进措施:将实验二中的氯化钙溶液滴加到过量;
(4)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未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排放前要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使溶液呈中性后才能排放,故能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此时废液呈中性。11.1 常见的盐
1、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和碳酸钙等盐的化学成分、化学式、学名、物理性质、特性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鉴别碳酸盐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物质类别认识具体物质的性质,了解通过物质的共性和差异性认识一类物质性质的方法。
2. 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能从复分解角度理解盐的化学性质;知道可以通过物质类别认识具体物质的性质,了解通过物质的共性和差异性认识一类物质性质的方法。
知识点01 氯化钠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常见的盐有氯化钠NaCl、碳酸钠Na CO 、碳酸氢钠NaHCO 、碳酸钙CaCO 、硫酸铜CuSO4、高锰酸钾KMnO4、亚硝酸钠NaNO2等。铵盐是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常见的铵盐盐有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硫酸铵(NH4)2SO4、碳酸氢铵NH4HCO3等。
1.主要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咸味,水溶液呈中性。
2.主要用途:是重要的调味品,及腌制食品;医疗上配制生理食盐水;工业上用来制取氢氧化钠、氯气等;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融雪剂的主要成分等。
3.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①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②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酒精灯、蒸发皿、坩埚钳、药匙、量筒、托盘天平、滤纸、火柴。
③注意事项:
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时“一贴、二低、三靠”,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转移时玻璃棒起到了转移固体的作用。
④食盐产率偏低的原因粗盐为充分溶解、蒸发时有液体溅出等;
偏高的原因滤纸破损、蒸发后所得精盐潮湿等。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①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应向食盐水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调为7,除去多余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得到精盐水,最后蒸发结晶即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②注意事项:在加入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三种试剂时,一定要注意碳酸钠在氯化钡后面加入。
知识点02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1.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
(1)主要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pH>7。
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 = 2NaOH+CaCO3↓;
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Na2CO3+BaCl2=BaCO3↓+2NaCl。
(2)主要用途:碳酸钠用途极广,可用于石油精炼、粗盐提纯、硬水软化、人造纤维及玻璃生产等,还可以用于冶金、造纸、纺织印染和洗涤剂生产等领域。
2.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1)主要性质:白色粉末,可溶于水,溶液显碱性,加热易分解。
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
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H2O+CO2↑。
(2)主要用途:
①在灭火器里,碳酸氢钠是二氧化碳的发生剂;②在食品工业上,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
成分;
③在制造饮料时,碳酸氢钠是一种常用的原料;④在医疗上,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等。
3.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1)主要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高温时会分解。
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现象产生大量气泡,
化学方程式CaCO3+2HCl= CaCl2+H2O+CO2↑;
碳酸钙高温分解,化学方程式CaCO3高温CaO+CO2↑。
(2)主要用途:
①实验室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②医疗上可用于补钙剂;③用于建筑业和造纸业等。
4. 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
含CO32-(HCO3-)的化合物,遇到酸会反应放出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盐的组成中是否含有CO32-离子(或HCO3-)。
操作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样品中含有CO32-离子(或HCO3-)。
5.盐的化学性质
类 型 反应条件 举 例
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反应物中的酸可溶,盐是碳酸盐可不溶,其余的盐要求可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CaCO3+2HCl=CaCl2+H2O+CO2↑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Cl2=BaSO4↓+2HCl
盐 + 碱 → 新盐 + 新碱 反应物都必须能溶于水。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2NaOH+CuSO4=Cu(OH)2↓+Na2SO4 3NaOH+FeCl3=Fe(OH)3↓+3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盐 + 盐 → 新盐 + 新盐 反应物都必须能溶于水。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Na2SO4+BaCl2=BaSO4↓+2NaCl CaCl2+Na2CO3=CaCO3↓+2NaCl
盐 +金属→ 新盐 + 新金属 反应物中盐要可溶于水,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Fe+CuSO4=FeSO4+Cu Cu+2AgNO3=2Ag+Cu(NO3)2 Mg+FeSO4=Fe+MgSO4
6.物质的分类
迄今为止,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空气、氧气、水、碳、二氧化碳、氧化铜、铁、铝、硫酸、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一系列物质的知识。为便于记忆和进一步深入学习,可以按组成和性质对学过的物质进行整理和分类。
①根据物质组成是否单一,可以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②在纯净物中,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可以将它们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③在单质中,可以按性质的差异把它们分成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
④在化合物中,可以按组成的差异把它们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知识点03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表达式:AB + CD → AD + CB
(2)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3.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归纳如下表:
复分解反应类型 满足条件 举例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物满足的条件 生成物满足的条件
酸+金属氧化物 盐+水 至少有一种溶于水 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CuO+H2SO4=CuSO4+H2O
酸+碱 盐+水 至少有一种溶于水 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HCl+NaOH=NaCl+H2O
酸+盐 盐+酸 至少有一种溶于水 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Na2CO3+2HCl=2NaCl+H2O+CO2↑
碱+盐 盐+碱 都必须能溶于水 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Ca(OH)2+Na2CO3=CaCO3↓+2NaOH
盐+盐 盐+盐 都必须能溶于水 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NaCl+AgNO3=AgCl↓+NaNO3
小结:(1)复分解反应的5种类型可简记为“酸、碱、盐相互间,金属氧化物遇到酸”。
(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此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例如Ca(OH)2+CO2=CaCO3↓+H2O)。
(3)有些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符合条件。比如碱和盐的反应、盐和盐的反应,首先反应物必须可溶于水,然后考虑生成物是否有沉淀、气体和水,如CuSO4
和Fe(OH)3不能发生反应,BaCO3与CaCl2不能发生反应,因为BaCO3和Fe(OH)3都难溶于水,但BaCO3、Fe(OH)3可以与酸发生反应,如Fe(OH)3+3HCl=FeCl3+3H2O、BaCO3+2HCl=BaCl2+CO2↑+H2O。
技巧01
证明碳酸盐(CO32-检验方法):
就是设法检验出某盐中含有CO32-;通常的检验方法是,使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之;具体方法是,先取少量的待检物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振荡,若有气泡生成,并且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或将沾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试管口,使气体与澄清的石灰水接触)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盐中含有CO32-,是一种碳酸盐。
技巧02
证明铵盐(NH4+检验方法)
就是设法检验出某盐中含有NH4+;通常的检验方法是,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之;具体方法是,先取少量的待检物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在酒精灯上微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有气泡生成,且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该盐中含有NH4+,是铵盐。
技巧03
酸碱盐的应用主要是指常见酸(即两酸:盐酸、硫酸)、常见碱(即两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常见盐(即四盐: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应用:
(1)常见酸的应用:
①盐酸是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②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蓄电池中的电解液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2)常见碱的应用:
①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炼油、造纸、纺织、印染与橡胶工业,还可用来制人造丝;由于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清洗油烟、去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
②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常用于建筑业做建筑材料;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和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工业上处理酸性污水、还可用于制漂白粉;农村还常用于池塘和禽舍的消毒。
(3)常见盐的应用:①氯化钠(俗称食盐)经常用来做调味品、防腐剂、融雪剂(降低雪的熔点),农业上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医疗上还用氯化钠来制生理盐水(0.9% 氯化钠溶液),工业上还常用来制取氯气、烧碱等;
②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广泛应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还常用于食品工业等;
③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常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它还被用于生产汽水、干粉灭火器等;
④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大量用于建筑业;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它还可被用作补钙剂等

技巧04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
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与稀酸反应都能放出CO2气体;
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碳酸氢钠;
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加热很难分解。
技巧05
(1)亚硝酸钠[NaNO2]是工业用盐,外观与氯化钠相似但有毒,其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
(2)硝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铵盐 [NH4],是常用的氮肥。
(3)硫酸铜是白色固体但遇水会变蓝。又因硫酸铜有毒,所以可作杀菌剂,如波尔多液中就含氢氧化钙和硫酸铜,游泳池可用少量硫酸铜杀菌,但饮用的自来水不可以用其杀菌。
(4)高锰酸钾在医疗上可作消毒剂。
题型01盐和盐的化学性质
【例1】如图是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加热“铜绿”的反应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   。
(2)组装装置时,试管口要   ,这是为了   。加热时,要用酒精灯   焰,要先   再集中给固体集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   色,试管口内壁有   出现,澄清石灰水   。
(3)写出铜绿加热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
(4)澄清石灰水所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5)实验结束后,要先   (填序号)。
A.移出导管;
B.熄灭酒精灯。
(6)若将铜绿换成碳酸氢铵,其符号表达式为   。由此反应可知,碳酸氢铵要   保存。
【变式】有一瓶单一溶质的溶液X,取三份等量的该溶液分别置于三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向其中滴加稀硫酸、NaOH溶液、用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如下表所述的实验现象。则下列对该溶液X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加入的物质 稀硫酸 NaOH溶液 AgNO3/HNO3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蓝色沉淀 白色沉淀
A.该溶液是一种无色溶液
B.该溶液中的溶质是一种碳酸盐
C.该溶液中含有+2价铜离子
D.该溶液中的溶质能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
题型02 常用盐的用途
【例2】化学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实践。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运用不正确的是(  )
A.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胃溃疡患者不适合食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稀盐酸,与炉具清洁剂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变式】现有下列四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请将本题答案涂到选择题栏目中。
A.石墨
B.一氧化碳
C.活性炭
D.小苏打
(1)可用于工业炼铁的是   。
(2)可制成干电池电极的是   。
(3)可用于净水的是   。
(4)可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题型03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例3】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无明显现象的一组是(  )
A.NaNO3、NaCl、AgNO3 B.CuSO4、H2SO4、BaCl2
C.HCl、Na2SO4、NaOH D.HCl、Na2CO3、NaNO3
【变式】小岚欲用如图所示的五个实验来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认为,铁钉与稀硫酸混合的实验没有必要做,理由是   。
(2)上述   (填字母序号)实验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
(3)写出上述实验中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小岚通过实验验证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其中对生成物的要求是   。
题型04铵盐、碳酸盐的证明与酸碱盐的应用
【例4】为探究某块状固体的成分,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推理获得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①中有气泡产生,可推断固体中肯定含有碳酸盐
B.由实验②中酚酞试液不变色,可推断固体中不含可溶性碱性物质
C.由实验③中固体没有任何变化,可推断固体化学性质稳定
D.由实验②中酚酞试液不变色、实验④中试液变红,可推知固体灼烧后产生新物质
【变式】在河边有A、B、C、D四家工厂向河中排放废水,每个工厂的废水中含有NaOH、HCl、MgCl2、Na2CO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某中学环保小组对该河流的污染状况进行检测,发现:A处河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F处河水出现白色浑浊;E处河水有大量气泡产生.试推断:
(1)A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是  ;
(2)C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是  ;
(3)E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题型05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例5】食盐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分别完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和“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两个实验。
(1)操作E中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点即可)。
(2)C操作应选用   (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图C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改正:  。
(3)图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若A的操作是正确的。下列的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的是  (填序号)。
①向烧杯中倒入氯化钠时有固体洒落
②向烧杯中倒入水时有少量水溅出
③配制好后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变式】“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涉及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溶解粗盐 B.过滤杂质
C.蒸发结晶 D.熄灭酒精灯
题型06 酸、碱、盐的鉴别
【例6】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一次性区分开的一组试剂是(  )
A.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三种固体(水)
B.K2CO3、NaNO3、BaCl2三种溶液(稀硫酸)
C.铁粉、炭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
D.NaOH、NaCl、Na2CO3三种溶液(石蕊)
【变式】钠元素以盐的形式广泛的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钠元素也是人体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1)实验室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可能的原因是   ,常温下,钠与水反应像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和种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初中常见的钠的化合物主要有NaCl、NaHCO3、Na2CO3,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
的白色粉末可能是NaCl、NaHCO3、Na2CO3,请你通过实验把它们鉴到出来(请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硬水和蒸馏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B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高温煅烧
C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鉴别NaCl和NH4NO3两种固体 取样,分别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
A.A B.B C.C D.D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C60 质软 用于超导领域
液氧 助燃性 用作火箭的燃料
石墨 导电性 用作电极
碳酸氢钠 受热易分解 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A.A B.B C.C D.D
3.向盛有100.0g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NaOH溶液,烧杯中沉淀质量与滴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NaOH溶液前,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m=74.8
C.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
D.取c点对应溶液,滴加稀H2SO4,不能立即出现白色浑浊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
B.红磷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稀盐酸加水稀释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硫酸
5.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B段会观察到有气泡冒出
B.图中BC段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C.图中B点处溶质的种类最少
D.图中CD段可知Na2CO3溶液显碱性
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方案可行的是
A.Cu(CuO)——将固体粉末在空气中灼烧
B.——加水溶解,降温结晶
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加入过量的溶液
7.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
B.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都会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物质大多不能无限溶于一定量的水中,所以一定条件下溶液都可以形成饱和状态
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B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C 从Mg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提纯MgCl2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D 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固体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滤液蒸
发结晶
A.A B.B C.C D.D
9.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5种物质,其中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是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与E反应可生成D B.E物质在农业上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C.D→E的反应过程放出热量 D.C只能通过B和E反应生成
10.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是金属氧化物;C是常见的一种碱。三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理石和物质C均可作建筑材料
B.物质B转化为可以加入稀盐酸
C.物质C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D.物质C转化到物质A只能通入
11.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B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盐 加入过量MgO后过滤

C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D 鉴别NaCl和Na2SO4溶液 取样,滴加Mg(NO3)2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2.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不正确的是
A.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向100g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
C.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Mg、Al、Fe至过量
D.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硫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13.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点的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B.b→d过程中生成的氯化钠不断增加
C.向d点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D.a点不产生沉淀是因为加入的NaOH溶液不发生反应
14.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中溶液为红色
B.③中溶液的溶质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C.④中溶液中存在大量的Cl-、Na+、H+
D.加入过量稀盐酸后,③中观察到沉淀消失,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产生大量气泡
15.下图各实验装置气密性均良好。对实验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广口瓶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
B.氢氧化钡溶液变浑浊,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发生了反应
C.红磷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将导管伸入水中,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
D.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后,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减小,玻璃弯管左侧液面会降低
16.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一些装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开始前,应从 (填“a”或“b”)处装入大理石,收集完气体后, (填操作),反应随后停止。
(3)E装置的集气瓶中充满CO2,打开分液漏斗①,滴入少量NaOH浓溶液,气球明显胀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关闭分液漏斗①,打开分液漏斗②,气球恢复原状,则分液漏斗②中可能盛放的溶液是 (填名称,忽略滴入液体体积)。
17.化学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展开实验探究,如图所示:
初步探究 继续探究 废液处理
(1)实验一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得出样品是否变质的原因是 。
(2)实验二观察到的现象是 ,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为进一步证明变质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将实验二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样品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于是得出实验结论:变质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实验结束后,经过组内交流,同学们对实验过程产生了质疑,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该措施是 。
(4)同学们按照改进后的方案完成探究,并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变质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探究活动结束后,将上述三个实验所得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除酚酞外)是 (填化学式)。为了将废液无害化处理,可以加入适量 ,观察到 的现象,此时废液呈中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