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11课 古代日本 学与练【基础梳理】一、6世纪前的日本1.兴起:公元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2.统一:5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3.统治: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地位近似奴隶。二、大化改新1.背景:(1)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推动日本进行改革。(2)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2.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3.内容: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4.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三、幕府统治1.背景: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庄园形成。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2.形成: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3.影响: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1)概况: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2)特点: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与天皇朝廷并存;天皇实际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3)影响:逐渐形成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课堂演练】1.日本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取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 )A.确立土地私有制B.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C.提倡“文明开化”D.是日本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2.7世纪中期,日本成为了一个在法律、军事制度、土地所有形态和课税制度上都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国家。以上表述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结果3.如图所示内容,表明日本的大化改新( )A.效仿中国并兼具自身特点B.形成了幕府专权的局面C.学习隋唐文学艺术并创新D.确立了完备的典章制度4.日本历史上一次改革规定:“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该规定反映出当时日本土地的所有者是( )A.国家 B.公民 C.部民 D.贵族5.大化改新之前,天皇及皇亲都没有姓。大化改新以后,天武天皇改订全国氏姓,制定了“八色姓”,把皇亲血统的氏姓列为八姓之首,和其他氏族加以严格区别。这一举措旨在( )A.促进日本社会转型 B.打击地方割据势力C.强化天皇专制统治 D.完善官僚政治制度6.“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使日本( )A.完成统一 B.完全西化C.完成封建化 D.完全殖民化7.6世纪以后,中国文明开始大规模地传入日本,破坏了这种部族组织。自朝鲜传入的佛教是文化变革的媒介……由大陆渡海而来的学生、教师、匠人和僧侣,不仅随身带来了新的宗教,还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这一现象推动日本进行( )A.大化改新 B.幕府统治 C.明治维新 D.对外扩张8.“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提高。”这说明( )A.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B.农民是这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C.改革促进了社会进步D.这次改革限制了天皇的权力9.大化改新时规定:凡六岁以上公民,由政府班给口分田,男子二段,女子为男子的三分之二。官户奴婢与公民相同,家人、私奴婢则给公民的三分之一。这一规定( )A.推动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B.动摇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C.导致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D.抑制了贵族地主对土地的兼并10.“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大化改新的这项规定意在( )A.限制土地兼并,发展庄园经济B.削弱幕府统治,加强中央集权C.稳定小农经济,维护统治地位D.提高武士待遇,完善官僚制度11.640年,圣德太子派到中国留学30多年的高向玄理、留学僧南渊请安回国,他们带回隋唐的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传授给皇室贵族,为日本的封建化提供了思想基础。随后日本( )A.进入奴隶社会 B.对外侵略扩张C.派遣唐使来华 D.开始大化改新12.有人说“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这次“革新”使日本(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D.进入了镰仓幕府统治时期13.大化改新废除贵族世袭制,各级官吏由国家任免,将贵族私有的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变成公地和公民。这些措施( )A.保护了贵族利益 B.加强了中央集权C.加剧了社会动荡 D.动摇了幕府统治14.下列关于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的改革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②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③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④统一赋税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15.大化改新实现了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的飞跃,这种“飞跃”的实质是( )A.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形成B.天皇制度的建立C.豪强贵族世袭制的削弱D.封建制度的建立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书 地理志》是我国最早对日本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书籍。《隋书 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新唐书 日本传》也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遗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材料二】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写道:“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后来,日本就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侵略战争,同老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材料三】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黄遵宪《日本国志》,有改动(1)中国史书中多次出现与古代日本有关的记录说明了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中古时期拜认老师后所进行的改革并说明其影响。(3)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一项内容。参考答案1-10 BDAAC CACDC11-15 DABAD16.(1)古代日本与中国交往频繁,关系友好。(2)改革:大化改新;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3)改革:大化政新;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