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资源简介

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学习目标】
1.能够从全球视角分析污染物跨境转移产生的原因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综合分析通过国际合作解决污染物跨境转移问题的有效途径。(综合思维)
2.能够搜集世界、全国或区域的环境信息,并利用信息解释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成因,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区域认知)
3.结合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实例,能够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理解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重要性,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4.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调查,描述污染物跨境转移的现象,并结合已有资料,对解决污染物跨境转移问题提出建议,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
【自主预习】
一、污染物跨境转移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境外输出①      ,将本国产生的污染治理成本转嫁给他国,从而少承担或不承担②        和环境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
2.主要形式
主要形式 举例
污染物通过③  、 海洋或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 大面积酸雨区的形成、海上石油泄漏、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
污染物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 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
  3.污染物人为跨境转移
(1)根本原因
(2)主要趋势
4.主要影响
地区 影响
输出国 减少了输出国的⑧        和污染物排放,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置成本,缓解了国内的公众舆论压力
接受国 使污染接受国的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受损
二、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巴塞尔公约》遵循“⑨          ”原则,为实现国与国之间的有效合作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具体措施如下:
(1)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物,各国需要把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减到最低限度,并采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就地储存和处理。
(2)如果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物,出口国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物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物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
(3)发达国家依托在污染物管理、污染物⑩          技术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技术转让、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2.我国采取的措施
角度 措施
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发展权和环保权
法律 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
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         ,严禁高污染和低技术的产业引入
环境监管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
环境标准 提高和完善             ,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
贸易 开展        ,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
  【答案】 ①污染物 ②环境损害 ③河流 ④不平衡 ⑤公众参与 ⑥工业化 ⑦产业转移 ⑧资源损耗 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⑩无害化处理  环境门槛  违法成本 环境标准体系  绿色贸易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2023年8月,日本政府召开相关阁僚会议,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入大海。这场“核”水之患,始于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9.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灾难性核泄漏。经十几年积累,核污染水量约有134万吨。截至2023年10月23日,已有超过1.5万吨核污染水流入海洋。
分析日本这一举措的影响及国际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措施。
主题1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方式
情境1 2019年,全国海关打击“洋垃圾”走私入境,侦办废物走私犯罪案件372起,查证涉案废物76.2万吨。通过持续打击整治,洋垃圾走私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调查报告显示,发达国家每年产生的电脑、电视、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垃圾多达5 000万吨,其中75%的电子垃圾没有经过正规的回收处理,绝大部分被非法输往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转入地的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任务 污染物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跨境转移
【答案】 污染物通过河流、海洋或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污染物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如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
情境2 酸雨是地面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在高空扩散的过程中形成的酸性沉降物。酸雨的形成和影响都不是局部的,全球范围内受酸雨影响较突出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下图为酸性沉降物形成示意图。
任务1 说出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其危害。
【答案】 形成过程: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危害:酸雨直接腐蚀破坏人类建筑物,使水体、土壤酸化,危及水生生物,危害植被,影响农作物收成。
任务2 列举其他污染物自然跨境转移的事例及其造成的危害。
【答案】 1986年莱茵河沿岸,位于瑞士境内的化工厂着火,污染物大量进入莱茵河并迅速扩散,造成了跨境的环境灾难,直接污染了下游的水体,造成大量水生生物死亡,并危害沿岸居民的健康。
2015年,印度尼西亚超过260万公顷土地被烧毁,产生的烟霾侵袭了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多国,最终酿成了一场严重的生态灾难,直接威胁了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大量人员呼吸道感染。
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
形式 后果
河流、海洋或大气自然流动 使一国发生的污染扩散到邻国或周边国家
国际贸易 把可利用的污染物作为商品输送到远离所在国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国际投资 发达国家将落后的重污染设备、技术和行业等转移到本国区域之外
2.根本原因
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领域的制度建设、市场监管、治理成本和公众参与等方面都存在差距,是污染物人为跨境转移的根本原因。
  “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弃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弃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弃物。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洋垃圾”的进口热潮开始于20世纪末。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面对中国的禁令,英美两国正在积极制定政策以彻底解决塑料垃圾问题,但是在相关技术研制成功及政策出台前,英美两国在塑料等垃圾处理上仍以寻找替代中国的垃圾进口国为主。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曾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  )。                
A.废弃物处理能力强 B.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C.弥补工业原料短缺 D.环境承载力大
【答案】 C
【解析】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增大,进口“洋垃圾”可以补充部分工业原料,节约制造成本,从而满足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要。
2.最有可能成为替代中国的垃圾进口国是(  )。
A.加拿大 B.日本
C.尼日利亚 D.新加坡
【答案】 C
【解析】 “洋垃圾”虽然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为保护环境和人们健康,发达国家对固体废弃物进口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对固体废弃物进口的监管较宽松,所以成为“洋垃圾”的出口市场。比较选项四个国家,尼日利亚经济发展水平最低,因此最有可能成为替代中国的垃圾进口国是尼日利亚。
主题2 污染物跨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防范
情境 “垃圾”,顾名思义就是废弃品,而“洋垃圾”指国外一些处理废弃的工业用品、日用品等固体废弃物,这些固体废弃物本该在生产国处理,但有些国家为了节省处理成本,通过与我国不法商家串通,直接打包运往我国。2017年7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各地加大进口监管力度,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弃物。我国在2019年年底前已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弃物。下图为2005—2016年我国固体废弃物年度进口量及增速图。
任务1 概括图示年份我国固体废弃物进口量的主要特点。
【答案】 固体废弃物进口量大;进口数量同比增速呈波动变化。
任务2 说明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的理由。
【答案】 “洋垃圾”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会加剧环境污染;带有大量细菌和病毒,会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危害人体健康;回收加工再销售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以极低的价格流通,扰乱我国经济秩序。
任务3 说明我国在招商时应杜绝引进哪类企业
【答案】 高污染、高耗能企业。
南极微塑料污染——培育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情境 材料一 2018年4月21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顺利返抵上海。此次考察中,科考队员在南极半岛海域和戴维斯海首次检测出微塑料。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微塑料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比表面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黏附污染物,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如今,微塑料已遍布地球各个海域,人口越稠密的海岸地带微塑料越多。
材料二 下图为污染物迁移模式图。
任务1 推测微塑料的来源。
【答案】 工业生产产生的微塑料;塑料制品经过风化后形成的微塑料;清洗含有纤维的衣物时产生的微塑料;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在洗涤过程中融入水环境;等等。
任务2 解释微塑料出现在南极海域的原因。
【答案】 随大洋环流扩散;随大气环流飘移、沉降等。
任务3 分析微塑料产生的危害。
【答案】 微塑料污染海洋水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微塑料难降解,扩散快,污染范围大;微塑料会吸附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污染程度;被海洋生物误食,导致生物死亡,影响生物多样性;微塑料及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至高等生物及人体内,危害人体健康。
任务4 简述防治微塑料危害的措施。
【答案】 加强监测调查;塑料制品回收处置,提升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加强法律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形成政府、企业、公众联手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等。
1.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1)自然因素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污染物随河流、海洋或大气自然流动,没有明确目的地,邻近或不邻近的国家或地区都可能受害,从而使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扩大。
(2)人为因素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
(3)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危害
特点 危害
直接性 污染当地水源和土壤,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并危害人体健康
长期性 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
全球性 长期积累对全球环境造成危害
2.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1)国际合作——《巴塞尔公约》
(2)我国的防控措施
项目 内容
国际贸易 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与污染物出口国或地区进行交涉,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环境权益
制度建设 逐步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控制,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资源利用 全面提升国内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水平,逐步补齐国内资源缺口
公众参与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
  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读2014—2019年我国进口固体废物量及变化情况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2014—2019年我国进口固体废物量的增长率变化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先减后增,2017—2018年减少最快
B.先增后减,2017—2018年减少最慢
C.整体呈减少趋势,2017—2018年减少最快
D.整体呈增加趋势,2017—2018年减少最慢
2.进口固体废物对我国的危害有(  )。
①加剧环境污染 ②减少可利用资源 
③加快病菌扩散 ④增加原料成本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我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的最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就业率上升 B.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C.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D.保护我国生态环境
【答案】 1.C 2.B 3.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进口固体废物量增长率从2016年开始为负值,之后一直在减少,其中2017—2018年减少得最快。第2题,固体废弃物可能携带病菌并且含有不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会加大我国的环境治理压力,加快细菌的扩散,①③正确;但是其中一些可利用的还是能够增加原料来源,降低原料成本,②④错误。第3题,进口固体废物能够增加与其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口,促进就业率上升,禁止进口固体废物会使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口减少。进口固体废物能够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是依靠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是依靠禁止进口废物。
【随堂检测】
1.下列属于污染物跨国污染方式的有(  )。             
①大气环流  ②固体废弃物跨国转移 
③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④服装贸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污染物可通过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本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会通过跨国转移输送到其他国家;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进入其他国家。
2.下列关于污染物跨国污染对国家安全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过程跨国传输的污染物跨国污染不会影响国家安全
B.污染物跨国污染可能会造成输入国的环境安全问题
C.可能引发输入国与输出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
D.可能引发军事冲突
【答案】 A
【解析】 一个国家排放的污染物,会通过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从而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污染。
  在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与夏威夷之间的广阔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科学家们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这座“垃圾岛”一直在“茁壮成长”。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岛屿”的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据此回答3~5题。
3.形成“太平洋垃圾岛”的垃圾主要来自(  )。
A.航行于海上的各类船只
B.沿海陆地上的生产活动
C.陆地上人类生活活动丢弃的垃圾
D.废弃船只上难以分解的塑料制品
4.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并形成“垃圾岛”的主要洋流可能是(  )。
A.北太平洋暖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
C.阿拉斯加暖流 D.北大西洋暖流
5.大洋上的“垃圾岛”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海洋动物吞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
B.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
C.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
D.增加海洋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
【答案】 3.C 4.A 5.A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中“垃圾岛”的成因,“科学家们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可知“垃圾岛”主要由废旧塑料袋聚集而成,而废旧塑料袋主要来自陆地上人类生活活动丢弃的垃圾。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垃圾岛”位于太平洋旧金山与夏威夷之间,所以北大西洋暖流对其没有影响;加利福尼亚寒流和阿拉斯加暖流分别向南、北流动,不利于废旧塑料袋的聚集;北太平洋暖流将亚洲东部沿海地区的废旧塑料带到太平洋内部聚集。第5题,该“垃圾岛”会影响海上的交通,但这不是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垃圾岛”可能会危害海洋环境,但不会改变洋流的流向;“垃圾岛”与海洋气象灾害的发生无关;“垃圾岛”的形成属于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环境污染会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如海洋动物不慎吞下其中的塑料垃圾,会因无法消化而危及生命。
  发达国家将固体废弃物出口到发展中国家是多年惯例,但近年来,对“洋垃圾”说不,成为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共识。发展中国家不是发达国家的“垃圾殖民地”,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能以牺牲别国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据此回答6~8题。
6.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固体废弃物的实质是(  )。
A.资源输出
B.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经济发达程度差异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7.下列关于发展中国家进口“洋垃圾”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洋垃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只是占用大量土地 
②“洋垃圾”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次生污染,加大环境压力 
③部分“洋垃圾”直接进入市场流通,危害人体健康 ④经加工再销售的“洋垃圾”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列有关污染物跨国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物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B.很多发展中国家环境自净能力强,可以自然分解更多的垃圾
C.污染物跨国转移会给输入国带来环境污染
D.发展中国家可获得巨额经济赔偿,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 6.D 7.D 8.C
【解析】 第6题,发达国家将固体废弃物出口到发展中国家不仅可以降低垃圾处理成本,还可减轻垃圾对本国的环境污染,这是经济发达程度差异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输出的是废弃物不是资源,更不是经济援助。第7题,“洋垃圾”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会污染大气、地下水、土壤等,会加大环境压力,危害人体健康,同时经加工再销售的产品质量也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②③④正确;“洋垃圾”除了会占用大量土地,还会危害土壤中的微生物,污染土壤等,①错误。第8题,对于自然环境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少量污染物也会引起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污染物排放不断增加,环境自净能力减弱,再接收国外的垃圾,会进一步加剧本国环境污染;污染物具有污染环境的特性,污染物跨国转移会给输入国带来环境污染;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监控漏洞转移垃圾,发展中国家没有获得巨额经济补偿,且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环境保护。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