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简介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时作业--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1.美国《时代周刊》,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以下为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部分中国人的相关信息。下述内容( )
时间 封面人物 主题词 介绍
1924年 吴佩孚 吴将军:中国的强者 军事天才,精通文化,科学和文学;刻苦学习英文,说话柔和,手段强硬
1927年 蒋介石 蒋介石将军:在孙 (sun)陨落之后升起 征服者
1949年 毛泽东 民主统一 毛泽东把中国划入共产国际集团的版面,对西方而言,这是一种无法估计的灾难
1971年 周恩来 周恩来 中国人来了
A.从侧面折射出了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向
B.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世界能够客观认识中国
C.说明近代中国在世界上拥有较高的国际地位
D.体现了美国当时对中国抱有警惕敌视的态度
2.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 )
A.肯定文化遗产的“突出的普遍价值” B.说明古迹保护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
C.强调古迹保护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D.提出古迹修复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
3.下表为1902年彭翼仲创办的儿童蒙学读物《启蒙画报》的栏目设置(部分)情况。据此可知,《启蒙画报》的基本主题是( )
伦理实说 掌故识略 本国历史 本国地舆 格致述古 算率 化理初阶
初级物理 普通植物(也作普通植物学) 动物情状 卫生术 教育精神
家庭教育 课蒙喻言 博物小品 时闻 各国新闻 海国轶事 西事起原
A.民主与科学 B.洋务与救亡 C.爱国与维新 D.革命与西学
4.下列关于近代大学教育发展演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柏林大学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 B.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度
C.美国大学逐渐倾向于精英化 D.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5.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輿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四百多年以前根据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舆地山海全图》重新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的传播
A.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
B.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
C.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
D.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
6.从1810年建校,仅短短十数年的时间柏林大学就超过了英法等国大学的水平,形成了“为科学而生活”的校风,“学术自由”与“教研并重”也逐步成为柏林大学的灵魂。柏林大学诞生了世界上自有大学以来的第一个实验室、第一个研究所、第一个研究生院及研究生制度、第一本科技刊物。柏林大学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德意志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B.德意志人才辈出,群英荟萃
C.启蒙运动激发出强劲的创新能力 D.尊重教育规律,办学理念卓越
7.古代中国女子通常被排除在正规教育的行列之外,这一局面直到近代教会女校出现之后才被改变。教会女校的创办初衷是文化侵略,培养中国的基督教宣传者,后来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和近代科学课程。教会女校的开办( )
A.体现了文化侵略的双重影响 B.提高了妇女的政治权利
C.改变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D.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8.19世纪的欧洲油画风格以新古典主义为主导,强调构图,画风严谨细腻,作品多为传统肖像画。但随着人像摄影技术的出现,传统肖像画的社会功能被逐渐取代,印象派、立体主义和抽象绘画便随之崛起。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科技革命对艺术走向的引领 B.美术风格对时代挑战的回应
C.光学发展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D.资产阶级对自由观念的追求
9.阅读如图“1949年国立北平图书馆机构设置情况”。由此可见,近代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有( )
①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 ②服务公众生活 ③促进学术研究 ④开展基础教育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如表中的电影作品反映出
A.大众传媒注重塑造儿童的价值观 B.政府致力于改善儿童的生存环境
C.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 D.电影创作表达作者的艺术想象
11.在明清时期的江南,私人藏书数千卷的情况较为普遍,少数藏书家收藏的书籍甚至超过万卷,其中范家天一阁藏书达七万余卷。这一现象( )
A.有利于文化传承 B.推动了出版自由
C.扩大了识字群体 D.传播了民主思想
12.1977年, 国际博物馆协会把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确定活动主题。2023年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下列关于博物馆职能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作用
B.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
C.以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
D.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领域的知识
13.1933 年春起,中央苏区陆续开办了一系列正规干部学校,如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苏维埃大学、列宁团校等。以下可能作为学习内容的有( )
①《论人民民主专政》 ②《巴黎公社》
③《中华苏维埃政权的现在与未来》 ④《论持久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大学教育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及其同生产过程的联系;教育对人才的评价,更倾向于对自然和社会的实际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精神的、品格的修养。这反映出( )
A.启蒙思想具有民族特色 B.国家意志决定了教育发展方向
C.西方人文精神出现倒退 D.科教事业趋向世俗化和理性化
15.“至一千四百四十年,有人制造火药,枪炮由兴,对垒交锋,胜于刀剑。有革滩布革约翰者,创造印书妙法……先用木板,次用铅板。按以前之书籍,全是抄本,是以价值昂贵,富家方可购买,寒士即不能读书识字矣。嗣后印书法出,各处皆有书籍,而工省价廉,人人可获,文字学业,由此蔚然兴起也。”据此可知( )
A.“手抄本”消失 B.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极大推进
C.阶级对立缓和 D.人类文化典籍自此得到有效保护
16.下列关于博物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大英博物馆是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②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 
③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教育政策是阶级、国家政府产生后才产生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不同,每一个时期的教育政策均有时代的特征。比如,先秦“学在官府”的教育政策;自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之后,此后历朝历代的文教政策均以儒家思想为指导,隋唐儒佛道三教并立,但仍以儒学为正宗,唐太宗曾说:“己之所好,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各个朝代具体的教育政策不同,但目的一致,如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书同文,行同伦”的文教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秦朝中央政府的专制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的三大文教政策也是治国安民的需要。从历史上看,历朝历代政府重视民族文化教育问题,联系民族关系的实际,国家所处的特定阶段,基于中华民族的固有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不停探索,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强有力的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民族独特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
——摘编自廖娟《论中国古代教育政策的特点》
材料二:英国师范教育的开端是教会的慈善教育,英国私人捐助教育的现象在英国十分普遍,因而慈善学校的建立给予了大量贫苦儿童基本的教育,帮助他们适应正在转型中的社会。工业革命席卷全球后,各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增强国力、弥补教会与私人办学力量的不足,英国政府更加注重发展教育。19世纪,英国大批积累了财富的资本家增加了对教育的捐赠与资助,工人阶级也增加了对子女教育费用的支出。民众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沙特爵士,面对维多利亚时代发生巨变的英国社会,他着重强调了教育对于维护英国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主张广泛推行民众教育。19世纪晚期,英国最终确立了由地方师范学院、私人训练学院等共同组成的师范教育体系。
——摘编自付扬扬《近代英国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国师范教育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古代教育政策和近代英国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中得到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前期藏书家地域统计表
地域 浙江 江苏 安徽 福建 北京 山西
人数 267 247 158 74 36 34
地域 广东 山东 上海 湖北 江西 四川
人数 26 17 12 9 9 8
地域 河北 河南 陕西 湖南 辽宁 贵州
人数 6 5 4 4 3 3
——据《中国出版史游代卷上》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北京图书馆和出版总署编译局所藏1867年以翻译著作共有6686种,但“五四”以前翻译的图书所。1958年台北所谓“中央图书馆”编纂的《近百年来中译西书目录》,收录译自西文的书5047种,它受政治立场的影响,对许多存在偏见,导致了很多漏收,日本人实藤惠秀《中国译自日本书综合目录》,收录了从1868年至1979年110年间的翻译著作5765种(次),与台北目录的5047种完全不重复,出版总署编译局所收录的译作有大量是上述两个目录都没有,例如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俄国民主主义,苏联著作等。而上述三个目录都不包含《东西学书录》(1899年,收录西、日文译作537种)、《译书经眼录》(1394年,在《东西学书录》基础上增加530余种)等所收录的译著。
——整理自《中国出版通史代卷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前期藏书家分布的地域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1867~1979年间中国翻译外书数量进行粗略估计,并分析各书目收录不全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 林则徐翻译的《四洲志》中,第一次在中国介绍和传播西方图书馆。
1847 上海天主教耶稣会设立第一家近代图书馆——上海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
1896 梁启超发表的《西学书目表》,可以模糊地看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综合性图书三大基本部类的雏形;对近代目录学和分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899 清政府号令全国书院改变原有藏书形式,开始逐渐过渡为近代学校图书馆。
1915 教育部颁布《通俗图书馆规程》,规定各省治、县治通俗图书馆,储集各种通俗图书供公众阅览;对私立图书馆作出了规定。
1919 教育部公布《全国教育计划书》指出:图书馆之启导学术,其功用等于学校。
1924 李日垓在云南腾冲县和顺乡建立了和顺阅书报市,是中国最早的农村图书馆。
——摘编自王平、王雨潇《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社会起源》
材料二 1653年,曼彻斯特市成立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切塔姆图书馆,这是英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669年,作家约翰·伊夫林提出为公共图书馆立法的建议,此后,主张以公共税收来维持免费图书馆的建议增多。18世纪,工业和科学的发展逐渐战胜神学,人们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于是,英国逐渐产生教区图书馆、咖啡屋、慈善学校和机械工人学校等各类信息传播载体。1850年,尤瓦特提交的《公共图书馆法》议案经过议会的反复斗争最终被认可,英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法令生效。此后,英国的议会文化使得公共图书馆大行其道,公共图书馆迅速成长,到19世纪末,英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超过100个。
——摘编自《英国公共图书馆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图书馆兴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19世纪英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图书馆所承载的社会功能。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
材料一 王韬于同治六年(1867年)在英国参观博物馆时记录道:“英之为此,非徒令人炫奇好异,悦目怡情也。盖人限于方域,阻于时代,足迹不能遍历五洲,见闻不能追及千古;虽读书知有是物,究未得一睹形象,故有遇之于目而仍不知为何名者。今博采旁搜,综括万汇,悉备一庐,于礼拜一、三、五日启门,纵令士庶往观,所以佐读书之不逮而广其识也,用意不亦深哉”。1895年康有为成立强学会,学会中最重要的四件事为“译印图书、刊布报纸、开大书藏、开博物院”,他认为“西方借博物馆众人之心思以求实用,合万国之器物以启心思,乌得不富?”从而要求创办博物馆,其中“凡古今中外兵、农、工、商各种新器,如新式铁舰、轮船、水雷大器及各种电学、化学、光学、重学、天学、地学、物学、医学诸机器,各种矿质及动植种类,皆为备购,博揽兼收”。
——摘编自李军《晚清民国时期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认识》
材料二 1922—1937年新增各博物馆全国分布图
——摘自陈思清《近代中国学校博物馆发展研究(1876—1949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部分中国人的相关信息,介绍了北洋军阀时期的吴佩孚、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的蒋介石、新中国成立时的毛泽东、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时期的周恩来,每一次《时代周刊》上中国人物的出现,都反映着国内政治与社会的瞬息万变,从侧面折射出了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向,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毛泽东把中国划入共产国际集团的版面,对西方而言,这是一种无法估计的灾难”可看出西方世界对新中国的看法带有意识形态上的偏见,并不客观,排除B项;近代中国在世界上国际地位并不高,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时代周刊》对吴佩孚、蒋介石、周恩来进行了正面积极的介绍,体现不出警惕敌视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材料表明古迹修复与保护要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可知强调古迹保护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C项正确;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古迹保护的真实性不是普遍价值,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不单纯是古迹保护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古迹保护与修复注重真实性,不是完整性,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通过观察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的儿童蒙学读物在栏目设置中,注重宣传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突出介绍近代自然科学和世界知识,反映出《启蒙画报》的基本主题为爱国与维新,C项正确;民主精神在材料中并无明显体现,排除A项;20世纪初,洋务运动在19世纪末已破产,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强调与“革命”相关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近代美国大学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C说法错误,符合设问要求,故选C;柏林大学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针,采取讲课、讨论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形式,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1808年拿破仑创立帝国大学,建立“大学区”制度,B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北京大学为中心,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
5.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坤舆万国全图》与我们今天的世界地图已经很接近,该图中的地理信息极为丰富,涉及到中国地理和世界著名河流的描绘,《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传播说明中国在这时期已经开始了解包括南美洲在内的世界许多地方,能得出这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故B选项正确;《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传播最多能说明中国传统的华夏观念被冲击,不能够得出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故A选项与史实不符;《坤舆万国全图》是利玛窦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到京师将此图献于明神宗,这时期中国印刷术已经高度发展,因此这与当时的印刷术的发展完善无关,故C选项错误;明末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产生的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早期启蒙思想,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0年(德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柏林大学注重校风建设,开创了研究型大学的先河,超过了英法等国大学的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倡导“为科学而生活”、“学术自由”与“教研并重”,也就是尊重教育规律,办学理念卓越,D项正确;据材料“短短十数年”可知,柏林大学的成功与历史文化底蕴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人才辈出”的信息,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启蒙运动开始于英国,高潮在法国,之后才发展到德国等其他国家,而材料中说柏林大学水平高于英法等国大学,可见,不是启蒙运动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在从事文化侵略,宣传西方宗教和培养基督教徒的同时,近代教会女校还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和近代科学课程,改变了古代中国女子通常被排除在正规教育行列之外的局面,体现了文化侵略的双重影响,A项正确;材料与提高妇女政治权利无关,排除B项;改变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并非教会女校的创办,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并非教会女校的文化侵略行为及其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随着人像摄影技术的出现,传统肖像画的社会功能被逐渐取代,印象派、立体主义和抽象绘画便随之崛起”可知,说明绘画风格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这是艺术对技术带来挑战的一种回应,B项正确;科技革命对艺术有一定推动作用,“引领”说法夸大化,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光学发展”与绘画创作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资产阶级对自由观念追求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通过观察材料图表,结合所学可知,“善本组”“金石组”等反映出图书馆有益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据“阅览组”等信息可知,近代图书馆有面向和服务公众的功能,据“研究组”“日本研究室”等项目可得出,近代图书馆有助于学术研究的展开,说法①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不包含说法③的A项;结合所学可知,图书馆并非中小学校,图中并未体现其具有基础教育的功能,说法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BD两项。故选C项。
10.A
【详解】从材料“造就一个理想的健全的儿童”、“流浪儿童的挣扎与奋斗”、“为新中国造就一线曙光”等信息可知,电影希望通过塑造儿童的价值观来的去社会进步,故A正确;材料同有体现改善儿童的生存环境的想法,排除B;没有比较,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材料反映的并不是艺术的想象,排除D。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私人藏书数千卷的情况较为普遍,少数藏书家收藏的书籍甚至超过万卷,其中范家天一阁藏书达七万余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江南是富庶之地,藏书千卷甚至万卷并建有藏书阁,书籍承载知识,藏书有助文化传承,A项正确;古代君主专制统治下,均没有出版自由,排除B项;藏书量的多少与识字群体是否扩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传播民主思想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所学可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作用是学校教育的职能,符合题意,A项正确;博物馆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博物馆以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博物馆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领域的知识,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开办的正规干部学校,可能把《巴黎公社》和《中华苏维埃政权的现在与未来》等指导工农革命的文章作为学习内容,说法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发表的文章,《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秋,说法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D三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据材料可知,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大学教育对人的培养更倾向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实际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精神的、品格的修养”,体现了教育事业的世俗化和理性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大学教育的世俗化和理性化,没有体现启蒙思想的内容,也没有体现启蒙思想的德国特色,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教育的发展,但没有体现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且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决定教育发展方向的是经济基础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大学教育的发展是人文精神的发展,并非倒退,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一千四百四十年”“有革滩布革约翰者,创造印书妙法……先用木板,次用铅板……文字学业,由此蔚然兴起也”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所述为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极大的推进了文化传承与传播,B项正确;“消失”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阶级对立无关,排除C项;“有效”说法过于绝对,且金属活字印刷术与人类文化典籍的保护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①错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是故宫博物院,②正确;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③正确,故②③正确,故选B项。
17.(1)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阶级性;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为统治阶级的政权、政治服务,为历代统治者所注重;融合在国家治理策略之中。(任答三点即可)
(2)主要原因:以慈善学校为主的教育实体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民众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有识之士的推动。(任答三点即可)认识:教育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教育政策应该服务于不同时期政治统治的需要,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现代教育政策应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为主,增强社会创新意识和能力;教育政策中应该渗透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据材料“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不同,每一个时期的教育政策均有时代的特征”可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阶级性;据材料“此后历朝历代的文教政策均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可知,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据材料“各个朝代具体的教育政策不同,但目的一致,如秦朝……文教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秦朝中央政府的专制统治;汉武帝……三大文教政策也是治国安民的需要”可知,为统治阶级的政权、政治服务,为历代统治者所注重,并且古代的教育政策融合在国家治理策略之中。
(2)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英国)。主要原因:据材料“英国师范教育的开端是教会的慈善教育,英国私人捐助教育的现象在英国十分普遍,因而慈善学校的建立给予了大量贫苦儿童基本的教育,帮助他们适应正在转型中的社会”可知,以慈善学校为主的教育实体的发展;据材料“工业革命席卷全球后,各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增强国力、弥补教会与私人办学力量的不足,英国政府更加注重发展教育”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据材料“民众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沙特爵士,面对维多利亚时代发生巨变的英国社会,他着重强调了教育对于维护英国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主张广泛推行民众教育”可知,民众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有识之士的推动。
认识:据两则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的教育适应了古代巩固统治的需要,西方近代的教育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据此可知,教育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教育政策应该服务于不同时期政治统治的需要,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据材料“为了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增强国力、弥补教会与私人办学力量的不足,英国政府更加注重发展教育”及所学知识可知,现代教育政策应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为主,增强社会创新意识和能力;据材料“他着重强调了教育对于维护英国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主张广泛推行民众教育”及所学知识可知,教育政策中应该渗透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8.(1) 地域特点: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或江浙、安徽),南方多于北方;经济中心多于政治中心等。原因: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出版业发展;宋明以后南方儒学高度发展,南方成为文化中心;清代前期实行文化专制,私人藏书兴盛;江南地区远离政治中心,政府控制力相对薄弱等。
(2)粗略估算:在12000至19000之间(或不少于11879种)。原因:北京所藏清代遗书较少,可能与洋务运动及译书活动主要在地方开展有关;《近百年来中译西书目录》受国民党政治偏见影响,排斥社会主义相关书籍,也因日本侵华的缘故,没有收录日文译作;实藤惠秀的《中国译自日本书综合目录》受冷战期及意识形态影响,统计的是译自日文著作,并排斥社会主义类著作等。
【详解】(1) 地域特点:通过观察“清代前期藏书家地域统计表”,对比图表中列举的不同省份藏书家的人数可知,清代前期藏书家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或江浙、安徽),且南方多于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藏书家在经济中心多于政治中心等。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经济、科技、思想、文化及至政治等方面分析可知,影响清朝前期藏书家地域分布特点的因素主要有,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出版业发展,宋明以后南方儒学高度发展,南方成为文化中心,清代前期实行文化专制,私人藏书兴盛;江南地区远离政治中心,政府控制力相对薄弱等。
(2)粗略估算:根据材料二中“北京图书馆和出版总署编译局所藏1867年以翻译著作共有6686种”“台北所谓‘中央图书馆’《中译西书目》,收录译自西文的书5047种”“日本人实藤惠秀《中国译自日本书综合目录》,收录了从1868年至1979年110年间的翻译著作5765种”“(此外,《译书经眼录》在《东西学书录》基础上)增加530余种”等信息可知,1867~1979年间,中国翻译外书的数量估计在12000至19000之间(或不少于11879种)。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台北‘中央图书馆’)受政治立场的影响,对许多存在偏见,导致了很多漏收”可知,受国民党政治偏见影响,排斥社会主义相关书籍;根据“出版总署编译局所收录的译作有大量是上述两个目录都没有,例如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俄国民主主义,苏联著作等”“日本人实藤惠秀《中国译自日本书综合目录》,收录了从1868年至1979年110年间的翻译著作”,结合所学知识,从相关书目编著者的立场分析可知,日本侵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等,影响统计译自日文的著作,排斥社会主义类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所藏清代遗书较少,可能与洋务运动及译书活动主要在地方开展有关。
19.(1)特点:深受西方影响;与社会变革密切相关;创办主体多元;图书馆种类多样化;藏书类型实用化;服务对象逐步社会化;管理逐渐规范化;教育功能突出。
(2)原因: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启蒙思想和教育世俗化的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的需求;市民阶层休闲理念和方式的改变;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民主宪政的完善和立法规范;有识之士的倡议。
(3)功能:保存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一“林则徐翻译的《四洲志》中,第一次在中国介绍和传播西方图书馆。”可得出深受西方影响;由材料一“清政府号令全国书院改变原有藏书形式,开始逐渐过渡为近代学校图书馆。”及所学可得出与社会变革密切相关;由材料一“教育部颁布《通俗图书馆规程》,规定各省治、县治通俗图书馆,储集各种通俗图书供公众阅览”可得出创办主体多元;图书馆种类多样化;服务对象逐步社会化;藏书类型实用化;由材料一“对私立图书馆作出了规定”可得出管理逐渐规范化;由材料一“图书馆之启导学术,其功用等于学校。”可得出教育功能突出。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至19世纪的英国。由材料二“18世纪,工业和科学的发展逐渐战胜神学,人们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于是,英国逐渐产生教区图书馆、咖啡屋、慈善学校和机械工人学校等各类信息传播载体。”可得出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的推动;由材料二“1850年,尤瓦特提交的《公共图书馆法》议案经过议会的反复斗争最终被认可,英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法令生效。”可得出民主宪政的完善和立法规范;有识之士的倡议;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启蒙思想和教育世俗化的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的需求;市民阶层休闲理念和方式的改变;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分析说明。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一“规定各省治、县治通俗图书馆,储集各种通俗图书供公众阅览”可得出开展社会教育;由材料一“图书馆之启导学术,其功用等于学校”可得出开发智力资源;由材料二“英国逐渐产生教区图书馆、咖啡屋、慈善学校和机械工人学校等各类信息传播载体”可得出传递科学情报;提供文化娱乐;结合所学可得出保存文化遗产。
20.举例:
100多年来,博物馆在中国走过了一条极不寻常的道路。19世纪六七十代,中国出现了类似于博物馆的设施。受到西方博物馆文化的影响,先进中国人主张创办自己的博物馆,弥补书籍的不足,拓宽中国人的世界视野,解放人们的思想。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戊戌维新运动兴起,康有为主张建立博物馆来宣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启发国人的民智。1905年张謇在南通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博物苑”。民国时期博物馆建设展现新气象。1921年国立历史博物观正式开馆。各地的学校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等数量增多,但全国发展不平衡,边疆地区还没有一所博物馆,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通过借鉴国外博物馆的优势,近代先进中国人主动建设自己的博物馆来教育大众,提升国人的素质。而近代中国社会动荡和发展落后,也阻碍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近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据材料一“王韬于同治六年(1867年)在英国参观博物馆时记录道”“纵令士庶往观,所以佐读书之不逮而广其识也,用意不亦深哉”受到西方博物馆文化的影响,先进中国人主张创办自己的博物馆,弥补书籍的不足,拓宽中国人的世界视野,解放人们的思想。据材料一“1895年康有为成立强学会,学会中最重要的四件事为‘译印图书、刊布报纸、开大书藏、开博物院’,他认为“西方借博物馆众人之心思以求实用,合万国之器物以启心思,乌得不富?”可知,康有为主张建立博物馆来宣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启发国人的民智。据材料二地图不同颜色的分布情况可知,各地的学校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等数量增多,但全国发展不平衡,边疆地区还没有一所博物馆,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其次归纳总结,通过借鉴国外博物馆的优势,近代先进中国人主动建设自己的博物馆来教育大众,提升国人的素质。而近代中国社会动荡和发展落后,也阻碍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