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单选题
1.1919年11月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致辞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相对论
A.成功地解释了物理学中光电效应现象
B.使人们对微观世界认识取得巨大进步
C.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性意义
D.改变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角度和方式
2.如图反映出共同的经济特征是
A.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B.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结合
C.国有企业主导国家经济发展 D.能源与交通业由国家经营
3.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颁布了以下法律。这些法律的颁布( )
《卡特尔法》 设立卡特尔局,对各类限制竞争的行为进行监督。将竞争自由同竞争 秩序二者联系起来,为市场竞争的有关各方规定了一个法律范围。
《联邦银行法》 联邦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机关,负责调节货币流通和经济企业的 信贷供给,“保卫货币”。
A.推动社会结构变化 B.力促市场良性运作
C.适应欧盟发展需要 D.强化贸易保护主义
4.1970年4月13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即将抵达月球时,氧气罐爆炸,电源损坏,登月失败,航天员陷入危险之中……在“阿波罗13号”号即将重返地球大气层时,为防止出现任何可能的干扰,苏联关闭了境内所有与阿波罗计划频道相同的无线电通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美苏之间的对峙走向缓和 B.探索太空花费巨大理应暂停
C.科学精神使人类有能力克服自身的弱点 D.人类有能力解决各种严峻考验和挑战
5.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1958年在布鲁塞尔举行了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你认为其主题及用意应是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
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体现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
D.“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和谐发展
6.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表明他主张
A.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B.取消市场调节作用 C.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7.在西方国家,社区组织的最初职能是社会救济。二战后,社区很快发展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并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发展带来社会问题突出 B.中央政府权力逐渐下移
C.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 D.更强调地方民主与自治
8.下表为战后“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时间 年平均增长率
1948—1960年 6.7%
1961—1965年 8.0%
1966—1970年 10.4%
A.世界经济协调机制的建立
B.各国关税壁垒的进一步消除
C.欧美各国强化对经济干预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协调
9.爱因斯坦认为,相对论彰显了科学家用想象力构造理论的自由,形成了强调自由构造的科学思想,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的绘画和建筑领域兴起了构成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兴起了构造主义,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兴起了建构主义。这表明( )
A.科学发展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人的思想自由是人类文明取得突破的基础
C.想象力是现代科学最本质的特征
D.相对论是各个学科发展的基础
10.美国学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在所著《罗斯福》中,把罗斯福对付国会的方法列举出来如下:“充分利用宪法规定的权力,诸如否决权。选择有利时机。在行政部门草拟议案。几乎需要不断地施加压力,但却要机智巧妙。用人必须审慎。亲自说服立法领导人。诉诸国民公断。”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时
A.对三权分立制度进行了改革 B.选举议院议长时进行干涉
C.并未动摇美国宪政的基础 D.国家权力重心在参众两院
11.20世纪,美英政府经济职能经历了几次转变,以下比喻体现了80年代以来两国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是
A.“守夜人”
B.“中间道路”
C.“大管家”
D.“甩手掌柜”
12.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举行,出席大会的有来自72个国家的2000多名代表;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这说明
A.反战和平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反战和平运动有效维护了战后的和平
C.国家间的根本利益逐渐趋同 D.民间组织是反战和平运动的主导力量
13.在政府的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棍合经济”下,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这些政策目标的综合叫(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福利国家制度 C.经营者革命 D.以工代赈
14.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逐渐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这里的“政府主导”主要表现
A.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 B.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C.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D.实行国有化战略
15.下表是1944年和1980年英国《教育法》中有关校餐制度的规定,英国校餐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1944年 《教育法》 强制要求地方政府向中小学生提供校餐和校园奶。中央政府主动承担了供餐的全部基建、运行费用以及地方政府供餐70%以上的经常性支出。
1980年《教育法》 不再强制要求地方政府提供校餐,不再向地方政府提供直接的校餐补贴,同时允许地方政府自行确定校餐的形式、内容和价格。
A.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B.西方福利制度趋于完善
C.贫富差距已逐渐消除 D.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16.如图是某年的《西方各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单位:10亿美元)图示》。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某年”最有可能是
A.1937年 B.1950年 C.1989年 D.1993年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从利物浦等海港出发的奴隶商船、海盗船活跃于非洲与美洲大陆,一本万利的“海上贸易”使英国的毛呢、布匹、高档酒价格急剧上升,拥有十多万只羊、酒窖千所、纺机百部的大农场、大工场遍布英国。同一时期,中国金银比价约为1:7,欧洲约为1:15.5,英国商人纷纷将美洲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获利。1717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规定,将黄金价格确定为每盎司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创制了金本位的最早雏形。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彼得马丁《资本战争》
材料二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于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程度,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及20世纪前期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结合所学简单谈谈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对策。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44年建立,其核心是双挂钩,即以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固定比价实现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由此开始,美元彻底挤掉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它与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共同构成了战后全球经济治理的三大支柱。通过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和贸易环境,避免再次出现货币竞相贬值、关税大战等问题,这促进了战后初期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快速恢复。
——摘编自管涛《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现在和未来》
材料二 2022年5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完成了五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执行董事会一致决定,维持现有SDR蓝子货币构成不变,即仍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构成,并将人民币的权重从10.92%上调至12.28%。
——摘编自吴斌《专访摩根大通顾玮:人民币国际化“全面开花”看好资金流入中国债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升人民币权重的意义。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个时代,机械力代替了人力……工厂制度战胜了传统的小生产体制,成为主导的生产体制,在此体制下,工人以专业化和分工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有纪律的机械化大生产……经济生活由以乡村为主转变为以城市为主,导致大型城市兴起;生产和消费彻底分离,自然经济被完全打破……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时代。
——摘编自张霞《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比英、法等国要快3至5年。正是德国人对最新科技的敏感性,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从世界工业产业所占的比重来看,1870年时德国为13%,居英国和美国之后;1910年则已达到16%,仅次于美国(35%)。德国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摘编自李富森《论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与特点》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厂制度的特征及“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时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德国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说明图1、图2现象共同依托的技术支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的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战后日美贸易摩擦的发展演变
时间 摩擦概况
初发时期(50年代中期—60年代) 50年代初,随着战后经济恢复,日本纺织产业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日本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对美出口不断扩大。1955年日美之间在首次爆发纺织品贸易纠纷,拉开日美贸易摩擦序幕,到20世纪60年代前期,日美贸易摩擦主要围绕轻工业品、杂货品等其中,围绕纺织品的摩擦最为激烈。在美国压力下,日本对美织品出口实行自愿限制。
频发时期(70年代—80年代) 7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产业构从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日关贸易格的领域亦从钢铁、家电、汽车半导体等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以及投资、商业惯例等方面。贸易战的结果,从日本自愿限制出口(钢铁、家电)到不得不接受扩大进口、取消国内关税(如汽车)开放国内市场(如电信)等条件。
——摘自《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50到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为主题,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参考答案:
1.D
【详解】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所以A不符合相对论这一概念,故排除A;量子物理学使人们对微观世界认识取得巨大进步,故B也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对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性意义,故C也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C;量子论和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角度和方式,故选D。
2.A
【详解】从三幅图片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国营”“市场经济”,这些信息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既有国家干预也有自由竞争,A正确;材料中三中经济发展模式都是市场经济,排除B;三中经济发展模式都是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影响,排除C;通过题干无法得出国家在哪些领域的影响力较大,排除D。
3.B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德国)。据材料“设立卡特尔局,对各类限制竞争的行为进行监督”“联邦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机关,负责调节货币流通和经济企业的信贷供给”可知,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颁布法律,通过卡特尔局和联邦银行,监督市场竞争和货币流通,进而促进市场的良性运作,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政府机构对市场运作的影响,没有涉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盟成立于德国统一之后,材料为联邦德国,此时期欧盟没有成立,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德国内部,没有涉及德国对外贸易政策,不能得知强化贸易保护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阿波罗13号”的故事,说明在面对危机时,人类可以暂时放下偏见与敌视,放弃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C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美苏对峙并没有趋向缓和,在7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苏联处于攻势,排除A项;太空探索的价值非常大,很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发明都应用了太空探索过程中发明的技术,排除B项;“解决各种考验和挑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5.D
【分析】略
【详解】根据“1958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正处于冷战时期,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发展,所以此时的主题应该是用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6.D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中材料的前半句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后半句强调的是必须让市场发挥调节作用,故作者的主张应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故选D。A项只是说的宏观调控的部分;BC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不能只抓一个方面。
考点:经济发展的手段
点评:材料主要说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计划和市场的手段二者缺一不可。计划和市场并不是意识形态的标志,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一致,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情况下,不断地发挥市场测作用,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7.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各国政府都认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因此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8.A
【详解】二战后世界贸易额呈现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形成了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税贸易总协定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协调世界贸易,使得国际贸易走向体系化和制度化,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选项A正确;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欧美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干预和世界贸易额的增加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排除C;世贸组织成立时间是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9.A
【详解】根据“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的绘画和建筑领域兴起了构成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兴起了构造主义,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兴起了建构主义。”可得出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们认识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人的自由与文明发展的关系,排除B;想象力不是本质特征,近代科学并不靠想象,排除C;相对论不是各个学科的基础,排除D。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美国。根据材料“充分利用宪法规定的权力,诸如否决权。选择有利时机。在行政部门草拟议案。几乎需要不断地施加压力,但却要机智巧妙。用人必须审慎。亲自说服立法领导人。诉诸国民公断”等信息可知,正当法律程序是美国宪政的重要基础,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正当法律程序本身的理论,而且促进了宪法、宪政的发展,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罗斯福充分利用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传统的自由企业制度,把资本主义制度推进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开创性地发展了资本主义,即说明罗斯福新政并未动摇美国宪政的基础,C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丰富了三权分立,而不是改革,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罗斯福充分利用宪法赋予他的权力,并未强调罗斯福新政对选举议院议长的干涉,排除B项;美国民主共和制下国家权力中心在总统,而不是参众两院,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结果带来了1973年的经济危机,经济发展进入“滞胀”阶段,所以政府采用国家干预和自由竞争相结合的政策。B项符合题目要求。
12.A
【详解】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发表,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这说明二战后世界反战和平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故A正确;“有效维护了”说法错误,故B错误;国家间的根本利益不可能趋同,故C错误;民间组织是反战和平运动的重要力量,故D说法错误。
13.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混合经济”下,实行福利国家的政策,实现了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B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排除A项;经营者革命提高了企业的管理经营能力,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排除C项;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日本加强政府投资,还提出了“贸易立国”等口号,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模式是政府以强有力的计划和政策对资源配置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短期和长期增长目标的经济模式,被称为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政府主导”主要表现在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C项正确;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是指在整体上仍是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配置资源,没有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排除A项;“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国有化战略”不是“政府主导”的主要表现,排除B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44年和1980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944年英国政府在校餐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而到1980时不再强制要求地方政府提供校餐,英国校餐制度的变化反映出英国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变化,既生产关系、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A项正确;仅《教育法》相关规定不足以体现西方福利制度趋于完善,排除B项;福利国家发展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难以消除贫富差距,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教育领域,未体现二战后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加强,西方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步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西方各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单位:10亿美元)图示》”中的信息,可知,在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中,美国占绝对优势,英国、法国、西德、日本、意大利等西方国家也有不同程度的占比,且苏联国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结合所学可知,图示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是发生在1950年。二战后初期,美国由于大发战争财,进一步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美国经济发展遥遥领先;二战后西欧、日本的经济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二战后苏联通过第四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发展,B项正确;1937年时德国尚未分裂,排除A项;1989年时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排除C项;1993年时苏联已经解体,两德已经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17.(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商套换中国黄金获利;政府机构推动与立法保障。
因素:经济危机的冲击;战争的影响;美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扩大。
变化: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推动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2)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对策:要积极参与全球化;大力发展教育,进行科技创新;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16、17世纪,从利物浦等海港出发的奴隶商船、海盗船活跃于非洲与美洲大陆,一本万利的‘海上贸易’使英国的毛呢、布匹、高档酒价格急剧上升,拥有十多万只羊、酒窖千所、纺机百部的大农场、大工场遍布英国”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同一时期,中国金银比价约为1:7,欧洲约为1:15.5,英国商人纷纷将美洲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获利”可知,英商套换中国黄金获利;根据材料“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规定,将黄金价格确定为每盎司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创制了金本位的最早雏形。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可知,政府机构推动与立法保障。
因素:根据材料“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可知,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原因是经济危机的冲击、战争的影响、美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扩大。
变化:根据材料“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并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制相关知识可知,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随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推动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2)问题:根据材料“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程度”可知,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根据材料“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可知,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对策:开放性试题。从积极参与全球化、发展科教事业、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高自身竞争力等角度分析。
18.(1)内容:美元以固定比价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
影响: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促进了战后初期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快速恢复;便利了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战略。(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意义:表明中国过去五年在国际贸易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提高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有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金融业国际化水平。
【解析】(1)
内容:根据材料“其核心是双挂钩,即以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固定比价实现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可知美元以固定比价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
影响:根据材料“通过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和贸易环境,避免再次出现货币竞相贬值、关税大战等问题,这促进了战后初期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快速恢复”可知,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促进了战后初期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快速恢复;根据材料“美元彻底挤掉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可知便利了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战略。
(2)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表明中国过去五年在国际贸易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提高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有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金融业国际化水平。
19.(1)特征:采用机器生产;生产专业化;分工明确;有严格的纪律。(答出三点即可)
表现:经济生活以城市为主;大城市兴起;生产和消费的彻底分离;自然经济彻底瓦解。(答出两点即可)
(2)特点: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广泛吸收别国新科技成果。
作用:推动了德国工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使德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3)技术支撑:计算机网络技术。
影响:方便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
(4)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家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要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特征:根据材料一中的“机械力代替了人力”信息可知,采用机器生产;根据材料一中的“工厂制度战胜了传统的小生产体制,成为主导的生产体制,在此体制下,工人以专业化和分工的方式结合起来”信息可知,生产专业化,分工明确;根据材料一中的“进行有纪律的机械化大生产”信息可知,有严格的纪律。
表现:根据材料一中的“经济生活由以乡村为主转变为以城市为主”信息可知,经济生活以城市为主;根据材料一中的“导致大型城市兴起”信息可知,大城市兴起;根据材料一中的“生产和消费彻底分离”信息可知,生产和消费的彻底分离;根据材料一中的“自然经济被完全打破”信息可知,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的“德国人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比英、法等国要快3至5年”信息可知,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根据材料二中的“正是德国人对最新科技的敏感性,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信息可知,广泛吸收别国新科技成果。
作用:根据材料二中的“从世界工业产业所占的比重来看,1870年时德国为13%,居英国和美国之后;1910年则已达到16%,仅次于美国”信息可知,推动了德国工业生产能力的提高;根据材料二中的“德国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信息可知,使德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3)技术支撑:根据材料三图1中“支付”图2中“互联网课程”等信息可知,共同依托的技术支撑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计算机网络技术方便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
(4)启示: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化,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其次,科技进步适应了社会需要,一般都会推动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再次,应该注意,从不同角度看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争取趋利避害。总之,国家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要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0.示例一:20世纪50至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领域(范围)不断扩大。
二战后初期,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随着美国的扶植和国内改革等原因,日本经济逐步恢复发展,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发展迅速。日本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对美出口不断扩大,因此美日贸易摩擦首先从轻工业开始。70年代初,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由于滞胀的出现,日美经济都转入低速增长期,市场争夺更加尖锐。随着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对美出口进一步扩大,70—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频发,范围不断扩大,从纺织品到钢铁制品、通信产品等。(或由轻工业扩展至重工业、服务业等领域)。
两国都试图在贸易中获取更大的利益,遏制对方,保护本国经济,由此也就导致日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
示例二:日美贸易摩擦中日本处于被动妥协的地位。
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和政治地位下降。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扶植日本,美日同盟形成,日本在经贸、政治等方面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极高。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日美双边贸易中,美国从顺差转为逆差,日美关系从依赖关系逐渐变成竞争关系。为避免两国贸易摩擦影响到整个日美同盟关系的巩固与发展,日本在美日贸易摩擦中大多采取了妥协性对策,如对美国出口实行自愿限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开始谋求国际政治大国的地位,迫切需要获得美国的支持,因而对美采取扩大进口、开放国内市场等妥协措施。(如果学生回答1945年,美国投下的两枚原子弹,也令日本人一直有“恐美”记忆也有道理)
在日美贸易摩擦之中,日本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类做法虽在短期内在局部领域产生了缓解摩擦的效果,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引发摩擦的深层次问题,因而难以改变日美贸易摩擦频发并升级的态势。
示例三:美日国家实力对比变化影响日美贸易摩擦。
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和政治地位下降,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在日美贸易中一直表现为顺差。随着美国的扶植和国内的改革等原因,日本经济逐步恢复发展,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发展迅速,对美出口不断扩大,因此美日贸易摩擦首先从轻工业开始。70年代初,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随着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对美出口进一步扩大,而美国因越南战争、美苏争霸的影响,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所以70—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频发,范围不断扩大。
日美贸易摩擦频发,反映出日本经济实力增长和美国经济地位和产业竞争力的下降。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可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引用相关史实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如根据“日美贸易格的领域亦从钢铁、家电、汽车半导体等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以及投资、商业惯例等方面”可知日美贸易摩擦领域不断扩大,又或者根据“日本自愿限制出口(钢铁、家电)到不得不接受扩大进口、取消国内关税(如汽车)开放国内市场(如电信)等条件”可知日本在日美贸易摩擦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以上观点任选其一进行论述即可。或者从其他角度展开论述,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