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 教学同步课件(共44张PPT)《旅游概论(李天元第七版)》(南开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章-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 教学同步课件(共44张PPT)《旅游概论(李天元第七版)》(南开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第3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者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与界定
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时间超过24小时的人。
属于该定义的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的人员包括:
(1)消遣、家庭事务或疗养保健而出国旅行者;
(2)出席国际会议、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者;
(3)因工商业务而出国旅行者;
(4)海上巡游途中登岸访问者。
国际旅游者不包括:打工谋生者、移民定居者、留学生、日常通勤者、过境旅行者。
(1)凡是纳入旅游统计中的入境来访者统称为“游客”;
(2)游客分为两类:过夜游客、一日游游客;
(3)根据入境来访者的惯常居住地,而不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游客;
(4)根据所规定的访问目的界定入境来访者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游客;
涉及3项因素:居住国、访问目的、停留时间
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从事符合上述条件之活动的人,便可界定为旅游者。
“游客” 作为整个旅游统计系统的基础概念。
游客、旅游者
A、国际游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所到访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
B、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停留时间至少24小时,但至多不超过一年,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某种所到访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的游客
C、国际一日游游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并且未在所到访国家住宿设施内过夜,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所到访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的游客。
海外游客:
来中国大陆地区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胞,并且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
海外游客可分为过夜、不过夜两种。
下列属于我国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国际来华旅游者有( )
A.驻华使馆人员
B.来华登山的日本运动员
C.驻华新闻记者
D.参加广交会的外国商人
E.回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
居民:在前往本国境内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之前,已经在目前所在地连续居住了至少6个月的人。
国内游客
国内旅游者
国际一日游游客
各国统计口径有所差异
凡纳入国内旅游统计对象的人员统称为国内游客。
国内游客:指离开其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且主要目的不是从事赚钱活动的人。
1、国内游客
国内游客可分为两类:
(1)国内旅游者:中国大陆居民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主要目的不是从事赚钱活动。
(2)国内一日游游客:中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公里以外,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3)不属于国内游客的统计范围:
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领导
驻外地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调遣的武装人员
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在中国的国内旅游者包括( )
A.在延庆参加为期一周的旅游资源考察的某大学5名学生
B.在北京语言学院任教达两年之久的美国籍教师去避暑山庄参观
C.冬季赴昆明集训的国家足球队运动员
D.赴拉萨从事为期半年技术培训的上海工程技术人员
E.分配回原籍参加工作的郑州籍北京大学学生
第二节 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
客观条件
可支配收入
可自由支配收入
收入水平决定着个人或其家庭能否实现外出旅游
收入水平决定个人或其家庭外出旅游时的消费水平
收入水平影响人们外出旅游期间的消费结构
收入水平意味着支付能力
1、闲暇时间的定义:
自由时间或可随意支配的时间。
2、闲暇时间的分布:
每日闲暇
每周闲暇
公共假日
带薪假期
1、个人身体状况
2、个人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或家庭拖累状况
产生旅游者的客观条件是( )
A、旅游需求
B、可随意支配收入
C、余暇时间
D、旅游动机
E、旅游感受
第三节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
主观因素
动机:激励人们做出某种行动的内在驱动力。
旅游动机: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旅游动机主要满足人们的两种需要:
探新求异的需要
逃避紧张现实的需要
根据美国学者麦金托什的归纳,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可分为四类
1、身体方面的动机
解除身体疲劳、消除身体疲惫和心理压力而外出旅游度假,缓解身心紧张
旅游休闲设施彰显人文关怀
2、文化方面的动机
了解异国他乡的音乐、艺术、民俗、舞蹈、宗教等
3、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
出于为了满足自己开展社会交往,保持同某些异域人群接触的需要,包括希望深入异国他乡接触当地民众、探亲访友、逃避惯常社会环境、结识新朋友等,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追求个人成就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包括商务洽谈、出席会议、考察研究、个人业余爱好、外出修学等,
A、学习:指旅游者获取旅游经验的途径
B、态度: 们对某一事物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看法
C、知觉(感知): 人们通过对所接触到的信息进行筛选,从而形成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认知过程
D、人格: 影响个人行为的个性心理特征
1、内在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帕洛格(Stanley C.Plog)的旅游心理类型分布图。认为人们最主要的心理类型有三类:
依赖型(自我中心型)、冒险型(多中心型)、中间型
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
年龄
性别
社会阶级
微社会群体
2、外在因素
第四节 旅游者的类型
应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旅游者:
过夜旅游者、一日游游客
不能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旅行者:
消遣型
差旅型
家庭及个人事务型
1、消遣型旅游者:
人数多,比重大
旅游的季节性很强
对出游目的地、旅行方式、出游时间有较大程度的自由选择
对价格敏感
2、差旅型旅游者:
1)出行频繁
2)出行活动没有季节性
3)出游目的地基本没有选择自由
4)消费水平高
5)价格不太敏感
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情况较为复杂,往往兼有前两类的某些特点
马斯洛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其中第四层次的需要是(  )。
A.受尊重的需要
B.爱的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美国旅游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旅游动机可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_______方面的动机、_______方面的动机、_______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根据美国学者斯坦利·C·帕洛格提出的影响旅游动机的心理类型模式,心理类型越是靠近( )型者,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就越大。
A.自我中心者
B.近自我中心者
C.多中心者
D.近多中心者
根据旅游学对旅游活动类型的分类,按外出旅游的目的归属划分,可将旅游活动分为消遣旅游、____、____三大类。
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包括( )
A、比例最大
B、季节性强
C、目的地选择自由性大
D、对价格不敏感
E、消费最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