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态旅游 课件(共71张PPT)- 《旅游学概论》同步教学(高教版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章 生态旅游 课件(共71张PPT)- 《旅游学概论》同步教学(高教版 )

资源简介

(共71张PPT)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旅游者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五章 旅游业 
第六章 旅游市场
第七章 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第八章 生态旅游
第十章 旅游业危机管理
第十一章 旅游文化
第九章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章 旅游组织
第八章 生态旅游
关键概念: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特性 生态旅游类型 生态旅游实践 可持续发 低碳旅游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 掌握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
● 掌握生态旅游在国内外发展情况;
● 掌握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
● 掌握低碳旅游的的概念和内涵。
能力目标
● 能解释生态旅游的概念及特性、类型;
● 能把生态旅游的理论应用于旅游开发;
● 能阐述国内外发展生态旅游的情况;
● 能将低碳旅游的理念应用于实践。
  
第八章 生态旅游
第一节 生态旅游概述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特性及类型
第三节 生态旅游的国内外实践
第四节 低碳旅游
第一节 生态旅游概述
 一、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二、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  
 三、生态旅游的内涵
  
一、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人类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在增强了人类认识和开发地球的能力的同时,也严重扭曲了人类与地球之间的正常关系。
生态旅游的提倡,使普通游客开始关心那些生活在边远地区的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以及他们世代相传的特殊文化;置身于原始、自然的美丽风光,可使人们体会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种种美好感受,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所能。
二、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 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在文章中使用“生态旅游”这一概念。
“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之后,世界上很多组织和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众说纷纭。
生态旅游的目标自然得到广泛认同和实践:生态旅游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旅游的内涵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 
(二)生态旅游者 
(三)生态旅游资源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
自1987年 Ceballos Lascurain 正式提出生态旅游这一概念以来,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对这一概念的界定上到目前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本书倾向于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可持续性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和造福当地社区旅游的综合体。
(二)生态旅游者
生态旅游者是生态旅游活动的主体,被认为是生态旅游业的核心,所以很多学者非常重视生态旅游者的研究。
广义的生态旅游者,指的是到生态旅游区的所有游客,这类界定具有统计上的可操作性,但只是对旅游者行为现象的部分概括,并不能真正体现生态旅游的内涵;
狭义的生态旅游者,仅指来到生态旅游区的对环保与经济发展负有一定责任的那部分游客,狭义生态旅游者尽管不便于统计分析,但是反映了生态旅游的内涵,同时也涉及到了生态旅游者的本质特征。
(三)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资源一词是随生态旅游活动而出现的概念,它是吸引生态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的客体,又是生态旅游活动得以实施和生态旅游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是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海洋自然保护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及动物园、植物园、野生动物繁殖中心、野生植物保存基地、生态研究站网体系等。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特性及类型
一、生态旅游的特性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
三、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
一、生态旅游的特性
(一)生态旅游是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旅游
(二)生态旅游需要旅游者的参与与配合
(三)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
(四)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
(一)生态旅游是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旅游
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量要限定在旅游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在旅游旺季要合理控制游客数量,避免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生态旅游区要限制那些可能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项目,如大兴土木等,并倡导那些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小的旅游项目,如拍照、观鸟、沿着规划好的生态安全通道徒步旅行等;
生态旅游地不需要给旅游者提供不必要的舒适和服务,交通以徒步为主,同时应关注对生态旅游者环保意识等的教育和熏陶。
(二)生态旅游需要旅游者的参与与配合
生态旅游需要旅游者的参与与配合。
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除了照片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是生态旅游的基本准则。
(三)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
生态旅游需要对当地的生态旅游环境负责任,要求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不破坏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生态旅游需要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负责任,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不能破坏或过度消耗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要对当地居民负责任,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当地居民能从中获益,并且能主动参与到生态旅游中去。
(四)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
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亲近大自然、绿色环保、 原生态是生态旅游的重要标签。
在生态旅游地,游客往往可以观赏到原始的自然生态群落、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呼吸的新鲜的空气,空气中高浓度的负离子可以有效缓解游客的亚健康身体状况。
在生态旅游地,参与者参与生态旅游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
(一)并非所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如森林、草地、湿地和海滨等都是生态旅游资源
(二)生态旅游资源不是旅游资源单体,而是旅游资源的集合体
(三)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生态旅游产品不宜过多地人为加工
(一)并非所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如森林、草地、湿地和海滨等都是生态旅游资源
并非所有环境质量较好的自然旅游资源,如森林、草地、湿地和海滨等都是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与一般自然旅游资源的本质区别在于环境质量较好。
并非所有的生态系统、所有的生物群落都适宜开发生态旅游。
某些典型的生态环境退化地,也可作为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反面生态旅游开发价值。如某些水土流失地等。
(二)生态旅游资源不是旅游资源单体,而是旅游资源的集合体
环境容量较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旅游资源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环境容量足以支持比较全面的生态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游客要体验到优质环境,要开展人与环境和谐的活动,一些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是不足以满足这些旅游需求的。
生态旅游资源不是旅游资源单体,而是旅游资源的集合体,是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如一座山林、一片湿地等。
(三)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生态旅游产品不宜过多地人为加工
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生态旅游产品不宜过多地人为加工。
如果某处生物群落可进入性极差,如果某处生态环境较好但区位环境偏僻,如果某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如果某地自然环境自然灾害频繁,如果某处生态系统是其他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的保障(如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等),则这些地方的自然资源至少现在目前还不能成为生态旅游资源。
三、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
(一)从空间分布角度分类
(二)从旅游产品开发角度分类
(一)从空间分布角度分类
1.山岳生态旅游资源
2.河湖生态旅游资源
3.滨海生态旅游资源
4.湿地生态旅游资源
5.冰雪地带生态旅游资源
6.绿洲生态旅游资源
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
我国海岸线示意图
(二)从旅游产品开发角度分类
1.生态观光旅游资源
2.生态休闲旅游资源
3.生态度假旅游资源
4.生态科考旅游资源
5.生态探险旅游资源
第三节 生态旅游的国内外实践
一、生态旅游实践的主要地域和内容
二、国际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经验
三、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生态旅游实践的主要地域和内容
非洲是世界生态旅游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野生动物资源为世人瞩目,尤其是南部非洲成为当今国际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有肯尼亚、坦桑尼亚、南非、博茨瓦纳、加纳等国。
在美洲生态旅游较发达的地区是亚马孙河流域,代表国家有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阿根廷、巴西、秘鲁、智利、美国、加拿大等。
在亚洲,最早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地区出现在印度、尼泊尔和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等地。
此外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生态旅游也有所发展。
二、国际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立法保护生态环境
(二)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
(三)进行旅游环保宣传
(四)重视当地人利益
(五)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
(一)立法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1916年,美国通过了关于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法案,国家公园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在英国,1993年就通过了新的《国家公园保护法》,旨在加强对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保护。
自1992年里约会议以后,日本就制定了《环境基本法》。
1923年芬兰颁布了《自然保护法》。
(二)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
美国在1994年就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适应游客对生态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
澳大利亚斥资1000万澳元,实施国家生态发展战略。
墨西哥政府制定了“旅游面向21世纪规划”,生态旅游是该规划的重点推介项目。
肯尼亚政府就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国家发展策略,其中特别将生态旅游视为重点项目。
(三)进行旅游环保宣传
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不同的口号和倡议。
例如英国发起了“绿色旅游业”运动,日本旅游业协会召开多次旨在保护生态的研讨会,并发表了“游客保护地球宣言”。
(四)重视当地人利益
对社区居民参与的生态旅游,国外的研究成果较多,很多学者认为生态旅游是基于当地居民参与的生态旅游,非常强调当地居民参与的重要性。
如Sudhiani Pratiwi(2000)认为当地居民熟悉情况,当地居民参与是生态旅游成功开发的一个因素。
Amanda·Stronza(2000)认为当地居民一旦参与生态旅游开发,他们会按照游客的期求来主动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和当地的传统文化。
(五)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
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许多国家都通过对进入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不断监测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利用专业技术对废弃物做最小化处理,对水资源节约利用等等手段以达到加强生态旅游区管理的目的。
澳大利亚联合旅游部、澳大利亚旅游协会等机构还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的指导手册。此外,很多国家都实行经营管理的分离制度,实施许可证制度加强管理。
三、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 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
(二) 关于生态旅游实践
(三)关于生态旅游与实践的矛盾
(一) 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
1995年1月,中国生态旅游协会在西双版纳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全国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发表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标志着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和生态旅游研究的起点。
研讨会后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章在各个刊物上频频发表,使“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迅速在国内被普遍地接受。
(二) 关于生态旅游实践
1.生态旅游开发实践的主要区域
2.我国生态旅游产品的主要类型
3.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实践案例
1.生态旅游开发实践的主要区域
(1)森林生态景区。
(2)湖泊生态景区。
(3)山岳生态景区。
(4)观鸟生态景区。
(5)海洋生态景区。
(6)草原生态景区。
(7)冰雪生态旅游区 。
(8)徒步探险生态景区。
(9)漂流生态景区。
长白山天池
呼伦贝尔草原
2.我国生态旅游产品的主要类型
生态旅游的类型主要包括了观鸟、野生动物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沙漠探险、保护环境、自然生态考察、滑雪旅游、登山探险、香格里拉探秘游、海洋之旅等十大类专项产品,共193项。
向世界推荐开展生态旅游的森林公园119个。
《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风景名胜区7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个,中国植物园11个。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实践案例
案例1:基于生态保护的九寨沟景区旅游开发与管理
案例2:无锡蠡湖景区整治工程
案例1:基于生态保护的九寨沟景区旅游开发与管理
(1)景区基本情况介绍
(2)生态旅游产品
(3)生态环境变迁
(4)开发的经验及教训
案例2:无锡蠡湖景区整治工程
蠡湖,是太湖深入无锡的内湖,位于江南名城无锡市西南。蠡湖地区,是无锡太湖山水组合奇佳、历史人文积淀深厚的天赐风水宝地。
历史上蠡湖水面壮阔、生态优异,在上世纪70年代还是“Ⅰ级空气、Ⅱ级水质”,属典型江南碧波美景地。可是由于长时期不合理开发,蠡湖水域一度蓝藻堆积、臭气弥漫,水质常年处于劣Ⅴ类,成为太湖污染最严重区域。
2002年起,无锡市围绕蠡湖开始了科学整治工作,按照“清淤、截污、调水、修复生态”的整治思路,全面实施生态清淤、污水截流、退渔还湖、生态修复、湖岸整治和环湖林带建设等五大工程。
今昔蠡湖对比
(三)关于生态旅游与实践的矛盾
1.生态旅游开发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2.生态旅游认识不清
3. 生态旅游区归属不清,管理混乱
4.生态旅游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管理等人才缺乏
5.部分企业对生态旅游概念的有意曲解
第四节 低碳旅游
一、世界的低碳旅游
二、中国的低碳旅游
三、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四、旅游减碳技巧
一、世界的低碳旅游
1.低碳旅游提出的背景
2. 低碳旅游的概念
3. 世界低碳旅游名胜
1.低碳旅游提出的背景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召开之后,“低碳”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的名词之一。
近来,在全国范围内提出要创建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和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而为了向市民推行更健康、更环保、更时尚的生活方式,“低碳旅游”这一新概念也开始浮出水面。
2. 低碳旅游的概念
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要求旅游者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实际行动倡导低碳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
低碳旅游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旅游发展排碳量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3. 世界低碳旅游名胜
荷兰:低碳之旅,是体验荷兰最好的旅行方式
①乘火车
②公共交通
③骑自行车
④徒步
二、中国的低碳旅游
(一) 低碳旅游的提出
(二) 低碳旅游的意义
(三)中国低碳实践
(一) 低碳旅游的提出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
在我国2010年“两会”后,随着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低碳旅游”正以高速发展的态势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并逐渐成为旅游业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二) 低碳旅游的意义
1.转变现有旅游消费习惯
2.减少旅游过程中的奢侈浪费
3.促进旅游全产业链的低碳发展
(三)中国低碳实践
2010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在世博园区内,太阳能发电、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TD-LTE应用、LED照明工程等示范技术都在大规模应用,其中不少技术在世博会后将得到推广。
套用一位负责园区建设工程师的话说:“世博园内的一砖一瓦,一车一灯,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毫不夸张地说,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节能、环保、生态技术,都已被囊括其中。”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当然要数世博园内“国产建筑”的代表“一轴四馆”。
三、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一) 侧重点不同
(二)“环保”和“可持续”上的契合  
(三) 旅游线与旅游目的地的关系
(一) 侧重点不同
生态旅游本身是一种陶醉于大自然的享受,它借鉴了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强调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进行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旅游既是一种旅游产品类型,也是一种旅游发展理念。
而低碳旅游则吸收了低碳经济的相关理念,其核心是通过旅游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的转变来降低旅游能耗,低碳旅游可以贯穿于各种旅游类型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二)“环保”和“可持续”上的契合 
低碳旅游是指在旅行中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它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旅游注重环保。
在“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原则上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是协调的、统一的。
此外,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都是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产品。低碳旅游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改善的一种实践模式,而生态旅游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
(三) 旅游线与旅游目的地的关系
低碳旅游是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尽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一要求贯穿旅行活动始终,贯穿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的各个环节,是整条旅游线上的低碳环保。
而生态旅游是基于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一种环保、生态的旅游行为,是旅游目的地这一“面”上的环保。
因此,也可以认为“低碳旅游”是生态旅游者在生态旅游地践行生态旅游之余,将这种生态旅游形式延生到旅游目的地以外的整个旅游活动中去。
四、旅游减碳技巧
(一) 食
(二) 住 
(三) 行
(四) 游
(五) 购
(一) 食
1.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
2.多吃素食
3.少量消费肉类
4.计算食物卡路里
5.食用本地应季蔬果
6.节约粮食
7.少用罐装食品、饮品
8.用便携环保餐具自带午餐,不用一次性餐具
9.说服你入住的酒店停止使用一次性筷子
10.自带水杯,不喝瓶装水
(二) 住 
1.隐身大自然
2.提供帐篷和睡袋
3.使用用太阳能,节水淋浴
4.不每天更换床单被罩
5.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可再生物品
6.使用节约型水具
7.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9.随手关闭,减少漏滴10天就能漏掉一吨水
(三) 行
1.拼车
2.徒步旅行
3.骑自行车
4.出行多乘公交车
5.制定低碳旅行线路
6.手绢代替面巾纸
7.小排量的环保型汽车,有公汽可乘的路段尽量不开车
(四) 游
1.和农民交朋友
2.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3.不践踏植被
4.不焚烧枯木、秸杆
5.垃圾分类
6.不乱扔塑制品垃圾
7.认租一片小林子,每年去种上几棵树
(五) 购
1.拒绝过度包装,选购本地产品及简易包装产品
2.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3.不购买毛皮制作的服装
本章小结
“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之后,世界上很多组织和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从全球范围来说,国外对生态旅游的实践较早,成果丰富;虽然生态旅游所阐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国古代先哲们那里找到思想的源泉,但是,作为明确的“生态旅游”这一提法,却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
生态旅游是一种带责任感的旅游,一种高品位性的旅游活动。它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环境、陶冶情操的高雅社会经济活动。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