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五 旅游资源 课件(共45张PPT)- 《旅游概论》同步教学(轻工业出版·2020)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五 旅游资源 课件(共45张PPT)- 《旅游概论》同步教学(轻工业出版·2020)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旅游概论
项目五 旅游资源
目录
01
旅游资源的内涵
02
旅游资源的类型
03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01
旅游资源的内涵
(一)外国学者对旅游资源的理解
西方国家将旅游资源称为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s),它不仅包括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而且还包括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因素,甚至还包括舒适快捷的交通条件。
一、旅游资源的含义
(二)我国学者对旅游资源的理解
在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大批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等相继转入对旅游学科的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资源下了定义,其中比较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如图所示。
一、旅游资源的含义
(一)吸引性
世界各地由于地表自然条件的差异,各种自然要素的不同组合,必然构成千差万别的自然景色和环境。同样,世界各地由于民族风貌、历史沿革的不同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发展,各国各地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时代风貌也就各不相同。对于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来讲,旅游目的地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同时,又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才具有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旅游活动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游”,游本身就是对事物的欣赏。无论是名山大川、奇峰异洞还是风土人情、美味佳肴等,因为他们在某种特性上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才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可以说,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吸引力越大,客流量越大。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二)地域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旅游资源也是如此。旅游资源的地域性又可称为垄断性。旅游资源的存在本身就需要依托特定的地域环境,在其形成过程中还受到该特定地域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地理环境的区域不同必然导致其各地域赋存资源的差异化,才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故而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旅游资源都会反映一定地理环境的特点,呈现出地域性的特点,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如埃及的金字塔,我国的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以及一些唯我独有或独存的动植物,都成为最珍贵的旅游资源而吸引五洲宾客。正如许多游客讲的那样,“到了中国,没有去北京,等于没有去中国,到了北京,不去游长城,等于没有到北京”。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三)时间性
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价值的发挥具有明显的时间性特征。由于具体的旅游资源地总是分布在地球的不同角落,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这就必然受到诸如地形地貌、气候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时间的季节性
(2)时间特定性或周期性
(3)时代的变异性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四)多样性
旅游资源在内容上呈现多样性,既有自然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的;既有古代遗存的,又有现代新建的;既有实物性的,又有体察性的。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各种功能。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从海平面以下155米处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9003米。中国不仅有纬向地带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即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不论南北东西都有繁花似锦的美景,不仅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高纬度地区的避暑
胜地,而且还有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岛。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多姿多彩。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五)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旅游资源和一般资源在利用上有所不同,如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会在人类的不断开采过程中被消耗掉了,而旅游资源在旅游者的参观游览过程中所带走的只是印象和观感,而非旅游资源本身,因此,旅游资源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当然也有极少数的旅游资源在旅游活动中被消耗掉,如植物的采集、美味佳肴的品尝等。从另一个角度讲,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如果旅游资源因利用或保护不当而被破坏,它可能会长期甚至永远地无法再被利用,特别是那些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因此,这就需要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注重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02
旅游资源的类型
(一)自然旅游资源
1.地貌旅游资源
(1)登山旅游景观
(2)风景名山旅游资源
(3)岩溶地貌旅游资源
(4)火山地貌旅游资源
(5)风沙地貌旅游资源
(6)海岸地貌
一、按照旅游资源本身的属性和成因分类
(一)自然旅游资源
2.水体旅游资源
(1)滨海旅游资源
(2)江河旅游资源
(3)湖泊旅游资源
(4)瀑布和泉
一、按照旅游资源本身的属性和成因分类
(一)自然旅游资源
3.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1)气象旅游资源
(2)天气和气候景观
一、按照旅游资源本身的属性和成因分类
(一)自然旅游资源
4.生物旅游资源
(1)植物旅游资源
(2)动物旅游资源
一、按照旅游资源本身的属性和成因分类
(二)人文旅游资源
1.历史文物古迹
在我国,文物古迹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拥有丰富的历史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外观造型,吸引着无数旅游者为之倾倒。文物古迹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与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如长城、帝王陵墓、敦煌莫高窟、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一、按照旅游资源本身的属性和成因分类
(二)人文旅游资源
2.民族文化及有关载体
由于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往往会形成特殊风俗习惯,这些都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民族文化及有关载体是指民族历史、民族艺术、民族工艺、风俗习惯以及节日庆典活动等。如苗族的长桌宴、彝族的火把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
一、按照旅游资源本身的属性和成因分类
(二)人文旅游资源
3.宗教文化资源
宗教文化指一切与宗教直接有关的文化现象。宗教文化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对旅游者有很强的吸引力,是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宗教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宗教建筑、宗教艺术、宗教活动。如寺庙、道观、雕塑、壁画、碑刻等。
一、按照旅游资源本身的属性和成因分类
(二)人文旅游资源
4.国际性体育和文化盛事
国际性体育和文化盛事也称重大节事活动,这类重大国际盛会往往能在短时期引来大量的国际游客,也是主办国扩大旅游宣传的极好时机,如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博览会、世界杯足球赛、国际性的音乐节、电影节、戏剧节等。
一、按照旅游资源本身的属性和成因分类
(二)人文旅游资源
5.城乡风貌和纪念地
城乡风貌是世界各地城市和乡村的历史与现实、社会经济文化的整体展示。一般包括古都名城、现代城市、特色城市、各镇风貌、乡村景观,如中国六大古都、凤凰古城、周庄等。纪念地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历史上的革命纪念地,有的是名人诞生地,有的是军事上的主战场,有的则是曾经的自然灾害发生地,这些都可能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的“红色旅游”,就是利用革命纪念地来发展旅游的典范,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
址、毛泽东故居等。
一、按照旅游资源本身的属性和成因分类
(一)世界级旅游资源
世界级旅游资源包括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分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的自然景观和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这些资源具有世界级的品位和知名度,具有全球性的艺术观赏、历史文化以及科学研究价值,是众多海内外游客所向往的旅游对象。目前,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资源已达55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与意大利并列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
二、按照旅游资源的管理级别分类
(二)国家级旅游资源
国家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由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林业部批准设立的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旅游局评定的国家级旅游区,由水利部公布的国家水利风景区,以及由国土资源部评定的国家地质公园。它们都是我国壮丽山河的精粹和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艺术欣赏、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具有全国性的知名度。
二、按照旅游资源的管理级别分类
(三)省级旅游资源
省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或名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地质公园等。它们体现着该省、直辖市或自治区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特色,具有较为重要的艺术欣赏、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以及浓郁的地方特色,在省内外均有较大影响。
二、按照旅游资源的管理级别分类
(四)市(县)级旅游资源
市(县)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具有一定艺术欣赏、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为本地居民所熟知,是邻近地区或本地游客的主要游览对象。
二、按照旅游资源的管理级别分类
(一)现实旅游资源
现实旅游资源是指已经客观存在的,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已经比较完善,已经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载体的旅游资源,即不仅本身具有魅力,而且已经有条件并且正在接待大批游客前来访问的旅游资源。那些已经通过可行性论证,对其开发价值取得认可,已经列入规划即将开发的旅游资源也可称为现实旅游资源。
三、按照旅游资源的利用程度分类
(二)潜在旅游资源
潜在旅游资源是指那些本身具有潜在吸引力,但由于不具备交通及其他接待条件,或者是由于缺乏宣传还不为外人所知,目前还没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的、尚未被开发的旅游资源。
三、按照旅游资源的利用程度分类
(一)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耗损过大或遭受毁坏的情况下,可通过适当途径进行自然恢复或人工再造的旅游资源。通常情况下,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是指那些没有重要历史价值或重大文化意义的当代人造旅游景点。这类人造旅游景点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加以仿造或重建,因此被称为可再生性旅游资源。各类主题公园便是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中的典型,如迪士尼主题乐园、广州长隆主题乐园、深圳锦绣中华等。当然也有一些自然资源也属于这一类,如垂钓资源,如果游客的垂钓活动不会导致该地鱼类资源的减少,就算减少但也能通过一些管理措施使其得以恢复,那么该垂钓资源属于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四、按照旅游资源是否具备可再生性分类
(二)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通常是指那些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保留至今并被用作旅游资源的自然遗存和文化遗存。这类资源一旦因使用过度或管理不善而遭到破坏,其损失将无法挽回。纵然设法采取人工措施进行补救,也无法通过重新再造使其真正复原,这些遗产性旅游资源本身固有的成因特点和历史文化意义使其不可任意仿制。因此,对于这类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如某典型的生态环境、古建筑、古墓葬和古文化遗址等,尤其应当注意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四、按照旅游资源是否具备可再生性分类
(一)游览鉴赏型旅游资源
游览鉴赏型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优美的自然风光、著名古代建筑、遗址及园林、现代城镇景观、山水田园、宗教寺庙等。这类旅游资源能使旅游者从中获得高度的视觉审美享受,陶冶性情,观赏后得到心智历练,能让邻人和朋友羡慕。
五、按照旅游活动内容分类
(二)体验型旅游资源
体验型旅游资源以民风民俗、社会时尚、节庆活动、风味饮食、宗教仪式等为主。体验型的旅游者会切身体验不同的地域文化,或深入当地家庭,或游逛集市,或徒步大街小巷置身其中参与活动,与当地居民进行接触,交流感情、猎奇寻源。
五、按照旅游活动内容分类
(三)知识型旅游资源
知识型旅游资源以文物古迹、博物展览、科学技术、自然奇观、精湛的文学艺术作品等为主。知识型的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阅历。这类旅游资源从视觉美感的角度并不吸引普通旅游者,主要是吸引那些要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和对科学考察有着特殊需求的知识阶层、学生,或由于从事某种专业而产生兴趣的专业人士。
五、按照旅游活动内容分类
(四)康乐型旅游资源
康乐型旅游资源以文体活动、度假疗养、康复保健、人造乐园等为主。康乐型的旅游者利用这些旅游资源远离尘嚣,消闲避暑,或在运动中增进身心健康,寻求快乐。此类旅游资源投资大,易于模仿,因而要不断更新项目内容,力求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五、按照旅游活动内容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将旅游资源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三类。其中,主类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亚类31个,基本类型155个。其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类;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类。
六、按照国家标准分类
03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
所谓开发,一般是指人们对资源及其相关方面进行综合利用的过程。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未经开发的旅游资源无法为旅游业所利用。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
1.基本的自然条件
基本的自然条件是能够保证旅游者旅游活动的气候条件、安全条件等。气候条件是指应能使一般旅游者能承受的气候状况。安全条件是在正常的情况下,不损害旅游者健康、不威胁旅游者生命的条件。如果不具备这些自然条件,该旅游资源则不宜开发。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
2.交通条件
旅游交通是发展旅游的前提。旅游者在选择旅游地时往往会考虑交通便捷程度,若是通往旅游地的交通条件差,其可进入性便差,旅游者很难进入旅游地,这类旅游资源是不宜开发的。换个思维来看,开发旅游资源本身也意味着改善通往旅游资源地的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地交通条件的改善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
3.旅游地的社会基础设施条件
旅游地是旅游者集中的地方,旅游者抵达目的地后,在进行旅游活动的同时还需要满足住宿、饮食、购物、娱乐等方面的需要。因此,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不仅仅是将旅游资源本身开发成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吸引物,还需要为旅游者提供满足旅游活动需要的其他条件,如食宿、休闲娱乐等。此外,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如供水排水条件、电力条件、通信条件、劳动力条件等。没有这些社会基础条件,旅游资源开发也难以进行。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1.开发和建设旅游景区景点
对旅游资源本身进行开发,或者说开发和建设旅游景区景点,是一个目的地旅游开发工作所围绕展开的核心。这方面的工作既可以是对该地潜在的吸引事物进行初始开发,即有关新景区景点的创建,也可以是对该地目前已有的旅游景区景点进行更新或完善。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2.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可进入性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的交通联系以及该地内部交通条件的通畅和便利程度。在旅游开发中,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的交通联系及其内部交通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不合理的交通往往会成为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如果旅游资源所在地交通条件恶劣,可进入性差,即使旅游资源自身的品质再好,品位再高,也会影响游客选择到该地旅游的概率,其作为旅游吸引物和旅游对象物的市场价值也将难以实现。因此,解决进出交通的便利、快捷与舒适是旅游开发首要的基础工作。景区内部交通便利与否同样重要,通常要求做到“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3.建设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1)旅游基础设施
(2)旅游上层设施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4.培训具备专业水准的旅游服务人员
旅游专业人才是旅游开发的人力资源保障。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增加或减少旅游资源吸引力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旅游服务,并培训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人员。世界各地在开发旅游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旅游目的地来说,虽然其吸引力的本源在于所拥有的旅游资源,但旅游服务工作的水平或质量高低,也会相应地增强或削弱该地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周边地区有同类竞争者存在的情况下,旅游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将构成影响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
(四)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特色原则
2.协调原则
3.市场导向原则
4.美观原则
5.文化原则
6.保护原则
二、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二、旅游资源的保护
(二)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1.提高旅游资源保护的意识,加强宣传工作
2.制定各种旅游资源保护法规,使旅游资源的保护做到有法可依
3.建立健全旅游相关的管理机构
4.减缓旅游资源自然风化破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