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6张PPT)旅游者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旅游者的概念;熟悉旅游者的类型;掌握旅游者的动机及决定旅游者出游的各种条件;掌握旅游者的需求及特点;熟悉旅游者的行为特点。能力目标:能够对旅游者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说明分析;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资料,对旅游者的类型、动机、需求进行分析;能够初步掌握对旅游者行为分析的方法。素质目标:增强对旅游服务对象——旅游者的了解,提升对旅游服务的情感与兴趣。主要内容任务三 旅游者的类型及需求特点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任务一 旅游者的概念下列人员是否属旅游者:元首出访南极科考队员留学生在伊拉克打工的人李克强来苏州参加十六国峰会在外地上大学的学生援藏干部早上离开华师到汉口或黄陂游玩(超过6小时)××××××√√任务一 旅游者的概念旅游者的概念与旅游的定义不同,对旅游者的定义,目前占统治地位的是政府机构给出的定义,而不是学者们的界说。这些定义多产生于各国政府部门进行旅游统计时的实际需要,即所谓“技术性定义”。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任务一 旅游者的概念一、旅游者的定义(一)概念性定义从理论抽象出发而下的定义:(二)技术性定义为了调查和统计的需要而作出的比较具体的定义。出于就业或移民以外的任何原因,暂时离开常住地去异乡访问的人。任务一 旅游者的概念二、国际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一)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的定义1937年,国际联盟的统计专家委员会对旅游统计中“外国旅游者”(foreign tourist)的界定标准和人员范围作了解释和规定:外国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任务一 旅游者的概念(二)罗马会议的定义在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推动下,联合国于1963年在罗马召开的国际旅游会议中提出:游客(Visitor)(过夜)旅游者短程游览者或一日游游客任务一 旅游者的概念罗马会议定义的特点:1.将来访人员统一称谓为“游客”2.按停留时间,划分为停留过夜的“旅游者” (Tourist)和“一日游游客” (Day Visitor) ,并分别进行统计3.以定居国或通常居住国为依据,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者统计中的游客4.根据访问目的来界定来访者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者统计中的游客任务一 旅游者的概念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等:为移民或就业而进入目的地国家的人以外交官或军事人员身份访问该国的人上述人员的随从避难者、流浪者以及边境工作人员逗留时间超过一年的人但包括下列人员:中途停留在该国的外国轮船或飞机的乘务人员逗留时间不到一年的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装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国际团体雇佣的任职不超过一年的雇员回国作短暂停留的侨民(三)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任务一 旅游者的概念(四)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海外游客海外旅游者海外一日游游客任务一 旅游者的概念三、中国对游客的定义游客——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地(国)到其它地方(国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年,并在其它地方(国家)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海外游客:来华旅游的外国游客。国内游客:在国内其它地方旅游的我国大陆居民。国内旅游者国内一日游游客海外旅游者海外一日游游客>24小时<24小时>24小时<24小时任务一 旅游者的概念四、标准衡量国内游客的分类国内旅游者:至少停留一夜 最长不超过6个月国内一日游游客:离开常驻地10公里6小时以上24小时内;(特别提示:在亲友家里过夜的旅游者)加拿大和美国是以出行距离为标准来区别是否属于国内旅游者的,例如,如美国旅游数据资料中心和美国人口普查局用至少160千米(单程)作为衡量是否为国内旅游者的临界尺度,加拿大则为80千米。欧洲国家采用的标准是在异地逗留的时间长度。英格兰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是: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法国旅游总署的定义;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不超过4个月的人均可视为国内旅游者。任务一 旅游者的概念海外游客中不包括下列八种人员: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其随行人员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外交人员以及随行的家庭服务人员和受赡养者驻期已达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乘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国口岸的中转旅客边境地区(因日常工作和生活而入出境)往来的边民回大陆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已在我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人和原已出境又返回我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侨民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任务一 旅游者的概念三、国内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一)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1984年,世界旅游组织参照罗马会议对国际旅游者的定义给国内旅游者下了一个定义,以求得国际间的一致和可比性。任何因消遣、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和宗教等目的而在其居住国内进行24小时以上、一年之内的旅行的人,均视为国内旅游者。任务一 旅游者的概念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跨越边界。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为国内旅游者下的定义是:国内居民到他通常居住地以外的国内另一个地方旅行,时间不超过12个月,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地获得经济利益。国内游客分为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前者在访问地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至少停留一夜的国内游客,后者未在访问地的公共或私人设施中过夜的国内游客。(二)其他国家的定义1.北美国家的定义美国有关机构的定义:旅游者指为了出差、消遣、个人事务或处于工作上下班之外的其他任何原因而离家外出旅行至少50英里(单程)的人。加拿大政府部门的定义:到离开其所居地边界至少25英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这类定义是以出行距离为标准来区分是否属于国内旅游者,但大都不问其逗留时间长短或过夜与否。任务一 旅游者的概念2.欧洲国家的定义英国英格兰旅游局的定义:旅游者是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法国旅游行政部门的定义:凡以下列原因离开自己的主要居所,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不超过4个月的人均可视为国内旅游者。这类定义是以在异地逗留时间的长度或过夜与否作为判断标准,而一般不管其出行距离如何。任务一 旅游者的概念澳大利亚工业经济局在对旅游者的定义中对逗留时间和旅行距离作了如下规定;凡离开常住地的场所至少40公里去参观另一地方时间至少为24小时,但不超过12个月者均为旅游者。(三)中国的有关规定国内游客国内旅游者国内一日游游客国内游客不包括七类人员:1、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导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3、调遣的武装人员4、到外地学习的学生5、到基层锻炼的干部6、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任务一 旅游者的概念旅游者形成的条件我想去桂林人人都可以成为旅游者吗?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旅游者形成的条件旅游需求个人需求市场需求旅游者个人方面的影响因素旅游目的地方面的影响因素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旅游行为心理模式的基本原理(1)旅游需要(need)是旅游行为产生的心理基础,而动机则是导致旅游行为发生的直接动力—内驱力(心理学术语)--欲求(desire, 社会学术语)。(2)有旅游需要不一定就会有行为的动机,只有动机被激发产生后,才会导致行为的发生。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总是为满足某种需要而产生的。(3)旅游需要≠旅游动机。任何旅游行为都是由旅游需要所催生的,是从人们自我意识到具有强烈的旅游需要,并下定决心要去旅游(动机)的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心理差异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起着重要的影响。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 结论:研究人们的旅游行为,既要从人本身加以考察,也要从外部环境加以分析。人本身的因素主要是心理和个人的客观条件。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案例引导 “十一”假期之际,有甲、乙、丙、丁四人决定外出旅游。其中,甲决定到一个环境优美的乡村去亲近大自然、体验田园生活,乙决定到沙漠探险、挑战自我极限,丙决定到临近的城市探访自己的亲朋好友、联络一下感情,丁决定到城市周边的景点悠然地待上几天、放松身心。四人最终都达成了自己的心愿,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问题思考: 1、人们为什么会产生旅游行为,而且是纷繁复杂、各式各样的旅游行为? 2、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旅游行为的差异,尤其是“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 的差异?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现代人的“求平衡说”;Pearce(皮尔斯)的旅行需要模式(travel needs model)旅游需要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 马斯洛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人类的基本需要有五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Hierarchy of Humen Needs)(physiological needs)(safety/ security needs)(relationship needs)(self –esteem needs)(fulfillment needs)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出发点: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三少一多”论;三少一多---少亲切感、少真诚感、少新奇感、多紧张感(由压力、不安全等引起的); ---求平衡,通过旅游来进行心理上的加减法,补足“三少”,减去“一多”。现代人的“求平衡说”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旅游需要的研究论点,阐释了是什么样的生理、心理原因有可能创造潜在的旅游者,但是并没有回答为什么会存在旅游行为选择上的差异(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购买方式、旅游活动形式等),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动机来解释。在旅游营销上,应从怎样创造潜在旅游者开始,也就是要从关注旅游需要开始。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旅游动机动机是需要的催生(激发)形式,但动机是与满足某种需要的活动为动力的。即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意味对应着相应的需要(不一定完全一一对应);反过来,有需要,却不一定对应着有动机。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一)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引起旅游行为的主观因素。旅游动机是指促发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动机是需要的表现形式。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总是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产生的。旅游需要旅游行为旅游动机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于指导旅游服务工作有重要意义,但并不能完全解释人们外出旅游是出于何种需要的问题。旅游动机的产生是为了满足哪种需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通过分析旅游活动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找到使大多数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一般心理原因。探新求异的需要逃避紧张现实的需要以上两者从本质上讲都属于人的精神需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案例:旅游发展阶段一个形象的例子:有一个地方刚开始生产花生,当花生成熟后,农民拿到市场上去卖,1元1斤,我们把它叫做“农业经济”;后来人们把花生米烘干后做出各种花生食品,卖到10元1斤,叫做“工业经济”;接着把花生经过包装和市场营销摆在超市的货架上,变成20元1斤,叫做“商业经济”;再后来把加工好的花生摆在酒吧和咖啡店供人品尝,变成30元1斤,这叫“服务经济”;最后,有人找到花生之乡,在这里营造出一种生活形态,或者是旅游区,或者是农家乐,让城里人来,不仅参观花生的各种加工流程,还能参与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果实,一天下来每人要给当地农民至少200元钱,这叫“体验经济”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体验旅游”是继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之后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强调游客对文化、生活、历史事件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从游客需求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对体验旅游的体会。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团队合作实训项目:请您们扮演某国际旅行社的营销部职员,团队负责人扮演部门经理,现在请您们针对欧洲客源市场,设计一条中国的旅游线路产品,并策划一个您们吸引欧洲人购买该产品的操作方案。注意:1、前提:假设欧洲客源群体具备该产品的购买能力。2、利用旅游行为发生的心理原理 。3、考虑欧洲客源对中国旅游产品的兴趣点;(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1.个性心理因素旅游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兴趣等直接决定其旅游活动的倾向性。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外向型性格内向型性格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中间型自我中心型多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近多中心型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依赖型 近依赖型 中间依赖型 中间冒险型 近冒险型 冒险型旅游学者十分重视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游客的旅游动机和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即帕洛格提出的心理类型模式。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在这个心理类型连续体上,一个人的心理类型距离冒险型越近,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就越大,并且其选择的旅游目的地的冒险性和陌生性就越大。影响方向始终是由右向左,不可逆的。自我中心型的人,特点是思想上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爱冒险。在行为上表现为喜安逸,好轻松、活动量小、喜欢熟悉的气氛的活动。在外出旅游时他们倾向于选择距离较近、自已比较熟悉的旅游目的地,尤其是传统的旅游热点地区。多中心型的人,特点是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多变。行为上表现为喜新奇、好冒险、活动量大,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和相处。在外出旅游时他们倾向于选择距离遥远、文化差异大的陌生之地,特别是不愿意随大流去那些脍炙人口的旅游热点。旅游心理类型对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自我中心型(安乐小康型) 多中心型(追新猎奇型)1、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小 1、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大2、希望游览地是熟悉的环境 2、希望去希奇古怪的地方3、喜欢常规的旅游项目 3、热衷于捷足先登,有新发现、新经历4、向往阳光和海水,浪漫气氛 4、追求冒险和探索,情节紧张5、喜欢驾汽车前往目的地 5、喜欢乘飞机到达异乡6、活动量要小 6、活动量要大7、要求旅游设施齐备 7、适当的条件即可8、寻找熟悉的气氛、老朋友 8、喜欢结交新朋友9、旅游活动要有严密的计划 9、只希望有个基本安排,给点自主性、灵活性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帕洛格心理类型理论人格特征思想上较封闭,不愿寻求新的观念或新的经历在日常生活中比较谨慎和保守在花钱方面比较节制偏好购买流行的名牌消费品对待日常生活缺乏自信和主动性往往仰仗权威人士指引他们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比较被动,缺乏进取精神喜欢规规矩矩按常规车办事的生活方式偏好恋群,喜欢在亲友等熟人中生活对旅游活动的影响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愿冒险出游频率不高在外出旅游时倾向于选择距离比较近、自己比较熟悉的旅游目的地,特别倾向于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地区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花费较少,往往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娱乐活动,喜欢购买标志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纪念品或装饰品喜欢故地重游2、各种心理类型的人格特征对选择目的地及旅游活动的影响(1)依赖型心理类型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人格特征天性好奇,喜欢探索周围的多样性世界做事当机立断而不犹豫在花钱方面比较随意喜欢选择刚上市不久的新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充满自信和个人活力靠自己去指引自己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非常主动,具有进取精神喜欢充满挑战的多样化工作偏好个人独处和静默沉思对旅游活动的影响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富有胆量外出旅游的频率较高倾向于选择那些地处遥远、文化差异大,甚至不为人知的目的地,特别不喜欢随大流的去那些旅游热点地区一般在旅游目的地逗留的时间较长,花费较多,他们喜欢分享当地的风俗习惯,喜欢购买真正的艺术品和工艺品每年都会去寻找新的旅游目的地。(2)冒险型心理类型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人格特征特点不明显的混合型介于两个极端类型之间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通常不苛刻一般都会避免选择传统的旅游热点或风险很大的待开发地区(3)中间型心理类型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其它因素1、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越高,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就会越高,也就越容易诱发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知识的增多也有助于克服对外部世界的心理恐惧感。2、年龄年龄的不同决定了人们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以及身体状况的不同,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身体状况都会影响人们外出旅游动机的产生。3、性别很多旅游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旅游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而且探险性旅游活动的参加者更是以男性居多。4、支付能力对于支付能力很低的人而言,即使他在心理类型上属于冒险型,喜欢遥远、新奇的旅游目的地,但由于支付能力的限制,他们外出旅游时,也很可能选择那些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新意,但费用较低、距离较近的目的地。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案例简介青少年市场由凯悦酒店所做的调查显示,十几岁的青少年愿意同他们的父母去度假,但一旦到了目的地,他们就想摆脱父母与别的青少年在一起。在500个被调查的青少年中有79%的人说,在度假的时候,想遇到别的我同龄孩子,并且与他们一起玩耍。浪漫很重要,77%的男孩和57%的女孩希望在度假的过程中会有浪漫的事发生。接近一半的人说,他们的父母让他们受不了。12%的青少年说他们在上一次的度假中,有自己的酒店房间,47%的青少年与父母同一间房,还有27%的青少年与兄弟姐妹一间房。孩子们对购物、观光、运动、集体烧烤和海滨集会有兴趣。凯悦酒店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五个细分的青少年市场:●普通的美国人——这个市场占据了整个市场的27%。他们保守,是一个整体,并且以家庭为导向。他们听父母的话,按照他们所说的计划去参加家庭旅游,女孩更是这样,他们喜欢自然的散步、参加讨论会、观光和参加文学活动。●独自流浪的人——大多数男孩,在这个细分市场占12%,他们聪明、孤独,并且来自小型的、高收入的家庭。在度假时,他们有自己的房间。他们喜欢骑自行车、徒步旅行、玩电视游戏、在自己的房间里玩电脑。情绪忧郁的人——很可怜,这些青少年在调查中占28%。他们在度假的时候,觉得很无聊、很沮丧,他们回避有组织的活动,并且对参加同龄人的聚会也不感兴趣。●年轻而不安分的人——这群人占20%,他们任性、活跃、好冲动。他们喜欢浪漫、有组织的活动、运动和偷偷溜达。这些人更多的是男孩子。●热情型的人——这群人占12%,主要是年龄大一点的男孩子,他们喜欢去海滨和滑雪去度假,他们喜欢运动、喜欢冒险,并且很独立。他们常常在度假的时候带上一个朋友,并且与他一个房间。案例分析题1、青少年具有哪些心里特征?他们属于哪种类型的旅游者?2、为青少年设计度假方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设计一个吸引青少年来度假的具体方案。3.客观外界因素社会条件人际环境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二)旅游动机的类型1.学者对旅游动机的分类田中喜一的四类动机麦金托什的四种基本动机托马斯的18种旅游动机利奥得的8类基本动机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日本学者田中喜一的分类 分类目的1、心理动机2、精神动机3、身体动机4、经济动机思乡、交友、信仰等对知识见闻、欢乐的需要治疗、休养、运动等购物或经商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的分类 分类目的1、生理动机诱发因素2、文化动机诱发因素3、人的动机诱发因素 4、地位和声望诱发动机体力的休息、参加体育活动、娱乐、健康等获得有关其他国家、地区的知识结识朋友、探亲访友、避开日常工作以及家庭或邻居、建立新的友谊等希望受人承认、引人注目、受人赏识、具有好名声等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约翰·A.托马斯——旅游的18种动机教育和文化方面的动机 (1)观察别的国家人民是怎样生活、工作和娱乐的(2)浏览特别的风景名胜(3)更多地了解新鲜事物 (4)参加一些特殊活动疗养和娱乐方面的动机 (5)摆脱每天的例行公事(6)过一下轻松愉快的生活 (7)体验某种浪漫生活种族上的动机 (8)访问自己的祖籍、出生地(9)到家属或朋友曾经去过的地方其他 (10)气候 (11)健康 (12)体育活动(13)经济方面 (14)冒险活动(15)取得一种“胜人一筹”的本事(16)适应性(不落人后)(17)考察历史 (18)了解世界的愿望罗伯特·W.麦金托什——旅游动机的4种基本类型 身体方面的动机 休息放松、健身锻炼、海滩消遣、户外娱乐、洗温泉浴、异地疗法文化方面的动机 了解和体验异国他乡的历史、音乐、艺术、民俗、舞蹈、绘画、宗教、生活方式人际方面的动机 探访异国他乡的亲友、深入他乡接触民众、结识新朋友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商务、会议、考察研究、特殊兴趣癖好、参加某种专门训练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1)弥补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所带来的以下种种匮乏:(人际或友谊;气候;运动与行动;接近自然、欣赏美景、户外休闲;享乐、奢华;自由等) ;2)消除生理和心理紧张,恢复身心健康;3)增长见闻,满足好奇心,实现自我价值;4)自我回报。H.Schmidhauser 与他的同事从旅游活动可以对人产生的四种社会功能的研究成果,也可为我们认识旅游动机提供一种认识视角。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总之,旅游行为发生受到个人心理因素的重要影响。尽管个性心理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人们表现出来的旅游行为,从大多数旅游者在旅游需求上的倾向,分析把握潜在旅游者的心理需要,有效的创造出可以刺激其产生旅游动机的产品和营销方案。2.旅游动机的常见类型健康、娱乐的动机好奇、探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社会交往的动机探亲访友与追宗归祖的动机公务和商务方面的动机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一)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水平家庭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前提之一和重要物质基础。但真正决定能否实现旅游活动的家庭收入水平实际上是指家庭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水平。可自由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收入-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日常生活必须消费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收入水平这一因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一个家庭外出旅游的经济条件,而且还在于超过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这一临界水平后,每增加一定比例收入,旅游消费便会以更大的比例增加。收入水平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而且会影响到人们的旅游消费构成。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一、收入水平(一)关于个人可自由支配的实际收入稅收 日常生活消费(衣、食、住、行等)个人总收入 必须支配收入 社会消费(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一般的家庭耐用消费品 可自由支配的实际收入 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恩格尔曲线收 收入 入生活必需品支出 奢侈品支出恩格尔定律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生活必需品)的部分所占比例将会下降;收入中用来购买奢侈品的部分所占比例将会上升。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恩格尔系数购买食物支出恩格尔系数=-------×100%收入收入水平对旅游的影响影响到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影响到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及旅游活动范围的选择影响到旅游者对旅行方式、旅游活动内容的选择影响到旅游者外出逗留的时间长短影响到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二)闲暇时间1.人生的时间构成闲暇时间必需的社会活动时间必需的家务活动时间必需的生理活动时间工作时间人生时间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2.闲暇时间的概念闲暇时间既不等于非工作时间,也不等于娱乐时间,而是可由个人随心所欲的“自由支配的时间”。闲暇时间是指个人完成工作和满足生活要求之后,完全由他本身支配的一段时间。——联合国《消遣宪章》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3.闲暇时间的分布情况每日闲暇周末闲暇公共假日带薪假期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2007年12月,国务院通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从2008年1月1日起,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此外,我国还规定了一些特殊的带薪假期,如探亲假、寒暑假、婚假、产假等。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闲暇时间对旅游的影响平时工作后的闲暇时间:只能用于就地或家中休息周末闲暇时间:只能用于短距离旅游活动公共节假日时间:只能用于短距离旅游活动带薪假期:可产生大量的中、长距离旅游者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欧洲部分国家的带薪假期和公共节假日国家 带薪假期(周) 公共节假日(天) 国家 带薪假期(周) 公共节假日(天)奥地利 5 13 比利时 4-5 10丹麦 5 10 芬兰 5-6 14法国 5-6 11 德国 5-6 10希腊 4 12 爱尔兰 4 10意大利 4-6 10 荷兰 5 7-9挪威 4 10 葡萄牙 4-5 12西班牙 4-5 14 瑞典 5-8 11瑞士 4-5 6 英国 4-6 8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其他客观条件1、科学技术因素科学技术越发展,社会生产力越高,劳动时间越短科学技术越发展,交通工具越安全、舒适2、人口结构及素质人口数量增长,为旅游者增加奠定了基础人口年龄结构:一般,中青年人喜欢外出旅游文化教育素质:一般,受教育程度越高,求知欲望越强,收入越高,外出旅游可能性越大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3、家庭生命周期l 单身阶段是人们大多数在经济上已经自主,脱离开原有家庭的阶段。特点是:沒有家庭拖累,消费比较自由,用于娱乐和旅游的时间相对较多,思想活跃,乐于追求新潮。此阶段,人们往往乐于外出旅游,特别是乐于参加带有探险、体育、新奇色彩的旅游活动。l 新婚阶段是从结婚到第一个孩子出生阶段。特点是:一般沒有其他经济负担,闲暇时间较多,乐于寻求快乐的生活方式。此阶段,人们往往乐于外出旅游,特别是乐于参加带有消遣娱乐性质的旅游活动。 初为父母阶段是第一个孩子出生到子女独立生活前阶段。特点是:家庭人口增多,开支增加。此阶段是否会外出旅游,取决于家庭的收入状况和孩子教育的需要。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此阶段人们很少外出旅游,发达国家在子女幼小时也较少外出旅游。l 空巢阶段是子女是经济上已经自主,离开父母,家中只留下老夫妇阶段。特点是:家庭收入丰厚,沒有其他负担;闲暇时间较多(大多数已经退休)。此時,往往大量外出参加疗养、观光旅游活动。l 分解阶段是老年夫妇丧失配偶阶段。特点是:孤独的老年人在情感、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方面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们往往丧失生活乐趣,对旅游也丧失乐趣。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4、文化信息和新闻媒体的作用5、政府或单位的鼓励因素6、旅游业的发达程度7、气候气象因素影响人们外出旅游的时间影响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地(三)其他因素社会经济和个人因素 对旅游倾向的影响收入 积极影响 家庭户主学历 积极影响 家庭户主职业 积极影响(职业的社会地位) 带薪假期 积极影响 户主年龄 消极影响 生命周期 消极影响(婴幼儿拖累) 种族 有色人种不如白人积极 性别 男性比女性积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种族、性别本身不构成旅游的障碍和促进因素,表现出旅游活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地位或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职业和学历对一个人旅游动机的形成有影响,但本身也不构成影响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至于年龄因素,其实质是伴随年龄而来的身体能力状况起到了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作用。最后,一个人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或家庭人口状况可构成影响其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单身阶段新婚阶段初为父母阶段空巢阶段分解阶段家庭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旅游者形成的条件旅游者个人方面的影响因素客观因素主观因素1、可自由支配收入2、闲暇时间3、身体能力状况4、家庭人口结构旅游动机一个人只有同时具备了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才能成为旅游者。任务二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分析任务三 旅游者的类型划分和需求特点一、旅游者的类型及其划分二、旅游者的需求特点(一)消遣型旅游者及其特点(二)事务型旅游者及其特点(三)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