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6张PPT)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 旅游者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五章 旅游业 第六章 旅游市场第七章 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第八章 生态旅游第十章 旅游业危机管理第十一章 旅游文化第九章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 旅游组织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关键概念:古代旅行 近代大众旅游 现代全球旅游 古代中国旅游、近代中国旅游 现代中国旅游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旅游产生的过程;●掌握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掌握世界现代旅游发展的原因及特点;●掌握我国现代旅游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旅游产生的基础条件;●能将近代的旅行社和现代的旅行社业务进行客观的比较;●能够根据现代旅游的发展原因分析当前一些旅游现象;●能够客观分析当今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世界旅游历史发展第二节 中国旅游历史发展第一节 世界旅游历史发展一、世界古代旅行——国际旅游的萌芽二、世界近代旅游——国际旅游的形成三、世界现代旅游——国际旅游快速发展一、世界古代旅行——国际旅游的萌芽(一)世界古代旅行的发展(二)世界古代旅行活动的特点(一)世界古代旅行的发展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旅行的起源时期2.奴隶社会时期——人类旅行的发展时期(原始社会末期——476年)3.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一度陷于沉寂,但也有所发展(476年-16世纪)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旅行的起源时期(1)原始社会的迁徙活动(2)人类旅行的产生(1)原始社会的迁徙活动在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低下,这一时期的人类客观上缺乏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没有外出旅行的愿望。当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部落间的战争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的活动被称为迁徙。这些迁徙活动具有求生性和被迫性的特点,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不是消遣游玩。由此可以看出,虽然迁徙和旅游都有着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转移,但迁徙不属于现代旅游,两者有本质的区别。(2)人类旅行的产生旅行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伴随商业活动的兴起而产生的。在早期人类历史上,有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是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早期,商业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不同商品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需求情况,要到其他地区交换自己的产品,旅行活动由此而产生。旅行和旅游的区别:(1)目的不同。(2)离开时间不同。(3)内容不同。所以,人类的旅游行为虽然孕育于人类的迁徙和旅行行为中,但迁徙和旅行都不是人类纯粹意义上的旅游行为。2.奴隶社会时期——人类旅行的发展时期(原始社会末期——476年)奴隶社会时期,政治、经济秩序相对稳定;社会各行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更加发达;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文明也大为进步,艺术、科学和宗教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社会上的物质财富和文化生活大大的丰富起来,这些都为旅行活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道路状况的改善和交通工具的产生,马车、畜力应用,为人们出行节省了体力,节约了时间,对奴隶社会的商业旅行、宗教旅行、考察旅行等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奴隶制时代的旅行首先是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等文明古国发展起来的,并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达到全盛。古罗马时代是世界古代旅行的全盛时期。公元3世纪时期的古罗马帝国幅员辽阔,政治统一,水陆交通非常发达,加上铸币的使用,以及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流行,大大方便了旅行者的旅行游览活动。3.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一度陷于沉寂,但也有所发展(476年-16世纪)(1)阿拉伯宗教旅行——伊斯兰教(2)意大利商务旅行(3)开辟新航路探险旅游2006年12月24日,赶到麦加朝圣的穆斯林围绕在麦加大清真寺的“天房”周围祈祷。马可.波罗旅行线路图(三)世界近代旅游发展的特征第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财富的增加扩大了旅行和旅游的人数。第二,近代旅游产生于近代交通工具发明之后。陆地旅游除继续使用以马车为主的交通工具以外,铁路成了主要的旅游交通工具。第三,近代旅游开始成为一项经济活动。第三,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得到了迅速发展。近代虽然旅行、旅游活动已有很大发展,但还未发展到能称之为独立的经济行业——旅游业的地步,从整个时代来看,它只是一种局部地区个别人经营的旅游代理业。新航路的开辟三、世界现代旅游——国际旅游快速发展(一)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二)现代旅游的特点(一)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1.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2.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4.科技的进步导致闲暇时间的增加5.战后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6.战后教育事业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二)现代旅游的特点1.旅游活动的大众性2.地理上的集中性3.季节性4.旅游新概念不断推出,旅游形式多样化5.旅游经营逐渐走向集团化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世界七大奇迹吉萨金字塔宙斯神像罗德岛巨像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殿摩索拉斯王墓亚历山大灯塔吉萨金字塔宙斯神像罗德岛巨像巴比伦空中花园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殿阿尔忒弥斯神殿阿尔忒弥斯神殿摩索拉斯王墓亚历山大灯塔亚历山大灯塔第二节 中国旅游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旅游二、中国近代旅游三、中国现代旅游(1949年以后)一、中国古代旅游(一)中国古代旅游的发展(二)中国古代的旅游形式(三)中国古代旅游的特点(一)中国古代旅游的发展中国是世界的文明古国,也是旅游发生最早的国家之—。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类主要使用石块等简陋的生产工具,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靠渔猎和采集为生。虽然早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之后,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便已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在相邻部落间进行。商朝为中国奴隶社会经济繁荣时期。旅行与交通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陆路交通建设也有很大的发展。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二)中国古代的旅游形式1.帝王巡游2.政治旅行3.士人漫游4.学术考察旅行5.外交旅行6.宗教旅行7.商务旅行8.节庆旅游孔子周游列国示意图 (三)中国古代旅游的特点1.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2.旅游和旅行随生产力的发展向多样化发展,商务旅行占据主导地位。3.消遣性质的旅行和旅游的参加者多为帝王、官僚、封建贵族、地主等统治阶级及附庸阶层人士。4.旅游和旅行的条件很差,人们也缺乏主动旅游的意识。二、中国近代旅游(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崛起(二)中国近代旅游的特点(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崛起近代中国的旅游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这段时期的旅游。1840年以后,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建锁国的大门,西方的商人、传教士、学者和一些冒险家,纷纷到中国来。1923年8月15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正式宣告成立。经过苦心经营,业务有了明显发展。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开创了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四个第一:办理第一艘旅美学生专轮,举办国内第一个游览团,组织第—个国外游览团,发行中国第一张旅行支票。1927年6月1日,旅行部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独立出来,正式领取了营业执照,成立了中国旅行社,这是我国第一家旅行社。1927年中国旅行社创办了我国第一本旅游行业的专业杂志——《旅行杂志》。陈光甫旅行杂志(二)中国近代旅游的特点1.中国近代旅游活动局部存在,未形成产业2.中国近代旅游发展所依赖的基本载体形成1.中国近代旅游活动局部存在,未形成产业(1)与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活动紧密联系,西方的商人、传教士、学者和一些冒险家来到中国,在一些通商口岸和风景名胜地区巧取豪夺,建造房舍,供其经商、传教、游览和休憩之用。(2)旧中国政府与西方列强建立外交关系,向西方各国派驻使节,不少外交官员考察异域,游历甚为广泛。(3)不少人出国出卖劳动力,其中也有一些人在谋生之余顺道游览观赏。(4)为学习西方的科技知识,不少青少年漂洋过海出国留学,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出现“留学热潮”,得以游学欧美。2.中国近代旅游发展所依赖的基本载体形成(1)旅行社。中外联系加强,来华旅行的外国人和出国旅行的中国人数都大大增加。(2)交通。近代中国的内河航运、远洋航运、公路运输和民用航空对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3)旅游住宿。近代旅馆从清代末期开始发展。西式旅馆:是指清末英、美、法等外国资本侵入中国后,按照西方建筑、设备、装修、经营方式等建造并经营的旅馆,大多建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租借地或势力范围之内,其中上海最多。中西式旅馆:是中国民族资本向旅馆业投资兴建的半中半西风格的新式旅馆,既接受了西方旅馆的某些影响,又继承了中国的历史传统,其建筑形式多为庭园式或园林式。招商客栈:是中华民国建立以后随铁路兴建而发展起来的。三、中国现代旅游(1949年以后) 1.初创时期(1949年——1955年) 2.开拓时期(1956年——1960年) 3、停滞时期(1967年——1977年) 4、发展时期(1978年以后)1.初创时期(1949年——1955年)这一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增进我国与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宣传我国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旅游业首先经营的是国际旅游业务。建国后成立的第一家旅行社是厦门的华侨服务社。侨乡探亲旅游是初创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1954年4月15日,新中国第—家面对外国人的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在北京诞生。自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的数量明显增加。1954年以后,该社开始接待外国自费旅游者。2.开拓时期(1956年——1960年)(1)华侨旅行服务总社的建立。(2)国际旅游业务的新拓展(3)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诞生3、停滞时期(1967年——1977年)1966年5月开始的10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正是现代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主要部门在工业发达国家得以确立的时代。十年动乱时期,旅游业遭受极大破坏,入境旅游者骤减,华侨旅行服务总社被迫撤消,各地旅游行政机构停止正常工作。4、发展时期(1978年以后)(1)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了一套旅游管理体制(2)经营体制多元化:竞争机制增强(3)实行政企分开(4)推行现代企业制度(5)实行股份制(6)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全国旅游市场网络(7)三大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8)产业地位不断突破,经济拉动作用更加突出(9)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合作日益活跃和频繁本章小结本章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阐述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通过对中国和世界的古代旅游、近代旅游、现代旅游发展进程的描述,总结出各阶段旅游发展的规律,揭示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由此来预测旅游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