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三门峡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河南省三门峡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历史能力测试(一)
本试卷共16页,44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之前,史官负责对文字材料的归档及档案利用,具有封闭性。春秋晚期以后,封闭的史官制度开始动摇,士阶层迅速崛起,这些饱学之士利用档案典籍编写教材、著书立说、建立私学,使档案典籍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材料所述变化( )
A. 重塑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B. 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 铲除了周王朝统治的根基 D. 形成了尊崇儒学的社会氛围
2. 冀州(河北)刺史部设立于汉武帝时期,但从西汉后期开始到东汉,冀州(河北)地区时而设立“刺史”,时而设立“州牧”,所辖区域也时有变动,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两汉时期( )
区域 出处
常山、真定、中山、河间、信都、清河、魏郡、巨鹿、广平、赵国 《汉书·地理志》
巨鹿、常山、中山、清河、河间、赵国、安平、魏郡、勃海 《续汉书·郡国志》
A. 中央集权受到了严重威胁 B. 地方机构设置较为随意
C. 监察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 D. 郡国并行体制长期存在
3. 13世纪时,蒙古统治者对少数较早投附的汉族军阀、官僚家族有优待,视同“国人”,南方汉族大地主“无爵邑而有封君之贵,无印节而有官府之权”。而广大蒙古下层百姓,要为国家承担沉重的军役、赋税,不少人破产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 社会阶层间流动逐渐加速 B. 少数民族统治的社会基础扩大
C.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 D. 民族交流交融的趋势显著增强
4. 明清时期,山东济宁的夜市中有许多手工业产品,其大多来自家庭或者小作坊,比如榨油、木器甚至一些铁制品或铜制品等,“这些手工业都集中在南关,规模都不大,生产与销售合二为一”。这反映出当时( )
A. 商品性生产经营方式灵活 B. 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持续松动
C. 雇佣劳动的优势日益凸显 D. 朝廷放松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5. 下表为中国近代主要港口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表(1870—1895年)(单位:%)。由此可知( )
年份 上海 广州 天津 汉口 其他 总计 价值(1000关两)
1870 63.6 13.4 1.5 1.7 19.8 118.988
1875 55.2 11.6 2.9 4.2 26.1 138.907
1880 57.8 9.9 3.4 4.8 24.1 159.523
1885 56.4 10.5 3.3 4.9 24.9 154.413
1890 45.9 12.0 3.0 2.7 36.4 215.903
1895 520 10.6 4.4 1.7 31.3 323.240
A. 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渐趋紧密 B. 通商口岸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剧
C. 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 D. 天津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6. 19世纪末,一些知识分子“破二千余年之结习”,以办报开展活动。这些报刊种类繁多,有的以政治论说为主,有的以提倡实业为主,有的偏重于自然科学知识的介绍。此外,这些报刊还普遍具有出版周期短、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的特点。该做法在当时( )
A. 推动知识分子阶层发生了分化 B. 为思想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C. 使报纸成为救亡图存主要阵地 D. 调动了人民群众革命积极性
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察冀边区出现前线剧社、吕梁剧社、黄河剧社、太行山剧社、抗敌剧社、儿童演出队等剧社,它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小分队巡演与较大规模演出活动相结合,广泛进行宣传演出活动,根据地的文艺运动普遍开展起来。材料所述做法旨在( )
A. 扩大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B. 坚持井冈山革命道路
C. 满足基层社会娱乐需求 D. 激发民众抗战热情
8. 下图为1978—1997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及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图。图中变化主要源于( )
A. 国家工业布局的改变 B. 城乡社会结构的差异化
C.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D. 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9. 公元前4千纪下半叶,频繁的贸易活动使大量资源流入两河流域南部,周边村落的劳动者和手工业工匠迅速向城市聚集,原有的管理体系不断扩大,产生了更细致的职责分工和更显著的权力分层,并发展出主要用于管理经济事务的原始楔文。这可以用于说明( )
A. 经济活动的地域特色 B.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C. 区域文明形成过程 D. 政治生态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10. 1511年,马六甲被葡萄牙人攻克,葡萄牙控制了整个亚洲香料交易10%的份额,香料的定价权从威尼斯转向了里斯本。在此前后,德国富格尔家族在里斯本开设了商业银行,部分意大利的银行家族也来到里斯本设立分行,争相为里斯本的远航计划提供贷款。这些状况( )
A. 促进了商业革命的进程 B. 促进了葡萄牙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加速了价格革命的爆发 D. 揭开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序幕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形态也是变化发展的。西方路线是:城邦国家一初级封建国家一等级制国家一绝对专制主义国家一现代民主共和制的民族国家。恩格斯还认为,国家的最高形式是民主共和国,它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必然趋势。这( )
A. 突出了无产阶级革命重要性 B. 促进了了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C. 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 D. 反映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性
12. 下表为1945—2020年联合国的发展概况。下表内容可用于佐证( )
阶段 时间 概况
第一阶段 1945年至1990年 本应成为战后世界“主角”的联合国,却成为冷战的“配角”,联合国的作用被弱化和边缘化
第二阶段 1990年至2010年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数量不断增加。尽管联合国的作用上升,但其权威却不断受到挑战
第三阶段 2010年至2020年 联合国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同样突出,联合国改革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A. 合作共赢成为了时代潮流 B. 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
C. 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 D. 第三世界国家的异军突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共160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优先股制度起源于19世纪前期的英国。由于当时英国铁路和运河建设对资金的巨量需求,以及政府对公司债券融资的比例限制,许多大型工程由于资金匮乏不得不中途停顿,优先股便在铁路公司中应运而生了。当时的优先股既享有事先约定的固定收益、又可同普通股一起参与股息分配。19世纪30年代,美国几家在马里兰修建铁路和运河的公司因为资金短缺不得不向当地政府求助。马里兰州政府考虑到铁路建成的巨大利润,在1836年通过的法案中同意向其注资,但要求在三年后保证每年6%的股息,且股息支付顺序位于普通股之前。此后美国优先股制度不仅在基础设施领域,而且在采掘、冶金、纺织等行业亦被广泛采用。当时的优先股一般享有议决权,但1870年俄亥俄州颁布法律规定优先股不得享有议决权之后,优先股的议决权逐步被舍弃,现代意义上的优先股逐步成型。
——摘编自郭岩伟《近代中国中外企业制度对比研究》
材料二 清政府以新式企业从国家政府手中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为依据,要求企业向其提供各种形式的报效。这种情况在洋务时期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中比较普遍,报效成为这类企业盈余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企业直接在章程中写明报效的条款,有的则奉命提供无偿服务,有的则被要求承担一部分社会职能。如1882年电报局转为官督商办,议定从当年五月起,缴还官本银六万两,以后在五年内分期续缴银二万两,免计利息,其余垫款约九万八千余两,则以军机处、总理衙门、各省督抚及出使大臣的洋务、军务电报作为头等官报,将其应收的电报费陆续抵缴,此项抵缴完毕后,头等官报也不收电报费,作为电报局对清政府的报效。
——摘编自严亚明《晚清企业制度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外商在华企业(至少在特种股票发行方面),直接承袭了西方近代数百年来形成的成熟企业制度。而华商企业的企业制度则借鉴西方并融合了传统的投融资理念,且只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同时在近代中国的大部分时期内,外商在华企业在税收(如厘金)、融资(如股票溢价)、法律(如租界)等方面拥有诸多特权,而这种地位上的不平等又进一步迟滞了华商企业制度演进的进程。
——摘编自郭岩伟《近代中国中外企业制度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优先股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该制度起源于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公司“报效”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英美与中国企业分配制度得到的启示。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守成与创新”,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时期批判传统伦理的一个重要主题,即以个人主义批判礼教之宗法主义家族伦理。陈独秀倡言“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中国伦理变革,应“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李大钊也将家族制度归为摧折个性的“万恶之源”。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旧伦理束缚和思想观念、建立新型家庭婚姻秩序和伦理秩序,《婚姻法》成为新中国最早颁布的重大法律。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社会得到大发展,家庭结构与功能逐渐“小型化”:其一指家庭结构、规模逐渐由繁变简、由大变小;其二指家庭职能逐渐由多变少。 由此引起了夫妻、亲子等婚姻家庭伦理关系的重大变化。家庭关系的轴心已由亲子关系转移到夫妻关系,家庭的关注重心开始由长者下沉到年轻人和儿童身上。
——摘编自赵庆杰、王利华《近现代中国社会家庭的伦理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化的原因。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历史能力测试(一)
本试卷共16页,44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之前,史官负责对文字材料的归档及档案利用,具有封闭性。春秋晚期以后,封闭的史官制度开始动摇,士阶层迅速崛起,这些饱学之士利用档案典籍编写教材、著书立说、建立私学,使档案典籍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材料所述变化( )
A. 重塑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B. 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 铲除了周王朝统治的根基 D. 形成了尊崇儒学的社会氛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变化体现出士阶层文化作用的增强,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塑,排除A项;C项表述中,“铲除了”之说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的主旨是史官制度的变化,士阶层崛起推动文化发展,这无法铲除周王朝统治的根基,排除C项;D项表述发生在汉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 冀州(河北)刺史部设立于汉武帝时期,但从西汉后期开始到东汉,冀州(河北)地区时而设立“刺史”,时而设立“州牧”,所辖区域也时有变动,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两汉时期( )
区域 出处
常山、真定、中山、河间、信都、清河、魏郡、巨鹿、广平、赵国 《汉书·地理志》
巨鹿、常山、中山、清河、河间、赵国、安平、魏郡、勃海 《续汉书·郡国志》
A. 中央集权受到了严重威胁 B. 地方机构设置较为随意
C. 监察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 D. 郡国并行体制长期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赵国”“魏郡”等可知,两汉时期地方行政机构既有国,也有郡,而刺史或州牧就是监察或管理郡、国的,说明两汉时期郡国并行体制一直存在,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体现中央集权受到了严重威胁,排除A项:地方机构设置服务于专制统治的需要,并不是随意设置,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监察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3. 13世纪时,蒙古统治者对少数较早投附的汉族军阀、官僚家族有优待,视同“国人”,南方汉族大地主“无爵邑而有封君之贵,无印节而有官府之权”。而广大蒙古下层百姓,要为国家承担沉重的军役、赋税,不少人破产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 社会阶层间流动逐渐加速 B. 少数民族统治的社会基础扩大
C.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 D. 民族交流交融的趋势显著增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的元朝(中国)。依据材料可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时,蒙古统治者上层与汉族上层分子勾结,共同压迫下层百姓,所以材料中学者意在强调当时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C项正确;材料没有社会阶层间流动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少数民族统治的社会基础扩大,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蒙古统治者对待汉族军阀、官僚、大地主与蒙古下层百姓的不同态度,并不是民族交流交融的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
4. 明清时期,山东济宁的夜市中有许多手工业产品,其大多来自家庭或者小作坊,比如榨油、木器甚至一些铁制品或铜制品等,“这些手工业都集中在南关,规模都不大,生产与销售合二为一”。这反映出当时( )
A. 商品性生产经营方式灵活 B. 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持续松动
C. 雇佣劳动的优势日益凸显 D. 朝廷放松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山东济宁夜市中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家庭或者小作坊,规模都不大,生产与销售合二为一,反映出当时商品性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灵活,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农业和商业所采取的措施,没有体现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持续松动,排除B项;材料没有雇佣劳动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D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商品性生产经营方式灵活,排除D项。故选A项。
5. 下表为中国近代主要港口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表(1870—1895年)(单位:%)。由此可知( )
年份 上海 广州 天津 汉口 其他 总计 价值(1000关两)
1870 63.6 13.4 1.5 1.7 19.8 118.988
1875 55.2 11.6 2.9 4.2 26.1 138.907
1880 57.8 9.9 3.4 4.8 24.1 159.523
1885 56.4 10.5 3.3 4.9 24.9 154.413
1890 45.9 12.0 3.0 2.7 36.4 215.903
1895 52.0 10.6 4.4 1.7 313 323.240
A. 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渐趋紧密 B. 通商口岸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剧
C. 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 D. 天津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1895年的中国。依据材料可知:根据1870-1895年主要港口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表可知,这一时期对外贸易的价值总数呈上升趋势,由此可知当时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渐趋紧密,A项正确;据材料可知,上海、广州、天津、汉口等地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一开始就不平衡,时有反复,而且材料里也没有其他港口的具体情况,故无法得出通商口岸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涉及主要港口在对外贸易中价值总数的变化情况,没有体现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排除C项;天津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有所增加,并不代表天津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地位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6. 19世纪末,一些知识分子“破二千余年之结习”,以办报开展活动。这些报刊种类繁多,有的以政治论说为主,有的以提倡实业为主,有的偏重于自然科学知识的介绍。此外,这些报刊还普遍具有出版周期短、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的特点。该做法在当时( )
A. 推动知识分子阶层发生了分化 B. 为思想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C. 使报纸成为救亡图存主要阵地 D. 调动了人民群众革命积极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以办报开展活动”在当时为思想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B项正确;19世纪末,一些知识分子办报开展活动是为变法宣传思想,并没有推动知识分子阶层发生了分化,排除A项;报纸成为救亡图存主要阵地中的“主要阵地”说法夸大了其作用,排除C项;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并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调动了人民群众革命积极性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察冀边区出现前线剧社、吕梁剧社、黄河剧社、太行山剧社、抗敌剧社、儿童演出队等剧社,它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小分队巡演与较大规模演出活动相结合,广泛进行宣传演出活动,根据地的文艺运动普遍开展起来。材料所述做法旨在( )
A. 扩大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B. 坚持井冈山革命道路
C. 满足基层社会娱乐需求 D. 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前线剧社、吕梁剧社、黄河剧社、太行山剧社、抗敌剧社、儿童演出队等剧社,它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小分队巡演与较大规模演出活动相结合,广泛进行宣传演出活动”和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这些做法旨在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D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是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坚持井冈山革命道路”是在国共对峙时期,与材料抗日的主旨及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基层社会娱乐需求的满足,排除C项。故选D项。
8. 下图1978—1997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及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图。图中变化主要源于( )
A. 国家工业布局的改变 B. 城乡社会结构的差异化
C.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D. 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都呈现出增长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明显增加,C项正确;国家工业布局改变与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之间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排除A项;仅据城乡居民的收入变化不能得知城乡“社会结构”的差异,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以来,没有再出现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排除D项。故选C项。
9. 公元前4千纪下半叶,频繁的贸易活动使大量资源流入两河流域南部,周边村落的劳动者和手工业工匠迅速向城市聚集,原有的管理体系不断扩大,产生了更细致的职责分工和更显著的权力分层,并发展出主要用于管理经济事务的原始楔文。这可以用于说明( )
A. 经济活动的地域特色 B.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C. 区域文明的形成过程 D. 政治生态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贸易活动推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可以用于说明两河流域区域文明的形成过程,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经济活动的地域特色,排除A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述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政治生态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0. 1511年,马六甲被葡萄牙人攻克,葡萄牙控制了整个亚洲香料交易10%的份额,香料的定价权从威尼斯转向了里斯本。在此前后,德国富格尔家族在里斯本开设了商业银行,部分意大利的银行家族也来到里斯本设立分行,争相为里斯本的远航计划提供贷款。这些状况( )
A. 促进了商业革命的进程 B. 促进了葡萄牙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加速了价格革命的爆发 D. 揭开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序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香料的定价权从威尼斯转向了里斯本”“争相为里斯本的远航计划提供贷款”等状况扩大了商业贸易的范围,促进了商业革命的进程,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葡萄牙掠夺的财富并没有在本国转化为资本,并没有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价格革命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拉开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A项。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形态也是变化发展的。西方路线是:城邦国家一初级封建国家一等级制国家一绝对专制主义国家一现代民主共和制的民族国家。恩格斯还认为,国家的最高形式是民主共和国,它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必然趋势。这( )
A. 突出了无产阶级革命重要性 B. 促进了了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C. 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 D. 反映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国家不是从来就有,它的形态也是变化发展的”“城邦国家—初级封建国家—等级制国家—绝对专制主义国家—现代民主共和制的民族国家”“国家的最高形式是民主共和国,它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必然趋势”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关注国家形态的发展演进,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国家形态,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性,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排除A项;20世纪初亚非民族运动高涨,B项表述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年代并不相符,排除B项;科学社会主义强调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材料无此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2. 下表为1945—2020年联合国的发展概况。下表内容可用于佐证( )
阶段 时间 概况
第一阶段 1945年至1990年 本应成为战后世界“主角”的联合国,却成为冷战的“配角”,联合国的作用被弱化和边缘化
第二阶段 1990年至2010年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数量不断增加。尽管联合国的作用上升,但其权威却不断受到挑战
第三阶段 2010年至2020年 联合国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同样突出,联合国改革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A. 合作共赢成为了时代的潮流 B. 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
C. 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 D. 第三世界国家的异军突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2020年(联合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2020年联合国的发展与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等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有密切关系,B项正确;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了时代的潮流表述错误,排除A项;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材料没有讲述,排除C项;材料讲述1945—2020年联合国的发展与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等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有密切关系,第三世界国家异军突起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共160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优先股制度起源于19世纪前期的英国。由于当时英国铁路和运河建设对资金的巨量需求,以及政府对公司债券融资的比例限制,许多大型工程由于资金匮乏不得不中途停顿,优先股便在铁路公司中应运而生了。当时的优先股既享有事先约定的固定收益、又可同普通股一起参与股息分配。19世纪30年代,美国几家在马里兰修建铁路和运河的公司因为资金短缺不得不向当地政府求助。马里兰州政府考虑到铁路建成的巨大利润,在1836年通过的法案中同意向其注资,但要求在三年后保证每年6%的股息,且股息支付顺序位于普通股之前。此后美国优先股制度不仅在基础设施领域,而且在采掘、冶金、纺织等行业亦被广泛采用。当时的优先股一般享有议决权,但1870年俄亥俄州颁布法律规定优先股不得享有议决权之后,优先股的议决权逐步被舍弃,现代意义上的优先股逐步成型。
——摘编自郭岩伟《近代中国中外企业制度对比研究》
材料二 清政府以新式企业从国家政府手中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为依据,要求企业向其提供各种形式的报效。这种情况在洋务时期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中比较普遍,报效成为这类企业盈余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企业直接在章程中写明报效的条款,有的则奉命提供无偿服务,有的则被要求承担一部分社会职能。如1882年电报局转为官督商办,议定从当年五月起,缴还官本银六万两,以后在五年内分期续缴银二万两,免计利息,其余垫款约九万八千余两,则以军机处、总理衙门、各省督抚及出使大臣的洋务、军务电报作为头等官报,将其应收的电报费陆续抵缴,此项抵缴完毕后,头等官报也不收电报费,作为电报局对清政府的报效。
——摘编自严亚明《晚清企业制度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外商在华企业(至少在特种股票发行方面),直接承袭了西方近代数百年来形成的成熟企业制度。而华商企业的企业制度则借鉴西方并融合了传统的投融资理念,且只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同时在近代中国的大部分时期内,外商在华企业在税收(如厘金)、融资(如股票溢价)、法律(如租界)等方面拥有诸多特权,而这种地位上的不平等又进一步迟滞了华商企业制度演进的进程。
——摘编自郭岩伟《近代中国中外企业制度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优先股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该制度起源于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公司“报效”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英美与中国企业分配制度得到的启示。
【答案】(1)特征:享有事先约定的固定收益;可同普通股一起参与股息分配;采用范围广泛;逐步规范。(任答两点即可)
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铁路和运河建设对资金的巨量需求;政府对公司债券融资的比例限制;近代金融和企业制度的发展。(任答三点即可)
(2)特点:“报效”成为清政府盘剥新式企业的形式:“报效”形式多样。
影响:制约了新式企业的发展;不利于近代化进程;客观上促进了反清力量的壮大。
(3)启示:科学合理的企业分配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要适度;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实现民族独立,才能促进新式企业健康发展。(答三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特征:据材料“当时的优先股既享有事先约定的固定收益、又可同普通股一起参与股息分配”可知,享有事先约定的固定收益;可同普通股一起参与股息分配;据材料“此后美国优先股制度不仅在基础设施领域,而且在采掘、冶金、纺织等行业亦被广泛采用”可知,采用范围广泛;据材料“但1870年俄亥俄州颁布法律规定优先股不得享有议决权之后,优先股的议决权逐步被舍弃,现代意义上的优先股逐步成型”可知,逐步规范。
原因:据材料“19世纪前期的英国。由于当时英国铁路和运河建设对资金的巨量需求”可知,此时期英国正在开展工业革命,加上铁路和运河建设对资金的巨量需求;据材料“政府对公司债券融资的比例限制”可知,政府对公司债券融资的比例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近代金融和企业制度的发展也密切相关。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特点:据材料“这种情况在洋务时期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中比较普遍,报效成为这类企业盈余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可知,“报效”成为清政府盘剥新式企业的形式;据材料“有的企业直接在章程中写明报效的条款,有的则奉命提供无偿服务,有的则被要求承担一部分社会职能”可知,“报效”形式多样。
影响:据材料“以军机处、总理衙门、各省督抚及出使大臣洋务、军务电报作为头等官报,将其应收的电报费陆续抵缴”及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制度制约了新式企业的发展;不利于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公司的“报效”制度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反清力量的壮大。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英国)。启示:据材料“当时的优先股既享有事先约定的固定收益、又可同普通股一起参与股息分配”可知,科学合理的企业分配制度推动了英国工业的发展,反映了科学合理的企业分配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清政府对新式企业干预过多,不利于近代企业的发展,体现了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要适度;据材料“外商在华企业在税收(如厘金)、融资(如股票溢价)、法律(如租界)等方面拥有诸多特权,而这种地位上的不平等又进一步迟滞了华商企业制度演进的进程”可知,外商阻碍中国近代化,这反映了只有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实现民族独立,才能促进新式企业健康发展。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守成与创新”,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
论题:明清在继承元朝户籍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阐述:元朝的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代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此外,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由于政府赋役越来越倾向于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清朝前期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作用大为减弱。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
由此可见,明清在继承元朝户籍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适应了时代的需要。(“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评分标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首先,确定论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基层组织和社会治理以及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围绕设问要求,“制度守成与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拟定论题为:明清在继承元朝户籍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其次,围绕提炼的论题“明清在继承元朝户籍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继承元朝的户籍制度、及其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如:元朝的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代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此外,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由于政府赋役越来越倾向于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清朝前期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作用大为减弱。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
最后,总结升华,说明提炼论题的准确性,如:由此可见,明清在继承元朝户籍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时期批判传统伦理的一个重要主题,即以个人主义批判礼教之宗法主义家族伦理。陈独秀倡言“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中国伦理变革,应“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李大钊也将家族制度归为摧折个性的“万恶之源”。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旧伦理束缚和思想观念、建立新型家庭婚姻秩序和伦理秩序,《婚姻法》成为新中国最早颁布的重大法律。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社会得到大发展,家庭结构与功能逐渐“小型化”:其一指家庭结构、规模逐渐由繁变简、由大变小;其二指家庭职能逐渐由多变少。 由此引起了夫妻、亲子等婚姻家庭伦理关系的重大变化。家庭关系的轴心已由亲子关系转移到夫妻关系,家庭的关注重心开始由长者下沉到年轻人和儿童身上。
——摘编自赵庆杰、王利华《近现代中国社会家庭的伦理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化的原因。
【答案】(1)特点:由传统家族本位到构建新型家庭婚姻秩序和伦理秩序;家庭关系轴心由亲子转移到夫妻;家庭关注重心由长者转移到年轻人和儿童。(言之成理即可)
(2)原因: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对传统伦理的批判和对个人本位主义的倡导;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婚姻法》颁布;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家庭结构与功能逐渐小型化。(答四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时期(中国)。特点:据材料“中国伦理变革,应“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李大钊也将家族制度归为摧折个性的“万恶之源”。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旧伦理束缚和思想观念、建立新型家庭婚姻秩序和伦理秩序,《婚姻法》成为新中国最早颁布的重大法律。”可得出由传统家族本位到构建新型家庭婚姻秩序和伦理秩序;据材料“家庭关系的轴心已由亲子关系转移到夫妻关系”可得出家庭关系轴心由亲子转移到夫妻;据材料“家庭的关注重心开始由长者下沉到年轻人和儿童身上。”可得出家庭关注重心由长者转移到年轻人和儿童。(言之成理即可)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时期(中国)。原因:据材料“陈独秀倡言“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可知陈独秀倡导了新文化运动,由此得出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对传统伦理的批判和对个人本位主义的倡导;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旧伦理束缚和思想观念、建立新型家庭婚姻秩序和伦理秩序,《婚姻法》成为新中国最早颁布的重大法律。”可得出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据材料“《婚姻法》成为新中国最早颁布的重大法律”《婚姻法》颁布;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社会得到大发展”时间可知是改革开放后,由此得出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家庭结构与功能逐渐小型化。(答四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