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历史考试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大约春秋初期,我国发明了冶铁技术,制造出最早的铁器;到春秋后期,发明展性铸铁技术,铁的硬度提高,适用于制造各种农具与手工用具;到战国后期,基本上完成了铁器的普及过程。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A. 铁犁牛耕普及推广 B. 土地私有制确立 C. 大一统的格局初现 D. 社会生产力提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冶铁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大大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井田制的解体,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牛耕技术,排除A项;材料讲述的是铁器的发明和使用,没有涉及土地制度,排除B项;大一统局面开始形成于秦汉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2. 东汉初年,西南地区的滇、夜郎等夷族与中原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更边远地区的哀牢夷、白狼部落也皆主动内附。其中白狼王作“远夷颂汉诗”三章,把率众归附汉王朝之举比喻为“心归慈母”“携负归仁”。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 中外民族交流频繁 B. 西南夷对汉王朝的政治认同
C. 儒学影响远播边地 D. 汉朝的边疆军事压力已解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时期,西南诸夷与中原的联系更为紧密,甚至主动内附,并称为“心归慈母”,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西南诸夷对汉王朝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B项正确;材料内容属于汉朝民族间的交流,不是中外交流,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仅根据材料不能得出边疆军事压力已解除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3. 初唐时期,祭天之礼主要祭祀昊天上帝和五天帝,高宗时祭祀主神只保留昊天上帝,玄宗时颁布《开元礼》,进一步确定了昊天的独尊,成为定制。唐代祭天之礼的调整旨在( )
A. 构建维护皇权正统 B. 确保社会实现长治久安
C. 完善封建礼仪制度 D.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朝。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祭天典礼由祭祀昊天上帝和五天帝,演变为单独祭祀昊天上帝,这是因为天的唯一性对应着人神的唯一性,突出昊天上帝的地位目的在于突出皇帝的地位,所以其根本目的在于构建并维护皇权正统,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完善礼仪制度并非根本目的,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加强对地方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
4. 据北宋王巩《随手杂录》记载,“其诸海物,国初以来亦未尝多有”,而宋神宗时期已形成“岂惟贵公侯,闾巷饱鱼虾”的饮食盛况。这反映出北宋( )
A. 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 B. 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C. 水陆交通运输的发展 D. 海外贸易占据主导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初期海鲜之物较为少见,到神宗时期闾巷百姓也能享受到鱼虾美食,其原因之一在于宋代交通运输的发展,C项正确;单从饮食的变化不能证明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排除A项;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不符合史实,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鱼虾海鲜的增长属于国内市场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5. 明清官府严禁传播禁毁小说,认为描写绿林好汉行侠仗义的小说会引导百姓聚啸山林,反抗官府;描写婚恋、家庭的小说伤风败俗,启人淫窦;清朝汉族文人撰写小说,居心叵测,隐含反清排满的内容。据此可知,明清时期此举旨在( )
A. 遏制人民起义 B. 维护专制统治 C. 缓和民族矛盾 D. 强化伦理道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政府严禁传播禁毁小说,理由冠冕堂皇,但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禁锢百姓的思想,维护其专制统治,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遏制人民起义并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主旨信息,排除A项;禁毁小说与民族矛盾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强化伦理道德并非明清时期官府严禁小说传播的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6. 如表为晚清政府的岁入、岁出和赤字概况。据此可推知,这一状况( )
年份 岁入 岁出 赤字
1895年之前 8000万两 8000万两 0
1895—1900年 8800万两 10100万两 1300万两
1903年 10492万两 13492万两 3000万两
1905年 10292万两 13694万两 3402万两
19o9年 30122万两 36787万两 6665万两
1910年 29696万两 33305万两 3609万两
A. 促使中国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 B. 推动晚清财政走向近代化
C. 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D. 导致地方督抚势力的膨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材料表明,清朝末年,清政府的岁入、岁出和赤字都在急剧增加,结合所学,清政府为了应对高额支出不得不以关税为抵押向列强贷款,这就加剧了列强对清政府的经济控制,C项正确;卷入世界市场是指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倾销地,这与清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没有必然关联,排除A项;财政近代化是指税收结构的转变,结合所学,清政府没能实现税收近代化就已灭亡,排除B项;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与地方督抚势力增长没有必然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
7. 1931年3月,工农红军第一军在湖北孝感全歼国民党第三十四师,并活捉师长岳维俊。下面是根据这一事件创作的漫画。此漫画揭示出( )
A. 苏维埃政权得到广泛认同 B. 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C. 游击战斗争策略灵活机动 D. 中共群众基础雄厚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1年(中国)。根据漫画可知,红军此次大捷得到了工人、楚人(当地百姓)和兵(地方武装)的支持,显示出中共的群众基础坚实雄厚,D项正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11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革命统一战线形成,1927年合作破裂,排除B项;根据材料看不出斗争的“灵活机动”,排除C项。故选D项。
8. 1938年9-11月,中共在延安召开扩大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对党内存在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主张提出批评,“所谓‘一切经过’就是经过蒋介石,那只是片面服从”。毛泽东还在会议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命题,强调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据此可知,六届六中全会( )
①坚决抵抗国民党的反共路线 ②维护了党的独立性
③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丰富了毛泽东思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38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六届六中全会对“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主张提出批评,其目的在于保存党派和阶级的独立性,保存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不能因合作和统一而牺牲党派和阶级的必要权利,②正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这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表现,④正确,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民党反共,①错误,排除A、B两项;材料不能体现为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③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9. 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1978—202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左右,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从1.8%上升到18%。近十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这些成就反映出我国( )
A.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B.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C.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D. 产业结构发生升级变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不断改革体制机制弊端,激发了人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C项正确;“持续高速增长”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中国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排除B项;材料只交代了中国GDP发展情况,并未涉及中国产业结构的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
10. 下面所示为1996—2021年香港八大院校招收内地学生人数变化统计情况。这一变化( )
A. 得益于“一国两制”的实施 B. 消除了两地间的经济壁垒
C. 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 D. 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时期。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在内地招收的学生人数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这是“一国两制”政策带来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与经济壁垒无关,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涉及中国国际影响力,排除C项;去香港上学的人数增加不代表教育的大众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1. 有学者指出:“中世纪西欧大学还包括我们今天称为商业课程的东西,或者更确切地应称作是‘写信艺术’这一课程。当时人们急需接受准备信函、设计法律条文和起草公文等方面的训练,这些研究便作为修辞课程的一个分支而发展起来了。”这一课程的开设反映出( )
A. 西欧大学的独立地位 B.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C. 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D. 欧洲文化教育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欧洲大学有些课程是随着中世纪欧洲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求而产生的,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大学的独立地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和欧洲文化教育的统一的相关状况,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12. 18世纪下半叶,“文明”一词在欧洲出现并流行开来,此时欧洲人随着其扩张步伐遍布世界,使欧洲的知识分子足不出户也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形态。这些进入欧洲人视野的“他者”,促使欧洲社会中形成了一种具有文化优越感的“文明”意识。由此可见,“文明”一词的出现与流行( )
A. 带有殖民意识形态 B.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C. 引领世界思想潮流 D. 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文明”一词的出现也与欧洲人的海外扩张密不可分,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欧洲人产生了自我优越感,可见欧洲的“文明”观念带有殖民意识形态,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文明”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文明”一词的出现与流行引领了世界思想潮流,排除C项;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 据统计,自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到1834年,英国首相除了阿丁顿和坎宁之外都出身于贵族。这反映出在这一时期英国( )
A. 政治具有妥协性保守性 B. 国王权力日益削弱
C. 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 D. 封建势力受到打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封建贵族势力在政府中仍把持着重要位置,反映出英国政治的妥协性和保守性,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国王权力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的妥协,不能体现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上升,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封建残余势力受到打击,排除D项。故选A项。
14. 法国的殖民统治引起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激烈反抗,其中以1871年的起义规模最大。有20多万农牧民参加了起义,战斗扩及阿尔及利亚全境,战士们不断袭击敌人,先后发生300多次战斗。这表明阿尔及利亚( )
A. 人民肩负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 B. 国内矛盾得以化解
C. 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斗争 D. 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可知,面对法国的殖民侵略,阿尔及利亚国内掀起反抗高潮,表明阿尔及利亚的独立运动高涨,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反封建,排除A项;国内矛盾得以化解的说法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独立运动的领导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
15. 如表为1923-1924年度各种经济成分占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这体现了苏联( )
经济年份 社会主
义经济 城乡小商
品经济 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
主义经济 宗法式经济
1923—1924 35.5% 54% 8.9% 1.0% 0.6%
A. 国民经济结构的失衡 B. 经济制度的探索与创新
C. 经济体制的高度集中 D.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3-1924年(苏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3—1924年度在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中,城乡小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超过了60%,这是受新经济政策影响,体现了苏俄经济制度的探索与创新,B项正确;根据所学,斯大林模式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导致国民经济结构失衡,排除A、C两项;苏俄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受公有制控制和无产阶级的监督,而非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16. 1961年2月,美国总统国外宣传活动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思想战必须调动国内甚至国际一切可以被利用的“兵种”,诸如:广播、图书……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美术、教育、体育、卫生和科学技术各个方面。这一报告旨在( )
A. 提升美国国家形象 B.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C. 维护世界和平安全 D. 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1年(美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文化及意识形态输出的多样性及多元化,尤其注重大众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价值观渗透,进而维护自身霸权地位,D项正确;提升美国国家形象、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维护世界和平安全都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书编辑实践活动充分发展并日臻成熟的阶段。秦汉帝国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使农业生产水平得到大幅度地提升。相对稳定的社会发展,让铁犁牛耕这种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在黄河流域得到普及,并逐步向其他地区扩展。这使得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新生产力蕴含的巨大能量得以充分发挥,社会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同时,汉平帝年间(公元前9年一公元6年)中国人口已达5900万,农业技术的成熟与人口对粮食的巨大需求,使得系统总结农业生产技术成为一个迫切的需要,大型综合性农书的出现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以《汜胜之书》《四民月令》《齐民要术》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农学经典大量涌现。
——摘编自莫鹏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农书及其编辑实践研究》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罗马都是以农立国的典型的农业国家,在公元前一世纪,两国的农业生产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面。中国自先秦以来长期推行重农政策,农业生产部门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为五谷、桑麻、六畜、蔬果、渔业、林业。公元前一世纪,罗马由一个古朴单纯的农业小邦发展成农、工、商、高利贷全面繁荣的经济强国。对于金钱与利润的追求,使他们大多转而从事利润更高的园艺果圃业。与市场商品经济挂钩的产品成为农业的主导,而粮食则用低廉的价格从北非运购。他们在农业上的重要性排序是葡萄、可灌溉的园圃、柳园、橄榄园、牧场、谷田、采伐林、树木园、橡树林。在中国农业中占居首位的五谷被降至第六,与西汉的农业观大相径庭。
——摘编自张齐政《从古代农书看公元前一世纪西汉与罗马的农业生产水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书大量涌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农业发展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原因:中国古代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秦汉大一统局面推动了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农业技术(铁犁牛耕)的发展推广;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使得系统总结农业生产技术成为社会需要。(答出三点即可)
(2)不同:农业生产重点不同,中国重五谷,罗马重经济作物。
原因: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粮食生产;罗马商品经济相对发达,追求农产品利益;地理位置不同影响作物种植。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由材料“秦汉帝国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使农业生产水平得到大幅度地提升。”得出秦汉大一统局面推动了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由材料“让铁犁牛耕这种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在黄河流域得到普及,并逐步向其他地区扩展。”得出农业技术(铁犁牛耕)的发展推广;由材料“汉平帝年间(公元前9年一公元6年)中国人口已达5900万,农业技术的成熟与人口对粮食的巨大需求,使得系统总结农业生产技术成为一个迫切的需要,大型综合性农书的出现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得出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使得系统总结农业生产技术成为社会需要;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罗马)。第一小问不同之处,由材料“中国自先秦以来长期推行重农政策,农业生产部门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为五谷、桑麻、六畜、蔬果、渔业、林业。”和“ 他们在农业上的重要性排序是葡萄、可灌溉的园圃、柳园、橄榄园、牧场、谷田、采伐林、树木园、橡树林。”得出农业生产重点不同,中国重五谷,罗马重经济作物。第二小问不同的原因,由材料“中国自先秦以来长期推行重农政策”得出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粮食生产;由材料“对于金钱与利润的追求,使他们大多转而从事利润更高的园艺果圃业。”得出罗马商品经济相对发达,追求农产品利益;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和罗马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影响作物种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津作为近代北方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发展出颇具规模的金融体系,从清末的钱庄、票号,到民国初年的官银号、官办银行、外资银行,金融体系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天津地区的各类金融机构竞相发行货币占领市场,使货币呈现多样化、竞争化的趋势。中央政府试图采取一些措施规范货币发行,直至1935年币制改革终于将货币发行权收归中央政府。
——摘编自黄丽珍、章亮、李磊《天津近代货币“斗争”回顾与思考》
材料二 在19世纪90年代以前,以英商为主的外商银行纸币主要流通于英属香港殖民地以及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租界区域。19世纪90年代以后,各列强先后在华圈定各自的势力范围,中国沿海和内地区域进一步对外开放,外商银行纸币的流通范围呈现由沿海、沿江各重要口岸租界向各国在华势力范围迅速扩展之势。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天津、汉口等重要口岸租界和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区,外商银行机构林立,英商、美商、日商、比商及中外合办等银行纸币争相发行、混杂流通。
——摘编自蒋立场《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的纸币发行与流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天津货币“斗争”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外商银行纸币发行与流通的特征,并说明其影响。
【答案】(1)历史背景: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中央集权衰弱,地方割据势力膨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特征:外商银行纸币具有强烈的侵略性、殖民地性;流通范围越来越广,由沿海向内地蔓延。影响:加剧了中国币制的紊乱;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币制金融主权;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刺激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金融体系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变化”可得出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根据材料“中央政府试图采取一些措施规范货币发行,直至1935年币制改革终于将货币发行权收归中央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央集权衰弱,地方割据势力膨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特征:根据材料“各列强先后在华圈定各自的势力范围,中国沿海和内地区域进一步对外开放,外商银行纸币的流通范围呈现由沿海、沿江各重要口岸租界向各国在华势力范围迅速扩展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外商银行纸币具有强烈的侵略性、殖民地性;流通范围越来越广,由沿海向内地蔓延。影响:根据材料一“天津地区的各类金融机构竞相发行货币占领市场,使货币呈现多样化、竞争化的趋势。中央政府试图采取一些措施规范货币发行,直至1935年币制改革终于将货币发行权收归中央政府”、材料二“外商银行机构林立,英商、美商、日商、比商及中外合办等银行纸币争相发行、混杂流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加剧了中国币制的紊乱;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币制金融主权;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刺激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英国经济对于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英帝国的利益也由美洲转到了东方。在这种政策指导之下,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而非17世纪那样的殖民拓殖。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国在印度统治问题就成了英国政府的头等大事,英国政府必须采取决定性行动,制止东印度公司的贪污腐败和穷兵黩武的行为。从美国独立到拿破仑战争结束这32年时间内,英国政府改变了过去那种赤裸裸的殖民掠夺、殖民压迫政策,而在表面上代之以为土著人殖民地建立良好的政府,消除暴政、杜绝腐败、发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殖民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编自郭家宏《论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体制的形成及影响》
材料二 英国人来到印度后,尝试利用他们的一些教育制度去创造一个和中产阶级类似的阶级,以便可以援助他们以及帮助他们发展内部资源……西方出现的各种职业阶级根植于资本主义经济,他们伴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出现。印度中产阶级不同于欧洲样本。他们既没有发展出一个统一的、相同的、有凝聚力的分层秩序,也没有创造出一个广泛的、流行的实用价值观和文化为印度社会所接受。它一方面不得不依附于英国殖民统治者和本土上层统治阶级,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力更生,发展民族工业,摆脱英国殖民者强加的束缚与枷锁。
——摘编自管辉《理想与现实:印度独立以来的中产阶级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调整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殖民时期印度中产阶级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答案】(1)原因:美国独立战争削弱了英国的殖民力量;东方市场的重要性凸显;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贪腐行为引起英国政府不满;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需求。(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依附性(或缺乏独立性);抗争性。
作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英国的殖民控制;推动了印度的独立。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英国。根据材料“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国在印度统治问题就成了英国政府的头等大事”可得出美国独立战争削弱了英国的殖民力量;根据材料“英帝国的利益也由美洲转到了东方”可得出东方市场的重要性凸显;根据材料“英国政府必须采取决定性行动,制止东印度公司的贪污腐败和穷兵黩武的行为”可得出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贪腐行为引起英国政府不满;根据材料“英国政府改变了过去那种赤裸裸的殖民掠夺、殖民压迫政策”可得出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需求。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印度。特点:根据材料“它一方面不得不依附于英国殖民统治者和本土上层统治阶级,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力更生”可得出依附性(或缺乏独立性);抗争性。作用:根据材料“他们既没有发展出一个统一的、相同的、有凝聚力的分层秩序,……摆脱英国殖民者强加的束缚与枷锁”可得出一定程度上便利了英国的殖民控制;推动了印度的独立。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事件 评价 出处
抗美援朝 联合国军在朝鲜被中国打败了,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可以击败中国人了 美国总统胡佛
“两弹一星” 中国明显走在法国的前面,已经是一个超级强国,这会对我们的未来带来最严重的后果 意大利《晚邮报》
中国重返联合国 这为联合国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个新纪元将带来什么事情还难以预料。但是,它标志着先是由美国,而后是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霸叔统治联合国的局面得以结束 法国《法兰西晚报》
香港、澳门回归 这谈不上是胜利,也不可能会有胜利,因为事实是我们所交手的是一个绝不妥协及势不可挡的超级强国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 壮观的开幕式和焰火表演令人称奇,中国以这样的方式庆祝首次成为奥运会东道主,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力量之一 美联社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中共十九大不仅旨在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要提高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 加拿大《环球邮报》
——摘编自仲计水《新中国成立70年国际地位提升的历程、经验及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论题: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中国人民的长期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阐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高,才会被国际社会所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不懈奋斗,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转变。这一进程并非是匀速前进的,而往往是通过一些事件或事实,间断性地实现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志愿军发挥不怕牺牲的精神,经过浴血奋战,最终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这一战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使中国赢得了广泛尊重。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中国,两年之后,澳门也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澳门的回归彻底洗刷了中国近代所受的历史屈辱,使中国在面对西方强国时,真正站直了腰杆,也是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提升的又一证明。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这中间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解析】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综合材料中的事件及其评价可拟定论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中国人民的长期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阐述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不懈奋斗,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转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志愿军发挥不怕牺牲的精神,使中国赢得了广泛尊重。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中国,两年之后,澳门也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澳门的回归彻底洗刷了中国近代所受的历史屈辱,是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提升的又一证明等史实进行说明即可。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这中间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效解题历史考试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大约春秋初期,我国发明了冶铁技术,制造出最早的铁器;到春秋后期,发明展性铸铁技术,铁的硬度提高,适用于制造各种农具与手工用具;到战国后期,基本上完成了铁器的普及过程。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A. 铁犁牛耕普及推广 B. 土地私有制确立 C. 大一统的格局初现 D. 社会生产力提高
2. 东汉初年,西南地区的滇、夜郎等夷族与中原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更边远地区的哀牢夷、白狼部落也皆主动内附。其中白狼王作“远夷颂汉诗”三章,把率众归附汉王朝之举比喻为“心归慈母”“携负归仁”。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 中外民族交流频繁 B. 西南夷对汉王朝的政治认同
C. 儒学影响远播边地 D. 汉朝边疆军事压力已解除
3. 初唐时期,祭天之礼主要祭祀昊天上帝和五天帝,高宗时祭祀主神只保留昊天上帝,玄宗时颁布《开元礼》,进一步确定了昊天的独尊,成为定制。唐代祭天之礼的调整旨在( )
A. 构建维护皇权正统 B. 确保社会实现长治久安
C. 完善封建礼仪制度 D. 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
4. 据北宋王巩《随手杂录》记载,“其诸海物,国初以来亦未尝多有”,而宋神宗时期已形成“岂惟贵公侯,闾巷饱鱼虾”的饮食盛况。这反映出北宋( )
A. 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 B. 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C. 水陆交通运输的发展 D. 海外贸易占据主导
5. 明清官府严禁传播禁毁小说,认为描写绿林好汉行侠仗义的小说会引导百姓聚啸山林,反抗官府;描写婚恋、家庭的小说伤风败俗,启人淫窦;清朝汉族文人撰写小说,居心叵测,隐含反清排满的内容。据此可知,明清时期此举旨在( )
A. 遏制人民起义 B. 维护专制统治 C. 缓和民族矛盾 D. 强化伦理道德
6. 如表为晚清政府的岁入、岁出和赤字概况。据此可推知,这一状况( )
年份 岁入 岁出 赤字
1895年之前 8000万两 8000万两 0
1895—1900年 8800万两 10100万两 1300万两
1903年 10492万两 13492万两 3000万两
1905年 10292万两 13694万两 3402万两
19o9年 30122万两 36787万两 6665万两
1910年 29696万两 33305万两 3609万两
A. 促使中国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 B. 推动晚清财政走向近代化
C. 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D. 导致地方督抚势力的膨胀
7. 1931年3月,工农红军第一军在湖北孝感全歼国民党第三十四师,并活捉师长岳维俊。下面是根据这一事件创作的漫画。此漫画揭示出( )
A. 苏维埃政权得到广泛认同 B. 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C. 游击战斗争策略灵活机动 D. 中共群众基础雄厚
8. 1938年9-11月,中共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对党内存在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主张提出批评,“所谓‘一切经过’就是经过蒋介石,那只是片面服从”。毛泽东还在会议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命题,强调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据此可知,六届六中全会( )
①坚决抵抗国民党的反共路线 ②维护了党的独立性
③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丰富了毛泽东思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1978—202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左右,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从1.8%上升到18%。近十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这些成就反映出我国( )
A.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B.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C.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D. 产业结构发生升级变革
10. 下面所示为1996—2021年香港八大院校招收内地学生人数变化统计情况。这一变化( )
A. 得益于“一国两制”的实施 B. 消除了两地间的经济壁垒
C.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 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11. 有学者指出:“中世纪西欧大学还包括我们今天称为商业课程的东西,或者更确切地应称作是‘写信艺术’这一课程。当时人们急需接受准备信函、设计法律条文和起草公文等方面的训练,这些研究便作为修辞课程的一个分支而发展起来了。”这一课程的开设反映出( )
A. 西欧大学的独立地位 B.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C. 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D. 欧洲文化教育的统一
12. 18世纪下半叶,“文明”一词在欧洲出现并流行开来,此时的欧洲人随着其扩张步伐遍布世界,使欧洲的知识分子足不出户也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形态。这些进入欧洲人视野的“他者”,促使欧洲社会中形成了一种具有文化优越感的“文明”意识。由此可见,“文明”一词的出现与流行( )
A 带有殖民意识形态 B.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C. 引领世界思想潮流 D. 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
13. 据统计,自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到1834年,英国首相除了阿丁顿和坎宁之外都出身于贵族。这反映出在这一时期英国( )
A. 政治具有妥协性保守性 B. 国王权力日益削弱
C. 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 D. 封建势力受到打击
14. 法国的殖民统治引起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激烈反抗,其中以1871年的起义规模最大。有20多万农牧民参加了起义,战斗扩及阿尔及利亚全境,战士们不断袭击敌人,先后发生300多次战斗。这表明阿尔及利亚( )
A. 人民肩负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 B. 国内矛盾得以化解
C. 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斗争 D. 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15. 如表为1923-1924年度各种经济成分占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这体现了苏联( )
经济年份 社会主
义经济 城乡小商
品经济 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
主义经济 宗法式经济
1923—1924 35.5% 54% 8.9% 1.0% 0.6%
A. 国民经济结构的失衡 B. 经济制度的探索与创新
C. 经济体制的高度集中 D.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6. 1961年2月,美国总统国外宣传活动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思想战必须调动国内甚至国际一切可以被利用的“兵种”,诸如:广播、图书……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美术、教育、体育、卫生和科学技术各个方面。这一报告旨在( )
A. 提升美国国家形象 B.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C. 维护世界和平安全 D. 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书编辑实践活动充分发展并日臻成熟的阶段。秦汉帝国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使农业生产水平得到大幅度地提升。相对稳定的社会发展,让铁犁牛耕这种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在黄河流域得到普及,并逐步向其他地区扩展。这使得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新生产力蕴含的巨大能量得以充分发挥,社会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同时,汉平帝年间(公元前9年一公元6年)中国人口已达5900万,农业技术的成熟与人口对粮食的巨大需求,使得系统总结农业生产技术成为一个迫切的需要,大型综合性农书的出现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以《汜胜之书》《四民月令》《齐民要术》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农学经典大量涌现。
——摘编自莫鹏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农书及其编辑实践研究》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罗马都是以农立国的典型的农业国家,在公元前一世纪,两国的农业生产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面。中国自先秦以来长期推行重农政策,农业生产部门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为五谷、桑麻、六畜、蔬果、渔业、林业。公元前一世纪,罗马由一个古朴单纯的农业小邦发展成农、工、商、高利贷全面繁荣的经济强国。对于金钱与利润的追求,使他们大多转而从事利润更高的园艺果圃业。与市场商品经济挂钩的产品成为农业的主导,而粮食则用低廉的价格从北非运购。他们在农业上的重要性排序是葡萄、可灌溉的园圃、柳园、橄榄园、牧场、谷田、采伐林、树木园、橡树林。在中国农业中占居首位的五谷被降至第六,与西汉的农业观大相径庭。
——摘编自张齐政《从古代农书看公元前一世纪西汉与罗马的农业生产水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书大量涌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农业发展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津作为近代北方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发展出颇具规模的金融体系,从清末的钱庄、票号,到民国初年的官银号、官办银行、外资银行,金融体系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天津地区的各类金融机构竞相发行货币占领市场,使货币呈现多样化、竞争化的趋势。中央政府试图采取一些措施规范货币发行,直至1935年币制改革终于将货币发行权收归中央政府。
——摘编自黄丽珍、章亮、李磊《天津近代货币“斗争”回顾与思考》
材料二 在19世纪90年代以前,以英商为主的外商银行纸币主要流通于英属香港殖民地以及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租界区域。19世纪90年代以后,各列强先后在华圈定各自的势力范围,中国沿海和内地区域进一步对外开放,外商银行纸币的流通范围呈现由沿海、沿江各重要口岸租界向各国在华势力范围迅速扩展之势。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天津、汉口等重要口岸租界和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区,外商银行机构林立,英商、美商、日商、比商及中外合办等银行纸币争相发行、混杂流通。
——摘编自蒋立场《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的纸币发行与流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天津货币“斗争”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外商银行纸币发行与流通的特征,并说明其影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英国经济对于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英帝国的利益也由美洲转到了东方。在这种政策指导之下,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而非17世纪那样的殖民拓殖。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国在印度统治问题就成了英国政府的头等大事,英国政府必须采取决定性行动,制止东印度公司的贪污腐败和穷兵黩武的行为。从美国独立到拿破仑战争结束这32年时间内,英国政府改变了过去那种赤裸裸的殖民掠夺、殖民压迫政策,而在表面上代之以为土著人殖民地建立良好的政府,消除暴政、杜绝腐败、发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殖民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编自郭家宏《论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体制的形成及影响》
材料二 英国人来到印度后,尝试利用他们的一些教育制度去创造一个和中产阶级类似的阶级,以便可以援助他们以及帮助他们发展内部资源……西方出现的各种职业阶级根植于资本主义经济,他们伴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出现。印度中产阶级不同于欧洲样本。他们既没有发展出一个统一的、相同的、有凝聚力的分层秩序,也没有创造出一个广泛的、流行的实用价值观和文化为印度社会所接受。它一方面不得不依附于英国殖民统治者和本土上层统治阶级,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力更生,发展民族工业,摆脱英国殖民者强加的束缚与枷锁。
——摘编自管辉《理想与现实:印度独立以来的中产阶级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调整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殖民时期印度中产阶级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事件 评价 出处
抗美援朝 联合国军在朝鲜被中国打败了,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可以击败中国人了 美国总统胡佛
“两弹一星” 中国明显走在法国的前面,已经是一个超级强国,这会对我们的未来带来最严重的后果 意大利《晚邮报》
中国重返联合国 这为联合国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个新纪元将带来什么事情还难以预料。但是,它标志着先是由美国,而后是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霸叔统治联合国的局面得以结束 法国《法兰西晚报》
香港、澳门回归 这谈不上是胜利,也不可能会有胜利,因为事实是我们所交手的是一个绝不妥协及势不可挡的超级强国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 壮观的开幕式和焰火表演令人称奇,中国以这样的方式庆祝首次成为奥运会东道主,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力量之一 美联社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中共十九大不仅旨在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要提高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 加拿大《环球邮报》
——摘编自仲计水《新中国成立70年国际地位提升的历程、经验及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