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综合测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综合测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综合自主测试(4月)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国语·周语》记载礼乐之道“媚于神而和于民”“乐以耀德”。考古出土的部分周朝青铜乐器中附有“乃和且鸣”“和会百姓”等铭文。据此可知,周朝( )
A. 统治具有浓厚神权色彩 B. 国家治理中蕴含乐治色彩
C. 礼乐之道旨在教化民众 D. 乐器是最主要的青铜礼器
2. 《荀子》中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土特产交易情况:“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然、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这一交易情况( )
A. 印证了社会大分工出现 B. 得益于诸侯国间的通商政策
C. 表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 D. 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3. 前赵政权创立者刘渊宣称:“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前秦统治者苻坚认为:“帝王历数岂有常哉,惟德之所授耳!”这反映了两者( )
A. 为政权正统性提供依据 B. 以实现国家统一为目标
C. 积极践行君权神授观念 D. 总结历代王朝兴替经验
4. 贞观四年,唐征伐东突厥,突厥部众降附唐朝,对于如何处置突厥降众,大臣温彦博主张,“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选其酋长,使人宿卫”。对其民众则应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授以生业,教之礼义”。该主张( )
A. 包含有民族压迫内容激化了民族矛盾 B. 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C. 导致地方割据不利于多民族国家发展 D. 有利于边疆地区民族交融
5. 1747年,清廷颁布上谕,“从来亲民莫切于县令,而知府表率一郡,职任尤重,欲望其政平讼理,易俗移风,非久于其任不可”。同时,下令大学士会同九卿详议对策,“酌定年限,示以优叙”,激励官员久任。清廷意在( )
A. 完善官员考察 B. 推进地方治理 C. 遏制官员腐败 D. 减少政府支出
6. 1843年上海一开埠,西方商人就把大量商品运至上海,但是不久后就出现了与他们愿望相反的转折。在1845年,进口市场已经出现了“物价跌落”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小农经济影响市场扩大 B.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C. 通商口岸开放相对较少 D. 洋务运动抵制列强侵略
7. 二十世纪初,秋瑾、何香凝等女性站在时代前列,首举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旗帜。辛亥革命时期,女子国民军、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女界甚至发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时代强音。这一现象( )
A. 说明妇女政治地位大幅提高 B. 反映妇女自我意识觉醒
C. 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表明革命引领社会风潮
8. 下表为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部分诗词。综合表中信息可见( )
作者 身份 诗词
阿英 共产党员 文学家 星光沉黯月昏西,渐渐芦苇来满吐 我自擎枪行大野,军号前村鸡乱啼。
皓青 民主人士 将军弓马故盘旋,巧胜炎人是此年。 提倡民权开议会,发扬诗兴筑吟坛。
于力 学者 日寇天同愤,驱除要儿时!
— 新四军战士 将军百战虎生风,气壮山河诛寇兵。 塘马村头丧敌胆,倭寇俯首葬英雄。
A. 挽救民族危亡凝聚了抗日力量
B. 合作抗战成为全民共识
C. 正面和敌后战场将士共赴国难
D.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9. 面对因复杂形势造成的物价猛涨,周恩来在1949年11月政务会议上指出:“它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物价上涨、负担增加的没落过程是完全相反的。”“今天的困难都是为胜利而负担的”。1950年春,物价暴涨的局面得以控制。为了从根本上稳定当时的物价,国家( )
A. 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B. 采取措施统一财政经济
C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D. 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0. 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庐山恋》,讲述一位归国华侨游览庐山收获爱情的故事。此片公映后,对于影片中该华侨的语言表达方式、日常着装等出现了不小的争议。 但影片也收获了很高的人气,唤起了许多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种情况( )
A. 反映了我国全面开放后的社会风貌 B. 说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C. 折射出时代变迁影响人们观念变化 D. 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
11. 有历史学家曾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狭窄的一隅生活着500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了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制度……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材料反映的是
A. 古希腊文明 B. 古罗马文明 C. 古埃及文明 D. 阿拉伯文明
12. 阿拉伯帝国时期,各城市的官僚贵族、僧侣贵族既是封建大地主,又是大商人,他们有的投资于大商队,有的利用官位从事商品贸易、金银兑换和商业投机。这一现象( )
A. 巩固了帝国的封建统治 B. 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 加快了经济近代化步伐 D.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13. 15世纪后期哥伦布与意大利天文学家托斯卡内利的书信显示,托斯卡内利向哥伦布提供了包括美洲大陆的世界地图,并确认“向西航行可抵达中国”。因此,哥伦布最初向西航行抵达美洲大陆,并非“瞎猫撞上死耗子”,只不过没有继续西行抵达终极目标而已。由此可知( )
A. 当时的地图准确反映世界地貌 B. 地圆学说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
C. 哥伦布发现美洲属于计划之内 D. 地理知识进步助推新航路开辟
14. 18世纪,从地球本身寻找长度单位逐渐成为法国科学界共识。1791年,法国国民公会决定依据子午线的四分之一制定标准长度单位,以符合理性原则的十进制代替其他进制。此后经科学家们的测量和论证,法兰西科学院最终将基本长度单位命名为“米”。这一做法( )
A. 基于革命斗争形势的变化 B. 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C. 体现法国知识分子的愿望 D. 源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15. 1861年英国人在印度设立“印度星章”,星章拥有者位居英国骑士之列,截至1877年已达数百人。该头衔连同之后设立的“印度帝国勋章”,成为大多数印度人可以期待获得的仅有的欧式荣誉。这些举措( )
A. 激发印度人民掀起反英高潮 B. 加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C. 促使了印度种姓制度瓦解 D. 强化英印帝国的统治秩序
16. 1980年,美国通过的《拜杜法案》规定:“鼓励更多的小型企业参与到联邦研发计划当中,促进营利组织与承担研发工作的非营利组织(包括大学)之间的合作。”此后,联邦政府开始鼓励市场驱动型大学的发展,以提高经济竞争力。这反映美国( )
A. 积极推动科研市场化 B. 通过市场干预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
C. 科学技术取得了新突破 D. 小型企业成为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之前,关于中华血缘之祖的说法有多种。汉代以来,黄帝地位在民间信仰体系中逐渐超越其他先祖形象。司马迁在撰写《史记·黄帝本纪》时,走访了黄帝足迹所历之地,考察了黄帝的事迹与影响,最终把黄帝作为第一位的古圣帝写入《史记》。汉武帝曾把黄帝作为陪祭“太一”之神而祭祀。其后,汉宣帝、王莽也郊祀过黄帝。东汉时期,光武帝把黄帝作为“中央之帝”定期予以隆重祭祀,祭祀的规格都有严格规定。在统治者看来,“黄帝”不但是中华始祖,还是无所不能、神通广大的神祇,而且,黄帝不再是陪祭之神,而是作为真正的“中央之帝”予以隆重祭祀,其突出标志显示在祭品等级上:“天、地、高帝、黄帝各用犊一头,青帝、赤帝共用犊一头,白帝、黑帝共用犊一头,凡用犊六头。”
——摘编自刘德杰《汉代对黄帝始祖的认知与接受》
材料二 1937年3月杭州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和蒋介石达成一致意见,拟于本年清明节由国共两党同赴陕西祭拜黄帝陵。国共两党的祭文都赞扬了黄帝的丰功伟绩,但国民党的祭文通篇限于追述轩辕功业,乞求黄帝保佑。共产党的祭文分三个层次,从“赫赫始祖”到“雄立东方”是第一个层次,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始祖轩辕;从“世变沧桑”到“我为奴辱”是第二个层次,讲述国运变化;最后表达共产党人坚决抗日的决心,呼吁各党各界团结一致。中共祭文本准备由上海《大公报》发表,但由于该报地处国统区,因此始终未能发表出来。世人最终还是通过延安《新中华报》相关消息看到这篇祭文。
——摘编自朱召鸿《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祭祀黄帝陵的文化认同与政治分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黄帝认同现象形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国共两党祭黄帝陵的原因及主要分歧。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1 1978—2013年湖南省城市(镇)数量和规模、城市化率变化情况(单位:个,%)
类别 1978年 2013年
城镇类型 Ⅰ型大城市 300万—500万人 0 1
Ⅱ型大城市 100万—300万人 0 2
中等城市 50万—100万人 1 8
Ⅰ型大城市 20万—50万人 9 6
Ⅱ型大城市 20万人以下 12
城市总数 10 29
建制镇个数 总数 154 1138
县城数 90 71
城市化率 11.50 47.96
表2 2000—2013年湖南省城市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指标
指标 2000年 2013年
用水普及率(%) 97.5 96.9
燃气普及率(%) 78 91.9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50.5 96.0
污水处理率(%) 27.3 88.4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 5.1 9.0
人均道路面积(m2) 7.0 13.8
人均居住面积(m2) 11.8 47.0
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张) 2.2 4.7
——摘自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2015年9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1978—2013年湖南省的城市化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形成了拿破仑帝国崩溃后英、俄、奥、普、法五强共治欧洲的均势格局。由八个国家全权代表签署的最后议定书和一系列附件,在规范国与国关系和行为准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世界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多边外交文件。
史料二: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宣告成立。但是,美国因本国国会反对竟未能加入它所推动建立的国联,苏联因西方国家敌视而长期被拒之门外,德国、日本因图谋发动战争而退出国联,导致一战后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这一重要多边外交舞台代表性、权威性严重不足。此外,由于国联缺乏强制执行机制,实际上也不可能承担阻止国际纠纷和制裁侵略的任务,更无法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史料三:1945年10月,联合国宣告成立,国际社会有了一个最具代表性、最具权威性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政府间多边组织。与此同时,由联合国衍生的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等先后宣告成立,在恢复战后全球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材料二 世纪之交,全球范围内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多边外交日益活跃。国际组织数量庞大,专业功能突出,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领域,在调节国家利益、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这期间,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增加到近60个;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由初创时的12个扩大到20多个;东亚经济论坛、东亚—拉美合作论坛等名目繁多的多边外交机制让人目不暇接。1996年在曼谷诞生的亚欧会议,反映了全球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新趋势以及地区新兴集团力量的上升。然而,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置现行国际规则和国际法于不顾,恣意破坏规则、竭力保障自己在多边外交中的特殊地位和权益。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于洪君《世界多边外交的回顾与思考(2012年)》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国际多边外交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纪之交的国际多边外交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综合自主测试(4月)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国语·周语》记载礼乐之道“媚于神而和于民”“乐以耀德”。考古出土的部分周朝青铜乐器中附有“乃和且鸣”“和会百姓”等铭文。据此可知,周朝( )
A. 统治具有浓厚神权色彩 B. 国家治理中蕴含乐治色彩
C. 礼乐之道旨在教化民众 D. 乐器是最主要的青铜礼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材料围绕周朝的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搭建情境,通过材料礼乐之道、“乐以耀德”、乐器中存有“和”“协”等可知国家治理中蕴含乐治色彩,B项正确;材料是在强调早期国家治理具备乐的色彩,选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礼乐的目的在于稳固统治秩序,且针对的主要是贵族阶层,排除C项;通过材料并不能看出乐器是最主要的青铜礼器,选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2. 《荀子》中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土特产交易情况:“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然、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这一交易情况( )
A. 印证了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B. 得益于诸侯国间的通商政策
C. 表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 D. 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市场集散的贸易物品来自四面八方,种类较为丰富,这反映出当时诸侯国间的经济交往,政府允许存在一定规模的通商活动,B项正确;原始社会三次社会大分工分别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原始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商业与农业的分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商人社会地位,排除C项;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3. 前赵政权创立者刘渊宣称:“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前秦统治者苻坚认为:“帝王历数岂有常哉,惟德之所授耳!”这反映了两者( )
A. 为政权正统性提供依据 B. 以实现国家统一为目标
C. 积极践行君权神授观念 D. 总结历代王朝兴替经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根据所学前赵和前秦都是少数民族政权,但是都对中原传统文化“大禹”、“德”比较推崇,这是要为自己政权提供合法性支撑,A项正确;材料没强调国家统一,排除B项;君权神授强调的是君主权力大,并有神秘色彩,和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和王朝经验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 贞观四年,唐征伐东突厥,突厥部众降附唐朝,对于如何处置突厥降众,大臣温彦博主张,“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选其酋长,使人宿卫”。对其民众则应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授以生业,教之礼义”。该主张( )
A. 包含有民族压迫内容激化了民族矛盾 B. 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C. 导致地方割据不利于多民族国家发展 D. 有利于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材料“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授以生业,教之礼义”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羁縻政策,对于维护边疆地区稳定,推动民族交融发挥巨大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有助于民族融合,缓和民族矛盾,排除A项;少数民族封建化涉及多方面,主要在经济上的表现是从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过渡,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关系,非地方割据,排除C项。故选D项。
5. 1747年,清廷颁布上谕,“从来亲民莫切于县令,而知府表率一郡,职任尤重,欲望其政平讼理,易俗移风,非久于其任不可”。同时,下令大学士会同九卿详议对策,“酌定年限,示以优叙”,激励官员久任。清廷意在( )
A. 完善官员考察 B. 推进地方治理 C. 遏制官员腐败 D. 减少政府支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欲望其政平讼理,易俗移风,非久于其任不可”可知,对基层的治理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有效果,所以清政府为了提升对基层的治理,鼓励官员久任,B项正确;清廷鼓励官员在地方久任是为了推进地方治理,而不是完善对官员的考察和减少政府的支出,排除AD项;清朝时期没有有效的措施遏制官员腐败,所以清廷的目的也并不是遏制官员腐败,排除C项。故选B项。
6. 1843年上海一开埠,西方商人就把大量商品运至上海,但是不久后就出现了与他们愿望相反的转折。在1845年,进口市场已经出现了“物价跌落”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小农经济影响市场扩大 B.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C. 通商口岸开放相对较少 D. 洋务运动抵制列强侵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世纪40年代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进口市场出现的“物价跌落”现象,主要是因为外国商品在中国销路不畅,其根本原因在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影响市场的扩大,A项正确;白银外流主要是导致银贵钱贱,不能解释外国商品在中国销路不畅的原因,排除B项;外国商品在中国滞销主要是因为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而非通商口岸开放相对较少,排除C项;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D项。故选A项。
7. 二十世纪初,秋瑾、何香凝等女性站在时代前列,首举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旗帜。辛亥革命时期,女子国民军、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女界甚至发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时代强音。这一现象( )
A. 说明妇女政治地位大幅提高 B. 反映妇女自我意识觉醒
C. 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表明革命引领社会风潮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首举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旗帜”、“界甚至发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时代强音”可知,近代以来,西方思想进入中国,人们的思想不断发生变化,妇女自我意识觉醒,谋求妇女解放,参与到政治活动中,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妇女自我意识觉醒,而不是其政治地位如何,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民主共和的观念,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革命在引领引领社会风潮,排除D项。故选B项。
8. 下表为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部分诗词。综合表中信息可见( )
作者 身份 诗词
阿英 共产党员 文学家 星光沉黯月昏西,渐渐芦苇来满吐 我自擎枪行大野,军号前村鸡乱啼。
皓青 民主人士 将军弓马故盘旋,巧胜炎人是此年。 提倡民权开议会,发扬诗兴筑吟坛。
于力 学者 日寇天同愤,驱除要儿时!
— 新四军战士 将军百战虎生风,气壮山河诛寇兵。 塘马村头丧敌胆,倭寇俯首葬英雄。
A. 挽救民族危亡凝聚了抗日力量
B. 合作抗战成为全民共识
C. 正面和敌后战场将士共赴国难
D.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共产党员文学家、民主人士、学者、新四军战士”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这些诗词出自多个阶层之手,诗词内容也表达了积极抗战的主张,这些呼声有利于挽救民族危亡凝聚抗日力量,A项正确;据“新四军”可知,“新四军”那首诗词的时间是国共合作抗战时期,但其他诗歌内容只涉及“抗日”,没涉及“合作”,得不出合作抗战成为“全民共识”,排除B项;诗词作者和内容料均不涉及国民党,不能得出“正面战场”,排除C项;仅据该材料不能得出当时处于抗战的哪个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
9. 面对因复杂形势造成的物价猛涨,周恩来在1949年11月政务会议上指出:“它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物价上涨、负担增加的没落过程是完全相反的。”“今天的困难都是为胜利而负担的”。1950年春,物价暴涨的局面得以控制。为了从根本上稳定当时的物价,国家( )
A. 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B. 采取措施统一财政经济
C.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D. 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至1950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各地物价猛涨。为此,国家采取措施统一财政经济,使得物价暴涨的局面得以控制,B项正确;1953年至1956年的三大改造变革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排除A项;1953年国家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排除C项;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排除D项。故选B项。
10. 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庐山恋》,讲述一位归国华侨游览庐山收获爱情的故事。此片公映后,对于影片中该华侨的语言表达方式、日常着装等出现了不小的争议。 但影片也收获了很高的人气,唤起了许多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种情况( )
A. 反映了我国全面开放后社会风貌 B. 说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C. 折射出时代变迁影响人们观念变化 D. 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8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80年”“讲述一位归国华侨游览庐山收获爱情的故事”“收获了很高的人气,唤起了许多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及所学可知,电影《庐山恋》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归国华侨游览庐山收获爱情的故事,影片唤起了许多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反映出了时代变迁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C项正确;此时我国并未全面开放,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的信息,排除B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 有历史学家曾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狭窄的一隅生活着500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了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制度……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材料反映的是
A. 古希腊文明 B. 古罗马文明 C. 古埃及文明 D. 阿拉伯文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故选A;古罗马文明不符合“西方文明的摇篮”,排除B;古埃及文明、阿拉伯文明不属于西方文明,排除CD。
12. 阿拉伯帝国时期,各城市的官僚贵族、僧侣贵族既是封建大地主,又是大商人,他们有的投资于大商队,有的利用官位从事商品贸易、金银兑换和商业投机。这一现象( )
A. 巩固了帝国的封建统治 B. 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 加快了经济近代化步伐 D.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投资于大商队”“从事商品贸易、金银兑换和商业投机”等可知,阿拉伯帝国时期,贵族、僧侣从事商业活动,推动了阿拉伯帝国商业的繁荣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客观上巩固了阿拉伯帝国的封建统治,A项正确;“商人”的表述与材料中“官僚贵族”“僧侣贵族”等关键词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的“阿拉伯帝国”未能实现社会近代化的转型,排除C项;商业的繁荣有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D项。故选A项。
13. 15世纪后期哥伦布与意大利天文学家托斯卡内利的书信显示,托斯卡内利向哥伦布提供了包括美洲大陆的世界地图,并确认“向西航行可抵达中国”。因此,哥伦布最初向西航行抵达美洲大陆,并非“瞎猫撞上死耗子”,只不过没有继续西行抵达终极目标而已。由此可知( )
A. 当时的地图准确反映世界地貌 B. 地圆学说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
C. 哥伦布发现美洲属于计划之内 D. 地理知识进步助推新航路开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5-16世纪欧洲。据材料,意大利天文学家托斯卡内利的世界地图以及“向西航行可抵达中国”的认识成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重要条件,反映地理知识进步助推新航路开辟,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对美洲、印度、南部非洲等地区的了解十分有限,当时的地图并不能准确反映世界地貌,排除A项;材料只能看出托斯卡内利和哥伦布认可地圆说,仅凭此不能断定地圆学说广泛传播,排除B项;材料本意是哥伦布向西航行是有地理知识方面的依据的,但当时哥伦布并不知道西面有美洲,“哥伦布发现美洲属于计划之内”说法不恰当,排除C项。故选D项。
14. 18世纪,从地球本身寻找长度单位逐渐成为法国科学界共识。1791年,法国国民公会决定依据子午线的四分之一制定标准长度单位,以符合理性原则的十进制代替其他进制。此后经科学家们的测量和论证,法兰西科学院最终将基本长度单位命名为“米”。这一做法( )
A. 基于革命斗争形势变化 B. 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C. 体现法国知识分子的愿望 D. 源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后。根据材料“依据子午线的四分之一制定标准长度单位,以符合理性原则的十进制代替其他进制”可知,法国国民公会决定依据子午线的四分之一制定标准长度单位,以符合理性原则的十进制代替其他进制,这一做法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革命斗争形势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信息看不出法国知识分子的愿望是什么,排除C项;18世纪的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不是法国,题干信息也没有提到工业革命扩展到法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5. 1861年英国人在印度设立“印度星章”,星章拥有者位居英国骑士之列,截至1877年已达数百人。该头衔连同之后设立的“印度帝国勋章”,成为大多数印度人可以期待获得的仅有的欧式荣誉。这些举措( )
A. 激发印度人民掀起反英高潮 B. 加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C. 促使了印度种姓制度的瓦解 D. 强化英印帝国的统治秩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和印度。据材料“大多数印度人可以‘期待’获得的仅有的欧式荣誉”并结合所学,这属于思想文化侵略政策,也属于分化瓦解政策,有利于消弭印度人民反侵略的意识和斗争并造成印度人的不团结,强化英印帝国的统治秩序,D项正确;这些举措会起到消弭印度人民斗争意识的作用,排除A项;印度在1858年已沦为英国殖民地,排除B项;印度种姓制度是在1947年被废除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6. 1980年,美国通过的《拜杜法案》规定:“鼓励更多的小型企业参与到联邦研发计划当中,促进营利组织与承担研发工作的非营利组织(包括大学)之间的合作。”此后,联邦政府开始鼓励市场驱动型大学的发展,以提高经济竞争力。这反映美国( )
A. 积极推动科研的市场化 B. 通过市场干预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
C. 科学技术取得了新突破 D. 小型企业成为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年(美国)。根据材料“鼓励更多的小型企业参与到联邦研发计划当中,促进营利组织与承担研发工作的非营利组织(包括大学)之间的合作。”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颁布《拜杜法案》鼓励小企业技术创新,参与联邦实验室的项目研究,使小企业成为促进联邦科研成果转化的主要力量之一,达到利用企业的技术力量满足联邦政府研究开发工作及商业市场的目标,这反映出美国积极推动科研的市场化,A项正确;1980年代美国政府减少了对市场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美国的政策,未体现美国科学技术的具体成就,排除C项;推动小型企业在科技发展中发挥更多作用,并不直接等同于小型企业成为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之前,关于中华血缘之祖的说法有多种。汉代以来,黄帝地位在民间信仰体系中逐渐超越其他先祖形象。司马迁在撰写《史记·黄帝本纪》时,走访了黄帝足迹所历之地,考察了黄帝的事迹与影响,最终把黄帝作为第一位的古圣帝写入《史记》。汉武帝曾把黄帝作为陪祭“太一”之神而祭祀。其后,汉宣帝、王莽也郊祀过黄帝。东汉时期,光武帝把黄帝作为“中央之帝”定期予以隆重祭祀,祭祀的规格都有严格规定。在统治者看来,“黄帝”不但是中华始祖,还是无所不能、神通广大的神祇,而且,黄帝不再是陪祭之神,而是作为真正的“中央之帝”予以隆重祭祀,其突出标志显示在祭品等级上:“天、地、高帝、黄帝各用犊一头,青帝、赤帝共用犊一头,白帝、黑帝共用犊一头,凡用犊六头。”
——摘编自刘德杰《汉代对黄帝始祖的认知与接受》
材料二 1937年3月杭州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和蒋介石达成一致意见,拟于本年清明节由国共两党同赴陕西祭拜黄帝陵。国共两党的祭文都赞扬了黄帝的丰功伟绩,但国民党的祭文通篇限于追述轩辕功业,乞求黄帝保佑。共产党的祭文分三个层次,从“赫赫始祖”到“雄立东方”是第一个层次,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始祖轩辕;从“世变沧桑”到“我为奴辱”是第二个层次,讲述国运变化;最后表达共产党人坚决抗日的决心,呼吁各党各界团结一致。中共祭文本准备由上海《大公报》发表,但由于该报地处国统区,因此始终未能发表出来。世人最终还是通过延安《新中华报》相关消息看到这篇祭文。
——摘编自朱召鸿《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祭祀黄帝陵的文化认同与政治分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黄帝认同现象形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国共两党祭黄帝陵的原因及主要分歧。
【答案】(1)特点:黄帝地位不断上升;黄帝形象趋于神化;从民间信仰到官方认可;黄帝祭祀逐渐制度化。(任答三点即可)
影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有利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对后世中华民族起源学说产生深刻影响;存在浓厚的迷信色彩。(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亟需凝聚各方面力量抗击日本侵略;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已经深入人心。(任答两点即可)
分歧:是否明确全民族抗战的方针;是否公开报道相关祭文,向民众宣讲抗战道理。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汉代以来,黄帝地位在民间信仰体系中逐渐超越其他先祖形象”可知,黄帝地位不断上升;根据材料一“‘黄帝’不但是中华始祖,还是无所不能、神通广大的神祇”可知,黄帝形象趋于神化;根据材料一“汉代以来,黄帝地位在民间信仰体系中逐渐超越其他先祖形象”“汉武帝曾把黄帝作为陪祭‘太一’之神而祭祀。其后,汉宣帝、王莽也郊祀过黄帝”可知,从民间信仰到官方认可;根据材料一“天、地、高帝、黄帝各用犊一头,青帝、赤帝共用犊一头,白帝、黑帝共用犊一头,凡用犊六头。”可知,黄帝祭祀逐渐制度化。第二小问影响:对黄帝形象的认同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被视为华夏始祖,这有利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对黄帝形象的认同对后世中华民族起源学说产生深刻影响;祭祀活动以及黄帝形象的塑造存在浓厚的迷信色彩。
【小问2详解】
本题为背景类、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937年(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亟需凝聚各方面力量抗击日本侵略;从文化角度分析,黄帝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已经深入人心。第二小问分歧:根据材料二“国民党的祭文通篇限于追述轩辕功业,乞求黄帝保佑”“最后表达共产党人坚决抗日的决心,呼吁各党各界团结一致”可知,是否明确全民族抗战的方针;根据材料二“中共祭文本准备由上海《大公报》发表,但由于该报地处国统区,因此始终未能发表出来”可知,是否公开报道相关祭文,向民众宣讲抗战道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1 1978—2013年湖南省城市(镇)数量和规模、城市化率变化情况(单位:个,%)
类别 1978年 2013年
城镇类型 Ⅰ型大城市 300万—500万人 0 1
Ⅱ型大城市 100万—300万人 0 2
中等城市 50万—100万人 1 8
Ⅰ型大城市 20万—50万人 9 6
Ⅱ型大城市 20万人以下 12
城市总数 10 29
建制镇个数 总数 154 1138
县城数 90 71
城市化率 11.50 47.96
表2 2000—2013年湖南省城市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指标
指标 2000年 2013年
用水普及率(%) 97.5 96.9
燃气普及率(%) 78 91.9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50.5 96.0
污水处理率(%) 27.3 88.4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 5.1 9.0
人均道路面积(m2) 7.0 13.8
人均居住面积(m2) 11.8 47.0
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张) 2.2 4.7
——摘自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2015年9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1978—2013年湖南省的城市化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答案】答案示例: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大中小型城市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建制镇更是迅猛增长,反映出工业建设和商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说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加,推动了城市建设和服务业的发展,显示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2000—2013年,湖南省城市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如燃气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等大幅度增长,表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道路面积、居住面积和每千人拥有病床数都大大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活质量,更是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的体现。总之,1978—2013年湖南省城市化的发展,既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又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评分标准)
【解析】
【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78—2013年(中国)。据材料一表1“1978—2013年湖南省城市(镇)数量和规模、城市化率变化情况”显示,湖南省的城市化进程随改革开放深化而加速,城市及建制镇数量显著增长,体现了多层次城市规模的扩展。城市化率的显著提升,标志着湖南省从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加快,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建制镇数量的急剧增加,不仅凸显了其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一体化方面的作用,还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构的深刻变革。城市人口的大量增长,促进了城市建设和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据材料二表2“2000—2013年湖南省城市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指标”表明,湖南省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诸多指标的明显改善,例如用水和燃气普及率接近饱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与污水处理率大幅提升,这些都证明了湖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同时,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道路面积的扩大,以及居住面积和医疗资源配置的显著提升,不仅体现了城市生活品质的显著提升,还彰显了湖南省在追求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与增进民生福祉,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结合所学知识,1978至2013年间,湖南省城市化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快速增长的直接结果,更是政策导向、社会结构变化与市场需求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这一进程不仅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直接体现,更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形成了拿破仑帝国崩溃后英、俄、奥、普、法五强共治欧洲的均势格局。由八个国家全权代表签署的最后议定书和一系列附件,在规范国与国关系和行为准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世界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多边外交文件。
史料二: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宣告成立。但是,美国因本国国会反对竟未能加入它所推动建立的国联,苏联因西方国家敌视而长期被拒之门外,德国、日本因图谋发动战争而退出国联,导致一战后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这一重要多边外交舞台代表性、权威性严重不足。此外,由于国联缺乏强制执行机制,实际上也不可能承担阻止国际纠纷和制裁侵略的任务,更无法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史料三:1945年10月,联合国宣告成立,国际社会有了一个最具代表性、最具权威性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政府间多边组织。与此同时,由联合国衍生的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等先后宣告成立,在恢复战后全球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材料二 世纪之交,全球范围内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多边外交日益活跃。国际组织数量庞大,专业功能突出,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领域,在调节国家利益、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这期间,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增加到近60个;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由初创时的12个扩大到20多个;东亚经济论坛、东亚—拉美合作论坛等名目繁多的多边外交机制让人目不暇接。1996年在曼谷诞生的亚欧会议,反映了全球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新趋势以及地区新兴集团力量的上升。然而,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置现行国际规则和国际法于不顾,恣意破坏规则、竭力保障自己在多边外交中的特殊地位和权益。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于洪君《世界多边外交的回顾与思考(2012年)》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国际多边外交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纪之交的国际多边外交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1)史料一:维也纳体系是近代多边外交的成功范例,可推断出国际多边外交为国际社会秩序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史料二:多边外交具有复杂多变性,可推断出国际社会秩序建设任重而道远。
史料三:二战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发挥出巨大作用,可推断出建立良好的多边外交平台是推动国际秩序建设的重要途径。
(2)示例:
论题:世纪之交,国际多边外交的发展体现出世界局势的变迁。
阐述:世纪之交,多边外交的日益活跃,反映出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原有多边国际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如欧盟、北约、亚太经合组织等,新的多边组织大量涌现,如上海合作组织,反映出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推行单边主义,竭力维护自身利益,使多边外交难于发挥应有的作用。总之,多边外交在世纪之交获得长足发展,但其发展前景仍然充满变数,显示出国际社会正面临重大变局。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的评分标准)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近现代(世界)。史料价值及推断:史料一:根据材料“由八个国家全权代表签署的最后议定书和一系列附件,在规范国与国关系和行为准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世界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多边外交文件”可知,维也纳体系是近代多边外交的成功范例,可推断出国际多边外交为国际社会秩序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史料二:根据材料“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宣告成立。但是,美国因本国国会反对竟未能加入它所推动建立的国联,苏联因西方国家敌视而长期被拒之门外,德国、日本因图谋发动战争而退出国联,导致一战后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这一重要多边外交舞台代表性、权威性严重不足”可知,多边外交具有复杂多变性,可推断出国际社会秩序建设任重而道远。
史料三:根据材料“由联合国衍生的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等先后宣告成立,在恢复战后全球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稳定器作用。”可知,二战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发挥出巨大作用,可推断出建立良好的多边外交平台是推动国际秩序建设的重要途径。
【小问2详解】
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类。时空范围为20世纪末(世界)。首先明确论题:根据材料二“世纪之交,全球范围内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多边外交日益活跃。国际组织数量庞大,专业功能突出,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领域,在调节国家利益、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纪之交,国际多边外交的发展体现出世界局势的变迁。
然后进行阐述:根据材料二“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增加到近60个;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由初创时的12个扩大到20多个;东亚经济论坛、东亚—拉美合作论坛等名目繁多的多边外交机制让人目不暇接”可知,世纪之交,多边外交的日益活跃,反映出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有多边国际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如欧盟、北约、亚太经合组织等,新的多边组织大量涌现,如上海合作组织,反映出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根据材料二“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置现行国际规则和国际法于不顾,恣意破坏规则、竭力保障自己在多边外交中的特殊地位和权益”可知,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推行单边主义,竭力维护自身利益,使多边外交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得出:总之,多边外交在世纪之交获得长足发展,但其发展前景仍然充满变数,显示出国际社会正面临重大变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