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份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份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4月份阶段性测试
高一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症情中,化学知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新冠病毒直径约为80~100nm,扩散到空气中可形成气溶胶
B. 医院常用95%的酒精消毒
C. “84消毒液”是杀灭“新冠病毒”的药物之一,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
D. 高温杀灭“新冠病毒”,其原理是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使其变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新冠病毒直径约为80~100nm,扩散到空气中可形成气溶胶,A正确;
B.医院常用75%的酒精消毒,B错误;
C.“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是杀灭“新冠病毒”的药物之一,C正确;
D.高温使蛋白质变性,可以杀灭“新冠病毒”,D正确;
故选B。
2. 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次氯酸的结构式:
B.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形成的过氧根离子:
C. 小苏打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D.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A.的结构式为,故A错误;
B.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形成的过氧根离子:,故B错误;
C.碳酸氢根离子不能拆,应为,故C错误;
D.硫化钾形成过程中钾失去电子,硫得到电子,故D正确。
答案为:D。
3.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铜与稀硝酸:
B. 溶液与足量溶液反应:
C. 用溶液吸收少量的:
D. 向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铜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A错误;
B.氢氧化钠过量,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用Na2SO3溶液吸收少量Cl2,氯气先与亚硫酸根反应,生成的氢离子和亚硫酸根结合生成亚硫酸氢根:,C正确;
D.氯气先氧化碘离子,在氧化亚铁离子,当碘化亚铁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反应,氯气只能氧化碘离子,离子方程式:,D错误;
故选C。
4. 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可以将废水中的降解为N2.某课题组设计出如图所示的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同步硝化和反硝化脱氮研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好氧电极b上发生的反硝化反应为2+10e-+12H+=N2↑+6H2O
B. 好氧电极b上的副反应为O2+4e-+4H+=2H2O
C. 鼓入空气越多,越能促进反硝化反应的进行
D. 理论上(不考虑副反应)每消耗1molC6H12O6,可以处理的物质的量为4.8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好氧电极b上发生反硝化反应为硝酸根离子得电子生成氮气,故电极反应式为2+10e-+12H+=N2↑+6H2O,A正确;
B.电极上除发生反硝化反应外,还有氧气得电子的副反应:O2+4e-+4H+=2H2O,B正确;
C.根据B选项可知,故鼓入的空气过多,会降低的转化率,C错误;
D.不考虑副反应,每消耗1molC6H12O6,转移的电子数24mol,根据电极反应2+10e-+12H+=N2↑+6H2O和元素守恒规律,则理论上可以处理的物质的量应4.8mol,D正确;
答案选C。
5. 在催化剂上还原生成和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标准状况下,消耗,转移电子数可能为
B. 整个反应过程中,只有极性键断裂和形成
C. 图中生成的五步反应中,N元素均被还原
D. 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催化剂上还原生成和,N元素由+2价下降到0价,又由+2价下降到-3价,标准状况下,消耗的物质的量为0.5mol,当都生成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A=,A正确;
B.由图可知,第⑦步中NHNOH生成N2和H2O,有非极性键的生成,B错误;
C.由图可知,生成的过程为NOHNONH2ONH2OHNH2NH3,N元素的化合价一直下降,N元素均被还原,C正确;
D.NO和H2反应生成和H2O,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B。
6. 下图为探究氯气与铁反应并验证产物的微型封闭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滴入浓盐酸,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B. 若铁丝用量过大,可能会导致有FeCl2生成
C. 当H管中充满红棕色烟时,拉注射器3,KSCN溶液变红,则说明生成了FeCl3
D. 气球有调节反应装置气压和收集过量Cl2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次氯酸钠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反应方程式为:ClO-+Cl-+2H+=Cl2↑+H2O,A正确;
B.氯气与铁在加热时反应生成氯化铁,与二者相对量多少无关,B错误;
C.Fe3+离子遇到KSCN溶液变红色,当H管中充满红棕色烟时,拉注射器3,KSCN溶液变红,则说明生成了FeCl3,C正确;
D.氯气有毒,故连接气球可以起收集过量Cl2的作用,并可调节反应装置气压,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7. 已知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X Y
Z W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四种元素均为金属,则Z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 若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m、n均为正整数)
C. 若四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则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D. 若四种元素中只有一种为金属,则Y的最高价氧化物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若四种元素均为金属,则X为Li、Z为Na、Y为Be、W为Mg,钠不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
B.若HmXOn为强酸,则X为氮元素,氨水呈碱性,故B错误;
C.若四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则为X、Z可能处于ⅣA族、ⅤA族、ⅥA族,对应的Y、W处于ⅤA族、ⅥA族、ⅦA族,若W为P元素,则磷酸属于中强酸,故C错误;
D.若四种元素中只有一种为金属,则X为B、Z为Al、Y为C、W为Si,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③蔗糖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和电解质
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1nm到l00nm之间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①正确;
②Na2O2是金属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②正确;
③蔗糖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正确;
④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是盐而不是碱,④错误;
⑤虽然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是能透过滤纸,所以胶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⑤错误;
⑥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相互之间存在排斥现象,这是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⑥错误;
①、②、③三个说法正确,④、⑤、⑥三个说法错误;
答案选A
9.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如下离子:、、、、、(不考虑水的电离)。当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B. 原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C. 原溶液中
D. 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的溶质只含NaCl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图像,所加入的NaOH的量为0-2mL时候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接下来生成沉淀,并且沉淀最终完全溶解,说明生成的沉淀为氢氧化铝,则溶液中一定有铝离子,一定没有镁离子和偏铝酸根,NaOH的体积为5-8mL的时候加入碱没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含有铵根,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需要有阴离子氯离子,综合可知溶液中肯定含有、、和,肯定不存在和,以此分析;
【详解】A.根据分析,溶液中肯定含有的阳离子为,、、,A错误;
B.根据分析,溶液中肯定含有的阴离子为,B错误;
C.结合图像中的数量关系可得,C正确;
D.反应到最后溶液中的溶质为、和,D错误;
故答案为:C。
10.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总和为25,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由这四种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大小:Z>Y>X>W
B. 该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用于消毒杀菌
C. X可与Y形成XY、XY2等共价化合物
D. W分别与X、Y、Z形成的化合物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Y是O,根据化合物结构可知W共用1对电子对,且原子序数最小,则W为H,Z离子为+1价,且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则Z为Na,4种元素原子序数总和为25,则1+x+8+11=25,解得x=5,则X为B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H,X为B,Y为O,Z为Na元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大小为Z>X>Y>W,故A错误;
B.该化合物含有类似过氧根结构,因此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故B正确;
C.X为B,Y为O,X与Y可形成X2Y3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
D.W为H ,X为B,Y为O,都是非金属元素,H与X或Y形成化合物只有共价键,Z为Na,与H形成化合物NaH含离子键,故D错误;
答案B。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为完成下列实验,所选玻璃仪器和试剂均准确、完整的是(不考虑存放试剂的容器)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试剂
A 配制溶液 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量筒、玻璃棒 NaCl固体、蒸馏水
B 从海带灰中获得含的溶液 烧杯、分液漏斗、玻璃棒 蒸馏水、海带灰
C 制备并收集氯气 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导管、洗气瓶、集气瓶、烧杯 浓盐酸、二氧化锰、浓硫酸、饱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
D 粗盐提纯 烧杯、量筒、玻璃棒、酒精灯、漏斗、胶头滴管 粗盐、蒸馏水、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稀盐酸
A. A B. B C. C D. D
【答案】AD
【解析】
【详解】A.计算、称量后,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给出的仪器及试剂合理,故A正确;
B.过滤分离出含碘离子的溶液,不需要分液漏斗,应使用漏斗,故B错误;
C.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需要加热,缺少酒精灯,故C错误;
D.滴加试剂使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分离后,滤液中加盐酸至中性,蒸发得到NaCl,给出的仪器及试剂合理,故D正确;
故选AD。
12. 合成氨对解决粮食问题贡献巨大,反应如下:。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微观历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表示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催化剂表面只存在的断裂,不存在的形成
B. 图2中②③的过程吸收能量
C. ③④的过程可表示为:
D. 其他条件相同,使用催化剂可以减少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在催化剂表面存在、H-H的断裂,故A错误;
B.图2中②③是断键的过程,断键吸收能量,故B正确;
C.根据图示③④是吸附状态的N原子、H原子形成吸附状态的NH3分子,该过程可表示为:,故C正确;
D.根据图1,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使用使用催化剂不能减少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故D错误;
选AD。
13. 某化学小组探究二氧化硫与过氧化钠的反应。取适量粉末放入燃烧匙中,伸入充满气体的集气瓶中,气体与粉末接触时剧烈反应,淡黄色粉末变成白色粉末,并放出大量的热。根据反应现象,作如下假设:假设一:发生反应;假设二:发生反应;假设三:同时发生以上两个反应。该小组同学用一定量脱脂棉包裹少量粉末,放入充满的圆底烧瓶中充分反应,圆底烧瓶中含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比更易被氧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段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B. bc段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C. 取点固体加水溶解,静置,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假设二成立
D. 相同条件下,将换成后,重复上述操作,300秒时含量高于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向盛有少量Na2O2的密闭容器中通入SO2,由图象可知发生的反应可能有:①2Na2O2+2SO2=2Na2SO3+O2;②2Na2SO3+O2=2Na2SO4,无法判断③Na2O2+SO2=Na2SO4是否发生,据此分析。
【详解】A.ab段O2含量增加,故存在2Na2O2+2SO2=2Na2SO3+O2,A正确;
B.bc段O2含量缓慢降低的可能原因:2Na2SO3+O2=2Na2SO4,B正确;
C.取点固体加水溶解,静置,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Na2SO4,可能只发生反应②,也可能两反应均发生,即假设二或假设三成立均可能, C错误;
D.相同条件下,将SO2换成CO2后,重复上述操作,只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应结束后O2含量高于c点,D正确;
故选:C。
14. 利用工业废气NO生产的流程如图所示。已知装置Ⅰ和装置Ⅱ反应后溶液中都为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装置江中若有5.6L(标准状况)NO参与反应,则转移1mol电子
B. 装置Ⅰ中反应为
C. 装置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装置Ⅲ中和的体积比3∶1时,可实现原子利用率最大化
【答案】AD
【解析】
【分析】若装置I中NO被Ce4+氧化为、,同时得到Ce3+,装置Ⅱ中通过电解除杂,Ce3+被氧化为Ce4+,得到含、的溶液,、和氨气、氧气在装置Ⅲ中反应生产NH4NO3。
【详解】A.装置I中NO被氧化为,N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至+5,因此每当有0.25molNO被氧化时,转移0.25mol×3=0.75mol电子,故A项错误;
B.装置I中Ce4+被还原为Ce3+,NO被氧化为,根据Ce3+的存在形式可知溶液呈酸性,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可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B项正确;
C.装置III中被O2氧化为,根据化合价升降可知反应过程中存在关系式2~O2,因此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C项正确;
D.装置III中的总反应为2HNO2+O2+HNO3+3NH3=3NH4NO3,当溶液中n(HNO2):n(HNO3)=2:1时,通入NH3和O2的体积比3:1时,可实现原子利用率最大化,但溶液中n(HNO2):n(HNO3)未知,故D项错误;
故选AD。
15. 某污水处理厂利用微生物电池将镀铬废水中的催化还原,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池工作过程中电子由a极经外电路流向b极
B. 极反应式:
C. 电池工作过程中极区附近溶液的减小
D. 每生成33.6L,则处理1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a极乙酸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反应为;b极转化为,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反应为。
【详解】A.电池工作过程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由由a极经外电路流向b极,故A正确;
B.b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式为,故B正确;
C.电池工作过程中a极区生成氢离子,溶液的减小,故C正确;
D.每生成标况下,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1.5mol,转移电子6mo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处理,非标况无法进行计算,故D错误;
故选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60分。
16. X、Y、Z、P、Q、W、R、T是元素周期表短期中最常见的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其某一种同位素,被用作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
Y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发生化合反应
P 是短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Q 存在质量数为25、中子数为13的核素
W 位于周期表第13列
R 与Z同族,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常温下与W单质会出现钝化现象
(1)W元素位于周期表______;T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2)将Q、Z、R的简单离子的半径从大到小排序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R、T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或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X、Y、Z三种元素的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化合物溶液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和氧气反应生成与过氧化钠的结构相似的物质,其溶液显黄色,则的电子式为______。
(4)Q的单质能与X、Z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反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___。
(5)Z、P、R与H元素可以形成两种强电解质,二者反应可以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答案】(1) ① 第三周期IIIA族 ②.
(2) ①. ②.
(3) ①. ②.
(4)
(5)
【解析】
【分析】元素周期表短周期中的常见主族元素中,X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可被用作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X为C元素;Y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相互间发生化合反应,则Y为N元素;P是短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P为Na;Q存在质量数为25,中子数为13的核素,其质子数为25-13=12,则Q为Mg;W位于周期表第13列,原子序数大于Mg,故W为Al;R与Z同族,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常温下与W单质(Al)会出现钝化现象,则R为S元素,Z为O元素;T的原子序数最大,则T为Cl;
【小问1详解】
Al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3,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ⅢA族;氯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7,Cl-的结构示意图为;
【小问2详解】
Q、Z、R的简单离子分别为Mg2+、O2-、S2-,Mg2+、O2-是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Mg2+,O2-离子结构比S2-少一个电子层,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S2->O2->Mg2+;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或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4>H2SO4;
【小问3详解】
C、N、O三种元素中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则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化合物为H2O,其电子式为;化合物Na2S溶液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与氧气反应会生成Na2S2,与过氧化钠的结构相似,则Na2S2的电子式为;
【小问4详解】
Mg能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R为S元素,Z为O元素,P为Na,这三种元素和H元素形成的硫酸氢钠和亚硫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方程式为:。
17. 合金已成为飞机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含镁40%~60%的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铝的质量分数,设计下列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方案一:
(1)研究小组同学准备用NaOH固体配制240mL的溶液。
①本实验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______。
②要配制出此溶液,研究小组同学应用托盘天平称出______g。
③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中会引起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固体在称量前已部分变质 B.有少量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D.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用胶头滴管补水至刻度线
(2)称取8.1g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溶于的溶液中,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该步骤中若未洗涤固体,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方案二:将5.1g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3)同学们拟选用下图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①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
②实验结束,在测量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时,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待实验装置冷却后再读数
B.上下移动量筒H,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
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相切,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4)仔细分析实验装置后,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以下两点会引起较大误差:
①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
②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的作用是______
②实验后测得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L,则铝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请保留1位小数)。
【答案】(1) ①. 玻璃棒、250mL容量瓶 ②. 10.0 ③. C
(2)偏低 (3) ①. C;B;F ②. ABC
(4) ①. 平衡气压,便于稀硫酸能顺利滴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②. 52.9%
【解析】
【分析】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设计实验方案测定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铝的质量分数,并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实验方案减小实验误差。
【小问1详解】
实验室没有240mL容量瓶,所以配制240mL1.0mol/L氢氧化钠溶液时,应选用250mL容量瓶,由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可知,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
①由分析可知,配制250mL1.0mol/L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故答案为:玻璃棒、250mL容量瓶;
②配制250mL1.0mol/L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用托盘天平称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0mol/L×0.25L×40g/mol=10.0g,故答案为:10.0;
③A.氢氧化钠固体在称量前已部分变质会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错误;
B.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残留在烧杯里会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错误;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使溶液的体积偏小,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故正确;
D.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低于刻度线,用胶头滴管补水至刻度线会使溶液的体积偏大,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错误;
故选C;
【小问2详解】
铝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则未洗涤固体,镁上会附着偏铝酸钠等物质导致测定的镁的质量偏大,导致测得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偏高、铝的质量分数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小问3详解】
①合金与酸测定镁铝合金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体积时,制备的氢气无需干燥,可直接通过排出水的体积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需要的装置为合金与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的装置和量取反应生成氢气体积的装置,则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CB、F,故答案为:C;B;F;
②实验结束,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的正确操作为待实验装置冷却后,上下移动量筒F,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再让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故选ABC;
【小问4详解】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保持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时稀硫酸能顺利滴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故答案为:平衡气压,便于稀硫酸能顺利滴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②设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由合金的质量可得:24a+27b=5.1,由实验后测得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 L可得:a+=,解联立方程可得a=b=0.1,则铝的质量分数为×100%=52.9%,故答案为:52.9%。
18. 二氧化碲()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声光晶体材料,一种以铜碲渣(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为原料制备并获得海绵铜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碱浸液的主要成分为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浸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2)“氧化酸浸”时,为了加快反应速率,除将铜碲渣粉碎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为______(写一种即可);配平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稀硝酸代替,不足之处可能是______。
(3)“净化中和”时,转化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过滤”弃去中和废液后,须洗涤沉淀,洗涤的操作为______。
(4)工业上制备的海绵铜中含有杂质和,可以用______除去海绵铜中的杂质(填标号)。
A. 稀硝酸 B. 稀盐酸 C. 溶液 D. 溶液
【答案】(1)
(2) ①. 搅拌、适当提高硫酸浓度、适当升温 ②. ③. 稀硝酸被还原生成的氮氧化物会污染环境
(3) ①. ②. 沿玻璃棒往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没过沉淀,待水自然流下,重复两到三次 (4)B
【解析】
【分析】铜碲渣的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氧化酸浸时产生、CuCl2、AgCl、NaCl、H2SO4、NaClO3等,浸液a中主要含有:CuCl2、、NaCl、H2SO4、NaClO3,加入铁粉后置换出Cu;碱浸时生成,浸渣b是不能与NaOH反应的AgCl,碱浸液的主要成分为和,加入稀硫酸后中和,将转化为,同时消耗过量的,过滤后经系列操作得到,据此作答。
【小问1详解】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浸渣b的主要成分为,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氧化酸浸”时,为了加快反应速率,除将铜碲渣粉碎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为搅拌、适当提高硫酸浓度、适当升温等;铜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为+2价,Te从-2价升高到+4价,氯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1价,根据配平方法可知:;的作用是氧化剂,若用稀硝酸代替,不足之处可能是稀硝酸被还原生成的氮氧化物会污染环境;故答案为:搅拌、适当提高硫酸浓度、适当升温;;稀硝酸被还原生成的氮氧化物会污染环境。
【小问3详解】
“净化中和”时,转化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滤”弃去中和废液后,须洗涤沉淀,洗涤的操作为沿玻璃棒往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没过沉淀,待水自然流下,重复两到三次,故答案为:;沿玻璃棒往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没过沉淀,待水自然流下,重复两到三次。
【小问4详解】
海绵铜中含有杂质CuO和Fe,可知:
A.稀硝酸不仅与CuO和Fe反应,还会与Cu反应,A错误;
B.稀盐酸可以与CuO生成氯化铜与水,和Fe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水,但不会与Cu反应,B正确;
C.溶液可以与Fe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水解出的氢离子可以与氧化铜反应,而还会与Cu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C错误;
D.溶液只能与Fe反应产生铜单质,不能除掉氧化铜,D错误;
故答案为:B。
19. 溴、碘主要存在于海水中,有“海洋元素”的美称。海水中的碘主要富集在海带中,我国海带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除供食用外,大量用于制碘。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工艺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操作时,除需要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外,还需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____(填名称)。
(2)海带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为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3)步骤⑤的具体实验步骤为: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检验分液漏斗旋塞和上口的瓶塞是否漏液;
C.把20mL碘水跟5mL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D.倒转漏斗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溶液;
F.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
G.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溶液;
H.静止、分层。
①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A→H→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静止、分层后,下层溶液的颜色为_____。
(4)步骤④中的H2O2可用以下_____(填字母)试剂代替。
a.Cl2 b.Na2SO3 c.NaCl
(5)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CCl4来萃取碘的理由_____。
(6)步骤⑥使用的是反萃取法,目的是富集碘元素,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每消耗1molI2转移电子数为_____。
(7)某同学制得的粗碘中含有少量Na2SO4,对粗碘进行提纯的装置如图所示,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为得到较多较高纯度的单质碘,A容器中可盛放的试剂为_____(填字母)。
a.冷水 b.热水 c.热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1)坩埚 (2)I-
(3) ①. B→C→D→A→H→F→E→G ②. 紫红色(或紫色)
(4)a (5)CCl4与水互不相溶且与水不反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6) ①. 3I2+6OH-=5I-+IO+3H2O ②. NA
(7) ①. 升华(或加热) ②. a
【解析】
【分析】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①海带灼烧成灰,②浸泡溶解得到海带灰悬浊液,③过滤,得到滤液为含碘离子的溶液,④滤液中加入酸和氧化剂H2O2,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⑤利用有机溶剂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得到碘的CCl4溶液,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萃取,使碘发生歧化反应,碘进入水溶液,水溶液在上层,分液后,上层溶液加入硫酸发生归中反应得到碘的悬浊液,通过蒸馏提取出碘单质,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灼烧需要在坩埚中进行,则步骤①操作时,除需要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外,还需用到的主要仪器是坩埚;
【小问2详解】
海带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为I-;
【小问3详解】
①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先检验分液漏斗旋塞和上口的瓶塞是否漏液→把20mL碘水跟5mL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倒转漏斗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静止、分层→F.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溶液;故答案为:B→C→D→A→H→F→E→G;
②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在下层,则静止、分层后,下层溶液的颜色为紫红色(或紫色);
【小问4详解】
步骤④中的H2O2作用为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需加入氧化剂,Cl2为常用的氧化剂,Na2SO3、NaCl均不能氧化碘离子;
【小问5详解】
萃取剂的选用原则为和原溶剂不互溶、不反应,且溶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大于原溶剂,则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CCl4来萃取碘的理由为CCl4与水互不相溶且与水不反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小问6详解】
碘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I2+6OH-=5I-+IO+3H2O,3mol碘参加反应转移5mol电子,则每消耗1molI2转移电子数为;
【小问7详解】
碘易升华,该装置对粗碘进行提纯采用的分离方法是升华(或加热);为得到较多较高纯度的单质碘,需A容器中温度较低,可盛放温度较低的液体,故试剂为冷水。
20. 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HCl HBr HI H2
键能/kJ 243 193 151 432 366 298 436
(1)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填标号)。
A.HCl B.HBr C.HI
(2)按照反应,生成2molHI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kJ。
Ⅱ.在人类生产、生活对能量的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合理利用常规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3)一种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是。则该电池放电时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填标号)。
A. B. Fe C. D.
(4)科学家制造出了一种使用固体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其效率很高,可用于航天航空。如图所示装置中,以稀土金属材料为惰性电极,在两极上分别通入和空气,其中固体电解质是掺杂了的固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则c电极的名称为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d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5)绿色电源“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的移动方向为由_______(填“A到B”或“B到A”)。写出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电池工作时,A极附近pH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A (2) ①. 放出 ②. 9 (3)C
(4) ①. 正极 ②.
(5) ①. A到B ②. ③. 减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HCl的键能最大,最稳定;
【小问2详解】
反应,生成2molHI,断键吸收能量为151kJ+436kJ=587kJ,成键放出的热量为2×298kJ=596kJ,则生成2molHI,放出9kJ的热量;
【小问3详解】
,该电池放电时,Fe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Fe(OH)2;
【小问4详解】
该燃料电池,电流的方向c到d,说明c电极为正极,d电极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环境为高温下能传导,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小问5详解】
通O2的一极为正极,则B为正极,A为负极,向正极移动,即移动方向为A到B;B电极为酸性环境下O2得电子的反应,电极反应式为;A极电极反应产生H+,pH减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4月份阶段性测试
高一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症情中,化学知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新冠病毒直径约80~100nm,扩散到空气中可形成气溶胶
B. 医院常用95%的酒精消毒
C. “84消毒液”是杀灭“新冠病毒”的药物之一,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
D. 高温杀灭“新冠病毒”,其原理是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使其变性
2. 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次氯酸的结构式:
B.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形成的过氧根离子:
C. 小苏打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D.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3.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铜与稀硝酸:
B. 溶液与足量溶液反应:
C. 用溶液吸收少量的:
D. 向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
4. 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可以将废水中的降解为N2.某课题组设计出如图所示的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同步硝化和反硝化脱氮研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好氧电极b上发生的反硝化反应为2+10e-+12H+=N2↑+6H2O
B. 好氧电极b上的副反应为O2+4e-+4H+=2H2O
C. 鼓入空气越多,越能促进反硝化反应的进行
D. 理论上(不考虑副反应)每消耗1molC6H12O6,可以处理的物质的量为4.8mol
5. 在催化剂上还原生成和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标准状况下,消耗,转移电子数可能为
B. 整个反应过程中,只有极性键断裂和形成
C. 图中生成的五步反应中,N元素均被还原
D. 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6. 下图为探究氯气与铁反应并验证产物的微型封闭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滴入浓盐酸,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B. 若铁丝用量过大,可能会导致有FeCl2生成
C. 当H管中充满红棕色烟时,拉注射器3,KSCN溶液变红,则说明生成了FeCl3
D. 气球有调节反应装置气压和收集过量Cl2作用
7. 已知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X Y
Z W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四种元素均为金属,则Z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 若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m、n均为正整数)
C. 若四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则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D. 若四种元素中只有一种为金属,则Y的最高价氧化物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③蔗糖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和电解质
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1nm到l00nm之间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9.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如下离子:、、、、、(不考虑水的电离)。当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B. 原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C. 原溶液中
D. 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的溶质只含NaCl和
10.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总和为25,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由这四种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大小:Z>Y>X>W
B. 该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用于消毒杀菌
C. X可与Y形成XY、XY2等共价化合物
D. W分别与X、Y、Z形成的化合物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为完成下列实验,所选玻璃仪器和试剂均准确、完整的是(不考虑存放试剂的容器)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试剂
A 配制溶液 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量筒、玻璃棒 NaCl固体、蒸馏水
B 从海带灰中获得含的溶液 烧杯、分液漏斗、玻璃棒 蒸馏水、海带灰
C 制备并收集氯气 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导管、洗气瓶、集气瓶、烧杯 浓盐酸、二氧化锰、浓硫酸、饱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
D 粗盐提纯 烧杯、量筒、玻璃棒、酒精灯、漏斗、胶头滴管 粗盐、蒸馏水、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稀盐酸
A. A B. B C. C D. D
12. 合成氨对解决粮食问题贡献巨大,反应如下:。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微观历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表示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催化剂表面只存在的断裂,不存在的形成
B. 图2中②③的过程吸收能量
C. ③④的过程可表示为:
D. 其他条件相同,使用催化剂可以减少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
13. 某化学小组探究二氧化硫与过氧化钠的反应。取适量粉末放入燃烧匙中,伸入充满气体的集气瓶中,气体与粉末接触时剧烈反应,淡黄色粉末变成白色粉末,并放出大量的热。根据反应现象,作如下假设:假设一:发生反应;假设二:发生反应;假设三:同时发生以上两个反应。该小组同学用一定量脱脂棉包裹少量粉末,放入充满的圆底烧瓶中充分反应,圆底烧瓶中含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比更易被氧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段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B. bc段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C. 取点固体加水溶解,静置,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假设二成立
D. 相同条件下,将换成后,重复上述操作,300秒时含量高于点
14. 利用工业废气NO生产的流程如图所示。已知装置Ⅰ和装置Ⅱ反应后溶液中都为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装置江中若有5.6L(标准状况)NO参与反应,则转移1mol电子
B. 装置Ⅰ中反应为
C. 装置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装置Ⅲ中和的体积比3∶1时,可实现原子利用率最大化
15. 某污水处理厂利用微生物电池将镀铬废水中的催化还原,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池工作过程中电子由a极经外电路流向b极
B. 极反应式:
C. 电池工作过程中极区附近溶液的减小
D. 每生成33.6L,则处理1mol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60分。
16. X、Y、Z、P、Q、W、R、T是元素周期表短期中最常见的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其某一种同位素,被用作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
Y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发生化合反应
P 是短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Q 存在质量数为25、中子数为13的核素
W 位于周期表第13列
R 与Z同族,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常温下与W单质会出现钝化现象
(1)W元素位于周期表______;T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2)将Q、Z、R的简单离子的半径从大到小排序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R、T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或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X、Y、Z三种元素的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化合物溶液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和氧气反应生成与过氧化钠的结构相似的物质,其溶液显黄色,则的电子式为______。
(4)Q的单质能与X、Z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反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___。
(5)Z、P、R与H元素可以形成两种强电解质,二者反应可以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17. 合金已成为飞机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含镁40%~60%的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铝的质量分数,设计下列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方案一:
(1)研究小组同学准备用NaOH固体配制240mL的溶液。
①本实验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______。
②要配制出此溶液,研究小组同学应用托盘天平称出______g。
③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中会引起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固体在称量前已部分变质 B.有少量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用胶头滴管补水至刻度线
(2)称取8.1g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溶于的溶液中,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该步骤中若未洗涤固体,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方案二:将5.1g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3)同学们拟选用下图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①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
②实验结束,在测量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时,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待实验装置冷却后再读数
B.上下移动量筒H,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
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相切,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4)仔细分析实验装置后,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以下两点会引起较大误差:
①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
②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的作用是______
②实验后测得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L,则铝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请保留1位小数)。
18. 二氧化碲()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声光晶体材料,一种以铜碲渣(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为原料制备并获得海绵铜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碱浸液的主要成分为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浸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2)“氧化酸浸”时,为了加快反应速率,除将铜碲渣粉碎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为______(写一种即可);配平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稀硝酸代替,不足之处可能是______。
(3)“净化中和”时,转化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过滤”弃去中和废液后,须洗涤沉淀,洗涤的操作为______。
(4)工业上制备的海绵铜中含有杂质和,可以用______除去海绵铜中的杂质(填标号)。
A. 稀硝酸 B. 稀盐酸 C. 溶液 D. 溶液
19. 溴、碘主要存在于海水中,有“海洋元素”美称。海水中的碘主要富集在海带中,我国海带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除供食用外,大量用于制碘。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工艺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操作时,除需要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外,还需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____(填名称)。
(2)海带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为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3)步骤⑤的具体实验步骤为: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检验分液漏斗旋塞和上口的瓶塞是否漏液;
C.把20mL碘水跟5mL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D.倒转漏斗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溶液;
F.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
G.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溶液;
H.静止、分层。
①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A→H→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静止、分层后,下层溶液的颜色为_____。
(4)步骤④中的H2O2可用以下_____(填字母)试剂代替。
a.Cl2 b.Na2SO3 c.NaCl
(5)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CCl4来萃取碘的理由_____。
(6)步骤⑥使用的是反萃取法,目的是富集碘元素,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每消耗1molI2转移电子数为_____。
(7)某同学制得的粗碘中含有少量Na2SO4,对粗碘进行提纯的装置如图所示,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为得到较多较高纯度的单质碘,A容器中可盛放的试剂为_____(填字母)。
a.冷水 b.热水 c.热氢氧化钠溶液
20. 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HCl HBr HI H2
键能/kJ 243 193 151 432 366 298 436
(1)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是_______(填标号)。
A.HCl B.HBr C.HI
(2)按照反应,生成2molHI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kJ。
Ⅱ.在人类生产、生活对能量的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合理利用常规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3)一种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是。则该电池放电时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填标号)。
A. B. Fe C. D.
(4)科学家制造出了一种使用固体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其效率很高,可用于航天航空。如图所示装置中,以稀土金属材料为惰性电极,在两极上分别通入和空气,其中固体电解质是掺杂了的固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则c电极的名称为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d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5)绿色电源“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的移动方向为由_______(填“A到B”或“B到A”)。写出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电池工作时,A极附近pH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