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3节群落的演替目录1.教学分析2.教学目标3.教法学法4.教学过程5.板书设计教学分析01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3节群落的演替,根据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与本节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是:2.1.5阐明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群落的演替”是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3节内容,主要包括“演替的类型”“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和“退耕还林”三部分内容。群落的演替是在种群和群落结构的基础上阐明群落这个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不同群落会发生不同的演替,群落演替的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同群落中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群落的演替,群落在不断地适应环境并趋向于达到稳定状态。分析人类活动可能对群落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理解人类活动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介绍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及其意义,培育爱国情怀,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在知识内容上,学生己经学习过群落的结构和类型,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在生活中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未形成群落演替的概念。播放火山爆发后和几十年后变成植被覆盖的小岛视频,启迪学生思考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定居在新土地上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并且引入学生身边的实例,如弃耕的农田、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的图文资料,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身边的群落演替,以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为主线,从动态发展观和适应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群落演替的本质。教学目标021.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讨论,运用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阐明群落演替的概念、过程及规律。(生命观念)。2.结合实例,运用比较、归纳等科学思维区分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科学思维)3.通过实例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退耕还林等措施的意义,形成持续发展观,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社会责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教法学法03教学过程04蜘蛛202种动物621种动物880种动物小草小树林火山爆发1883年几年后1909年1919年1934年至今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一).裸岩到森林的演替一演替的类型(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杂草弃耕农田灌木乔木森林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不同点 起点经历时间演替速度发展趋势相同点 从 的群落发展为 的群落 群落中的 和 增多, 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较长较短缓慢较快趋向________结构简单结构复杂物种数量群落层次土壤、光形成新群落于恢复原来的群落趋向______比较两种演替的异同一演替的类型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依据起始条件不同:次生演替影响演替的因素:外部因素:群落的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等内部因素: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迁入和迁出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砍伐森林污水排入河流影响结果: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即改变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退耕还林条例》。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25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与这项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3.43×107hm2。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2014年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15年将这项工程列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2018年,我国启动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课堂小结群落的演替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速度方向退耕还林、还草、还湖1.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2.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感谢聆听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