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安庆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安徽省安庆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A.余杭、涿郡 B.洛阳、大都 C.余杭、洛阳 D.洛阳、涿郡
2.下图所示的内容是唐朝妇女正在打球,由此可见,唐朝( )
A.社会风气开放 B.市民阶层崛起
C.城乡差距缩小 D.男女地位平等
3.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表现时代精神,唐代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中体现出的精神风貌是( )
A.昂扬的进取精神 B.悲愤凄婉之情
C.浓郁的浪漫情怀 D.豪迈飘逸之风
4.下列内容之间的关联能够体现因果关系的是
①“尊王攘夷",改革内政一齐桓公称霸②休养生息政策一文景之治
③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贞观之治④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元盛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图主要反映了唐都长安( )

A.布局规划合理 B.社会经济繁荣
C.官僚机构多样 D.民族交往频繁
6.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出现了由印度传入的刀豆、由泥婆罗国(金尼泊尔)传入的菠菜。这一现象说明唐朝外贸活动频繁。其中,哪一国家的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7.唐玄宗时期将谏官和史官参与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谏官谏朝政得失,史官书人君善恶。这反映了他注重( )
A.重用贤臣 B.广开言路 C.勤政爱民 D.编修经籍
8.学者吕思勉认为“唐代天宝之乱,原因孔多,边兵之重,要为其大者”。该学者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边疆军事防务所致 B.宦官掌握着实权
C.豪强地主实力强大 D.统治者安逸享乐
9.唐玄宗是出色的作曲家,他立足于传统的清商乐,对佛曲《婆罗门曲》进行改编,形成了千古传颂的唐乐舞的杰作——《霓裳羽衣曲》。这主要体现出唐代( )
A.皇帝安于享乐 B.民族关系和睦
C.文化兼容并包 D.奢靡之风盛行
10.隋唐时,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以至王建有诗云:“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反映了
A.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B.少数民族音乐仅流行于洛阳
C.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D.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
11.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做了主题演讲,下列表述中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2.唐代中上层人士的墓葬中,陪葬骆驼俑的现象蔚然成风。许多陶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异常。由此可见,唐代( )
A.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B.社会习俗影响对外交流
C.民间手工业很发达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3.与唐前期相比,9世纪之后长安城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开始了从“象法天地”政治之都向世俗生活之都的转变。推动这种转变发生的根本因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世界交流的加强 D.坊市界线的淡化
14.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市镇 B.瓦子 C.勾栏 D.驿站
15.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
A.泉州 B.开封 C.景德镇 D.广州
16.“自1063年起,开封取消宵禁,晚上居民可在城中自由走动,商场和娱乐场所彻夜开放……店铺、工场设于全城,坊里已去掉原先的围墙”材料表明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劳动人民生活幸福
C.宋代手工业的发达 D.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17.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这些变革旨在( )
A.防止武将叛乱 B.强化皇权 C.整顿地方吏治 D.控制军队
18.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了( )
A.科举考试是宋朝选官的唯一途径 B.宋朝的官员全部是文官
C.宋朝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 D.宋朝文臣才能高于武将
19.据《宋史》载,当时纳税者才十之三,甚而有拥有私田百亩的人,只纳四亩的税。针对这一问题,王安石采取的变法举措是( )
A.农田水利法 B.保甲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20.北宋靖康年间,一位书生奋笔疾书:“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陷塞北。”诗中的“两帝”指
A.宋高宗 宋真宗 B.宋徽宗 宋钦宗 C.宋高宗 宋钦宗 D.宋徽宗 宋高宗
21.南宋诗人林升写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是
A.描写杭州的美丽景色 B.讽刺北宋统治者的骄奢淫逸
C.歌颂汴州的繁华富庶 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
22.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3.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
A.市舶司 B.“蕃坊” C.“蕃学” D.节度使
24.他在《过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他”的主要事迹是( )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率军攻辽,收复河山 D.敢于直谏,忠君卫国
25.忽必烈在《中统建元用》中称:“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制定制。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材料体现了他
A.放弃蒙古民族文化 B.推动蒙古文明融入中原文化
C.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D.参照中原文化创立元初体制
二、改错题
26.进步的制度和政策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加以改正。
(1)隋文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唐朝先后设置西域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3)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在各州府设置节度使,以分知州的权力。
(4)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使北宋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三、综合题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对外开放,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中外使节往返、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等等。唐廷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材料二 宋代同海外的联系比前代更广,海外贸易远达中南半岛、南海诸国、大食诸国、西亚诸国及高丽、日本;宋代进出口货物的种类、数量比前代更多,进出口货物达410种以上;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5个市舶司。
——摘编自曹中原、刘常青《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开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科技进步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唐宋对外交往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28.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我国古代两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示意图

材料二:(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阳)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三: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1)仔细观察材料一示意图,分别说出两种工具的名称及主要功能。
(2)材料二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3)请你举出两个宋朝时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29.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之一,七年级一班同学以“宋元时期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初识宋与各族文明
国号 建立时间 都城 民族 建立者
① 10世纪初 上京 契丹族 阿保机
北宋 960年 东京 汉族 ②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兴庆 ③ 元昊
金 1115年 会宁 女真族 ④
(1)以上是同学们收集并制作的一个表格,请你完成上面所缺内容。
材料二:探究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时间 史实
公元1005年 签订__A__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来、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公元1044年 宋夏达成和议。议和之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公元1127年 金军对北宋发起强大攻势,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摘编自何成刚《中国古代史(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与周边政权交往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事件的名称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认识文明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向,
(3)上面是宋元时期民族政权演变的示意图,请将其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最终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并阐述其统一的历史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隋炀帝时开凿了大运河,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余杭、涿郡,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A
【详解】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唐朝妇女可以参加主要是男子参与的打球运动,这说明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对女子包容,A项正确;图片反映的是唐朝妇女打球,与市民阶层、城乡差距无关,排除BC两项;图片只能看出唐朝女子地位较高,社会对女子比较包容,无法看出唐朝男女地位平等,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表现时代精神,唐代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中体现出的精神风貌是悲愤凄婉之情,对后世影响深远,B项正确;辛弃疾的诗体现的是昂扬的进取精神,李白的诗体现的是 浓郁的浪漫情怀,苏轼 的诗体现的是豪迈飘逸之风,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齐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并任用管仲改革内政,使齐国强大起来,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①正确;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②正确;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之后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促进唐朝继续发展,③因果关系关联错误;唐玄宗励精图治,出现开元盛世,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B;③因果关系关联错误,故排除ACD。
【点睛】
5.B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图片是唐都长安东市平面示意图,从图片看出,有肉行酒肆、李家印刷等,这说明长安社会经济繁荣,B项正确;仅凭《唐都长安东市平面示意图》,不能说明布局规划合理,排除A项;图片与官僚机构、民族交往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期,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新罗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新罗与中国毗邻,双方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新罗的许多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B
【详解】根据材料“将谏和史官参与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谏官谏朝政得失,史官书人君善恶”可知谏官与史官有着严格的职权界限,可见唐代谏议制度职权分明,反映了唐玄宗注重听取大臣意见广开言路 ,B项正确;唐玄宗时期重用姚崇和宋璟,但是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项;勤政爱民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编修经籍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边兵之重,要为其大”,结合所学可知, 吕思勉先生认为,唐朝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边疆关系紧张,节度使掌握了太多的权力,导致唐朝外重内轻,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A项正确;宦官专权是唐朝后期的主要问题之一,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豪强地主实力强大后都会威胁国家统治,但材料未提及地主豪强,排除C项;唐玄宗贪图安逸享乐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之一,但材料未提及,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唐玄宗是出色的作曲家,他立足于传统的清商乐,对佛曲《婆罗门曲》进行改编,形成了千古传颂的唐乐舞的杰作——《霓裳羽衣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唐朝吸收外来文化,体现了唐朝文化兼容并包,比较开放。故选项C符合题意;唐太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而且材料中“对佛曲《婆罗门曲》进行改编”是文化举措,并没有体现出皇帝安于享乐,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佛曲《婆罗门曲》是外来文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对佛曲《婆罗门曲》进行改编”与奢靡风气无关,材料应当是正面的现象描述,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0.A
【详解】材料“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洛阳家家学胡乐”均体现了隋唐时期少数民族音乐在汉族、中原地区的传播,说明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B项“仅流行于洛阳”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中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吸收和传唱,没有体现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经过隋文帝的励精图治,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更是隋朝繁荣的表现。唐朝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由于唐朝的繁荣强大,各国相继派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更是体现了唐朝的开放,因此,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是繁荣与开放,C项正确;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征,排除A项;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基本特征,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的基本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根据“许多陶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异常”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有许多胡人来到唐朝,这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表现,D项正确;唐朝的墓葬中有胡人的陶俑,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并不能体现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外文化交流,并不是社会习俗影响对外交流,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民间手工业发达,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与唐前期相比,9世纪之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长安城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表现在,经济功能增加,开始突破坊市的限制,世俗性明显增强,A项正确;经济重心的南移、世界交流的加强、坊市界线的淡化均是重要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B项符合题意;市镇是行政分划的一种,故A不合题意;勾栏是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故C不合题意;驿站不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5.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C项正确;泉州,广州是宋代著名的大商港,排除AD项;开封是北宋的都城,排除B项。故选C项。
16.D
【详解】“商场和娱乐场所彻夜开放”“店铺、工场设于全城”说明宋朝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D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发生在近代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后,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宋朝商业活动的变化,体现不出劳动人民生活幸福,排除B项;题干描述的是宋朝商业发展,体现不出宋代手工业的发达,排除C项。故选D项。
17.B
【详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这样设置官制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B项正确;为了避免将领出现拥兵自重的情况,宋太祖对武将进行轮岗制,让将不识兵,兵不识将,避免他们结成派系,排除A项;题干主要是对中央官制的变革,排除C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排除D项。故选B项。
18.C
【详解】根据题干“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可以看出,宋朝的官员都是文人担任。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关,C项正确;科举考试是宋朝选官的唯一途径,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A项;宋朝的官员全部是文官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宋朝重用文臣,并不能说明宋朝文臣才能高于武将,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解决“当时纳税者才十之三,甚而有拥有私由百亩的人,只纳四亩的税。”问题的措施是方田均税法。对全国的土地进行清丈,核定各户占有土地的数量,井按照田地的地势、肥瘠,把田地划分等级,制定地籍,分别规定各等级的税额,C项正确;农田水利法是北宋鼓励农民兴修水利、耕种土地的措施,排除A项;保甲法是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排除B项;募役法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缴纳役钱,排除D项。故选C项。
20.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陷塞北”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靖康之耻”,1126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北宋灭亡,B项符合题意;ACD选项组合不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21.D
【详解】依据题干诗作“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题文的杭州指的是南宋都城临安。反映的时代背景是这首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苟且偷安,不思国仇家恨的精神状态。杭州、汴州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继位,史称南宋。D正确;AB只是表象,不是作者的目的,排除;杭州是南宋的都城,汴州是北宋的都城,C排除;故选D。
22.C
【详解】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随着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逐渐被北方人接受。唐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接受,故C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反映唐朝中期“南茶开始北运”,排除A项;实际上南北方饮食习惯存在较大差异,排除B;D项无法体现,排除。故选C。
23.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A项正确;“蕃坊” 是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地方,排除B项;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设立的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排除C项;节度使是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排除D项。故选A项。
24.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诗句。文天祥是南宋末年人,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后在五坡岭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三年,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文天祥从容就义,B项正确;率军抗金,精忠报国的是南宋初年的岳飞,排除A项;后周世宗率军攻辽,收复河山,排除C项;敢于直谏,忠君卫国与题干描述人物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5.D
【详解】“稽列圣之洪规……体大《易》之乾元”,就是以继承祖宗的制度为前提,附会汉法,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体现了忽必烈参照中原文化创立元初体制,D项正确;A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忽必烈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26.(1)错误,隋文帝改为隋炀帝。
(2)错误,西域都护府改为安西都护府。
(3)错误,节度使改为通判。
(4)正确。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故原题错误,隋文帝改为隋炀帝。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故原题错误,西域都护府改为安西都护府。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故原题错误,节度使改为通判。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使北宋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故原题正确。
27.(1)特点:交往领域广;交往形式多样;主动开放;利用国际人才资源。(答出2点即可)
(2)表现:贸易范围广;商品种类多;港口众多;在多处设立市舶司。原因:造船技术先进;指南针的应用。
(3)对外开放促进国家繁荣昌盛;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国家应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等等。(答出2点,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唐朝的对外开放,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中外使节往返、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等等”可知,唐朝对外交往领域广,交往形式多样;根据材料“唐廷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可知,唐朝主动开放,采取许多优惠措施。根据材料“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可知,唐朝利用国际人才资源,促进本朝的发展。
(2)根据材料“宋代同海外的联系比前代更广,海外贸易远达中南半岛、南海诸国、大食诸国、西亚诸国及高丽、日本;”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到达的国家多,贸易范围广;根据材料“宋代进出口货物的种类、数量比前代更多,进出口货物达410种以上;”可知,宋朝出口商品种类多;根据材料“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可知,宋朝港口众多;根据材料“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5个市舶司。”可知,宋朝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根据所学可知,宋朝造船技术先进,指南针的应用是海外贸易发达的科技方面的原因。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对外开放促进国家繁荣昌盛;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国家应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等等。
28.(1)筒车、秧马;灌溉、拔秧。
(2)唐太宗;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3)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的提高;原产于北方的作物如小麦、大豆在南方大量栽培;粮食作物特别是水稻的产量大大增加;经济作物如棉花大量栽培等。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4)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耕作技术等的提高;国家政策的促进;统治者的重视等。
【详解】(1)生产工具:根据材料一生产工具示意图并结合知识可知,左边的图为筒车;左边为秧马。
功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筒车是浇灌工具,秧马是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2)人物:根据材料二“(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阳)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经济上的措施是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垦田面积扩大,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提高,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原产于北方的作物如小麦、大豆在南方大量栽培;粮食作物特别是水稻的产量大大增加;经济作物如棉花大量栽培等。
变化:根据材料三“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发展,从唐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战乱少,北方大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到北宋末年,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4)因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因素有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耕作技术等的提高;国家政策的促进;统治者的重视等。
29.(1)①辽;②赵匡胤;③党项族;④阿骨打。
(2)方式:和平交往;战争碰撞。名称:“澧渊之盟”;影响:澧渊之盟后宋辽之间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3)顺序:③④②①。朝代:元朝。意义: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详解】(1)根据材料一表格“初识宋与各族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②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③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④1115年,女真族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定都会宁。
(2)根据材料“签订__A__以后”“宋夏达成和议”“金军对北宋发起强大攻势,攻破开封,北宋灭亡”,概括可知,北宋与周边政权交往的方式有:和平交往,战争碰撞;根据材料“公元1005年”“签订__A__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来、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澧渊之盟后宋辽之间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建立于916年,北宋建立于960年,西夏建立于1038年,金建立于1115年,金于1125年灭辽,金于1127年灭北宋,赵构于1127年建立南宋,元朝建立于1271年。因此,示意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③④②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79年,元朝彻底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