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成为古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秆在泥板上刻画楔形文字。这说明( )
A. 各大古文明都发明了独特文字 B. 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C. 地中海沿岸各文明间交流广泛 D. 古代文明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埃及)。据材料“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泥土制造泥板并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人使用莎草制成莎草纸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象形文字”可知,古代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孕育出不同的文字,说明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古代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发明了文字,不能说明“各大古文明”都发明了文字,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明的多元特点,没有涉及文明的交流,也不能说古代文明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排除CD项。故选B项。
2. 公元6前世纪,印度恒河流域形成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为这一制度提供理论和宗教基础的是( )
A. 佛教 B. 婆罗门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公元6前世纪,印度恒河流域形成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为其提供理论和宗教基础的是婆罗门教,印度的最高种姓为婆罗门阶层,B项正确;佛教强调众生平等,排除A项;基督教是欧洲社会的宗教,排除C项;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国家奉行的宗教,排除D项。故选B项。
3. 如图为古代世界某帝国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疆域示意图,该帝国( )
A. 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 B. 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C. 凭借强大军队将地中海变成其内海 D. 政治中心所在地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的亚历山大帝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公元前5世纪作用,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建立亚历山大帝国,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B项正确;继承西亚地区传统君主专制的是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排除A项;把地中海变成其内海的是罗马帝国,时间在公元1世纪左右,排除C项;政治中心所在地是沟通东西方桥梁的是拜占庭帝国,时间在公元5世纪,排除D项。故选B项。
4. “在日耳曼人社会的一开始,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不是任命与被任命、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靠着忠诚与契约关系维持的相互平衡与制约的关系。”这里的“他们”指( )
A. 国王与教皇 B. 将军与武士 C. 庄园主与农奴 D. 封君与封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欧洲)。据材料“在日耳曼人社会的一开始,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不是任命与被任命、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靠着忠诚与契约关系维持的相互平衡与制约的关系”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形成的封君封臣制,D项正确;国王和教皇并非靠契约维持关系,排除A项;将军和武士是日本幕藩体制下的关系,排除B项;庄园主和农奴之间并非相互平衡与制约的,排除C项。故选D项。
5.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由此可见,阿拉伯帝国( )
A. 通过文化扩张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B. 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形成繁荣的阿拉伯文化
C. 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西欧文化发展
D. 以复兴古希腊文化为己任,推动文艺复兴的进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可知,阿拉伯人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如古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译成欧洲文字,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此后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阿拉伯帝国的疆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文化的推动,而非阿拉伯文化自身的繁荣,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虽然保留了古希腊文化,但其并非以复兴古希腊文化为己任,排除D项。故选C项。
6. 某一时期的部分意大利学者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个新的时代会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这部分意大利学者所处的“某一时期”是( )
A. 文艺复兴时期 B. 宗教改革时期 C. 启蒙运动时期 D. 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进步学者否定中世纪神学世界观,倡导延续古代文化传统,其传播的新文化,实质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A项正确;宗教改革主要在德意志,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涉及的是宗教领域的变革,排除B项;启蒙思想主要在英法,以理想主义为核心阐释了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描绘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排除C项;工业革命是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生产技术革新,不涉及文化领域,排除D项。故选A项。
7. 有学者指出,“热那亚人哥伦布如果不为西班牙女王服务,也会心甘情愿地为英国的、或者法国的、或者葡萄牙的国王效劳。佛罗伦萨人维雷扎诺携带法国国旗去美洲大陆。葡萄牙人麦哲伦是由西班牙王室雇佣去航行的。”该学者意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加速了商品在世界范围流动 B. 得益于西欧专制君主的支持
C. 建立起世界各地的直接联系 D. 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开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欧洲)。根据材料“热那亚人哥伦布如果不为西班牙女王服务,也会心甘情愿地为英国的、或者法国的、或者葡萄牙的国王效劳。佛罗伦萨人维雷扎诺携带法国国旗去美洲大陆。葡萄牙人麦哲伦是由西班牙王室雇佣去航行的”可知,哥伦布、麦哲伦、维雷扎诺等人都是得到了君主的支持进行的新航路开辟,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能得知加速了商品在世界范围流动和建立起世界各地的直接联系,排除AC项;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8. 自从阿拉伯商人控制东地中海商路后,西欧人就开始寻找经大西洋到达印度的航线。由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发现的航线是( )
A.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好望角 B. 绕过非洲好望角抵达东方
C. 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 D. 从西班牙一路西行的环球航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葡萄牙)。据所学可知,1497—1498年,达·伽马率船队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B项正确。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航行中因遭遇大风而意外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排除A项;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西航,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排除C项;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及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路西行绕过南美洲,进入太平洋,后又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 沿非洲西海岸航行,1522年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排除D项。故选B项。
9. 15、16世纪之后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有着鲜明的发展轨迹:对海岸线精确测量,将陆地和海洋二分,各大陆的轮廓线日益清晰,同时还将陆地主权的专属特性延伸到船只和航道。与世界地图的这一“发展轨迹”密切相关的有( )
①新航路开辟 ②早期殖民扩张 ③国际贸易发展 ④垄断组织的出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15、16世纪之后(欧洲)。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国际贸易成为欧洲发展的重要内容,海洋意识增强;以荷兰为代表的西欧国家为开拓国际贸易,加强对海洋的争夺,其世界地图对其他大陆轮廓的标识会更加清晰,15、16世纪后的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与当时航海、贸易路线密切相关,故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与世界地图的发展轨迹无关,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本题选A项。
10. “这场起于哥白尼、讫于牛顿的革命,打破了旧的天堂,使《圣经》上描述的上帝创造的东西,看来是属于无稽之谈。他们希望社会也能履行自然规律的法则,并且认为人居住在一个既可理解又可驾驭的世界里。这些认识对欧洲社会的世俗化作出重大的贡献,为欧洲政治权力和这个时代许多新的智力争论开道。”材料意在强调( )
A. 18世纪理性化思维方式成熟 B. 科学革命对思想解放的作用
C. 神学在对抗科学中彻底瓦解 D. 王权加强源于近代科学兴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这场起于哥白尼、讫于牛顿的革命使《圣经》上描述的上帝所做过的东西,看来是属于无稽之谈了”结合所学可知,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冲击了督教教神学的迷信思想,使人们思维理性化,促进了思想解放,B项正确;在16-17世纪,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但材料中并未涉及,排除A项;“彻底瓦解”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中古中后期(14、15世纪),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B项。
11. 他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主张自由竞争,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他的这些思想后来也成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政府实行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他是( )
A. 亚当·斯密 B. 洛克 C. 康德 D. 欧文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的观点,其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A项正确;洛克是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分权学说,排除B项;德国哲学家康德是启蒙思想 的集大成者,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 自由、平等,排除C项;英国人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
12. 如图漫画想象了19世纪中期两位国家元首的会面场景,他们当时都被冠以“奴隶的解放者”称号,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
A. 英国和美国 B. 美国和俄国 C. 法国和德国 D. 意大利和日本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美国、俄国)。寄材料“他们当时都被冠以‘奴隶的解放者’称号”及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俄国废除了农奴制,所以两者都被冠以“奴隶的解放者”称号,所以材料中的国家是美国和俄国,B项正确;据前分析,材料中的两个国家是美国和俄国,且19世纪中期,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都没有和废除奴隶相关的变化,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 近代某部文献规定:“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财产是不可侵犯与神圣的权利”、“每一个公民皆有权亲自或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制订”。这些条款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等原则。该文献是( )
A.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B. 《权利法案》
C. 《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D. 《独立宣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权与公民权宣言》中规定“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还规定“财产是不可侵犯与神圣的权利”,C项正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主要涉及对黑人奴隶的解放,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与材料内容没有关系,排除B项;《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原则,与材料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4. 1801年英国农业雇佣人口为170万,而当时工业雇佣人口为140万。其后,虽然农业雇佣人口在绝对值上并未减少(1871年仍然有180万),但是工业雇佣人口则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1841年,英国工业雇佣人口达到330万,1871年则达到530万。这一数值变化主要在于( )
A. 工业资产阶级政治权利的增加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黑奴贸易下人口的大规模转移 D. 工业革命的开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9世纪,英国工业雇佣人口迅速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工业获得很大程度的发展,对于工人的需求量上升,推动了英国工业雇佣人口的迅速上升,D项正确;工业雇佣人口的增加与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黑奴贸易中大量非洲黑人被运往美洲,没有来到英国,排除C项。故选D项。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的代价。德国总理特奥巴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在1914年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英国和德国未做好战争准备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人们对战争充满乐观
C. 索姆河战役打破了这些幻想 D. 英、德两国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之前(欧洲)。据材料“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的代价”“短暂的风暴”“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可知,当时的欧洲领导人认为一战会很快结束,而且伤亡不会太多,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人们对战争充满乐观,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一战前人们对战争的乐观态度,没有涉及英国和德国是否做好了战争准备,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恩河战役标志着速决战的破产,而且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打破了这些幻想,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英国和德国认为战争会很快结束、不会造成巨大伤亡,但没有涉及两个国家都认为自己是否正义,排除D项。故选B项。
16. 阅读历史地图需要运用图例。如图图例能够反映德国疆界的一次变化。这一疆界变化直接基于( )
A. 巴黎和会的召开 B. 《国际联盟盟约》内容
C. 华盛顿会议的举行 D. 《凡尔赛条约》的规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一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与会各国缔结了《凡尔赛条约》建立了凡尔赛体系;这一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1914-1919年的德国疆界的一次变化与之直接相关,D项正确;巴黎和会的召开而非签订协议,不能直接影响德国疆界,排除A项;《国际联盟盟约》是《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分,是为建立国际联盟而制定的规则,不涉及国家领土和疆域的变化,排除B项;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是调整了列强在远东地区的秩序,时空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7. 某学者在评价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时指出“这种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列属于这一“发展模式”的经济举措是( )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推行新经济政策 C. 开展农业集体化 D. 建立苏维埃政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苏联)。据材料“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及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得苏联经济结构严重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得不到提高,所以材料反映了斯大林领导苏联工业化建设时期的发展模式,斯大林通过实行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C项正确;余粮收集制和新经济政策都是列宁时期实行,排除AB项;领导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是列宁,且D项属于政治层面,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8. 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中,依据“腓尼基人和卡德摩斯王一同来到希腊,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知识,还有书写这门技艺”,表示“我相信,古希腊人在腓尼基人到来之前,并不会书写。”由此可知( )
A. 腓尼基人创造了古代希腊文明 B. 腓尼基国王从事商业贸易活动
C. 希腊字母可能源于腓尼基字母 D. 文明间交流互鉴促进地区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我相信,古希腊人在腓尼基人到来之前,并不会书写”可知,希罗多德认为古希腊字母是受到腓尼基字母的影响下形成的,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腓尼基字母影响了希腊文明,但不能得出腓尼基人创造了古希腊文明,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腓尼基字母以何种形式传到古希腊,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腓尼基字母对古希腊的影响,没有涉及古希腊文明对腓尼基人的影响,不能反映文明之间的互相借鉴,排除D项。故选C项。
19. 《高丽史》记载,“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高丽太祖,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光宗用双翼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大抵其法,颇用唐制。”据此可知,高丽王朝( )
A. 在光宗时期初步统一朝鲜半岛 B. 效仿中国唐朝,改革选官制度
C. 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D. 引入儒家思想,社会风气大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高丽王朝(朝鲜)。根据材料可知,高丽王朝在三国以前,没有科举制,后来学习唐朝,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结合所学可知,高丽王朝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材料中学习唐朝的科举选官制度就是效仿中国的产物,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关系,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说明引入儒家思想,社会风气大变,排除D项。故选B项。
20. 如图为某学生所绘制的16、17世纪世界贸易体系示意图。其中的①②最有可能是( )
A. ①香料、黄金②玉米、南瓜 B. ①大麦、小麦②橄榄、琉璃
C. ①纸张、瓷器②象牙、烟草 D. ①丝绸、茶叶②黑奴、咖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世界)。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世界贸易,其中包括欧洲、非洲与美洲之间的三角贸易和欧亚之间的远洋贸易,在欧亚之间的远洋贸易中,欧洲人用白银购买中国的丝绸、茶叶等,所以①应为丝绸、茶叶,在三角贸易中,欧洲人从非洲掠取黑人奴隶和非洲的农作物运往美洲,所以②应为黑奴、咖啡,D项正确;欧亚贸易中欧洲用白银换取中国丝绸、茶叶等,没有换取黄金、小麦,排除AB项;三角贸易中欧洲人将黑奴运往美洲,而非象牙、烟草,排除C项。故选D项。
21. 18世纪末英国的“公共卫生专家”称曼彻斯特“比得上伦敦,而就穷人拥挤在令人作呕、黑暗潮湿、狭小不堪的住宅(这是繁殖疾病的非常肥沃的土壤)的稠密情况而言,曼彻斯特不幸也赶得上,甚至超过了伦敦。”由此可见,曼彻斯特有如此堪比伦敦的“地位”是因为( )
A. 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革新 B. 电力技术的大规模开发和应用
C. 工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占比高 D. 城市建设赶不上经济发展速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末(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曼彻斯特作为工业城市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多,但同时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拉大,工人阶级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恶劣,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出现“就穷人拥挤在令人作呕、黑暗潮湿、狭小不堪的住宅”的情况,D项正确;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第一个成功地用蒸汽机来驱动轮船,1815年发明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电力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也不符,排除B项;“工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占比高”无法解析曼彻斯特有如此堪比伦敦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22. 神庙在苏美尔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一些学者依据吉尔苏发现的泥板提出这个时期的城邦是“神庙国家”,认为各城邦的土地都属于神庙,其居民也附属于神庙。20世纪中叶,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尖锐批评。他们指出,仅以一个地方的文献、一个时期的情况,就推断出整个早王朝时期的城邦状况是非常主观的,并以同样在吉尔苏发现的大量反映土地买卖情况的石碑证明,有许多土地是不属于神庙的。据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关苏美尔的“神庙国家”说已彻底被推翻
B. 对史料进行充分辨析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前提
C. 多重史料相互印证才能得出趋向客观的结论
D. 只有在不断的历史争辩中才会发现历史真相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通过对吉尔苏发现的泥板和石碑进行史料分辨和解释,会得出不同的认识,B项正确。“彻底被推翻”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通过不同史料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并非相互印证,排除C项;“只有在不断的历史争辩中才会发现历史真相”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分,分,分,共51分)
23. 古代至中世纪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城市,见证了地中海区域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意大利的早期历史发展中,最初主体不是意大利人,而是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希腊人在南部的“大希腊”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如那不勒斯、塔兰托等。希腊人教会了意大利半岛居民种植葡萄和橄榄,传授了城防工程和重装步兵战术。尤其重要的是,希腊人把他们的字母系统传播到了意大利,而后罗马人将它发展成为自己的字母。当希腊人在南方广泛播撒文明种子的时候,伊达拉里亚人在意大利的中北部地区的发展盛极一时,罗马人的凯旋式、角斗士表演以及罗马贵族所穿的镶紫边的白色长袍、跟随在高级长官身后的扈从仪仗等,都源自于伊达拉里亚人。
——摘编自马克毒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材料二 罗马城诞生于台伯河畔,与其处于有利的商业交通要道密切相关。从罗马的地理位置来看,台伯河口盛产海盐并兴建了许多盐场,罗马距离河口近在咫尺,正好处于海运和河运的汇合处。人们用船只将盐、粮食和各种舶来品运到罗马城中,在那里很快形成了一个商品集散地。公元前6世纪罗马大兴土木,挖水道、辟广场、铺街道、建神庙、筑城墙,罗马从简陋茅屋组成的村落变成一个居民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完全可以与当时伊达拉里亚和希腊的城市规模相媲美。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版)》
材料三 (中世纪后期)由于神圣罗马帝国日益衰落,对尼德兰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城镇鞭长莫及,最终这些地方的城镇发展成为自由城市。这些城市大多都处于东西方商业交往的关键位置,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助力,人口日渐增多,经济也开始蓬勃发展。经济发展了,人们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对艺术的要求也就多了,于是这里又成为艺术和学术的中心。城市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人民也得到了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于是这里也就产生了更加自由、更加先进的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
——海斯·穆恩·韦兰《极简人类史》
(1)根据材料一、以意大利早期发展历史为例,多角度概括地中海地区文明交流重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城的经济地位,并分析罗马“从简陋茅屋组成的村落变成一个居民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自由城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城市发展对西欧历史产生的影响。
【答案】(1)表现:希腊人在意大利建立城市;种植和作战技术的传播;希腊文化的传播,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罗马文化;罗马人的礼仪受伊达拉里亚人的影响。
(2)经济地位:罗马城是海运和河运的中转站,经济交流的中心。原因:罗马城处于有利的商业交通要道密切相关;罗马城地理位置优越;统治者政策的支持和罗马城经济发展的需要。
(3)特点:城市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治。影响:城市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新办大学,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城市自治有利于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城市自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王权,促进国王统一事业的发展。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意大利)。由材料“希腊人在南部的“大希腊”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得出希腊人在意大利建立城市;由材料“希腊人教会了意大利半岛居民种植葡萄和橄榄,传授了城防工程和重装步兵战术。”得出种植和作战技术的传播;由材料“希腊人把他们的字母系统传播到了意大利,而后罗马人将它发展成为自己的字母。”得出希腊文化的传播,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罗马文化; 由材料“伊达拉里亚人在意大利的中北部地区的发展盛极一时,罗马人的凯旋式、角斗士表演以及罗马贵族所穿的镶紫边的白色长袍、跟随在高级长官身后的扈从仪仗等,都源自于伊达拉里亚人。”得出罗马人的礼仪受伊达拉里亚人的影响。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罗马)。第一小问地位,由材料“从罗马的地理位置来看,台伯河口盛产海盐并兴建了许多盐场,罗马距离河口近在咫尺,正好处于海运和河运的汇合处。”得出罗马城是海运和河运的中转站,经济交流的中心。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罗马城诞生于台伯河畔,与其处于有利的商业交通要道密切相关。”得出罗马城处于有利的商业交通要道密切相关; 由材料“从罗马的地理位置来看,台伯河口盛产海盐并兴建了许多盐场,罗马距离河口近在咫尺,正好处于海运和河运的汇合处。人们用船只将盐、粮食和各种舶来品运到罗马城中,在那里很快形成了一个商品集散地。”得出罗马城地理位置优越;由材料“公元前6世纪罗马大兴土木,挖水道、辟广场、铺街道、建神庙、筑城墙,罗马从简陋茅屋组成的村落变成一个居民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得出统治者政策的支持和罗马城经济发展的需要。
【小问3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后期(西欧)。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中世纪后期)由于神圣罗马帝国日益衰落,对尼德兰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城镇鞭长莫及,最终这些地方的城镇发展成为自由城市。”得出城市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治。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城市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新办大学,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城市自治有利于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城市自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王权,促进国王统一事业的发展。
24. 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40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充分暴露,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当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不仅不能给各国无产阶级指出一条争取彻底解放的道路,反而把工人运动引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当时人类已有的优秀思想成果,创立了A____史观和____理论(此理论为19世纪50年代后半期经马克思长期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剖析而创立),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摘编自张有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材料二 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这段短暂的时间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为漫长的人类文明所铭记。公社的英雄们以无产阶级的首创精神,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旧秩序,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它是“唯一有社会首创能力的阶级得到公开承认的第一次革命”,它在“民主原则”和“公仆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初步完整的无产阶级政治制度,塑造了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摘编自段治文石然《政治体制改革视域下的巴黎公社政治文明探析》
材料三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1)写出▲处的内容。根据材料一、结合19世纪30-40年代的相关史实,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置于怎样的现实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
(2)根据材料二、一句话概括巴黎公社“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的原因。结合所学,概述巴黎公社对“政治文明新形态”进行塑造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指出十月革命的实践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意义。
【答案】(1)内容: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2)原因:巴黎公社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影响:据巴黎公社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3)措施: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巩固工人阶级的主导地位;确立布尔什维克党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地位。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内容:据材料“此理论为19世纪50年代后半期经马克思长期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剖析而创立”及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所以材料中横线处应为唯物和剩余价值。基础:据材料“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及所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知识可知,可以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说明,如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巴黎公社时期(欧洲)。原因:据材料“这段短暂的时间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为漫长的人类文明所铭记”“以无产阶级的首创精神,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旧秩序,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及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最大的功绩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影响:据材料“它在‘民主原则’和‘公仆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初步完整的无产阶级政治制度,塑造了政治文明的新形态”及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小问3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十月革命时期(俄国)。措施:据材料“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得出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据材料“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得出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据材料“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得出巩固工人阶级的主导地位;据材料“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列宁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得出确立布尔什维克党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地位。意义:结合所学,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德国商人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古登堡的印刷厂,最早印制的是拉丁文版的《圣经》,印刷效果堪称精美。尽管如此,古登堡本人却没有因为这项技术赚到钱,因为当时绝大多数普通人读不懂拉丁文,所以印刷数量很少。到1521年马丁·路德开始用德文翻译《圣经》,次年《新约》翻译完毕并出版。从此德意志信徒可以自己直接阅读《圣经》,而不必再受到教会和神父的控制。马丁·路德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的市场,印刷商们则配合他快速传播新思想,二者相互促进,进而影响后续一百余年的欧洲政治格局。
——摘编自张笑宇《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材料二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中的某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机械化的“传染性”扩张首先遍及整个英国的棉纺织领域。当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需要安置的时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起初人们修理和扩充废弃不用的谷仓,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建起新的集中劳动场所,于是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武器体系和战争形态表
大致时间 科技革命 新型武器 战争形态
16—17世纪 近代物理学诞生 火枪、火炮、鱼雷 火枪炮战争
18世纪 蒸汽机和机械革命 铁甲舰、潜艇、机枪 半机械化战争
19世纪 电力和运输革命 飞机、坦克、航空母舰 机械化战争
20世纪上半叶 相对论和量子革命 导弹、原子弹 核战争
——摘自何传启《科技革命改变国际战争形态》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马丁·路德是如何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市场”,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思想”传播对欧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工业革命下英国棉纺织业生产领域的变化。
(3)参考上述三则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围绕“科技与社会”这一主题,题目自拟,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答案】(1)如何:马丁·路德用德文翻译圣经,增加了对《圣经》的需求。
影响: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成长。
(2)棉纺织业由某个生产环节到所有生产环节;生产集中,工厂制度形成。
(3)示例:技术改变社会
中国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后,欧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18世纪60年代开始,系列发明创造推动了工业革命的爆发和发展,如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改良蒸汽机等,尤其是改良蒸汽的发明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同时科技的发明还影响了战争的形态,如蒸汽机和机械革命推动了机枪、潜艇等新型武器的出现,使得战争进入半机械化战争时期,而电力和运输革命推动了飞机、坦克、航空母舰的发明,使得战争进入到机械战争时期,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原子弹等核武器的发明,使战争进入核战争形态。最后进行总结,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方式:据材料“到1521年马丁·路德开始用德文翻译《圣经》,次年《新约》翻译完毕并出版。从此德意志信徒可以自己直接阅读《圣经》”可知,马丁·路德用德文翻译圣经,使得德意志信徒可以自主阅读《圣经》,增加了对《圣经》的需求,进而推动了印刷商们大量印刷《圣经》。影响:据材料“用德文翻译《圣经》”“印刷商们则配合他快速传播新思想,二者相互促进,进而影响后续一百余年的欧洲政治格局”可知,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成长,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某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当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可知,推动了棉纺织业由某个生产环节到所有环节的机械化;据材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起初人们修理和扩充废弃不用的谷仓,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建起新的集中劳动场所”及所学知识可知,生产的集中,推动了工厂制度的形成。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近代(欧洲)。设问要求参考上述三则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围绕“科技与社会”这一主题,题目自拟,写一则历史小短文。据材料信息可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宗教改革,机器产生推动了工业革命并产生了重大影响,各种科技发明在不同时期影响了战争的形态,综合信息可拟定主题,科技改变社会。在历史小短文书写中主要结合材料中科技对社会的改变进行说明。可进行书写如下:中国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后,欧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18世纪60年代开始,系列发明创造推动了工业革命的爆发和发展,如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改良蒸汽机等,尤其是改良蒸汽的发明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同时科技的发明还影响了战争的形态,如蒸汽机和机械革命推动了机枪、潜艇等新型武器的出现,使得战争进入半机械化战争时期,而电力和运输革命推动了飞机、坦克、航空母舰的发明,使得战争进入到机械战争时期,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原子弹等核武器的发明,使战争进入核战争形态。最后进行总结,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成为古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秆在泥板上刻画楔形文字。这说明( )
A. 各大古文明都发明了独特文字 B. 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C. 地中海沿岸各文明间交流广泛 D. 古代文明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2. 公元6前世纪,印度恒河流域形成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为这一制度提供理论和宗教基础的是( )
A. 佛教 B. 婆罗门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3. 如图为古代世界某帝国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疆域示意图,该帝国( )
A. 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 B. 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C. 凭借强大的军队将地中海变成其内海 D. 政治中心所在地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4. “在日耳曼人社会的一开始,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不是任命与被任命、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靠着忠诚与契约关系维持的相互平衡与制约的关系。”这里的“他们”指( )
A. 国王与教皇 B. 将军与武士 C. 庄园主与农奴 D. 封君与封臣
5.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由此可见,阿拉伯帝国( )
A. 通过文化扩张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大帝国
B. 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形成繁荣的阿拉伯文化
C. 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西欧文化发展
D. 以复兴古希腊文化为己任,推动文艺复兴的进程
6. 某一时期的部分意大利学者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个新的时代会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这部分意大利学者所处的“某一时期”是( )
A. 文艺复兴时期 B. 宗教改革时期 C. 启蒙运动时期 D. 工业革命时期
7. 有学者指出,“热那亚人哥伦布如果不为西班牙女王服务,也会心甘情愿地为英国的、或者法国的、或者葡萄牙的国王效劳。佛罗伦萨人维雷扎诺携带法国国旗去美洲大陆。葡萄牙人麦哲伦是由西班牙王室雇佣去航行的。”该学者意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加速了商品在世界范围流动 B. 得益于西欧专制君主的支持
C. 建立起世界各地的直接联系 D. 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开始
8. 自从阿拉伯商人控制东地中海商路后,西欧人就开始寻找经大西洋到达印度的航线。由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发现的航线是( )
A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好望角 B. 绕过非洲好望角抵达东方
C. 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 D. 从西班牙一路西行的环球航线
9. 15、16世纪之后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有着鲜明的发展轨迹:对海岸线精确测量,将陆地和海洋二分,各大陆的轮廓线日益清晰,同时还将陆地主权的专属特性延伸到船只和航道。与世界地图的这一“发展轨迹”密切相关的有( )
①新航路开辟 ②早期殖民扩张 ③国际贸易发展 ④垄断组织的出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这场起于哥白尼、讫于牛顿的革命,打破了旧的天堂,使《圣经》上描述的上帝创造的东西,看来是属于无稽之谈。他们希望社会也能履行自然规律的法则,并且认为人居住在一个既可理解又可驾驭的世界里。这些认识对欧洲社会的世俗化作出重大的贡献,为欧洲政治权力和这个时代许多新的智力争论开道。”材料意在强调( )
A. 18世纪理性化思维方式成熟 B. 科学革命对思想解放的作用
C. 神学对抗科学中彻底瓦解 D. 王权加强源于近代科学兴起
11. 他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主张自由竞争,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他的这些思想后来也成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政府实行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他是( )
A. 亚当·斯密 B. 洛克 C. 康德 D. 欧文
12. 如图漫画想象了19世纪中期两位国家元首的会面场景,他们当时都被冠以“奴隶的解放者”称号,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
A. 英国和美国 B. 美国和俄国 C. 法国和德国 D. 意大利和日本
13. 近代某部文献规定:“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财产是不可侵犯与神圣的权利”、“每一个公民皆有权亲自或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制订”。这些条款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等原则。该文献是( )
A.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B. 《权利法案》
C. 《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D. 《独立宣言》
14. 1801年英国农业雇佣人口为170万,而当时工业雇佣人口为140万。其后,虽然农业雇佣人口在绝对值上并未减少(1871年仍然有180万),但是工业雇佣人口则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1841年,英国工业雇佣人口达到330万,1871年则达到530万。这一数值变化主要在于( )
A. 工业资产阶级政治权利的增加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黑奴贸易下人口的大规模转移 D. 工业革命的开展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的代价。德国总理特奥巴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在1914年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英国和德国未做好战争准备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人们对战争充满乐观
C. 索姆河战役打破了这些幻想 D. 英、德两国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
16. 阅读历史地图需要运用图例。如图图例能够反映德国疆界的一次变化。这一疆界变化直接基于( )
A. 巴黎和会的召开 B. 《国际联盟盟约》内容
C. 华盛顿会议的举行 D. 《凡尔赛条约》的规定
17. 某学者在评价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时指出“这种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列属于这一“发展模式”的经济举措是( )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推行新经济政策 C. 开展农业集体化 D. 建立苏维埃政权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8. 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中,依据“腓尼基人和卡德摩斯王一同来到希腊,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知识,还有书写这门技艺”,表示“我相信,古希腊人在腓尼基人到来之前,并不会书写。”由此可知( )
A. 腓尼基人创造了古代希腊文明 B. 腓尼基国王从事商业贸易活动
C. 希腊字母可能源于腓尼基字母 D. 文明间交流互鉴促进地区发展
19. 《高丽史》记载,“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高丽太祖,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光宗用双翼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大抵其法,颇用唐制。”据此可知,高丽王朝( )
A. 在光宗时期初步统一朝鲜半岛 B. 效仿中国唐朝,改革选官制度
C. 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D. 引入儒家思想,社会风气大变
20. 如图为某学生所绘制的16、17世纪世界贸易体系示意图。其中的①②最有可能是( )
A. ①香料、黄金②玉米、南瓜 B. ①大麦、小麦②橄榄、琉璃
C. ①纸张、瓷器②象牙、烟草 D. ①丝绸、茶叶②黑奴、咖啡
21. 18世纪末英国的“公共卫生专家”称曼彻斯特“比得上伦敦,而就穷人拥挤在令人作呕、黑暗潮湿、狭小不堪的住宅(这是繁殖疾病的非常肥沃的土壤)的稠密情况而言,曼彻斯特不幸也赶得上,甚至超过了伦敦。”由此可见,曼彻斯特有如此堪比伦敦的“地位”是因为( )
A. 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革新 B. 电力技术的大规模开发和应用
C. 工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占比高 D. 城市建设赶不上经济发展速度
22. 神庙在苏美尔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一些学者依据吉尔苏发现的泥板提出这个时期的城邦是“神庙国家”,认为各城邦的土地都属于神庙,其居民也附属于神庙。20世纪中叶,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尖锐批评。他们指出,仅以一个地方的文献、一个时期的情况,就推断出整个早王朝时期的城邦状况是非常主观的,并以同样在吉尔苏发现的大量反映土地买卖情况的石碑证明,有许多土地是不属于神庙的。据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关苏美尔的“神庙国家”说已彻底被推翻
B. 对史料进行充分辨析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前提
C. 多重史料相互印证才能得出趋向客观的结论
D. 只有在不断的历史争辩中才会发现历史真相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分,分,分,共51分)
23. 古代至中世纪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城市,见证了地中海区域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意大利的早期历史发展中,最初主体不是意大利人,而是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希腊人在南部的“大希腊”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如那不勒斯、塔兰托等。希腊人教会了意大利半岛居民种植葡萄和橄榄,传授了城防工程和重装步兵战术。尤其重要的是,希腊人把他们的字母系统传播到了意大利,而后罗马人将它发展成为自己的字母。当希腊人在南方广泛播撒文明种子的时候,伊达拉里亚人在意大利的中北部地区的发展盛极一时,罗马人的凯旋式、角斗士表演以及罗马贵族所穿的镶紫边的白色长袍、跟随在高级长官身后的扈从仪仗等,都源自于伊达拉里亚人。
——摘编自马克毒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材料二 罗马城诞生于台伯河畔,与其处于有利的商业交通要道密切相关。从罗马的地理位置来看,台伯河口盛产海盐并兴建了许多盐场,罗马距离河口近在咫尺,正好处于海运和河运的汇合处。人们用船只将盐、粮食和各种舶来品运到罗马城中,在那里很快形成了一个商品集散地。公元前6世纪罗马大兴土木,挖水道、辟广场、铺街道、建神庙、筑城墙,罗马从简陋茅屋组成的村落变成一个居民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完全可以与当时伊达拉里亚和希腊的城市规模相媲美。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版)》
材料三 (中世纪后期)由于神圣罗马帝国日益衰落,对尼德兰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城镇鞭长莫及,最终这些地方的城镇发展成为自由城市。这些城市大多都处于东西方商业交往的关键位置,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助力,人口日渐增多,经济也开始蓬勃发展。经济发展了,人们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对艺术的要求也就多了,于是这里又成为艺术和学术的中心。城市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人民也得到了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于是这里也就产生了更加自由、更加先进的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
——海斯·穆恩·韦兰《极简人类史》
(1)根据材料一、以意大利早期发展历史为例,多角度概括地中海地区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城的经济地位,并分析罗马“从简陋茅屋组成的村落变成一个居民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自由城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城市发展对西欧历史产生的影响。
24. 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40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充分暴露,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当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不仅不能给各国无产阶级指出一条争取彻底解放的道路,反而把工人运动引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当时人类已有的优秀思想成果,创立了A____史观和____理论(此理论为19世纪50年代后半期经马克思长期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剖析而创立),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摘编自张有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材料二 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这段短暂的时间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为漫长的人类文明所铭记。公社的英雄们以无产阶级的首创精神,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旧秩序,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它是“唯一有社会首创能力的阶级得到公开承认的第一次革命”,它在“民主原则”和“公仆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初步完整的无产阶级政治制度,塑造了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摘编自段治文石然《政治体制改革视域下的巴黎公社政治文明探析》
材料三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1)写出▲处的内容。根据材料一、结合19世纪30-40年代的相关史实,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置于怎样的现实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
(2)根据材料二、一句话概括巴黎公社“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的原因。结合所学,概述巴黎公社对“政治文明新形态”进行塑造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指出十月革命的实践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意义。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德国商人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古登堡的印刷厂,最早印制的是拉丁文版的《圣经》,印刷效果堪称精美。尽管如此,古登堡本人却没有因为这项技术赚到钱,因为当时绝大多数普通人读不懂拉丁文,所以印刷数量很少。到1521年马丁·路德开始用德文翻译《圣经》,次年《新约》翻译完毕并出版。从此德意志信徒可以自己直接阅读《圣经》,而不必再受到教会和神父的控制。马丁·路德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的市场,印刷商们则配合他快速传播新思想,二者相互促进,进而影响后续一百余年的欧洲政治格局。
——摘编自张笑宇《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材料二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中的某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机械化的“传染性”扩张首先遍及整个英国的棉纺织领域。当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需要安置的时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起初人们修理和扩充废弃不用的谷仓,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建起新的集中劳动场所,于是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武器体系和战争形态表
大致时间 科技革命 新型武器 战争形态
16—17世纪 近代物理学诞生 火枪、火炮、鱼雷 火枪炮战争
18世纪 蒸汽机和机械革命 铁甲舰、潜艇、机枪 半机械化战争
19世纪 电力和运输革命 飞机、坦克、航空母舰 机械化战争
20世纪上半叶 相对论和量子革命 导弹、原子弹 核战争
——摘自何传启《科技革命改变国际战争形态》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马丁·路德是如何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市场”,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思想”传播对欧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工业革命下英国棉纺织业生产领域的变化。
(3)参考上述三则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围绕“科技与社会”这一主题,题目自拟,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