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南昌一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长:7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中指出,农业造成定居,一旦定居,社会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国家就一定会出现,国家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也是文明的标志。作者意在强调( )
A.国家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 B.社会关系复杂推动国家的产生
C.文明最早出现于农业发达地区 D.农业是文明产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2.据某学者研究统计,汉代一个五口之家的自耕农种60亩土地,年收入为120石,表1为其全年支出情况。据此可以推知( )
单位:石
生活用 纳税用 生产用 祭祀往来用
口粮—80 地税—4 种子—6 祭祀—3
食盐—5.5 算赋口赋—6 饲料—8 其他—2
衣着—4.5 农具—5
小计—90 小计—10 小计—19 小计—5
A.土地私有存在危机 B.小农经济难以维系
C.实行均田迫在眉睫 D.豪民兼并容易产生
3.拿破仑三世(1808年—1873年)当选总统后决定治理巴黎的下水道。1867年,巴黎下水道成为展览项目,每天可供四百名游客坐着小船或小车游览。人们评价道:“即使女士穿着干净美丽的裙子在地下从卢浮宫走到协和广场,也不会弄脏裙子。”这说明了( )
A.民主改革推动城市建设 B.公共工程提升生活质量
C.工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 D.设施进步便利大众出行
4.火车票记录了铁路事业的发展。以原沈阳至北京的T12次列车为例,1997年车次前没有字头,运行时间要10小时37分;经过几次提速后,“12次”前先后更改为“K““T”字头。2004年京沈间开通以“D”,字头开头的动车组列车,只需要3小时59分。车次字头的变化反映了中国( )
A.交通运输科技水平的提高 B.铁路运输服务体系不断升级
C.严密的铁路运输网的形成 D.交通建设事业走在世界前列
5.下图为古代某一时期的水路交通系统。该水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保障国家中心安全 B.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合理布局交通网络 D.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6.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套邮票的票面图案《采药》,其描绘了两名女性乡村医生,背着药筐,拿着锄头,正在崇山峻岭间采草药的场面。该画面信息可印证当时( )
A.国家重视农村卫生状况改善
B.民众缺医少药问题愈发突出
C.农民投身经济建设热情高涨
D.中医药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
7.花馍,俗称花馒头,初用于祭祖,后扩展到各类民间祭祀活动中,明清时期,花馍文化大盛于国内的面食文化区。如春节的枣花馍、元宝馍,清明时的桃花馍、燕子花馍,端午时的虎头花馍中秋时的糖枣月饼馍,等等。据此可推知,花馍文化的特点是( )
A.血缘性、宗教性 B.季节性、等级性
C.凝聚性、开放性 D.民族性、地域性
8.《汉书》首倡“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称赞河间王刘德对文献校勘和辨伪的严谨治学态度。毛泽东求学于湖南第一师范时,常与好友往来于岳麓书院,书院“实事求是”的学风深刻影响了青年毛泽东。1941年,毛泽东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并解释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由此可知( )
①“实事求是”的初始内涵蕴含着经世致用思想
②党的理论创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③岳麓书院对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④中华优秀文化赋予毛泽东思想鲜明的中国特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华夷之辨”是历史上时常探讨的主题,春秋战国时期,其主要侧重于“以华或礼(即华夏礼乐文明)变夷”;魏晋时期,“华夷之辨”的中心转向了“华梵(佛教)之辨”;到了明清时期,实际上蜕变为“中西文化之争”。这反映出( )
A.先进文化对落后文化的改造作用 B.思想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不懈追求
C.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源远流长 D.士大夫巩固汉族文化主体地位的努力
10.两河流域著名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最早由苏美尔人创作,在大约公元前12世纪由巴比伦人整理汇编成册,相继产生了史诗的赫梯语版本和胡里安语版本。其中,史诗中所记载的大洪水故事,后来被犹太人和希腊人所借用,演变成为著名的“诺亚方舟”和“丢卡利翁”的故事。这( )
A.说明西亚是世界文明最早起源地 B.表明古代西亚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C.体现出古西亚文明发展最为发达 D.反映出战争加强了区域文明间的相互联系
11.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 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 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
C. 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 D. 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
12.文物、历史遗迹、文学作品等都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史料,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观察如图,下列文物、历史遗迹、文学作品与其产生(出土)的地域匹配正确的是( )
①卡尔纳克神庙 ②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 ③“悬诗” ④桑奇大塔
A.① B.② C.③ D.④
13.在古代雅典,许多学者、文人,如哲学家柏拉图、毕达哥拉斯、戏剧家欧里庇得斯等,都是优秀的运动家或锦标获得者。凡在运动会上夺标的,国家出资为其立像,并刻上他的名字,如米隆的《掷铁饼者》这反映了当时( )
A.城邦政治影响文化发展 B.人文主义成为主流思潮
C.尚武观念推动对外扩张 D.民主政治逐渐发展完善
14.古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因为奴隶没有任何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他不占有主人不能夺取的任何所有物。”这表明( )
A.种姓制度受到法律保护 B.财产多寡是划分种姓的依据
C.法律注重维护私有财产 D.婆罗门掌握古印度经济大权
15.图为《贝希斯敦铭文》的浮雕示意图,浮雕四周用楔形文字记录了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的平叛功绩。关于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研究中世纪史的重要史料 B.体现了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C.记录了当时历史的真实状况 D.佐证了两河流域文明的传播
16.自宋以后,江南成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的人口不断迁往全国各地。他们每迁移到一处,往往能发挥江南人的巧思和才智,从而成为地方社会中的显赫角色。这一人口走向( )
A.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发展 B.对迁入地的发展颇具影响力
C.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繁荣 D.体现出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二、主观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17题22分,18题18分,19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据统计,世界农产品中食品的贸易数额,18世纪50年代约近400万吨,80代增加了三倍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为4,000万吨,后来历经两次大战,大体上也还维持这个水平,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又突增了一倍。
1854—58年~1962—66年世界农产品(食品)的出口额(单位: 百万吨)
1854—58年 1884—88年 1901—13年 1924—28年 1934—38年 1952—56年 1962—66年
小麦黑麦 大麦 燕麦 玉米 牛肉 猪肉 羊肉 黄油 总计 2.50.3 0.3 0.2 0.5 0.03 0.04 一 0.03 3.9 9.52.0 1.9 1.4 2.5 0.1 0.3 0.02 0.1 17.82 19.62.3 5.5 3.0 6.8 0.6 0.4 0.2 0.3 38.7 23.81.9 3.4 1.6 8.4 1.2 0.6 0.2 0.4 41.5 17.30.9 2.6 0.8 10.0 0.9 0.5 0.3 0.6 33.9 27.11.3 5.9 1.5 5.3 0.9 0.5 0.4 0.4 43.3 54.44.5 6.8 1.3 22.3 1.4 0.8 0.5 0.6 92.6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 世界经贸格局越来越趋向于多极化和区域化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间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到国际贸易市场,农业国际贸易发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农产品出口的因素并就如何扩大农产品出口最少提出两条合理建议。(12分)
(2)根据材料二,任选表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数据进行解读。(1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整理
材料二 下表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一览(部分)。
时间 事件 外交谈话提要
2014年 国际工程科技大会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14年 中法建交50周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人下”
2015年 巴基斯坦议会演讲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016年 在伊朗发表署名文章 “信则立,不信则废”
2017年 金砖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国之交在民相亲”“以和为贵,协和万邦”
2018年 博鳌论坛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材料三 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中国人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为了防止凶险可怕的游牧部落入侵,在那里筑了一道长达1400里的长城。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二千年之久;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征召有才能的人较之西方特有的、进行法律和制度方面的改革,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今天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各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不同等因素,一个民族、地区或国家内部总是呈现出文化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外在的文化样式方面,也体现在内在的文化价值方面。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特色和精髓,如果某一民族的文化不能保持自己的特点与精华,这种文化就会因为与异质文化的日益趋同而逐渐消失,历史上不少文化的衰落和语言的消失就是明证。世界各民族、地区和国家在各自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均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独有的贡献。
——摘编自裔昭印、徐善伟《论世界文化的“多元一体”性》
围绕材料,选择一个观点或者自拟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古代史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D D B A A A D D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B C A A A D B
主观题
17.(1)因素:工业革命;交通通讯发展;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食品冷冻工艺运用;世界大战等。合理建议:合理调整农业展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降低成本;保持应有的耕地面积等。
(2)解读: ①中国:中国农产品贸易持续稳定向好。1992-2020年间,中国农产品贸易呈现出小幅波动中上涨趋势,但占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比重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温和增长态势。中国农业生产长期以来以小农经营为主,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靠天吃饭,生产效率低,随着越来越多农村人口走向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劳动成本高昂,进一步压缩了农业发展空间。
②金砖国家: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突飞猛进。1992-2020年间,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占比由4%增长到超过10%,逐渐超过了美国,接近欧洲,已成为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一较高下的重要力量,但金砖国家中南非由于耕地面积不足,自然资源匮乏,农业发展相对较弱,影响了金砖国家的整体农产品贸易。
③美国:美国农产品贸易仍维持较高水平。1992-2020年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额的8%-13.5%,在世界占有绝对的领先地位,此时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表现为欧洲和美国双雄争霸的局面。虽然近30年时间里占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比重有所下降,但通过科学技术和专业化生产,依托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使得美国农产品贸易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状态。
④欧洲发达国家:欧洲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呈重新增长态势。欧洲发达国家作为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心,全球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地,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所占比重自1992年后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此趋势一直持续到2008年,2008年后开始止跌反弹,近几年农产品贸易占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比重呈现出小幅波动中平稳状态。欧洲地形多为平原,且气候适宜,种植业和畜牧业发达,虽然1992年后欧洲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额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作为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地的核心优势地位还在,近几年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呈现出温和增长态势。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结合所学,18世纪后半叶世界农产品中食品的贸易数额剧增,与工业革命、交通通讯发展、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食品冷冻工艺运用有关。两次大战前后世界农产品中食品的贸易数额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是受到了世界大战影响。合理建议:从调整结构、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保护耕地等方面分析。
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从中国、金砖国家、美国、欧洲发达国家中任选一个,指出数据情况,分析原因。
(1)价值: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蕴含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评判是否曲直的价值标准,既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又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2)原因:①古代中国地理条件相对封闭和历代王朝均重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范而兴修了万里长城,为中华文明独立连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②农耕文明高度发达,为文化的生生不息奠定物质基础。③中国较早形成了成熟的汉字体系,确保了文化的稳定传承。④科举制度确立发展,形成了高效公正的选官体系。⑤古代中国以儒家学说为统治思想,儒学具有较强的包容性。⑥中央集权体制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⑦国内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兼收并蓄的对外文化交流推动⑧优秀人才对中华文化的改造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创新性和包容性。
(3)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新发展。
19.示例
观点:世界各民族、地区和国家在各自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均具有自己的特色。阐述:古埃及依据尼罗河流域的特点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古印度人民根据自己的历史形成《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史诗,古印度人创造了1至9的数字,还发明了数字“0”;古代希腊根据其独特的政治文明形成了人文主义思想,成为西方文明的起源;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培育出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古代西亚巴比伦为维护君主统治与社会秩序,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总之,古代世界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均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