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瓜洲中学“三段 五学” 高一历史导学单 主备人:付振会 审核人:付振会 编号:17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自主探究】
1.二战爆发的时间、背景(划书并写出)
2.法西斯主义含义和表现(划书)
3.绥靖政策的含义和表现(划书)
4.亚洲战争策源地如何形成的?(划书)
5.欧洲战争策源地如何形成的?(划书)
6.写出二战的性质和交战双方(划书并写出)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中国战场的地位?(划书并写出)
8.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转折点?哪个事件使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划书并写出)
9.《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时间和意义?(划书并写出)
10.二战后国际秩序如何建立,内容?(划书)
11.二战的影响?(划书并写出)
【合作探究】
探究一:绥靖政策
史料一 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的泛滥是绥靖政策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20年代欧洲外交的惯性力量也推动了绥靖的产生……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杨格计划都表现出对德国的宽容……经济上的衰落是绥靖政策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尤其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给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以沉重打击……反苏反共本性的驱使,使英法资产阶级希望利用德国作为“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从而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绥靖政策逐渐成为(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的基本国策。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史料二 慕尼黑的绥靖受到了英法两国民众的欢迎,张伯伦被欢呼为和平的使者。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及对法西斯的影响。
结合史料一、二,《慕尼黑协定》又称慕尼黑阴谋,这一阴谋主要指什么?张伯伦是否给英国和欧洲带来了和平?为什么?
探究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特点
史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先由法西斯国家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分别挑起局部侵略战争,而后扩大为世界大战。
——李植枬《宏观世界史》
史料二 欧战爆发后,随着法西斯势力的日益扩大,美国逐步改变对外政策……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授权总统以70亿美元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提供各种援助。苏德战争爆发,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把“粉碎希特勒”作为“首要任务”。……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了《大西洋宪章》……1942年元旦……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局部战争扩大为世界大战的过程。
(2)根据史料二,概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重大影响。
探究三:雅尔塔体系的建立、特点及评价
史料一 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刻,英、美、苏三大国在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雅尔塔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建立起了以美苏均势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它的建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它在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其主要内容包括:处置战败国;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建立联合国;等等。
——摘编自[美]浦洛基《雅尔塔》
史料二 雅尔塔体系仍然带有大国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等旧的色彩,但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着美苏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同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国际和平秩序方面贯彻了民主与和平的原则,从而有助于一些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摘编自谢金萍《美国与雅尔塔体系关系初探》
史料三 二战后成立联合国,其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各会员国须废弃战争,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即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之应付方法,安理会可对当事国实行制裁。
——徐蓝《世界大战、集体安全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1)依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体系的特点和实质。
(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3)在构建集体安全机制方面联合国继承并发展了国际联盟的若干原则,结合史料三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巩固练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B.德国吞并奥地利 C.德国突袭波兰 D.德国入侵苏联
2.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为了(  )
A.协同作战打败法西斯 B.重建战后的世界秩序
C.协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构建联合国的基本框架
3.945年2月4日至12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召开的雅尔塔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在所谓的“雅尔塔体系”下,不仅德国被分割占领,整个欧洲也被“一分为二”,分别划为苏联和西方的势力范围。据此可知,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
A.是大国实力对比和互相妥协的产物 B.是美、苏从盟友变成对手的标志
C.表明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D.不利于战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4.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1945年为维护这一秩序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欧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5.下表列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整体上反映了(  )
年份 事件
1931年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1939年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 德国入侵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进一步扩大,苏联红军英勇抗击德军
1941年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A.欧洲在二战中遭到打击 B.二战从局部发展到全球战争
C.苏联战场成为抵抗法西斯军队的主战场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6.苏德战争爆发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尽管国难当头,但英国仍然要义不容辞地援助“苏联的危难”。对丘吉尔这一表态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
A.英国已放弃敌视苏联的立场 B.英、苏形成遏制法西斯的默契
C.法西斯势力成为世界的公敌 D.英、苏考虑开展广泛的合作
7.右面是美国政府印发的一幅宣传画“中国抗战是在帮助我们美国,赶紧援助中国”。与该画的印发直接相关的背景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开罗会议召开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8.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是,它大大加速了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欧洲的衰落和美国、苏联这两个欧洲侧翼大国的真正崛起。这说明二战导致(  )
A.美、苏分割了欧洲 B.美、苏确立全球霸权
C.欧洲陷入长期战乱局面 D.世界格局的转变
参考答案
探究一:(1)原因: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的泛滥;(20世纪)20年代对德宽容外交惯性的推动;英法等国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反苏反共本性的驱使。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国家的实力;德、意、日法西斯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祸水东引,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否。因为希特勒不久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探究二:(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2)过程:欧战爆发后,美国逐步改变中立政策,支持英、法;苏德战争爆发后,苏、美、英走向联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卷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得以形成。
原因:法西斯侵略的不断扩大;各国国家利益受到威胁;美国卷入战争。影响: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为战争胜利提供条件;为战后国际合作奠定基础;为战后联合国的建立奠定基础。
探究三:(1)特点:倡导和平、民主原则;大国主导;两分天下;具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实质:美苏依其实力划分势力范围。
(2)影响:世界总体相对和平稳定;推动了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世界整体的进步;对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起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苏冷战争霸加剧了地区冲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
(3)继承:二者都强调通过集体安全来维护世界和平;用协商和仲裁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发展:《联合国宪章》更突出强调维护世界和平,废弃战争的宗旨;以“大国一致”原则取代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和强制性。
巩固练习:CAABB CB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