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目标引领】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理解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核心概念 总督制度、东印度公司、“有效占领”、世界殖民体系
问题 引领 1.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表现) :拉丁美洲(西葡:殖民范围、殖民措施、特点) ; 亚洲(第一阶段:西葡; 第二阶段:南亚、东南亚、西亚、东亚) ; 非洲(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北非、撒哈拉沙漠以南、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柏林会议:背景、召开、 内容、影响? 3.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时间、原因、影响(对世界、对欧美殖民者、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时空坐标】
主题一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课前·自学区----------------------------------------------
导学区·夯基础 导思区·拓思维
1.殖民扩张 表 现西班牙①1496年,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②到16世纪中叶,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殖民地。葡萄牙紧随西班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结果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2.殖民统治 (1)政治 西班牙建立总督辖区进行管理。国王任命总督和高级官吏,总督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葡萄牙在巴西设立总督制度,总督享有行政权和征税权
(2)经济 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具有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性质黑奴贸易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他们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限制贸易为保证殖民者的利益,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重点·微点拨】 1.种植园经济:是指在欧洲对外殖民扩张时期,欧洲国家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建立的大规模种植园,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要经济活动。它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但使得殖民地成为欧洲国家的经济附庸,影响了殖民地国家的长远发展。 【情境·微探究】 1.据统计,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 000吨。(摘自教材P72)殖民者的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殖民者从美洲掠夺了巨额财富,加剧了美洲的贫困。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 2.阅读“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见教材P71):指出拉丁美洲殖民地归属的特点。 提示 拉丁美洲绝大部分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判断·微练习】 (1)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掠夺财富。(√) (2)18世纪拉丁美洲绝大多数地区沦为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 (3)为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
-----------------------------------------------------课中·探究区----------------------------------------------------
视角 西班牙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史料一 自此之后,西班牙武士蜂拥蚁聚地向这个多金藏宝的新大陆进发了,他们先把那里土人的肉身残杀了……他们这个救世行为的报酬,是无限的新土地和无限的金银财宝。此后南美洲便归入了西班牙的文化范围之内。至今,南美各国虽已独立,但他们的语言风俗及其他文化,尚都是属于西班牙式的。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史料二 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在殖民地,由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占领的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摘编自艾周昌、程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行为及其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提示 行为:屠杀当地居民、掠夺金银财富、建立殖民地。
特点:在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直接控制,带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色彩;掠夺的财富未转化为资本,导致两国不久后走向衰落。
评价:给美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美文明的汇合交融;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深化拓展】
1.时空观念——16—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中的大国兴衰
(1)西班牙:掠夺了大量财富,但并未将这些财富转化为资本,是其最终被荷兰、英国先后打败的原因。封建制度是其衰落的根源。
(2)荷兰:17世纪成为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是商业资本远比工业资本占优势。较弱的工业资本是其在与英国争霸中失败的根源,成为其以后经济发展的弱点。
(3)法国:经济发展受到落后封建生产关系的严重阻碍,成为其在与英国的殖民争霸中失败的重要原因。
(4)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强大。英国一贯重视海外扩张,资产阶级革命后更是把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发展海军力量,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
主题二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课前·自学区--------------------------------------------------
导学区·夯基础 导思区·拓思维
1.15—16世纪的早期殖民活动(以葡萄牙、西班牙为主) (1)葡萄牙:在亚洲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2)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2.17世纪及之后的殖民扩张(主要国家:英国、荷兰、法国) 南亚①17世纪初,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②对印度的剥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东 南 亚荷兰17世纪初,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巴达维亚殖民地,后来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 一般指雅加达英国到19世纪末,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法国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通过美西战争西 亚对奥斯曼帝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对伊朗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而且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东亚对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朝鲜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重点·微点拨】 1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情境·微探究】 1.阅读“历史纵横”(见教材P73):材料中负责对印度殖民掠夺的机构是什么? 提示 东印度公司。 2.阅读“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见教材P73):从图中能得到什么历史信息? 提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绝大多数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判断·微练习】 (1)15、16世纪在亚洲进行殖民扩张以葡萄牙、西班牙为主;从17世纪开始英国、荷兰、法国成为在亚洲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国家。(√) (2)17世纪后英法俄在南亚、东南亚和西亚都进行了殖民扩张。(×) (3)到19世纪中后期,日本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1910年,英国吞并朝鲜半岛。(×)
-----------------------------------------------------课中·探究区----------------------------------------------
视角 英国对印度的侵略
史料 英国的机制棉纺织品把印度传统的棉纺织工和家庭手工业一齐消灭了,破坏了印度文明特有的村社组织的经济基础,从而消灭了上百万个这样的小小村社,给印度次大陆的农业文明社会造成结构性的破坏……英国人修建铁路和兴修水利,为印度现代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英国在印度开办了近代教育,推行英语教育,英语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禁止社会恶俗,立法制止杀婴儿祭拜恒河河神的风俗和寡妇殉夫火葬风俗,废除残存的奴隶制度。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思考:阅读史料,概括英国对印度侵略的影响。
提示 破坏性:破坏了印度传统社会,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印度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建设性:带来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客观上推动印度社会进步(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深化拓展】
1.唯物史观——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欧洲各殖民国家的扩张与掠夺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从殖民地掠夺的金银财富以及大量的黑人奴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廉价劳动力,这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③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
④殖民活动为殖民地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2)消极影响:欧洲各殖民国家以武力作后盾,通过殖民扩张与掠夺,迫使亚、非、拉美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各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并造成了其长时期的落后局面。
主题三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课前·自学区----------------------------------------------
导学区·夯基础 导思区·拓思维
1.特点 (1)工业革命前: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了持续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 (2)工业革命后:逐渐放弃了罪恶的奴隶贸易,转而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 2.表现 (1)北非 ①英法争夺埃及:英法重点争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埃及,两国控制了苏伊士运河与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 ②英国殖民扩张: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争,实际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英国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③法国殖民扩张:19世纪30年代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2)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①侵略计划 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法国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②柏林会议 背景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目的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召开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内容达成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影响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重点·微点拨】 1.西方转变对非洲的殖民方式 方式转变:由沿海地区向内陆扩展;由奴隶贸易向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转变。 原因: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需要非洲的原材料与市场。 【情境·微探究】 1.阅读“列强瓜分非洲”图及“思考点”(见教材P75):图中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 特点:几何方法划分,边界一般为直线,并非地理标志。 问题:欧洲列强瓜分非洲,人为划定疆界,无视非洲国家主权。 【判断·微练习】 (1)在北非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主要是英国和德国。(×) (2)1493年划定的教皇子午线使帝国主义国家在瓜分非洲问题上达成妥协。(×) (3)西方列强对非洲的殖民始于15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被瓜分完毕。(√)
-----------------------------------------------------课中·探究区----------------------------------------------------
视角 列强对非洲的侵略
史料 柏林会议的召开和“有效占领”原则的制定标志着欧洲在非洲的扩张从此有了国际法。的确,在此后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过程中,都基本上遵循了一个前提,那就是他国的承认。在此基础之上,各个彼此分割的殖民地最终形成了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体系,并且也促使了以中心与外缘这一构架为基本内容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高岱《论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与构成》
思考:史料体现了西方列强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确立了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提示 原则:“有效占领”。
影响: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最终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形成了一个连为一体的世界体系,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主题四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前·自学区----------------------------------------------
导学区·夯基础 导思区·拓思维
1.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绝大多数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影响 (1)为资本主义列强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扩张与争夺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3)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4)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5)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重点·微点拨】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体现了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情境·微探究】 1.阅读“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见教材P76):欧洲列强在殖民地占领上存在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后果? 提示 问题:欧洲列强占有的殖民地不平衡。 后果: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冲突不断,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为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战争埋下了祸根。 【判断·微练习】 (1)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2)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与掠夺,但不是唯一的途径。(√)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课中·探究区----------------------------------------------------
视角1 世界殖民体系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史料 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地区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地区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显然是一种很不公平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矛盾。因此,1900年以后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就是解决这个矛盾,消灭这种不公平的现象,逐步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思考:根据史料概括世界殖民体系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提示 特点: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建立在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上其余国家、地区的宰割、奴役基础之上。
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水平提高。
视角2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
史料一 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社会导向一个以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殷海光文集》
史料二 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在世界格局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资本主义列强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只是为了把这些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变成自己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地,而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改变其原有面貌。你 ——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思考:
(1)依据史料一,概括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殖民扩张对亚非社会的深刻影响。
(2)依据史料二分析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实质目的。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世界各地社会经济与生活的相互联系加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传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客观上推动了亚非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2)目的:把亚非拉变为其经济附庸。
影响: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
---------------------------------------------------课末·总结区--------------------------------------------------
【课堂小结】
思维导图 要点聚焦
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最先开始了在拉丁美洲的扩张,攫取了巨额的财富。 2.17世纪后,荷兰、英国、法国加强了在亚洲的扩张,亚洲一些地方逐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3.第二次工业革命前,西方列强对非洲的扩张主要局限在沿海地区,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特别是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 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课后·巩固区--------------------------------------------------
1.下表为载有明代青花瓷的部分沉船统计。这说明( )
年代 沉船地点 船名 国籍
1576年 美国南加州海岸 “圣菲利普号” 西班牙
1588年 爱尔兰水域 “特里尼达·巴伦西亚号” 西班牙
1609年 西非几内亚湾洛佩斯角 “毛里求斯号” 荷兰
1625年 马来西亚东海岸 “万历号” 葡萄牙
A.中国元素参与全球时空巨变 B.西欧重商主义盛行
C.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稳定 D.中西贸易日益频繁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拉丁美洲国家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至此,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不能说明这时(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世界联系越来越隔离开来 D.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
3.马克思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在经济方面形成完整的“世界史”的标志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4.1971年,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著作《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阐述了“地球的富有造成人类的贫困”“发展是遇难者多于航行者的航行”。它揭示了当时拉丁美洲( )
A.民族民主革命任重而道远 B.自殖民统治以来长期的贫困落后
C.成为欧洲国家的原料产地 D.政局动荡与经济发展停滞的现状
5.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垄断殖民地贸易本来是为了本国产业的利益,可实际上不但没有发展哪怕是一点点本国产业,反而削弱了本国产业……垄断确实提高了商业的利润率……但却是为了促进一个国家一个小阶层的小利益,伤害了这个国家所有其他阶层和所有其他国家所有阶层的利益。”这一观点( )
A.阐述了自由贸易政策的必要性 B.揭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贪婪性
C.揭露了海外殖民掠夺的野蛮性 D.论证了平等国际秩序的合理性
6.马克思将苏伊士运河称之为“东方伟大的航道”。每年约有1.8万艘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的石油,70%经由苏伊士运河运送,每年经苏伊士运河运输的货物占世界海运贸易的14%。由此可见,苏伊士运河( )
A.改变了人民日常生活 B.是世界开凿最早的运河
C.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D.改变了埃及的经济结构
7.英国政府接管印度后,英国人在印度进行教育改革,推行英式教育,建立文官制度,规定殖民地官员的选拔必须通过英语考试。这些措施( )
A.客观上利于印度的社会进步 B.说明英国放弃了在印度的殖民利益
C.极大地促讲了英印文化融合 D.推动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的发展
8.1651英国议会年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英国本土以及殖民地货物只能用英国船只运送;船上四分之三的船员必须是英国人。另一方面《航海条例》所列举的某些殖民产品及重要战略物资,只能从原产地直接出口到英国或英国殖民地。这些规定( )
A.客观上保护了君主专制的经济基础 B.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发展
C.直接促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革命 D.旨在以暴力掠夺亚非拉殖民地原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