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稳固结构的探析(说课稿)年级: 高二科目: 通用技术执教者:学校:《稳固结构的探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稳固结构的探析》。我的说课内容分为: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六部分。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它包括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首先是教材分析:本课题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 2》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计划用 1 课时 进行教学。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是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 也是确保 结构可靠性的重要参数。教材通过“技术体验”“技术试验”“ 马上行动”等活动来探 析结构的稳定性与强度,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体会结构稳定性与强 度的概念, 探究得出并理解影响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为后续的设计活 动做知识与方法上的积累与铺垫, 最终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强度与 稳定性问题。在内容上, 任务一主要探讨了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 以及影响结构稳定性的 因素;任务二探究了结构的强度,以及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第一节探讨了结构 中的构件在结构受到外力时会发生的变形形式, 而本节探讨的是结构整体在受到 外力时, 会不会出现不稳定的状态, 从而影响结构的功能, 以及结构受到外力过 大时会被破坏, 这种破坏可能是构件的断裂, 也可能是连接件的松动。因此, 如 何保证结构在受到外力时能保持平衡, 或者有足够的强度抵抗外力, 是本节要研 究的主要问题。其次是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经过《技 术与设计 1》 模块学习后,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合作、分析问题以及概括总结 的能力。学生对稳定性和强度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哪些因素影响了结构的稳定性和 强度, 学生有一些常识, 但是不够精确。因此, 先让学生在实验中, 通过控制变 量法的方式, 体验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 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 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基于以上教情以及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是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在设计中的应用。第二部分:教学目标设置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 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本课在整书知 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物理观念:理解结构稳定性的含义。知道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因素。科学思维:通过技术试验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索,并会 在结构设计中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经历技术试验和案例分析,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因 素,能够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结构强度的设计。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探究过程,提高学习通用 技术课程的兴趣,培养严谨的思维,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第三部分:教学策略分析首先教法分析, 为了打破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我采用了问题教学法、 任务探究法, 让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动手操作, 主动去探索。而演示教学 法则可以将抽象的内容, 具体化、形象化, 达到优生得到培养, 后进生也有所收 获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将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 际问题。其次学法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设置, 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倡导合作 与探究式学习。我将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 共同探究本课问题, 开展互助性学习, 充分交流, 相互借鉴, 取长补短。这种方 法不仅能提高学习通用技术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 PPT 课件,平板电脑及各种自制实验 教具来配合教学。第四部分: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注重突出重点, 条理清晰, 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 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这 一过程主要包括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1、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 翻倒在地的物体, 如路边倒地的自行车、大树、广告 牌等。引导学生思考以上结构为什么会发生坍塌呢?学生观看图片,相互讨论,最终得出:这是因为当物体受到荷载作用时,原 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而出现的不稳定现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引入贴近生活的图片案例, 容易产生共鸣, 激发学生 学习本节课的兴趣。2、新课教学任务一:探析结构稳定性首先提出结构稳定性的概念, 然后分四个活动来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有哪些?活动一:在一块平整的塑料板上, 放两个底面积相同, 但高度不同的木块。缓慢抬起 塑料板一端, 看谁最先倾倒,再互换木块位置重做实验, 结果又是怎样?比较两 个木块的稳定性。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思考以下问题:问题 1:试验中哪个木块先 倒, 哪个后倒?换位置后结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会呢?问题 2:你能从试验中 总结出结构的稳定性与哪个因素有关呢?你的结论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互动,总结结论:重心位置 高低影响结构稳定性。紧接着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结构是因为重心位置低而比较稳定的 然后给 学生两个不倒翁,看看哪一个比较稳定?设计意图:通过一定深度的提问和动手实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探 究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巩固刚才得出的结论。活动二:取两个相同的瓶子放到桌子上, 一个正立, 一个倒立, 用吹风机对两瓶子施 加相同大小的外力,看谁最先倾倒?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思考以下问题:问题 1:两个瓶子正立和倒立放置有什么区别?试验中哪个瓶子先倒, 哪个 后倒?换位置后结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会呢?问题 2:你能从试验中总结出结构的稳定性与哪个因素有关呢?你的结论 是什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交流讨论, 学生会得出稳定性与接 触面有关这样的不严谨结论,教师不急于判定,给学生留有悬念。教师接着引入实验器材三脚架。通过演示三脚架打开和收拢接触面积几乎不 变, 但打开时结构稳定, 收拢时结构不稳定, 来说明结构的稳定性不是和接触面 积有关, 进而引入支撑面积的概念, 两者不是一回事, 最终师生共同交流总结出 结论:支撑面大小影响结构稳定性。设计意图:通过引入三脚架来验证, 刚才学生的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 激发学生对知识 探究的兴趣, 帮助学生更深刻的思考, 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同时, 也让学生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为了巩固刚才得出的结论,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本和鸡蛋直立在课桌上?设计意图: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通过体验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本缓慢移出桌面,观察课本什么时候掉下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自感受,猜想结构稳定性还能与哪些因素有 关,为下面的演示实验做好铺垫。活动三:利用自制实验教具,探究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内。教师拿出自制实验教具, 上面用细绳拴着一瓶饮料。让教具缓慢倾斜, 直至 翻到在地。引导学生观察这一过程中,重心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范围内。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自制教具,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抽象的问题形象 化、可视化,会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透彻。课件展示公路上, 货车所拉货物发生倾斜, 但并没有翻车, 加深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活动四:展示人字梯,探究形状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教师搬出人字梯, 讲解人字梯的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结构的稳定性与形状有 关。接着学生利用手边器材, 摆出三角形, 四边形, 五边形等等, 看看哪些结构 比较稳定,最终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形状影响结构的稳定性,三角形是稳定的几 何形状。教师搬出人字梯而不是展示人字梯图片。这样更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 探究热情。接着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结构, 加深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将知识内化,完善本节的知识结构。学生对本模块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后, 引导学生回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 学生分组实验, 制作各种稳定性结构, 教师利用斜面倾斜角度的大小来评比谁的 结构更稳定!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适时点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 趣, 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培养学生利用通用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任务二:探析结构强度课件展示玻璃破碎和绳子断裂照片, 介绍几个概念:结构强度、内力、应力。设计意图: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情形,能使学生对知识更容易接受。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构的强度与形状有 关。课件展示汽车和装甲车各自撞墙后的图片, 分组讨论得出结构的强度还与材 料有关。图片展示直观形象,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 引导学生思考目前很多桥梁为什么都使用钢 筋混泥土结构。用贴近生活的事例来巩固提高本节内容, 学生更乐于接受, 教师 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图片, 来讲解结构的连接方式影响结构的强度。这部分 内容,生活中很常见,学生接受起来没有太大问题。3、课堂练习课堂练习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达到知识迁 移、能力提升的目的。因此我将选择 2 道选择题, 通过抢答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 识。4、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将各个分散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 系。课堂小结应简明扼要,因此, 我将采取陈述归纳总结和构建知识结构等形式 进行。5、布置作业相应的配套作业符合教育学中的巩固性原则,可以起到跟踪学习的效 果,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因此,本次作业分两类:基础性作业:教材第 20 页第 1--3 题。实践性作业:分别从稳定性和强度两个角度来设计一些结构,大家比一 比,并提出改进意见。第五部分:板书设计为了直观、系统地展示本节内容, 我采取要点式板书的形式, 因为这种 形式结构完整,内容详细,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第六部分: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为:成功点:通过各种各样的图片和实验来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既解 决了资源问题, 又强调了探究的过程, 还激发了学习兴趣, 这种开放式的互动活 动适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以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实践作为引入点展开教 学,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体验中更容易将知识内化, 加深对知 识点的理解。不足点:结构的稳定和强度原本是 2 课时内容,现用 1 课时上完,时间有点 紧张, 所以本节课虽然有很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探究活动, 但没法完全交给学生 去完成, 这就会造成课堂互动不是很热烈。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还需要进 一步思考。结束语:各位评委老师, 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 采用 问题教学法、任务探究法、演示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 的“导 ”立足于学生的“学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 课堂教学过程当中, 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