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稳固结构的探析 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稳固结构的探析 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资源简介

第二节 稳固结构的探析(说课稿)
年级: 高二
科目: 通用技术
执教者:
学校:
《稳固结构的探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稳固结构的探析》。我的说课内容分为: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六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它包括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首先是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 2》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计划用 1 课时 进行教学。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是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 也是确保 结构可靠性的重要参数。教材通过“技术体验”“技术试验”“ 马上行动”等活动来探 析结构的稳定性与强度,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体会结构稳定性与强 度的概念, 探究得出并理解影响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为后续的设计活 动做知识与方法上的积累与铺垫, 最终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强度与 稳定性问题。
在内容上, 任务一主要探讨了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 以及影响结构稳定性的 因素;任务二探究了结构的强度,以及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第一节探讨了结构 中的构件在结构受到外力时会发生的变形形式, 而本节探讨的是结构整体在受到 外力时, 会不会出现不稳定的状态, 从而影响结构的功能, 以及结构受到外力过 大时会被破坏, 这种破坏可能是构件的断裂, 也可能是连接件的松动。因此, 如 何保证结构在受到外力时能保持平衡, 或者有足够的强度抵抗外力, 是本节要研 究的主要问题。
其次是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经过《技 术与设计 1》 模块学习后,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合作、分析问题以及概括总结 的能力。
学生对稳定性和强度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哪些因素影响了结构的稳定性和 强度, 学生有一些常识, 但是不够精确。因此, 先让学生在实验中, 通过控制变 量法的方式, 体验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 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 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
基于以上教情以及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是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是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在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设置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 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本课在整书知 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理解结构稳定性的含义。知道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因素。
科学思维:通过技术试验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索,并会 在结构设计中灵活运用。
科学探究:经历技术试验和案例分析,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因 素,能够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结构强度的设计。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探究过程,提高学习通用 技术课程的兴趣,培养严谨的思维,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策略分析
首先教法分析, 为了打破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我采用了问题教学法、 任务探究法, 让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动手操作, 主动去探索。而演示教学 法则可以将抽象的内容, 具体化、形象化, 达到优生得到培养, 后进生也有所收 获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将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 际问题。
其次学法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设置, 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倡导合作 与探究式学习。我将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 共同探究本课问题, 开展互助性学习, 充分交流, 相互借鉴, 取长补短。这种方 法不仅能提高学习通用技术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 PPT 课件,平板电脑及各种自制实验 教具来配合教学。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注重突出重点, 条理清晰, 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 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这 一过程主要包括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
1、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 翻倒在地的物体, 如路边倒地的自行车、大树、广告 牌等。引导学生思考以上结构为什么会发生坍塌呢?
学生观看图片,相互讨论,最终得出:这是因为当物体受到荷载作用时,原 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而出现的不稳定现象。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引入贴近生活的图片案例, 容易产生共鸣, 激发学生 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2、新课教学
任务一:探析结构稳定性
首先提出结构稳定性的概念, 然后分四个活动来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有哪些?
活动一:
在一块平整的塑料板上, 放两个底面积相同, 但高度不同的木块。缓慢抬起 塑料板一端, 看谁最先倾倒,再互换木块位置重做实验, 结果又是怎样?比较两 个木块的稳定性。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思考以下问题:问题 1:试验中哪个木块先 倒, 哪个后倒?换位置后结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会呢?问题 2:你能从试验中 总结出结构的稳定性与哪个因素有关呢?你的结论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互动,总结结论:重心位置 高低影响结构稳定性。
紧接着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结构是因为重心位置低而比较稳定的 然后给 学生两个不倒翁,看看哪一个比较稳定?
设计意图:通过一定深度的提问和动手实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探 究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巩固刚才得出的结论。
活动二:
取两个相同的瓶子放到桌子上, 一个正立, 一个倒立, 用吹风机对两瓶子施 加相同大小的外力,看谁最先倾倒?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两个瓶子正立和倒立放置有什么区别?试验中哪个瓶子先倒, 哪个 后倒?换位置后结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会呢?
问题 2:你能从试验中总结出结构的稳定性与哪个因素有关呢?你的结论 是什么?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交流讨论, 学生会得出稳定性与接 触面有关这样的不严谨结论,教师不急于判定,给学生留有悬念。
教师接着引入实验器材三脚架。通过演示三脚架打开和收拢接触面积几乎不 变, 但打开时结构稳定, 收拢时结构不稳定, 来说明结构的稳定性不是和接触面 积有关, 进而引入支撑面积的概念, 两者不是一回事, 最终师生共同交流总结出 结论:支撑面大小影响结构稳定性。
设计意图:
通过引入三脚架来验证, 刚才学生的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 激发学生对知识 探究的兴趣, 帮助学生更深刻的思考, 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同时, 也让学生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
为了巩固刚才得出的结论,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本和鸡蛋直立在课桌上?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通过体验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本缓慢移出桌面,观察课本什么时候掉下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自感受,猜想结构稳定性还能与哪些因素有 关,为下面的演示实验做好铺垫。
活动三:利用自制实验教具,探究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内。
教师拿出自制实验教具, 上面用细绳拴着一瓶饮料。让教具缓慢倾斜, 直至 翻到在地。引导学生观察这一过程中,重心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范围内。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自制教具,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抽象的问题形象 化、可视化,会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透彻。
课件展示公路上, 货车所拉货物发生倾斜, 但并没有翻车, 加深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
活动四:展示人字梯,探究形状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教师搬出人字梯, 讲解人字梯的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结构的稳定性与形状有 关。接着学生利用手边器材, 摆出三角形, 四边形, 五边形等等, 看看哪些结构 比较稳定,最终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形状影响结构的稳定性,三角形是稳定的几 何形状。
教师搬出人字梯而不是展示人字梯图片。这样更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 探究热情。
接着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结构, 加深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将知识内化,完善本节的知识结构。
学生对本模块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后, 引导学生回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 学生分组实验, 制作各种稳定性结构, 教师利用斜面倾斜角度的大小来评比谁的 结构更稳定!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适时点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 趣, 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培养学生利用通用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
任务二:探析结构强度
课件展示玻璃破碎和绳子断裂照片, 介绍几个概念:结构强度、内力、应力。
设计意图: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情形,能使学生对知识更容易接受。
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构的强度与形状有 关。
课件展示汽车和装甲车各自撞墙后的图片, 分组讨论得出结构的强度还与材 料有关。图片展示直观形象,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当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 引导学生思考目前很多桥梁为什么都使用钢 筋混泥土结构。用贴近生活的事例来巩固提高本节内容, 学生更乐于接受, 教师 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图片, 来讲解结构的连接方式影响结构的强度。这部分 内容,生活中很常见,学生接受起来没有太大问题。
3、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达到知识迁 移、能力提升的目的。因此我将选择 2 道选择题, 通过抢答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 识。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将各个分散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 系。课堂小结应简明扼要,因此, 我将采取陈述归纳总结和构建知识结构等形式 进行。
5、布置作业
相应的配套作业符合教育学中的巩固性原则,可以起到跟踪学习的效 果,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因此,本次作业分两类:
基础性作业:教材第 20 页第 1--3 题。
实践性作业:分别从稳定性和强度两个角度来设计一些结构,大家比一 比,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部分:板书设计
为了直观、系统地展示本节内容, 我采取要点式板书的形式, 因为这种 形式结构完整,内容详细,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
第六部分: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为:
成功点:通过各种各样的图片和实验来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既解 决了资源问题, 又强调了探究的过程, 还激发了学习兴趣, 这种开放式的互动活 动适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以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实践作为引入点展开教 学,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体验中更容易将知识内化, 加深对知 识点的理解。
不足点:结构的稳定和强度原本是 2 课时内容,现用 1 课时上完,时间有点 紧张, 所以本节课虽然有很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探究活动, 但没法完全交给学生 去完成, 这就会造成课堂互动不是很热烈。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还需要进 一步思考。
结束语:
各位评委老师, 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 采用 问题教学法、任务探究法、演示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 的“导 ”立足于学生的“学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 课堂教学过程当中, 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