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硒缺乏症. 课件(共14张PPT)《猪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2硒缺乏症. 课件(共14张PPT)《猪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硒缺乏症
常见普通病的防治
硒的发现和研究过程
1917年:发现硒元素
1937年:认为有剧毒,必需从饲料中除去
1950年:认识是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1963年:确定硒缺乏是白肌病的病因,但机理尚不清楚
1973年:认识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中心元素,缺乏后可引起该酶活性降低
硒的作用
1 抗氧化
2 维持畜禽正常生长
3 维持精细胞的结构与机能
4 参与辅酶Q合成
5 降低汞、铅、镉、银等重金属的毒性
6 促进抗体生成,增强机体免疫力
抗氧化是硒和维生素E共同的作用
1、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硒缺乏症主要起源于饲料(植物)硒含量的不足或缺乏。本病的发生具有地区性,即发区与缺硒地带相适宜。但随着饲料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在非缺硒地区,由于从缺硒地区原料,也可发生本病。
另外,各种应激因素的作用均可诱发本病。
发病机制
根据自由基来解释本病的发病机制,认为硒缺乏症导致骨骼肌、心肌、肝等器官组织的变化坏死性损害,乃是细胞及亚细胞结构遭受过氧化物作用所致。
硒还能增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二者有协同作用。硒能催化过氧化物的分解,维生素E能抑制过氧化脂质的生成,二者共同防止组织细胞受过化物的损害。
当机体硒缺乏,维生素E也不足时,过氧化物在体内大量生成并不断聚集,导致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引起多种器官组织发生变性、坏死等病变。
发病机制
2、症状
由于硒缺乏症病型的不同、年龄的不同,所呈现的症状也不完全一样,但共同症状有运动功能、消化功能、心脏功能及繁殖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紊乱,生长发育不良,体质弱,可视黏膜苍白、黄染。
骨骼肌苍白 下肢肌条纹状坏死
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苍白,呈煮肉或鱼肉样外观,并有灰白或黄白色条纹或斑块状性、坏死区,呈双侧对称性发生。心肌扩张,体积增大,心肌弛缓、出血,有灰白色变性坏死灶内外膜出血,心包积液,称桑葚状心。急性肝肿大,质地脆弱,表面呈槟榔样外观,慢性肝萎且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桑葚心多见于外观发育良好的仔猪,往往无明显症状或仅在短时间内现沉郁、尖叫,继而抽搐死亡。肝营养不良表现为可视黏膜黄染,呕吐,腹泻,粪便呈煤焦油状。
桑葚心
2、症状
仔猪硒缺乏症主要表现为肌营养不良、桑葚心、肝营养不良。肌营养不良多见于1-3月龄或断乳后的育成猪,急性型见于发育良好的仔猪,往往无先驱症状而突然发病死亡。亚急性及慢性型则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腹泻,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肌肉松弛,不愿活动,运动障碍。
仔猪症状
成年猪硒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仔猪相似,但病程长,呈慢性经过,此外,表现繁殖功能障碍,母猪屡配不孕,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所产仔猪孱弱。
成年猪症状
3、病变
硒缺乏症主要表现为
骨骼肌苍白,呈煮肉或鱼肉样外观,并有灰白或黄白色条纹或斑块状性、坏死区,呈双侧对称性发生。
心肌扩张,体积增大,心肌弛缓、出血,有灰白色变性坏死灶内外膜出血,心包积液,称桑葚状心。
急性肝肿大,质地脆弱,表面呈槟榔样外观,慢性肝萎且表面粗糙,凹凸不平。
哺乳仔猪下锯肌灰白色鱼肉样
哺乳仔猪前肢内侧肌肉群病变
青年猪前肢岗上、岗下肌肉块密集的灰白色变性坏死灶
哺乳仔猪半健肌局部病变
4、防治
对症治疗,根据病猪所呈现的具体症状,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可用亚硒酸钠注射液(0.1%),成年猪10~15mL,6~12月龄猪8~10mL,2~6月龄猪3~5mL,仔猪1~2mL,肌注。做治疗时,首次用药后间隔1~3d,再给药1~2次。做预防时,自妊娠后期(分娩前2~3周)注射一次,新生仔猪于生后1~3日龄、15日龄、30日龄各注射一次,以后间隔1~6周注射一次,直到断乳后两个月为止。
如果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应使日粮实含硒量0.1mg/kg为宜。
维生素E与亚硒酸合并使用,可明显提高防治效果。
常用药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