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血液标本采集 课件(共22张PPT)《兽医基础(第3版)》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血液标本采集 课件(共22张PPT)《兽医基础(第3版)》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血液标本采集
任务1 血液样品采集与抗凝
血液样品采集
1.保定
2.消毒
3.采样
禽类:翅根静脉、心脏
猪:耳静脉、前腔静脉
牛羊:颈静脉
犬猫:前臂头静脉、后肢隐小静脉
血液
全血
血浆
血清
血液学检查
血细胞计数分类与形态
检查
血浆生理和
病理检验
内分泌激素
生化与免疫学检查
血液的抗凝
草酸盐 是常用的抗凝剂,每1.5-2.0mg可抗凝1.0ml血液,可用于血液常规检验。因对红细胞大小有影响,故不能用红细胞压积测定,如测定红细胞压积时,可用双草酸盐抗凝剂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双草酸盐抗凝剂
草酸钾 0.8g
草酸铵 1.2g
蒸馏水 加至100ml
溶解后吸取0.5ml,加入供采血试管或小瓶中,置干燥箱内(温度不超过80℃)烘干备用,可供5ml全血抗凝。
血液检验
乙二胺四乙酸( EDTA )盐 可适用于一般的血液学检查,特别是血小板计数,但因为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白细胞吞噬功能,不适合于血象及血小板功能检查。
(EDTA-Na2-H2O)每10mg可使5ml全血抗凝;或配成10%的溶液,每2滴可使5ml全血抗凝。
(EDTA-K2-2H2O)1%溶液0.1ml可使5ml血液不凝固。全血细胞分析及血细胞比容测定。
3.8%枸橼酸钠溶液 每1ml可使4ml全血抗凝。常用于血沉、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功能检查。因其毒性小又可作为血液保养液。但不适用于血液化学检验。由于抗凝剂溶解缓慢,故只能配成溶液,不能用粉剂。
血液检验
肝素 肝素价格最贵,其优点是抗凝作用强,不影响血细胞的体积,不致溶血等,可用于多种血液生物化学分析和红细胞压积测定。但过量的肝素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故不适用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也不适用于血涂片检查,因其在瑞氏染色时会出现蓝色背景,更不能用于血液学一般检查。
肝素是生理性抗凝剂,广泛存在于肺、肝、脾等几乎所有的组织和细胞周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它是一种含硫酸基团的黏多糖。
抗凝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是加强抗凝血酶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从而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有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种抗凝作用。
通常用肝素粉剂配成1g/L水溶液。取0.5ml置小瓶内,放于37~50℃中烘干后贮于冰箱内保存。能使5ml血液不凝固,肝素抗凝剂应及时使用,放置过久易失效。
如分离血清,应将全血采集在试管中(不加抗凝剂),在室温下或25-37℃温水中斜置,血清析出后即可分离。血浆应在抗凝血采集后离心分离。血液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和检测。不能立即送检的血样,血片应固定,抗凝血、血浆和血清应冷藏。送检血样应编号,并避免剧烈振摇。血液学检查项目与血样保存的期限见下表
血样的处理
检查项目 保存时间(h) 检查项目 保存时间(h)
白细胞计数 2-3 血红蛋白含量 48
红细胞计数 24 红细胞压积容量 24
血小板计数 1 红细胞沉降速率 2-3
网织红细胞计数 2-3 白细胞分类计数 1-2
注意:怀疑传染病时,采血应防止到处流散,检后残余血液及所用器皿应进行消毒处理。
红细胞背景知识
红细胞也称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 。在所有的脊椎动物及若干无脊椎动物,其血红素包含在特定的细胞中来进行其机能活动,这种血球称为红细胞。其它的血细胞,如白血球,则是免疫细胞。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能和空气中的氧结合,因此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组织,而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红细胞运到肺部并被排出体外。血红蛋白更易和一氧化碳相合,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增高时,可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称为贫血。红细胞大量被破坏可引起溶血性黄疸。
红细胞描述:多,小而圆,中央着色较浅,无核。禽类称为凝血细胞,一般为卵圆形,有细胞核,比哺乳动物的大得多,数量少 。
血液涂片的制备和细胞染色
1、涂片的制作
选取一张边缘平滑的载玻片作为推片(最好此载玻片稍窄或磨去两角),用左手的拇指与中指夹持一张载玻片,取被检血液一滴(最好是未加抗凝剂的新鲜血)置载玻片的一端,然后右手持推片倾斜30-40°角,由血滴的前方向后接触血滴,待血液扩散成线状后,立即以均等的速度轻而平稳地向前推进,即形成血膜。
涂片时,血滴越大,角度越大,推片速度越快,则血膜越厚,反之则血膜越薄。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血片宜稍厚,进行红细胞形态及血原虫检查的血片宜稍薄。
一张良好的血片,要求厚薄适宜,血液分布均匀,对光观察呈霓虹色,边缘整齐,能明显分出头,体,尾三部分,两侧留有空隙(以写明畜别,编号、日期)。
血膜分布不匀,主要是由于推片不齐,用力不匀,玻片不洁所致。
推好的血片可在空气中挥动,使其迅速干燥,以防细胞皱缩变形,并尽快固定染色。
为了观察细胞内部结构,识别各种细胞及其异常变化,血涂片必须进行染色。
原理
染色是染料透入被染物并留存其内部的一种过程,此过程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例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红色,称为嗜酸性物质;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胞质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成紫蓝色或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成紫红色,称为中性物质。
2、细胞染色
瑞氏染色法
姬姆萨氏染色法
瑞-姬氏复合染色法
(1)瑞氏染色法
●瑞氏染料:酸性染料伊红、碱性染料亚甲蓝
●瑞氏染液:瑞氏染粉0.1g,甲醇60.0ml。将染色粉置于研钵中,加少量甲醇研磨,使其溶解,将已溶解的染液倒入洁净的棕色玻璃瓶中,剩下未溶解的染料再加少量甲醇研磨,如此继续操作,直至全部染料溶解并用完甲醇为止。在室温中保存7日,每日震摇一次,过滤后即可应用。新配的染液偏碱性,放置后可呈酸性。保存时间愈久,染色能力愈佳。
●涂片——滴加染色液——置1~2min——加磷酸盐缓冲液混合均匀——3~5min——水冲洗——自然干燥——镜检(所得血片呈樱红色者为佳)
(2)姬姆萨氏染色法
●姬姆萨氏染料:酸性染料伊红、碱性染料天青
●姬姆萨氏染液:姬姆萨氏染粉0.5g,中性甘油33ml,中性甲醇33ml。将染色粉置于研钵中,加少量甘油,充分研磨;加入所余甘油,在50~60℃水溶液中保温1~2h,并用玻棒搅拌,使染粉溶解;最后加入甲醇,混合后装入棕色瓶中,保存7日后过滤即成原液染色时取原液0.5~1ml,加pH6.8磷酸盐缓冲液10ml,即成应用液。
●涂片——甲醇固定3~5min——置于染色液中染
30~60min-水洗——吸干——镜检(玫瑰紫为佳)
●对细胞核与寄生虫效果好
(3)瑞-姬氏复合染色法
●瑞-姬氏复合染液:瑞氏染粉5.0g,姬姆萨氏染粉0.5g,甲醇500ml。将两种染粉置于研钵中,加少量甲醇研磨,倾入棕色瓶中,用剩余甲醇再研磨,最后一并装入瓶中保存7日后过滤即成。
●涂片——滴加染液——0.5 ~1min后加等量缓冲液 ——5~10min——吸干——镜检。
磷酸盐缓冲液(PH6.4-6.8):磷酸二氢钾0.3g加磷酸氢二钠0.2g再加蒸馏水至1000ml,配制成磷酸盐缓冲液调整pH,如无缓冲液可用新鲜蒸馏水代替。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