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猪的选种 课件(共28张PPT)《猪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猪的选种 课件(共28张PPT)《猪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1.3 猪的选种选配及杂交利用
主要内容
1.3.1 猪的选种
1.3.2 猪的选配
1.3.3 猪的经济杂交
1.3.4杂交利用的措施
1.3.1 猪的选种
优良种猪是长期选择与培育的结果,种猪的性能只有通过不断选择才能巩固和提高。
选种首先是从现有群体中筛选出最佳个体,然后通过这些个体的再繁殖,获得一批超过原有群体水平的个体,如此逐代连续进行。
其实质则是改变猪群固有的遗传平衡和选择最佳基因型。可见,选种是个群体概念,它不仅要考虑种猪本身性能的高低,同时还要看该种猪所在猪群的性能优劣,只有那些本身性能好而所在猪群性能也高的个体,才可能被认为是好的种猪。
1.3.1猪的选种
一 、猪的性状
猪的性状主要指标:
1)繁殖性状
2)生长育肥性状
3)胴体性状
猪的性状
繁殖性状
繁殖性状:指的是与繁殖有关的一些性状。这些性状几乎都是低遗传力的性状,通过表形选择得到的遗传进展不会很大,需要进行家系选择或家系内选择才能有明显的选择效果。
1产仔数:产仔数一般是指母猪一窝的产仔总数(包括活的、死的、木乃伊等),而最为有意义的是产活仔数,即母猪一窝产的活仔猪数量。
2仔猪的初生重:包括初生个体重和初生窝重两个方面。
初生个体重:仔猪出生后12h之内、未吃初乳前的质量
初生窝重:一窝仔猪体重的和
3泌乳力:泌乳力是反映母猪泌乳能力的一个指标,是母猪母性的体现。现在常用20日龄仔猪的窝重表示母猪的泌乳力。
4育成率:指仔猪断乳时的存活个数占初生时活仔猪数量的百分数。
育成率=(仔猪断乳时存活个数÷初生时活仔猪数量)x100%
    
繁殖性状
2 生长育肥性状
生长育肥性状
产肉是养猪生产的最终目标之一,而肉及其产品的形成唯有在生长育肥过程中完成。所以生长育肥性状是十分重要的性状和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
生长育肥性状
(1)生长速度
平均每日增重是指在一定的生长育肥期内,猪的平均每日活重的增长量,一般用克(g)表示。对育肥期的划分,一般是从断乳后15d开始到90kg活重时结束;或者从20-25kg体重开始,达90kg时结束。
(2)饲料利用率
指在生长育肥期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风干饲料量(指全部饲料)。
由于饲料消耗约占整个养猪业成本的70%或更多,所以饲料利用率应是猪遗传改良的主要性状之一。
胴体是指活体猪经过宰杀放血,煺毛,去掉内脏(保留肾和板油)去掉头蹄、尾余下的部分。
胴体性状是指体现胴体价值的相关性状。这些性状属于中、高等遗传力范围通表型选可以获得遗传进展。
胴体性状
1 屠宰率:指胴体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数
屠宰率(%)=(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2 瘦肉率:指瘦肉重占胴体重的百分率
瘦肉率=〔瘦肉重÷(瘦肉重+脂肪重+骨重+皮重)〕×100%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3 背膘厚度
背膘厚度与品种类型有关,与瘦肉率、饲料利用率呈负相关。实际测量时常用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3点的平均数表示。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4 眼肌面积:指胸腰椎结合处的背最长肌的横断面积,其面积可用多种方求出,但最准确的还是用求积仪求得。
5 肉的风味:是反映肉质好坏的综合指标,是肉嫩度、大理石状等肉质指标的综合体现。
6 腿臀比例:沿腰椎与荐椎结合处垂直线切下的腿臀重占胴体重的比例
腿臀比例=(腿臀重÷胴体重)×100%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7 肉的颜色
肉的颜色呈红色或粉红色,一般要求为鲜红。猪的年龄大,则肉的颜色深;猪的年龄小,则肉的颜色浅。当放血不全时,猪肉呈暗红色。当猪患有应急综合征时易出现PSE肉(即颜色苍白、质地松软、向外渗水的劣质猪肉,一般这种肉的pH小于5.7)。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1分为灰白肉色(异常肉色)2分为轻度灰白肉色(倾向异常肉色)
3分和4分均为正常肉色
肉色比较
(二)猪的理想外形
1、头颈
2、躯干
3、四肢
4、皮毛
外形是可见的猪的外部形态特征。外形既反映了猪的经济类型、品种特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猪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健康状态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1、头颈
头要求较细微、轻小而宽短,占体躯的比例不宜过大。鼻嘴长短适中,口角深,上、下颌吻合良好。眼距离宽。耳的大小厚薄视品种而异。中国猪种一般耳小下垂,外国引入品种猪一般耳大直立或前倾。颈前承头部,后接躯干,要求位置、方向端正,与头部和躯干结合良好,长短适中而丰满多肉。
外形不理想的主要缺陷是头部过分粗糙,鼻嘴尖长或过短,上、下颌长短不齐,吻合不良,额部距离窄,肌肉不丰满、不匀称。颈瘦薄或粗糙,过长或过短,与头部和躯体结合不良,在结合部出现凹陷。
(二)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
(二)猪的理想外形
2、躯干
躯干的形状、容积与心脏器官的发育和功能相关,同时是产肉的重要部位,因此,躯干的发育状况,直接影响猪的产肉性能。躯干包括以下部位:
(1)胸胸要求宽深且圆,肋骨拱张,肩宽,肌肉附着良好,肩背结合良好。主要缺陷是胸浅窄而肋骨扁平,肌肉不丰满;肩窄,与肩胛骨衔接不良,出现凹陷。
(2)甲甲的基础是胸椎脊突和横突及两侧肩胛骨的上缘,它是颈、背和前肢肌肉的附着处,也是躯体运动的一个支点。肉猪的髻甲较低,宽平,且与背成一条直线。主要缺陷是髻甲窄而尖削,与肩胛衔接处有凹陷。
(二)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
(二)猪的理想外形
2、躯干
(3)背、腰、肷要求背腰宽长而平直或稍有弓起,肌肉丰满与臀部结合良好,无凹陷。肷部短而丰满、无皱褶。
(4)臀、大腿臀部要求长短适宜,平直或稍微倾斜,宽而多肉。大腿发育良好,丰满多肉、不凹陷,大腿至飞节部衔接良好,无凹陷。尾根粗,着生高,尾尖较细,尾长不过飞节。
(二)猪的理想外形
这头小母猪展示了优秀的前后肢结构,背直,胸侧长而深
2、躯干
(5)乳房、乳头 要求乳腺发育良好,乳头不少于12个,两排乳头距离较宽,摆布均匀,大小长度适中,无附生乳头。主要缺陷是乳腺发育不良,乳头少于12个,摆布不均匀,有附生乳头或瞎乳头。
(6)生殖器 要求外生殖器发育良好,母猪阴唇外形正常,阴户大而明显。公猪睾丸大小一致,无单睾或隐睾,阴囊紧缩不松弛。生殖器不理想的主要缺陷是母猪外阴外形不正常,公猪睾丸大小不一,有单睾或隐睾,阴囊松弛下垂,部位较低,包皮蓄尿。
(二)猪的理想外形
3 四肢
四肢要求结实而直立前后肢开张长不高骨细结实。部直立蹄质细致坚实不卧系不踏蹄飞节发良好。四肢不理想的主要缺陷四臃肿距离窄肢势不正“X”或“O”形;飞节内靠,卧系踏蹄,蹄质疏松有裂痕。
4皮毛
皮肤要求较薄而致密。被毛细顺贴于体表,油润而有光泽。主要是皮厚而被毛粗糙无光泽。
(二)猪的理想外形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选择方法有个体选择、系谱选择、同胞测验和后裔测验等。
1、个体选择
根据猪本身的外形和性状的表型值进行选择,称个体选择。
2、系谱选择
系谱是一个个体各代祖先的记录资料。系谱选择就是根据个体的双亲,以及有亲缘关系的祖先表型值进行的选择。
3、同胞测验
根据同胞或半同胞的表型值进行选种,称为同胞测验。
4、后裔测验
后裔测验是根据个体后代的表型值,确定该个体是否选留作为种用。
(三) 猪的选种方法
种猪的选择不是一次性的工作,是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多次的选择淘汰而完成。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选择各有侧重,运用的选种方法也有不同。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选择阶段选择:
1、断奶仔猪阶段
2、4月龄阶段
3、6月龄阶段
4、配种时期
5、初产母猪(14-16月龄)阶段
(四)、种猪的选择
    谢谢各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