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奶牛的体型线性评定 课件(共31张PPT)《牛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5奶牛的体型线性评定 课件(共31张PPT)《牛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牛生产
奶牛的体型外貌线性评定
目录
1.
奶牛体型的线性评定
2.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奶牛体型外貌线性鉴定是从生物学的角度对一些与奶牛生产性能和利用年限密切相关的体型性状进行科学、合理评分的一种体型外貌鉴定方法。
奶牛体型的线性评定
基本原理
线性评分
转化功能分
总体评分
性状测定
体型等级
评定对象:泌乳天数在30d~180d的健康母牛(1~4个泌乳期)。
鉴定性状:包括20个线性评分性状和23个缺陷性状。
鉴定要求:借助体尺测量或手触摸以对牛体这些部位和整体进行鉴定。
奶牛体型的线性评定
基本要求
体躯结构/容量: 包含有4个描述性状和5个缺陷性状。
尻部: 包括有2个描述性状和4个缺陷性状。
肢蹄: 包含有5个描述性状和8个缺陷性状。
泌乳系统: 包含8个描述性状和6个缺陷性状。
乳用特征: 包含1个描述性状。
总体分为五大部位,20个描述性状和23个缺陷性状。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奶牛体型鉴定性状
(1)体高
是基于地面到牛体十字部的相对高度进行度量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体躯 容量 体高 ≤130 132 135 137 140 142 145 147 ≥150 cm
胸宽 ≤13 16 19 22 25 28 31 34 ≥37 cm
体深 40:60 - 45:44 - 50:50 - 55:45 - 60:40 -
腰强度 极弱 - 弱 - 中等 - 强 - 极强 -
(2)胸宽
牛只自然站立状态下,测定胸椎骨下缘两前肢内侧间的宽度。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体躯 容量 体高 ≤130 132 135 137 140 142 145 147 ≥150 cm
胸宽 ≤13 16 19 22 25 28 31 34 ≥37 cm
体深 40:60 - 45:44 - 50:50 - 55:45 - 60:40 -
腰强度 极弱 - 弱 - 中等 - 强 - 极强 -
(3)体深
评定最后一根肋骨处腰椎至腹底部的垂直距离与腹底部至地面垂直距离的比例关系。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体躯 容量 体高 ≤130 132 135 137 140 142 145 147 ≥150 cm
胸宽 ≤13 16 19 22 25 28 31 34 ≥37 cm
体深 40:60 - 45:44 - 50:50 - 55:45 - 60:40 -
腰强度 极弱 - 弱 - 中等 - 强 - 极强 -
(4)腰强度
评定牛臀(十字部)与背之间脊椎骨的连接强度及腰椎横突发育状态。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体躯 容量 体高 ≤130 132 135 137 140 142 145 147 ≥150 cm
胸宽 ≤13 16 19 22 25 28 31 34 ≥37 cm
体深 40:60 - 45:44 - 50:50 - 55:45 - 60:40 -
腰强度 极弱 - 弱 - 中等 - 强 - 极强 -
(5)尻角度
髋结节最高点和坐骨结节最高点的高度差。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尻部 尻角度 ≤-4 -2 0 2 4 5.5 7 8.5 ≥10 cm
尻宽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cm
(6)尻宽
测定两坐骨结节突出点(臀角)间的宽度。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尻部 尻角度 ≤-4 -2 0 2 4 5.5 7 8.5 ≥10 cm
尻宽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cm
(7)蹄角度
测定健康后蹄壁前沿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体躯 容量 蹄角度 ≤20 30 35 40 45 50 55 60 ≥70 度°
蹄踵深度 ≤0.5 1 1.5 2 2.5 3 3.5 4 ≥4.5 cm
骨质地 极粗、圆、 疏松 - - - 中等 - - - 极宽、扁平、细致 -
后肢侧视 ≥165 160 155 150 145 140 135 130 ≤125 度°
后肢后视 飞节内向后肢 X状 - - - 中等 - - - 飞节间宽 后肢平行 -
(8)蹄踵深度
测定健康后蹄的蹄踵上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体躯 容量 蹄角度 ≤20 30 35 40 45 50 55 60 ≥70 度°
蹄踵深度 ≤0.5 1 1.5 2 2.5 3 3.5 4 ≥4.5 cm
骨质地 极粗、圆、 疏松 - - - 中等 - - - 极宽、扁平、细致 -
后肢侧视 ≥165 160 155 150 145 140 135 130 ≤125 度°
后肢后视 飞节内向后肢 X状 - - - 中等 - - - 飞节间宽 后肢平行 -
(9)骨质地
评定后肢骨骼的细致程度与结实程度。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体躯 容量 蹄角度 ≤20 30 35 40 45 50 55 60 ≥70 度°
蹄踵深度 ≤0.5 1 1.5 2 2.5 3 3.5 4 ≥4.5 cm
骨质地 极粗、圆、 疏松 - - - 中等 - - - 极宽、扁平、细致 -
后肢侧视 ≥165 160 155 150 145 140 135 130 ≤125 度°
后肢后视 飞节内向后肢 X状 - - - 中等 - - - 飞节间宽 后肢平行 -
(10)后肢侧视
测定健康后肢飞节处的弯曲程度,胫骨与跗骨之间的体夹角。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体躯 容量 蹄角度 ≤20 30 35 40 45 50 55 60 ≥70 度°
蹄踵深度 ≤0.5 1 1.5 2 2.5 3 3.5 4 ≥4.5 cm
骨质地 极粗、圆、 疏松 - - - 中等 - - - 极宽、扁平、细致 -
后肢侧视 ≥165 160 155 150 145 140 135 130 ≤125 度°
后肢后视 飞节内向后肢 X状 - - - 中等 - - - 飞节间宽 后肢平行 -
(11)后肢后视
测定后肢飞节部位的内向程度,具体以后肢飞节面向后延长所呈的夹角作参考,夹角越小,评分越高。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体躯 容量 蹄角度 ≤20 30 35 40 45 50 55 60 ≥70 度°
蹄踵深度 ≤0.5 1 1.5 2 2.5 3 3.5 4 ≥4.5 cm
骨质地 极粗、圆、 疏松 - - - 中等 - - - 极宽、扁平、细致 -
后肢侧视 ≥165 160 155 150 145 140 135 130 ≤125 度°
后肢后视 飞节内向后肢 X状 - - - 中等 - - - 飞节间宽 后肢平行 -
(12)乳房深度
测定健康乳房底部到飞节的垂直距离。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体躯 容量 乳房深度 ≤-1 0 4 7 10 12 14 16 ≥18 cm
中央悬韧带 ≤0 0.5 1.5 2 3 4 5 6 ≥7 cm
前乳房附着 极弱 - 弱 - 中等 - 强 - 极强 -
前乳头位置 极外 - 偏外 - 中间 - 偏内 - 极内 -
前乳头长度 ≤2 3 3.5 4 5 6 7 8.5 ≥10 cm
后乳房附着高度 ≥32 30 28 26 24 22 20 18 ≤16 cm
后乳房附着宽度 ≤8 9.5 11 12.5 14 15.5 17 18.5 ≥20 cm
后乳头位置 极外 - 偏外 - 中间 - 偏内 - 极内 -
(13)中央悬韧带
测定中央悬韧带基底部与乳房底部的垂直距离,推荐实践中以标尺测定距离为准。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体躯 容量 乳房深度 ≤-1 0 4 7 10 12 14 16 ≥18 cm
中央悬韧带 ≤0 0.5 1.5 2 3 4 5 6 ≥7 cm
前乳房附着 极弱 - 弱 - 中等 - 强 - 极强 -
前乳头位置 极外 - 偏外 - 中间 - 偏内 - 极内 -
前乳头长度 ≤2 3 3.5 4 5 6 7 8.5 ≥10 cm
后乳房附着高度 ≥32 30 28 26 24 22 20 18 ≤16 cm
后乳房附着宽度 ≤8 9.5 11 12.5 14 15.5 17 18.5 ≥20 cm
后乳头位置 极外 - 偏外 - 中间 - 偏内 - 极内 -
(14)前乳房附着
评定前乳房表现较差侧的前缘与体躯腹壁连接附着的紧密强度,具体以前乳房与体躯腹壁连接处形成的夹角作为依据,根据实际附着紧密强度酌情浮动±1分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体躯 容量 乳房深度 ≤-1 0 4 7 10 12 14 16 ≥18 cm
中央悬韧带 ≤0 0.5 1.5 2 3 4 5 6 ≥7 cm
前乳房附着 极弱 - 弱 - 中等 - 强 - 极强 -
前乳头位置 极外 - 偏外 - 中间 - 偏内 - 极内 -
前乳头长度 ≤2 3 3.5 4 5 6 7 8.5 ≥10 cm
后乳房附着高度 ≥32 30 28 26 24 22 20 18 ≤16 cm
后乳房附着宽度 ≤8 9.5 11 12.5 14 15.5 17 18.5 ≥20 cm
后乳头位置 极外 - 偏外 - 中间 - 偏内 - 极内 -
(15)前乳头位置
测定前乳头基底部所在乳区的相对位置,必须从后躯俯身平视观察,评分观察时,视线与乳头位置平行。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体躯 容量 乳房深度 ≤-1 0 4 7 10 12 14 16 ≥18 cm
中央悬韧带 ≤0 0.5 1.5 2 3 4 5 6 ≥7 cm
前乳房附着 极弱 - 弱 - 中等 - 强 - 极强 -
前乳头位置 极外 - 偏外 - 中间 - 偏内 - 极内 -
前乳头长度 ≤2 3 3.5 4 5 6 7 8.5 ≥10 cm
后乳房附着高度 ≥32 30 28 26 24 22 20 18 ≤16 cm
后乳房附着宽度 ≤8 9.5 11 12.5 14 15.5 17 18.5 ≥20 cm
后乳头位置 极外 - 偏外 - 中间 - 偏内 - 极内 -
(16)前乳头长度
测定乳房前乳头较长一侧的长度。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体躯 容量 乳房深度 ≤-1 0 4 7 10 12 14 16 ≥18 cm
中央悬韧带 ≤0 0.5 1.5 2 3 4 5 ≥7 cm
前乳房附着 极弱 - 弱 - 中等 - 强 - 极强 -
前乳头位置 极外 - 偏外 - 中间 - 偏内 - 极内 -
前乳头长度 ≤2 3 3.5 4 5 6 7 8.5 ≥10 cm
后乳房附着高度 ≥32 30 28 26 24 22 20 18 ≤16 cm
后乳房附着宽度 ≤8 9.5 11 12.5 14 15.5 17 18.5 ≥20 cm
后乳头位置 极外 - 偏外 - 中间 - 偏内 - 极内 -
(17)后乳房附着高度
测定后乳房乳腺组织的最上缘与阴门基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挤奶后鉴定需手触摸确定乳腺上缘位置)。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体躯 容量 乳房深度 ≤-1 0 4 7 10 12 14 16 ≥18 cm
中央悬韧带 ≤0 0.5 1.5 2 3 4 5 6 ≥7 cm
前乳房附着 极弱 - 弱 - 中等 - 强 - 极强 -
前乳头位置 极外 - 偏外 - 中间 - 偏内 - 极内 -
前乳头长度 ≤2 3 3.5 4 5 6 7 8.5 ≥10 cm
后乳房附着高度 ≥32 30 28 26 24 22 20 18 ≤16 cm
后乳房附着宽度 ≤8 9.5 11 12.5 14 15.5 17 18.5 ≥20 cm
后乳头位置 极外 - 偏外 - 中间 - 偏内 - 极内 -
(18)后乳房附着宽度
测定乳房乳腺组织上缘的宽度,具体为两后肢与乳腺组织上缘连接处的水平宽度。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体躯 容量 乳房深度 ≤-1 0 4 7 10 12 14 16 ≥18 cm
中央悬韧带 ≤0 0.5 1.5 2 3 4 5 6 ≥7 cm
前乳房附着 极弱 - 弱 - 中等 - 强 - 极强 -
前乳头位置 极外 - 偏外 - 中间 - 偏内 - 极内 -
前乳头长度 ≤2 3 3.5 4 5 6 7 8.5 ≥10 cm
后乳房附着高度 ≥32 30 28 26 24 22 20 18 ≤16 cm
后乳房附着宽度 ≤8 9.5 11 12.5 14 15.5 17 18.5 ≥20 cm
后乳头位置 极外 - 偏外 - 中间 - 偏内 - 极内 -
(19)后乳头位置
评定后乳头基底部在所在乳区的相对位置。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分类 体型 性状 线性分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体躯 容量 乳房深度 ≤-1 0 4 7 10 12 14 16 ≥18 cm
中央悬韧带 ≤0 0.5 1.5 2 3 4 5 6 ≥7 cm
前乳房附着 极弱 - 弱 - 中等 - 强 - 极强 -
前乳头位置 极外 - 偏外 - 中间 - 偏内 - 极内 -
前乳头长度 ≤2 3 3.5 4 5 6 7 8.5 ≥10 cm
后乳房附着高度 ≥32 30 28 26 24 22 20 18 ≤16 cm
后乳房附着宽度 ≤8 9.5 11 12.5 14 15.5 17 18.5 ≥20 cm
后乳头位置 极外 - 偏外 - 中间 - 偏内 - 极内 -
(20)棱角性
评定骨骼轮廓清晰度、肋骨开张程度、肋间距的大小、股部大腿肌肉的凸凹程度以及耆甲棘突的高低,奶牛是否清秀、结实等。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体型性状线性评分及测量方法
体型性状 线性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乳用特征) 棱角性 肋间距(cm) ≤1 1.5 2 2.5 3 3.5 4 4.5 ≥5
肋骨走向(°) 75-90 60-75 ≤60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缺陷性状扣分
部位 缺陷性状 扣分
体躯结构 双肩峰 1
背腰不平 1
整体结合不匀称 1
凹腰 1
体弱 1
尻部 肛门向前 2
尾根凹 1
尾根高 0.5
髋部偏后 1.5
部位 缺陷性状 扣分
肢蹄 卧系 1
后肢抖 3
飞节粗大 1
蹄叉张开 0.5
后肢前踏或后踏 1.5
过于纤细 1
前蹄外向 1
蹄瓣不均衡 1
泌乳系统 乳区不均衡 2
乳房形状差 2
前乳房短 1
后乳房短 1
乳头不垂直 1
有瞎乳区 3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各部位评分与体型总分的计算
(1)体型性状线性分与功能分的转换
部位 体型性状 线性分
1 2 3 4 5 6 7 8 9
体躯容量 体高 57 64 70 75 85 90 95 100 95
胸宽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体深 56 64 68 75 80 90 95 90 85
腰强度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尻部 尻角度 55 62 70 80 90 80 75 70 65
尻宽 55 60 65 70 75 79 82 90 95
肢蹄 蹄角度 56 64 70 76 81 90 100 95 85
蹄踵深度 57 64 69 75 80 85 90 95 100
骨质地 57 64 69 75 80 85 90 95 100
后肢侧视 55 64 75 80 95 80 75 65 55
后肢后视 57 64 69 74 78 81 85 90 100
泌乳 系统 乳房 形态 乳房深度 55 65 75 85 95 85 75 65 55
中央悬韧带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前乳 房 前乳房附着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前乳头位置 57 65 75 80 85 90 85 80 75
前乳头长度 50 60 70 80 90 80 70 60 50
后乳 房 后乳房附着高度 58 65 68 70 75 80 85 90 95
后乳房附着宽度 58 65 68 70 75 80 85 90 95
后乳头位置 57 65 75 80 85 90 85 80 75
乳用特征 棱角性 57 64 69 74 78 81 85 90 95
表1 体型鉴定各性状线性分与功能分对照表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各部位评分与体型总分的计算
(2)各部位评分的计算
其公式为:部位评分=∑(功能分×权重)—∑(缺陷形状扣分)
SubSi —部位i评分;
m —部位i所包含的线性评分性状数;
Xj —部位i体型鉴定性状j的功能分,j=1,2,…m;
wij —部位i体型鉴定性状j的权重,j=1,2,…m;
Dk —部位i缺陷性状k 的扣分,k=1,2,…n;
n —部位i中所包含的缺陷扣分性状数。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各部位评分与体型总分的计算
(3)体型总分的计算
体型外貌总分=∑(部位评分×权重)
式中
S:—体型总分;
wj—体型鉴定部位i的权重,j=1,2,…5。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各部位评分与体型总分的计算
(4)体型等级的划分
表1 中国荷斯坦牛母牛体型鉴定等级划分
体型鉴定等级 体型总分范围
优(Ex) 90~100分
很好(VG) 85~89分
好佳(GP) 80~84分
好(G) 75~79分
一般(F) 65~74分
差(P) 65分以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