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猪的选种选配 课件(共35张PPT)《猪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猪的选种选配 课件(共35张PPT)《猪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猪的选种选配
学习要点:
掌握种猪常用的选种、选配方法,为提高猪群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能在生产中选出优秀的种猪。
思政元素:
通过品系与品种的选育,可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重要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
一、几个重要性状的选择
二、猪的选种方法
三、猪的选配方法
主要内容
猪的质量性状的遗传与选择
毛色
耳型
体型
(一)
质量性状
一、几个重要性状的选择
遗传病
1、毛色
●种类
白色、纯黑色、白环带、棕红色、花色
●猪毛色遗传特点
(1)全白色显性遗传:长白猪、大白猪等。
对其他毛色及野猪毛色为显性。
(2)白环带毛色显性遗传:汉普夏猪、宁乡猪等。
对棕红色类型、黑毛色类型白环带趋向显性, 但对我国少数黑猪为不完全显性遗传。
(3)黑毛色显性遗传:黑色对棕红色为显性。
完全显性(白环、我国黑猪);不完全显性(六白)。
(4)野猪毛色显性遗传
对黑猪巴克夏为显性,对棕红色或其他黑色杂交时出现复合毛色。
2、耳型
(1)大小呈中间型遗传;
(2)垂耳对大型立耳呈不完全显性,用纯合立耳与纯合的垂耳猪杂交,其后代表现为半立耳。
大白猪:上翘
长白猪:前倾
太湖猪:下垂
3.母猪体型
体型毛色符合品种特征;
被毛光泽、皮肤红润;
外阴大小及形状正常,不上翘;
无内翻乳头和瞎乳头,有效乳头数在6对以上,排列均匀整齐。
后备母猪的体型选择
3.公猪体型
品种特征明显;
肢蹄结实、结构优秀、背臀肌肉丰满、 收腹好,母系公猪要注意乳头数的选择(不少于6对) ;
睾丸发育正常、左右对称,无明显的包皮积尿,性欲强。
后备公猪的体型选择
4、遗传病
(1)猪致死和半致死性状:如脑水肿、脑疝、脑裂、
腭裂、前肢肥大、四肢缺失或完全麻痹、脊柱短缩、
锁肛、子宫闭锁、先天失明、肌肉痉挛、血友病等;
(2)畸形性状:如隐睾、单睾、阴囊疝、雌雄同体、
单趾、无毛、被毛卷曲、背部旋毛、蛇尾、瞎乳头等。
雌雄同体
阴囊疝




产仔数
初生重和
初生窝重
泌乳力
断奶个体重
和断奶窝重
断奶仔猪数
指仔猪断奶时成活的仔猪数。
(二)
繁殖性状
产仔数有两个指标:
即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
窝产仔数是包括木乃伊和死胎等在 出生时仔猪头数;而窝产活仔数是指出生时活的仔猪数。
断奶个体重是指断奶时仔猪的个体重。断奶窝重指断奶时全窝仔猪的重量,包括寄养仔猪在内。一般都在早晨空腹时称重。
断奶个体重
和断奶窝重
一般用20日龄的仔猪窝重来表示,其中也包括带养仔猪,不包括已寄养出去的仔猪。
泌乳力
初生重是指仔猪在出生12小时内所称得的个体重。
初生窝重是指仔猪在出生12小时内所称得全窝重。
初生重和
初生窝重




生长速度
饲料转化率
(饲料效率)
采食量
(三)
生长性状
采食量
在不限食条件下,猪的平均日采食饲料量称为饲料采食能力(FIC)或随意采食量(VFI),是近年来育种方案中日益受到重视的性状
饲料转化率或饲料效率
一般是按生长肥育期或性能测检期每单位活重增长所消耗的饲料量来表示,即消耗饲料(kg)/增长活重(kg)之比值。




背膘厚度
胴体长度
眼肌面积
腿臀比例
酮体瘦肉率
(四)
胴体性状
一般是指背部皮下脂肪的厚度。
测量的部位有两种:
一种测量C、K和L点背膘厚; 另一种测P2点背膘厚。
测P2点背膘:用B超测定,P2 点为母猪最后肋骨上方,距背中线6.5毫米处背膘厚度。
背膘P2度的临界点是10毫米,如果母猪在P2点的背脂厚度低于10毫米以下,母猪过瘦会发生繁殖障碍。
一般母猪的背膘要求为:(1)平时不低于12毫米;(2 )冬天至少为12毫米~14毫米;(3)分娩时保证13毫米以上;(4 )哺乳期至少为14毫米。
背膘厚和眼肌厚度测定
必须记录
猪的个体号 (ID号)
体重
背膘厚
眼肌厚度/面积
异常情况
猪的站立姿势必须正确
酮体长度的测量有两种方法:
(1)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结合处的斜长,国内一般称酮体斜长。
(2)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颈椎前缘的直长,国内称酮体直长。
眼肌面积:
指背最长肌的横截面积。国内一般在最后肋骨处而国外在第10肋骨处测定。酮体测定时可用游标卡尺测量眼肌的宽度和厚度,然后用公式求眼肌面积。眼肌面积=宽度(cm)×厚度(cm)×0.7。
猪的评估

背腰
背腰接合处
腰窝
肘部

臀部
前臂
后臀
眼肌
后膝
指瘦肉(肌肉组织)占所有胴体组成成分重量的百分率。这是反映胴体产肉量高低的关键性状。瘦肉率测定方法是左侧胴体去除板油和肾脏后,将剖析为骨、皮、肉、脂四种成分,然后求算肌肉重量占四种成分总量的百分率。
胴体瘦肉率
指腿臀部重量占胴体重量的百分率。一般用左半胴体计算。腿臀部分的切割方法,国外多在腰荐结合处垂直背线切下,我国是在最后一对腰椎间垂直于背线切开。
腿臀比例
综合指数选择法
系谱
选择
同胞
选择
后裔
测定
个体表型选择
猪的选种方法
二、猪的选种方法
根据同胞或半同胞的表型值进行选种称之为同胞选择。
同胞选择是在鉴定时间上可以大大缩短,这样可以缩短世代间隔,提高选种效率,所以同胞选择在猪的选种上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同胞选择法
根据猪本身性状的表型值进行选择。遗传力高的性状,个体表型选择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个体表型选择法
系谱是一个体各代祖先的记录资料。系谱选择就是根据个体的双亲以及其他有亲缘关系的祖先的表型值进行选择 。系谱选择的效率不太高。在实际选种中,一般不单独使用系谱选择,而是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系谱选择法
即把几个性状表型值综合成一个使个体间可以相互比较的选择指数,然后根据选择指数进行选种的方法。
此选种方法可以解决以上选种方法的每次只能针对一个性状进行选种的不足。
综合指数选择法
根据后代表型值进行选种的方法称为后裔测定。它是准确性较高的选种方法。特点:历史悠久;改良速度慢;投资大;利用后代数量少。
后裔测定
猪的选配方法
表型选配
亲缘选配
三、猪的选配方法




同质选配
异质选配
性能或外形相似的优秀公母猪配种,要求在下一代获得与公、母猪相似的后代。
异质选配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选择性状不同的优秀公母猪配种,以获得兼得双亲不同优点的后代。另一种是选则同一性状或同一品质而表现优劣程度不同的公母猪配种(一般是公猪优于母猪),希望把后代性能进一步提高。
三、猪的选配方法




近交
远交
当猪群中出现个别或少数特别优秀的个体时,为了尽量保持这些优秀个体的特征,固定其优良性状,提高群内纯合型(即理想型)的基因频率,多采用近交。
亲缘远的个体间的交配,包括种内种间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之间交配。为防治物种灭绝,可采取远亲交配,远亲交配可提高杂种优势。
1.不同阶段的猪采用哪种选种方法比较好呢?
2.什么情况下进行表型选配和亲缘选配?
思考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