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制23.《海底世界》分层作业(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五四制23.《海底世界》分层作业(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23课 《海底世界》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面对课文《海底世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为我们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B.课文具体从动物、植物、矿产三个方面介绍了奇妙的海底世界。
C.课文是围绕“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一句来写的,它是全文的中心句。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昨天上午刮了一天的风。
B.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运动方法。
C.通过努力,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填空题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cān shēn
①小动物们都来参   加“选美比赛”。
②海参   靠肌肉伸缩爬行。
(2)chāi chā
①海底的植物差   异非常大。
②王老师刚刚出差   回来,不顾一路劳顿,马上开始给我们讲课。
4.赏析句子,完成练习。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赏常在窃窃私语。
(1)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   (A.反问句B.设问句),在文中起
   (A.承上启下 B.总领下文)的作用。
(2)“窃窃私语”的意思是   ,这是把   当作   来写。我能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
5.仿照画横线的部分,补充句子。
同学们,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同荒凉戈壁,没有活力;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同   ,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同   ,   ……每个人都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让我们继续努力再创辉煌吧。
6.选词填空。
因为……所以……要是……就……
(1)   在路上碰到鹅,   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2)   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   牛是怕人的。
7.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选一选(填序号)。
A.作比较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举例子
①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②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③梭子鱼攻击其他动物时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   
④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三、课内阅读
海底世界(节选)
①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②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送。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8.你肯定学会了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请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窃窃私语”一词的意思是   。读到“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想到的画面是   。
9.第②段的关键语句是   。围绕这个意思,我们了解了   靠肌肉仲缩爬行,梭子鱼利用水的反推力后退,   巴在轮船底下前行。
10.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活动方式?请继续写一写,最少写两种。
①   
②   
11.如果在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之前,老师布置“了解海底世界”的预习作业,你会怎样自主完成这项作业的呢?请选择(  )
A.上网查阅海底世界的资料
B.阅读关于海底世界的有关书籍
C.观看关于海底世界的影视作品
四、现代文阅读
阿里山的云雾
雨停了,在去姊(zǐ)妹潭的途中,我们一路上尽情欣赏山间的云雾。
大概由于刚下过雨,阿里山的千山万壑(hè),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chuò)绰的,有如笼着轻纱一般;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黛(dài)绿的山峰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有些地方云雾只飘浮在上面,挡住山峰的上部,令你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错觉。这时的云雾是静止的,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山里慢慢起风了。山风劲吹的时候,只见云雾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追逐。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这时竟成了诡(guǐ)秘的魔术师。它令原来图画似的景致变化万千,万山苍翠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忽而滚滚的云雾来了,从藏匿(nì)的山谷中汹涌而来,淹没了眼前的一切;忽而它又拂袖而去,只见袖带飘忽,瞬间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一切又确乎已经发生,只给人留下莫名的惊愕(è)与喜悦。
12.短文描写的对象是    。
13.短文先写云雾(  )的美景,后写云雾(  )的景色。
A.近处 B.远处 C.静止 D.动态
14.画横线的句子中,“无所谓”的意思是(  )。
A.不在乎 B.说不上
C.不知道 D.没有什么关系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阿里山的云雾是独特的景色,只要到了阿里山,随时都可以看到。
B.阿里山的云雾变化万千,让人们充满了惊愕与喜悦。
C.是风让阿里山的云雾发生了种种变化。
D.山风劲吹的时候,云雾翻滚、奔涌、升腾、追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A、B正确。
C.文章第①自然段用一个问句点明文章要介绍的内容:第②~⑥自然段分别从海底的宁静与黑暗、声音、活动方法、色彩、矿产资源等方面对海底世界进行具体介绍,第⑦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点明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两大特点,照应文章第①自然段,前后呼应。这样的文章结构我们称之为总分总 结构。全文的中心句是“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答案】C
【解析】【分析】考查修改病句。A.前后矛盾,“上午”和“一天”矛盾,去掉一个。
B.语义重复,“活动”与“运动”重复,去掉其一。
C.正确。
故答案为: C 。
【分析】病句类型有六种: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需要遵循“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的顺序,即先读通句子,确定病症,对症下药,最后检查是否修改得当。 在修改时需要注意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
3.【答案】(1)cān;shēn
(2)chā;chāi
【解析】【分析】(1)“参”是一个多音字,读cān时,表示加入、验证等意思,可组词参加、参照等;读shēn,表示人参、党参等的统称,可组词人参、党参等;读cēn,表示参差,可组参差、参差不齐等。故“参加”中“参”读音是“cān”。“海参”中“参”读音是“shēn”。
(2)差:多音字,读chā时,义同“差”(chà),可以组差别、差异;读chāi时,表示被派遣去做的事;公务、职务,可以组词出差。故“差异”中“差”读音是“chā”。“出差”中“差”读音是“chāi”。
故答案为:(1)cān;shēn;(2)chā;chāi
【分析】本题考查了多音字。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要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4.【答案】(1)B;A
(2)私下里小声交谈;海底的动物;人;顽皮的雨滴在雨伞上欢快地跳舞。
【解析】【分析】(1)画横线的句子先提出问题“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然后紧接着回答“不是的。海底的动物赏常在窃窃私语。”是设问句,这句话在文中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领起下面的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
(2)“海底的动物赏常在窃窃私语。”句中“窃窃私语”的意思是私下里小声交谈,这是把“海底的动物”当作“人”来写,是拟人句,仿照的句子也必须满足这个特点。
故答案为:(1)B、A;(2)私下里小声交谈、海底的动物、人、顽皮的雨滴在雨伞上欢快地跳舞。
【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在整体感知短文内容的基础上解答。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答案】火后荒原;没有生机;断线风筝;没有方向
【解析】【分析】例句把“没有理想人的生活”比作“荒凉戈壁没有活力”是比喻,补写的句子也必须满足这个特点。
故答案为:火后荒原、没有生机、断线风筝、没有方向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6.【答案】(1)要是;就
(2)因为;所以
【解析】【分析】(1)这句话前面提出条件( 在路上碰到鹅 ),后面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会产生的结果( 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属于条件关系,所以用“只有……才……”
(2)前一个分句表示事情发生的原因( 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 ),后一个分句表示事情的的结果( 牛是怕人的 ),属于因果关系。所以用“因为……所以…… ”。
故答案为:(1) 要是;就; (2) 因为;所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7.【答案】D;C;A;B
【解析】【分析】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D把“人工河”比作“玉带”,不是作诠释,而是打比方。其它项正确
故答案为:D、C、A、B
【分析】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答案】8.暗地里小声说话;动物们分成了好几个群体,几个一起,嘴里吐着泡泡……
9.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贝壳
10.鱼类利用躯干和尾部肌肉的收缩使身体左右反复扭曲,压迫水向后而促使身体前进,靠鳍的摆动拨水前进,利用鳃孔向后喷水的冲力使身体前进;海马经常生活在珊瑚丛或海藻丛附近,也有的生活在海底岩石的附近,由于它游动非常缓慢,所以很容易被别的鱼捕食。为了保护自己,海马就采用了一种很奇怪的姿势来游泳:直立游动
11.A;B;C
【解析】【分析】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8.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及想象写话的能力。“窃窃私语”意思是暗地里小声说话。
根据生活实际进行想象,读到“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我想到的画面是动物们分成了好几个群体,几个一起,嘴里吐着泡泡……
故答案为:暗地里小声说话;动物们分成了好几个群体,几个一起,嘴里吐着泡泡……
9.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第②段,可知此段主要写了海底生物是怎样活动的,是围绕“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的,所以此句为第②段的关键语句。
根据文中“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可知,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根据文中“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可知,巴在轮船底下前行的是有些贝类。
故答案为: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贝壳。
10.考查知识拓展。我还知道鱼类与海马的活动方式,分别是:鱼类利用躯干和尾部肌肉的收缩使身体左右反复扭曲,压迫水向后而促使身体前进,靠鳍的摆动拨水前进,利用鳃孔向后喷水的冲力使身体前进。海马经常生活在珊瑚丛或海藻丛附近,也有的生活在海底岩石的附近,由于它游动非常缓慢,所以很容易被别的鱼捕食。为了保护自己,海马就采用了一种很奇怪的姿势来游泳:直立游动。
故答案为:①鱼类利用躯干和尾部肌肉的收缩使身体左右反复扭曲,压迫水向后而促使身体前进,靠鳍的摆动拨水前进,利用鳃孔向后喷水的冲力使身体前进 。
②海马经常生活在珊瑚丛或海藻丛附近,也有的生活在海底岩石的附近,由于它游动非常缓慢,所以很容易被别的鱼捕食。为了保护自己,海马就采用了一种很奇怪的姿势来游泳:直立游动 。
11.本题考查预习的方法。本次学习内容是关于了解海底世界,可以上网查阅海底世界的资料,阅读关于海底世界的有关书籍,观看关于海底世界的影视作品等方法进行预习。
故答案为:ABC。
【答案】12.阿里山的云雾
13.C D
14.B
15.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文阅读。要想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才回顾整体的感知,答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
1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一个好的标题能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从题目“阿里山的云雾”可知,短文描写的对象是阿里山的云雾。
故答案为:阿里山的云雾
13.本题考查的是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理解。从第二段最后一句提到了“这时的云雾是静止的”,第三段提到“云雾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追逐”,说明此时云雾是动态的。故先静态描写云雾,再动态描写云雾。
故答案为:C;D
14.本题考查的是重点词语的理解。结合“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和“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可知,有些地方的云雾很重,把一切都遮蔽起来,天地间都是一片云雾,谈不上有天、树、高山和深谷。故“无所谓”在这里的意思是“谈不上”。
故答案为:B
1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大概由于刚下过雨,阿里山的千山万壑(hè),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可知,阿里山的云雾是在下雨后才会出现,并不是随时来都能看见。A项有误。结合短文内容可知,BCD项都正确。
故答案为: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