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约翰哈罗德克拉潘指出:“正是在钢、铁和重机械工程业中,股份有限公司——在工业的这一方面比其他任何方面都采用得更早——被最自由地用来建立或扩大自原料至成品的所谓纵的联合。”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A.扩大手工工场 B.形成工厂制度C.产生垄断组织 D.加强政府干预2.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 B.市场因素 C.理论因素 D.劳动力因素3.18世纪对于西方来说是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时代。在科学上,牛顿成功探索了宇宙运行规律;在经济上,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在观念上,自由、平等、博爱思想迅速传播。这表明当时( )A.人文主义走向成熟 B.欧洲近代化的成果显著C.近代科学发展迅速 D.人们推崇资本主义社会4.史载:1800年前后,在英国工人周薪约0.5~1英镑,养家糊口都极为困难。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工人工资有了稳步增长。1900年,熟练工人的周薪达到10英镑。英国工人工资收入发生上述变化,源于A.英国具有“世界工厂”的地位 B.19世纪英国代议制度日趋完善C.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的推动作用 D.英国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5.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近代(1750年及1850年)欧洲和美洲的人口增长状况,其中下图人口增长的原因不包括A.工业革命的进行B.黑奴贸易的开展C.欧洲移民的涌入D.马铃薯等作物的引进6.工业革命时期,银行通过贴现票据、直接提供贷款等多种方式筹集工业革命需要的资金,还利用银行网络实现全国性的资金融通和地区间资本转移。银行的作用发挥是英国在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私人银行具有金融业主体地位 B.金融领域最先推行自由主义原则C.工业发展亟须扩大银行自主权 D.银行发展适应并推动了工业革命7.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A.④③①②B.③②①④C.④①③②D.①③④②8.下图所示的信息,可以反映出五大主要工业经济体的规模(1820~1913年)①英国“世界工厂”地位被赶超 ②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日益增强③世界市场逐步孕育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19世纪初,英国农业面临“报酬递减律”困境,即:农业收成与劳动力的投入呈正相关。但是当投入的劳动力到达某一饱和点时,生产增长的态势减缓,而此时劳动力工资却在上升。这一现象A.促使农业领域技术革新 B.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C.激化了英国的社会矛盾 D.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10.在工业革命中“它为机械供给推动力。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材料中的“它”是指A.珍妮纺纱机 B.改良蒸汽机 C.火车 D.汽轮11.据下图,对英国生铁产量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表明重工业已成为主导 B.生铁成为英国主要出口商品C.得益于新式工具的应用 D.电的广泛应用推动产量增加12.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填入“?”处最恰当的应是A.火车 B.瓦特 C.成果 D.工厂13.两次工业革命中,在交通工具革新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国家是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14.西方殖民者自15世纪开始侵略和殖民非洲,直到1876年,西方殖民侵占地区的面积还只占非洲大陆面积的10.8%。但到1912年,整个非洲基本上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完毕。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国际垄断组织的扩张 B.殖民扩张方式的变化C.工业革命的持续深化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5.以下示意图可以用于分析A.法国启蒙运动的背景 B.新航路开辟的条件C.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D.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16.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A.工业革命兴起 B.垄断组织产生C.海外殖民扩张 D.民主制度确立17.1835年,英国《市镇法》颁布,取消200多个老的市镇自治团体,实际上是清除和排挤了教会及地方地主贵族势力,设立179个由市民选举议会进行自治的城镇。该法令的颁布( )A.进一步弱化君主的立法权 B.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C.保证了自治会议绝对独立 D.推动社区成为基层自治方式18.下表是《1870~1900年的世界铁路网里程统计》(单位:千公里)。该表格数据表明,这一时期A.欧洲铁路运输事业领先于世界 B.世界近代化的水平整体提高C.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同步进行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建立19.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代,“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三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早期的殖民扩张C.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 D.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0.下图是1852年刊登于英国著名的幽默讽刺杂志《笨拙》上的一幅漫画。( )漫画主要揭示了A.城市的化工污染严重 B.致命疫病肆意蔓延C.工业时代的社会弊病 D.贫富分化现象加剧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导致东、西两半球文明交汇和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地理大发现”,并非是一连串偶然的历史事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仅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客观条件。欧洲人之所以完成地理大发现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壮举,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是由于如此深厚与广阔的背景,才使得始自西欧的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的世界历史意义,远远超过了始自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明代郑和的远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材料二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考察,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扩张孕育了经济全球化的萌芽;随后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对立的消失和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的扩展,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深入发展。20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业已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阻遏的时代潮流——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地理大发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3)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所学概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所谓大发现是指欧洲的扩张运动,它开辟了新的海上航道。15世纪末开始的欧洲扩张不仅仅归功于葡萄牙王子航海家亨利及哥伦布这样勇敢的水手们,也归功于整个基督教,更重要的是归功于在城市中特别是里斯本和塞维利亚聚合的特权集团。当时东方在地理上虽十分遥远,但东方的财富、宝石、贵金属等构成了对欧洲人的诱惑。引起欧洲经济扩张的地理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摘编自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著《欧洲史》材料二 1870年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个中心存在于欧洲的某一区域。因为当时的确有两个欧洲门一个内部地带和一个外部地带,前者被称为“蒸蒸日上的欧洲”;后者是一个农业地带,且农业生产率也要远远低于内部地带。欧洲人世界之外还分布着一个第三地带,即广袤无际的亚洲和非洲大陆。除了正在现代化的日本以外,它们全都是“落后的”。187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大都可以写成为这三个地带之间关系的经历。——摘编自R.R.帕尔默等著《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世纪末欧洲得以扩张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把握1870后大约40年里世界历史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3.历史上,人口增长、削减、迁移、流动对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是中国历代人口规模图材料二:19世纪二十年代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材料三: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英国的牧师、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描绘了英伦岛国人口膨胀的可怕前景。……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鸦片战争后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17世纪后的200年间的英国和1978年底以来的中国,分别是如何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的。参考答案:1.C2.B3.B4.C5.D6.D7.A8.B9.A10.B11.C12.C13.B14.C15.D16.B17.B18.B19.D20.C21.(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需要黄金和香料;《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传统商路;传播天主教;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西葡率先完成中央集权,提供财力支持。(2)因素:生产力发展;国际格局;市场经济范围等。(3)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2.(1)各件:商品经济的发展;传播基督教的精神动力;具备客观的有利条件,如地圆说的出现、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为运用等;航海家的冒险精神;率先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2)特点:欧洲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欧洲内部两极分化明显;亚(除日本外)非、拉美广大地区和国家落后。成因: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工业革命的相继开展:工业国对外侵略扩张,使亚、非拉美门天地区和国家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23.(1)特点:增长缓慢(或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具有周期性大起大落的特点;呈现为台阶式的“跃迁”(或人口发展呈现阶段性特点)。原因:长期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明代中后期,美洲的玉米、甘薯传入中国;明代的“一条鞭法”和清代的“摊丁入亩”制度(赋役制度的改变)也大大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等。(2)趋势:居民迁出人数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消失;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的人数增多;出国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增多。影响:促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传统农业和手工业衰落,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3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若答其他内容,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3)17世纪后的200年间,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推进工业革命以及开展对外贸易等措施,安全绕过了“马尔萨斯陷阱”。1978年底以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解放思想观念等措施,安全绕过了“马尔萨斯陷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