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精
忠
报
国
——岳飞
Loyalty to the Country - Yue Fei
中国风
殷殷国家情,拳拳赤子心
青年教师成长汇报
目
录
CONTENTS
中国风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轶事典故
历史评价
壹
贰
叁
肆
壹
人物生平
Report on the Growth of Young Teachers
中国风
人物生平
壹
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1103年3月24日),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河南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
宣和四年(1122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 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
同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岳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
宣和七年(1125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
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赵桓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赵桓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
太原、平定军失陷后,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
三次投戎
人物生平
壹
靖康元年(1126年)冬,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
在侍御林与金兵遭遇,岳飞杀死敌将,击退金军。
刘浩军至濬州渡黄河受阻,只得追随元帅府人马北上。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岳飞随军转战曹州(山东菏泽市南),他挥动双锏,身先士卒,直贯敌阵。宋军以白刃近战打败金军,追奔数十里。岳飞因功迁武翼郎。
是年四月,金军从已被洗劫一空的汴京城撤出,满载着金帛、珍宝北上,宋徽宗、宋钦宗和皇室成员、机要大臣、百工等三千余人都做了俘虏。北宋就此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应天府(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
然而,他的耿耿丹心只换得“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并且被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
岳飞的抗金决心并未因此动摇。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岳飞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线——北京大名府。
初露峥嵘
人物生平
壹
再归宗泽
李纲罢相后,东京开封府的留守宗泽就事实上成为抗金的中心人物。岳飞和王彦难以共事,便决定率领部伍南下东京开封府,再次接受宗泽的领导。 宗泽珍惜岳飞的才干,体谅他的爱国之心,原谅了岳飞的违反军纪(指率队离王彦之事),留在营中听候差遣。《论兵图》(傅伯星) 建炎元年十二月(1128年1月),金军大举南侵,进犯孟州汜水关。 宗泽即派岳飞为踏白使,让他率领五百骑兵前往侦察。岳飞在汜水关一带击败金军,凯旋后,即被宗泽任命为统领,不久又提升为统制。 建炎元年(1127年)冬到建炎二年(1128年)春,金国分兵三路全军出动,在东京开封府所属及其毗邻的州县,宋金两军进行了剧烈的拉锯战。 建炎二年(1128年)四月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金军撤退,宗泽准备北伐。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泽之命移屯滑州。
人物生平
壹
壹
开封弃守
宗泽病逝后,杜充继任东京留守。其人“性残忍好杀,而短于谋略” ,置宗泽生前的计划于不顾,北伐终告夭折。七月十五日,岳飞按宗泽生前的部署,率毕进等部将进驻西京河南府(河南洛阳),负责保卫北宋皇陵。 建炎二年(1128年)秋,金太宗完颜晟下令发动对宋战争,一要擒拿赵构,二要攻取陕西。金军由完颜娄室和完颜宗翰率领,再次大举南侵。
八月,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闾勍命岳飞去汜水关御敌,两军对阵时,岳飞用箭射杀金将,宋军乘机进攻,击退金军。岳飞又奉命屯军汜水县东的竹芦渡,与金军相持。当时宋军粮草将尽,岳飞用疑兵之计打败金军,因功转武功郎。 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岳飞奉东京留守司的命令从西京河南府返回开封。杜充出于排斥异己的动机,命岳飞向守城将领张用、王善袭击。 上年八月开始南侵的金军,于是年正月又先后攻下徐州、淮阳、泗州,进袭扬州。 岳飞于六月下旬刚回军开封,就接到杜充南撤的命令。
人物生平
壹
赵构对杜充撤离开封、放弃北方疆土的举动不加责罚,反而还命他负责长江防务,升任右相。 屈辱的书信,并未取得金人的怜悯。建炎三年(1129年)秋,金军又兵分多路向南进犯。 十一月初,完颜宗弼占领长江北岸和县。 马家渡之战后,岳飞决定脱离杜充,独自转战后方。 建炎四年(1130年)初春,宜兴正被溃军骚扰,县令请岳飞来宜兴,说:“县中存粮,可供一万军士吃十年!” 二月,岳飞进驻宜兴,屯于张渚镇。
收复建康
建炎四年(1130年)六月,宋廷命令岳飞配合张俊的大军,征讨流窜于宣州(安徽宣城)、湖州一带的叛将戚方。戚方所部不敌岳家军,便转而向张俊投降。
转战江淮
人物生平
壹
伪齐政权的成立、宋金相持局面的出现,使南宋有暇顾及内部事务,开始着手剿除“内患”。主要由被金军击溃的散兵游勇组成的游寇,因得不到朝廷适当安置而结伙为盗,四处流窜、危害人民,其中势力最强、为祸最烈的有流窜于江、淮、湖、荆等地的李成、张用、曹成、孔彦舟等。
岳飞追击马进残部至朱家山,又斩其部将赵万。 李成听闻马进失败,亲自率领号称十余万的人马,与官军相遇于奉新(江西奉新县)楼子庄,岳飞与张俊大军联合,大破李成军,俘获两万人、马两千匹。 李成败走,逃往蕲州(湖北蕲春县),后投降伪齐。
六月,岳飞因平游寇之功授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
平定游寇
人物生平
壹
岳飞在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州、虔州的叛乱后,于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到“行在”临安觐见宋高宗赵构。
四月十九日,岳家军又重返民族战场,由江州向鄂州(湖北武昌)挺进。
五月五日,岳家军直抵郢州城下。
岳飞出师大捷,震动了伪齐政权。
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的胜利,震动了宋廷。
岳飞克复襄汉是南宋头一次收复大片失地,且又攻取了原先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是南宋进行局部反攻的一次大胜利。
收复襄阳六郡后,岳飞奉诏移屯鄂州,鄂州从此成为岳家军的大本营。
六郡归宋
人物生平
壹
建炎四年(1130年),洞庭湖地区农民军首领钟相起兵反宋,钟相被杀后,杨幺等又聚集人马占领洞庭湖区,采取“陆耕水战”体制,继续与南宋朝廷对抗。 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赵构命宰相张浚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 率领约五万人马前往镇压。 岳飞于三月由池州进军,四月到达潭州。 四月,岳飞一面继续招降,一面乘机攻打外围营寨。 杨么率众突围,力战失利,被俘后处死。 夏诚死守其寨,亦被官军攻破。
名扬洞庭
绍兴五年(1135年)冬,宋廷将全国军队统一改称行营护军,岳飞部为行营后护军。 绍兴六年(1136年)正月,太行山忠义保社首领梁兴等人,突破金人的围剿,率百余名骑兵归附岳飞。岳飞将此事上报朝廷,赵构降诏让岳飞妥善接纳。 在朝廷再三催促下,岳飞忠孝难以两全,赶回军中。 岳家军因孤军深入陕西山区作战,粮草难以接济,不得不班师鄂州。 九月下旬,岳飞回到鄂州,目疾又剧烈发作,只能将军务交给张宪和宣抚司参谋官薛弼、参议官李若虚处理, 宋廷闻讯后,特派人急驰鄂州为岳飞治疗,方得好转。
长驱伊洛
贰
主要成就
Report on the Growth of Young Teachers
中国风
主要成就—军事
贰
北伐中原
次数 时间 成果
岳飞第一次北伐 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至七月 大败伪齐李成,收复伪齐占据的城池
岳飞第二次北伐 绍兴六年(1136年)七月和八月 收复陕西一带的商州全境和虢州部分地区
岳飞第三次北伐 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 岳飞进军至蔡州一带收兵
岳飞第四次北伐 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闰六月和七月 大败完颜宗弼,取得郾城、顺昌大捷
主要成就—军事
贰
杜充降金后,岳飞开始独立成军,在江南坚持抗金。岳飞收复襄汉六郡后,岳家军移屯鄂州,襄汉地区自此成为岳家军的主要防区。经过数次扩编,岳家军截至绍兴五年的兵力达到了三万余人。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的规模扩大到十万人左右。这是因为杨幺军的壮丁五、六万人大都编入岳家军,南宋朝廷此后又增拨了数万人编入岳家军的缘故。岳家军以后也大体维持十万左右的数量,直到岳飞被赵构和秦桧所害。
岳家军至少有十二统制“军”。据绍兴九年(1139年)统计,这十二军共由22名统制、5名统领和252名将官分别率领,其中有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84名。王贵任中军统制,张宪任前军统制,这二人是岳飞的副手,可代替岳飞指挥其他统制,主持岳家军全军的事务;徐庆、牛皋和董先三人最为善战,此五人是岳家军的中坚人物。此外,岳家军中还拥有一批文官,如薛弼、朱芾、李若虚、胡闳休、黄纵、于鹏、孙革等。
“岳家军”是当时人们对岳飞率领的军队的习惯称呼,正如韩世忠率领的军队被称为“韩家军”,张俊率领的军队被称作“张家军”一般,而岳家军的正式军号则是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行营后护军等。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军号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岳家军”却一直被人们传诵。
军队建设
主要成就—军事
贰
在南宋初年的将帅中,与刘锜、吴玠等将领保守防御的作战特点相比,岳飞属于敢于主动出击的进攻性主帅。他对宋朝消极防守的军事传统有所认识,曾上奏批评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 尽管战略方针受宋高宗和朝廷的阻难,岳飞仍组织了如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北伐那样大规模的进攻战役,改变了宋军被动挨打的守势地位;并且编练了强大的骑兵,在最有利于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地形和时节,与其正面对抗,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针对金兵武力强盛而统治手段低劣、民众争相反抗的特点,岳飞继承并贯彻了李纲、宗泽等人重视民间抗金力量的宗旨,制定了“连结河朔”的御敌方针。岳飞经常派人与河北、河东忠义民兵山水寨的首领们进行联系,并大量地发遣人员潜入敌境,策动忠义民兵遥相配合。 受到金军扫荡的忠义民兵,南下时也大都以岳家军营作为归趋之地,这又使岳家军能掌握到更多北方的军事情报。在岳飞的第四次北伐中,岳家军和北方民间抗金义军协同作战,夹攻金军,克复了很多州县,这与岳飞“连结河朔”的战略部署密不可分。
战略思想
主要成就—军事
贰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治军,主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遴选:士卒贵精而不贵多,尤以战斗力最强的背嵬军要求最为严格。韩京、吴锡二军被拨归岳家军时,岳飞筛汰掉大半老弱残兵,仅得千余人。经过数月训练,都成为精锐士卒。
2.勤于训练:休战敛兵时,岳飞常常亲自监督部兵训练,视平时如战时,以至过家门而不入。练习急驰下坡、纵跃壕沟等项目时,皆令将士身披重铠,直到操练精熟为止。
3.赏罚公平:有功者重赏,无功者峻罚, 不徇私情,一视同仁。莫邪关之战中,张宪部卒郭进率先登城,岳飞即将御赐的金束带和银器犒赏郭进,又为之奏补秉义郎。岳云在训练时出现失误,岳飞也不徇私情,予以严惩。
4.号令严明:调兵指挥,军令简明统一,使部下便于传达和执行。令出必行,违者必罚。 岳飞在庐州时,“遣骑驰奏”,恰遇大江“风暴禁渡”,别人制止这名骑兵渡江,骑兵却说:“宁为水溺死,不敢违相公令。”
治军严明
主要成就—军事
贰
5.严肃纪律:屯扎驻防之时,队伍虽多至数万人,街市中也不见一兵一卒,待到开拔,民众才见其军容。每到一地,岳飞都自率十数骑巡逻,检查军纪执行情况。 行师动众,如有践踏农田、妨碍农事,或与民众交易价格不公者,都以军法处置,“取人一钱者,必斩” 。有一个兵士因为取民家一缕麻,束缚刍草,岳飞追查盘问后,立即将他斩首。有个兵士向湖口县人项某购买薪柴,项某“爱其不扰”,自愿少收二文钱,兵士一定不肯,说:“我怎能因二文钱丢掉项上人头呢?”
这几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治军严明
主要成就—军事
贰
岳飞英勇善战,却从未将杀人视为乐趣,“仁心爱物”,不妄加杀戮。他曾与张俊谈论用兵之术,说:“仁、信、智、勇、严,五者不可缺一。”将“仁”放在五德之首。 在虔城平叛时,宋哲宗孟皇后曾受惊扰,赵构密旨令岳飞屠城,岳飞冒险屡次求情,保全了一城老小。 岳飞体恤人民疾苦,“每调军食”,则常有忧色,他说:“东南民力耗弊极矣!国家恃民以立国,使尔曹徒耗之,大功未成,何以报国?” 他重视发展生产,对流离失所的民众
勇而怀仁
都尽量在防区内妥善安置,有时还拨发军粮赈济,又严禁军队抢劫和骚扰百姓。 在他的严格治军之下,岳家军坚持“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 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以至“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岳飞在以严治军的同时也重视爱护士卒。出戍或出征时,命妻子李娃遍访将士家属,嘘寒问暖,以金帛周济;战斗时,只简单要求军士“手执得枪住,口有唾得咽,则已是勇也” 。伤病者则亲自慰问,甚至亲手调药;战死者则吊唁尽哀,抚育孤寡,“或以子婚其女”。
勇而怀仁
主要成就—艺术
贰
艺术文学
壹
主要成就—岳飞虽出身寒微,但十分注重气节涵养,在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中,经常手不释卷,不少史料中都有他十分好学的记载。南宋初的诸大将中,岳飞书辞最勤,已有时誉。岳珂在《金佗稡编·鄂王家集序》中说:“其中心之所蕴,谋略之所施,往往见于表奏、题跋、吟咏之间。” 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表达了要求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强烈愿望,饱含不可压抑的国土沦丧之痛和爱国深情。《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为他的上乘之作,亦为词学界所青睐。宋人杨湜在《古今词话》中评价:“其《小重山》词,梦想旧山,悲凉悱恻之至。”达到了相当的境界。又如《题鄱阳龙居寺》中“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句,后世则有“不减唐人”之誉。
艺术书法
贰
据岳珂《宝真斋法书赞》记载,岳飞书法师承苏体:“先王夙景仰苏轼,笔法纵逸,大概祖其一也。” 幕僚薛弼有一次告诉宋高宗,在旅途的船上岳飞还“自习小楷”,并说:“凡密奏皆飞自书耳。”传世的岳飞书迹有《书谢朓诗》《前后出师表》《吊古战场文》《凤墅帖》所收三通短札等。也有学者认为,《前后出师表》书迹系后世人的伪托之作。
后世影响
贰
后
世
影
响
抗日战争时期,以岳飞词作谱成的歌曲《满江红》,作为激励中国人抗战的精神武器,得到了广泛传唱,对爱国军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感召作用。
民国初年,文字学家周承忠从岳飞手书李华《吊古战场文》碑拓中集出“还我河山”四字,刊登于《中国形势一览图》的扉面上,后又被《东方杂志》转载。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中华民族发出了抗日救亡的吼声:“还我河山,勿忘国耻。”《中国形势一览图》的编著者童世亨为激励国人,将周承忠集钩岳飞草书“还我河山”四字作为扉页,刊入再版的地理图册首页,迅速传遍全国。 “还我河山”从此与《满江红》词一起,成为了岳飞精神的象征。
叁
轶事典故
Report on the Growth of Young Teachers
中国风
轶事典故
叁
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之孙岳珂编纂的《金佗稡编》也没有记录。岳飞背上刺字的记载始见于元人所修的《宋史》本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执行,所以岳飞从军时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0 1
始修于明代的《唐门岳氏宗谱》说“尽忠报国”四字是姚氏于靖康初年为岳飞所刺,但《宗谱》晚出,此事的真实性仍有待考证。“岳母刺字”的演义故事则最早见于清抄本《如是观传奇》与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说岳》中的岳母刺字故事影响广泛,传诵不绝,成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0 2
生活简朴
叁
全家均穿粗布衣衫,妻子李娃有次穿了件缯帛的衣裳,岳飞便道:“皇后与众王妃在北方过着艰苦的生活,你既然与我同甘共苦,就不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了。”自此李娃终生不着绫罗。
衣
岳飞是北方人,到南方后,日常食物依然是麦面加齑菜,如果用荤食,也只是一味,并经常与最下等的军士共餐。即使同部属会餐,一般也只是家常便饭,另加猪肉。
食
每逢出师,士卒露宿,岳飞也露宿。高宗曾打算在杭州为岳飞建上等府邸,岳飞援引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典故,辞谢说:“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
住
岳飞虽“位至将相”,仍然保持清廉。
朝廷每有犒赏,从不私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
财
洁身自好
叁
岳飞从不纳妾,也不要女使侍奉。蜀帅吴玠的一个属官与吴玠谈及此事,吴玠遂花钱两千贯买一士家姑娘送给岳飞。见面时,岳飞对她说:“我家的人穿布衣,吃家常便饭,女娘子倘能同甘苦,就请留下,否则,我不敢留。”姑娘只是在屏风后面吃吃地发笑。岳飞于是郑重地说:“既然如此则不可留也。”遂把那姑娘连同嫁奁全退了回去。有些部将劝其把此女留下,以结好吴玠,岳飞说:“如今国耻未雪,岂是大将安乐时耶?”吴玠听说后,对岳飞愈加敬重。 南宋初诸大将中,张俊在解除兵权家居以后,岁收租米六十万斛,估计所占有的土地当不下六七十万亩
杨存中仅在楚州宝应县就有田近四万亩。 刘光世驻守淮东时,掠夺民间膏腴良田,光上报给宋高宗者即达三万亩。岳飞遇害之后,被没收的田产共有水田七百多亩,旱田一千一百多亩,在诸大将当中是占地最少的。被抄没的家产总值有约九千贯,但并无一件金玉珍宝,其中一部分资产还是为贴补军用而预备的。 冤狱平反时,岳家财产经统计被归还,宋孝宗也“恻然叹其贫”。 有人曾问岳飞:“天下何时太平?”岳飞回答:“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则太平矣。”
律己齐家
叁
岳飞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对文士和幕僚又以“礼士”和“虚心”闻名,常向这些人请教。要求别人发现自己的过错,必定见告。岳飞还曾在平日使用的一方端砚上镌刻“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八字,以此作为自己的立身格言。
除了自己俭朴淡泊,刻苦励志外,岳飞对子女教育很严。要求他们每天做完功课后,必须下地劳作。除非节日,不得饮酒。
事母至孝
叁
岳飞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把母亲姚氏接到军营中后,侍奉唯恐不周,每晚处理好军务,便到母亲处问安。
壹
当母亲生病时,岳飞亲尝汤药,跪送榻前,连走路都微声屏气而行,生恐吵扰了母亲的休息。凡遇率军出征,必先嘱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亲。
贰
姚氏病故后,岳飞与长子岳云赤足亲扶灵柩近千里,自鄂州归葬于江州庐山。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
叁
勇冠三军
叁
岳飞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又会左右开弓,成为大将后,又亲自将射箭技术教授给全军将士。
在与金军作战时,曾亲自刺杀敌将黑风大王。在南薰门之战中,王善、曹成聚集兵马号称五十万,岳飞部下只有八百人,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
临阵作战,岳飞常常身先士卒,自己充当“旗头”(军中执掌大旗,麾众当先者)。
岳飞却十分镇定,说:“我为大家攻破敌军。”左手挟弓,右手持矛,冲击敌阵,结果王善部大乱,岳飞乘势大败敌军。
壹
贰
叁
肆
勇冠三军
叁
岳飞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又会左右开弓,成为大将后,又亲自将射箭技术教授给全军将士。
在与金军作战时,曾亲自刺杀敌将黑风大王。在南薰门之战中,王善、曹成聚集兵马号称五十万,岳飞部下只有八百人,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
临阵作战,岳飞常常身先士卒,自己充当“旗头”(军中执掌大旗,麾众当先者)。
岳飞却十分镇定,说:“我为大家攻破敌军。”左手挟弓,右手持矛,冲击敌阵,结果王善部大乱,岳飞乘势大败敌军。
壹
贰
叁
肆
肆
历史评价
Report on the Growth of Young Teachers
中国风
宋金元时期
肆
邵缉:骁武精悍,沉鸷有谋,临财廉,与士信,循循如诸生,动合礼法。
黄纵:公之英威,古人不能过,至于仁心爱物,虽古之名将有所不逮。若夫盛德懿行,夙夜小心,不以一物累其心,虽今之老师宿儒,勉强而力行者,公则优为之。
刘祹: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
宋孝宗: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俊)、韩(世忠)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湖北转运司立庙牒》(1170年):去世已三十年,遗风余烈,邦人不忘,绘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宋金元时期
肆
《忠愍谥议》(1177年):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若其奉己至薄,与下士同甘苦;持军至严,所过秋毫无敢犯;礼贤至恭,一时名人皆萃于幕府;持循礼法,动合轨物,恂恂若一书生,兹又古名将所不可望者。
《武穆谥议》(1178年):为将而顾望畏避,保安富贵,养寇以自丰者多矣。公独不然,平居洁廉,不殖货产,虽赐金己俸,散予莫啬,则不知有其家。临战亲冒矢石,为士卒先,摧精击锐,不胜不止,则不知有其身。忠义徇国,史册所载,何以尚兹。
曾敏行: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熊克《中兴小纪》:飞知书而得士,且济人之贫。用兵秋毫无犯,民闲安堵,不知有军。先计后战,屡胜强敌,号为良将。其死也,天下冤之。
宋金元时期
肆
朱熹:①(岳侯做事)张(俊)、韩(世忠)所不及,都是他识道理了。(岳侯以上)当时次第无人。 ②岳飞恃才不自晦。郭子仪晚节保身甚阘冗,然当紧要处又不然,单骑见虏云云。飞作副枢,便直是要去做。张、韩知其谋,便只依违。然不做亦不免,其用心如此,直是忠勇也!
金章宗: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
曹彦约:若夫智略足以料敌,鉴裁足以用人,纪律严而下不忍怨,粮运竭而众不忍叛,身死八十年,闻风者犹且悦之,其惟岳飞乎!古之所谓名将,不过于此。然而南北分合,应有定时,忠邪生死,应有定数,岂权臣一日所能自为之?哀哉!
文天祥:①惟中兴之初,先武穆王手扶天戈,忠义与日月争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报勋劳,克昌厥后,虽百世可知也。 ②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
宋金元时期
肆
《宋史·岳飞传》: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明清时期
肆
明太祖:纯正不曲,书如其人。
徐有贞:忠义勇智,皆得之天,非矫伪而为者,故能始终以恢复为己任。才与志副,名与实称,南渡以来,一人而已。
柯维骐:昔晋文之拔郤縠,孙权之勗吕蒙,文武岂不欲兼哉。岳飞本以勇敢进,而旁通儒业,恂恂检饬,以忠义自誓,观其所撰表词,真有诸葛孔明之风,奚数郤、吕辈耶?当时盗平,而敌屡挫,设非阻于秦桧和议,则雪国耻,复故都,固可刻日待。愿既弗偿,反遭惨祸,高宗顿忘父兄之仇,宜其莫恤功臣之冤也。诗曰:“君子秉心,维其忍之。”飞之所遭,亦不幸矣。
王世贞:夫武穆可以复中原,而不使之复,又使之必不复,是故志士仁人所以深痛恨于高宗也。
杨涟:惟神万古精忠,两间正气。高山仰止,凡士而识字、将而枕戈者,莫不凛“爱死要钱”之明训,以刻砺其心;烈日当空,或忠而被谤、直而蒙诬,亦莫不引“皇天后土”之忠言,以阴祈一鉴。
钱士升:宋自汴梁不守,江都再奔,懦主失魄,庸臣无义。无岁不望许和,无人不怯用战,谈恢复者,徒有其名,熊罴谁是;服介胄者,罔知所效,鹰鹯未闻。天生岳侯,以为人表。运谋暗合孙武,将众善等淮阴。义感敌人,忠孚群下。使受登坛之拜,便可绛灌韩张;若崇授钺之尊,何难俘囚豫弼。惜也浚压之于前,桧仇之于后,长城自坏,徒伤北面之羞;天柱既摧,有异南枝之泣。天乎,人欤?中兴异姓七王,岳优而韩次之。韩特末路似汾阳耳。使岳不移其祸,韩亦未能知几也。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肆
《宋史纪事本末》张溥论:蜀汉之诸葛亮,唐之郭子仪,宋之岳飞,三人皆间世而一出者也。三人齐烈,名在吕望、姬旦之间,而飞独不幸,伤哉!飞性忠孝,读书好礼,子云数立奇功,朝命每及,恳辞再三。与张浚议不和,即上章解兵柄,步归庐墓。行师之际,辄俟帝命,未尝自专,高宗称其“小心恭谨,难进易退,勇战乐让”,盖彬彬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夫出境,苟利社稷,专之可也,飞学春秋,岂不知之?高宗构手书精忠字,制旗赐飞,又召入内,委以中兴,御札数箧,好语无实,惑于贼桧,不忍坠渊,以人间之至愚,天性之贱,而饰以浮谲,御以忮忌,亦何所不为也?
王夫之:相臣而立武功,周公而后,吾未见其人也。帅臣而求令誉,吾未知吉甫之果能称焉否也。帅臣之得令誉也有三:严军令以禁掠夺,为软语以慰编氓,则民之誉归之;修谦让以谨交际,习文词以相酬和,则士之誉归之;与廷议而持公论,屏奸邪以交君子,则公卿百僚之誉归之。岳侯之死,天下后世胥为扼腕而称道之弗绝者,良由是也。
清高宗:如武穆之用兵驭将,勇敢无敌,若韩信、彭越辈类皆能之。乃加以文武兼备,仁智并施,精忠无二,则虽古名将亦有所未逮焉。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肆
赵翼:(岳)忠武不特忠义过人,即其治家小节亦加人数等矣。……岳忠武破贼最多,资产独少,则其平日殉国忘事,尤非诸将所可及也。
吴锡麒:古今同慨,豪杰为多,从未有补已缺之金瓯,论功行戮;反将消之玉弩,为敌报仇,如斯之太甚者也。
杜堮:武穆之时,设高宗能视师江上,示天下以两宫不返,无以生为,忠孝感激,士气百倍,加以河北响应,义旗所指,不战自靡,拨乱反正,一大机也。失此不图,藩篱遽撤,冤杀遂闻,复何能为哉!其杀武穆,则亡宋之本。其忘亲之罪,任相之非,定都之失,则亦杀武穆之本也。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肆
孙中山:环翠楼中虬髯客,涌金门外岳飞魂。
毛泽东:①岳飞被杀,家喻户晓并且流芳千古了。他流了血,这血就渗透到我们民族体内,世世代代传下来,他要是没流血,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作用。 ②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
邓小平:英雄永远为后人所纪念,坏人永远为后人所唾弃。
近现代
邓广铭:代表了宋方全体人民的愿望,为卫护汉族地区已经高度发展的封建生产方式及其精神文明,起而以武装抵抗女真的铁骑,阻止其蹂躏破坏,以求避免整个社会被拉向倒退浩劫的人物,像岳飞其人,理所当然地应被称为民族英雄。不只是属于汉族的民族英雄,而是属于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民族英雄。
王曾瑜:为着光复故土,南北重新统一,维护文明和进步,岳飞不屈不挠地奋斗了后半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履践着自己“尽忠报国”的誓言,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近现代
明清时期
肆
精
忠
报
国
——岳飞
Loyalty to the Country - Yue Fei
中国风
殷殷国家情,拳拳赤子心
展开更多......
收起↑